大院丨北京大院:一代人的風華正茂

2021-02-06 新三界
原題北京大院風雲錄,一代人的回憶!

部隊大院

新中國成立後,在部隊正規化建設的大潮中,首都北京駐紮著陸海空三軍各大兵種的指揮部。

如,位於光明樓的北京空軍司令部;

而新街口外大街的23號院,則是: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武裝力量監察部、防化學兵部、總參謀部管理局、總參謀部政治部等多兵種大院的綜合體。

類似這樣的部隊大院,北京市區、甚至近郊區縣隨處可見,不過人們一提起北京大院,總是下意識的要從西長安街的盡頭說起。

由公主墳開始,經玉泉路直到西山,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通信兵司令部、總後勤部、總參謀部、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後來是基建工程兵)、鐵道兵司令部等依次排開。

這片兒區域,是王朔等大院子弟們口中的「新北京」,在森嚴的院牆內,食堂、禮堂、遊泳池、服務社、醫院衛生所、幼兒園,甚至小學、中學,一應俱全,迥異於胡同雜院般四九城內的老北京生活。

海軍大院進門的牆壁上有毛主席「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題詞。

這裡是1950年代北京建成的軍事機關裡面積最大,設施最全的一個大院。七一小學、圖書館、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還有記錄著很多人童年的保育院。

打架、給女生起外號、熄燈後滿地亂跑不睡覺,吃著食堂的大肉龍和西紅柿雞蛋拌米飯,幹「壞事」後被老師抓回來罰站.在保育院中的生活,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馬小軍們經歷是多麼的相似。

每到周末夜晚,大操場都放電影,大家吃完飯拿著馬扎兒或小板凳,圍坐在銀幕的正反兩面,津津有味地看著那些戰爭片、反特片以及譯製片。

在建國初的各兵種中,通信兵技術含量很高。毛主席曾為通信兵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這句話深深影響著通信兵大院的幾代人,讓他們倍感榮光。

通信兵大院有三多:電線桿子多,電話多,女兵多。1960年代時,宿舍樓和家屬區就都裝了電話。

當一隊隊颯爽英姿的女戰士唱著剛健豪邁的進行曲在院內走過時,後面往往是小孩子們模仿著排成隊也雄赳赳氣昂昂起來。

通信兵大院的人都視《永不消逝的電波》為那個年代的「諜影重重」,大家一邊翻看一邊幻想著自己深入敵營,收發電報的場景:「洞么洞么,我是洞兩,聽到請回答」。

總後大院其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簡稱。1950年代末,為打通萬壽路南口向西的道路,總後大院被分割為2個,就是現在的總後大院和後勤學院大院。

因坐擁三大典型地標,在大院圈子裡地位「崇高」。

1968年,總後第一個在全國建起了室外的毛澤東巨大的漢白玉雕像,雕像總高9米86,底座是花崗巖,而雕像本身是用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成。總後帶頭後,進而引發了各個軍隊大院、各大院校乃至全國建毛澤東雕像的熱潮。

在1985年以前,可著全北京找,有標準化草坪的足球場就兩塊,一塊在工體,另一塊就在總後大院。曾經全軍召開運動會,足球比賽基本都是在總後大院進行的。

總後大院鳥瞰圖

禮堂布局在大院內不稀奇,可總後的禮堂,其外觀,建築質量,內部裝飾,舞臺立體空間設計,座椅的舒適性,音響等擴音設備,都是全軍大院中最好的,號稱「第二人民大會堂」。

曾經的八個革命樣板戲,無數次的全軍文藝匯演,總後大院的孩子們在大禮堂看這些演出就像吃家常便飯,「穿林海.」「阿慶嫂..」這些精彩的選段張口就來。

曾走出過中國「裝甲兵之父」許光達的裝甲兵司令部,簡稱「裝司」。

裝司大院中的筒子樓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很多人家三月不知肉味兒,可裝司的孩子們卻隔三差五能在院內的食堂裡吃上燉帶魚、紅燒丸子,過年的會餐上,還能吃到糖醋排骨、紅燒肉和醬豬蹄。

燈光球場、旱冰場、遊泳池,這些都是令外人羨慕的設施,但在裝司這樣的部隊院裡卻是標配.

騎著二八車出去瘋玩,和隔壁炮兵司令部的孩子互懟互損:裝死(司)總比你們泡死(炮司)強!

或許,嘹亮的軍號,紅五角星大禮堂,宏偉的院門,高聳的偉人像,持槍挺立的人民子弟兵,靚麗颯爽的文工團女兵,只是部隊大院威嚴肅穆的表象。

身居在各個大院裡的頑主們,父輩多半是「貧農」出身,可到了他們這一代儼然已是「紅色貴族」了,在校園裡普遍盛氣凌人,傲視一切。

「從小偷幼兒園裡的向日葵,從樓上往過路的行人吐痰玩」是他們的口頭禪。

茬架、茬琴、順東西、拍婆子,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群「混世魔王」;

為了個姑娘,一言不合,能集體蹬車去昆明湖碼人約架,彈簧鎖、短棍甚至小片刀已攥在手裡;

又能因為彼此陣營裡兩個熟人的寒暄客套,相視一笑,接著去老莫或者其他「紅色據點」暴搓一頓,冰釋前嫌,化敵為友。

究竟是兇猛無畏,還是可愛單純?或許是兩者都有吧!

等到度過了因荷爾蒙過於旺盛的青春期胡鬧夠之後,在經濟轉型的浪潮中,這批握有資源、先天優越的大院「頑主們」,又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

出身於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當過兵,幹過職員,做過買賣,後來主要是寫書。《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王朔的作品自80年代末期直到世紀之交,一直備受大眾喜愛。

獨到的語言魅力,匪夷所思的情節,前瞻性的社會剖析,將批判精神融入戲謔元素,王朔的作品直到今天看其實也沒有過時,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口號,更是透著大院子弟十足的優越感。

出身於總後大院。著名導演、編劇。您若覺得這名字看著生分,那小北就說說鄭導的代表作吧:《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哪一部播的時候,沒引發收視狂潮?

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幹的還都不錯。雖然他的很多作品小北都沒太看懂,比如《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但有些作品小北又能喜愛到把每個情節片段都記住,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

出身於空政文工團,內地搖滾第一人,他的搖滾被稱為「苦搖」,可謂獨樹一幟。《一塊紅布》《花房姑娘》《一無所有》。

當年,就是這樣一群三環內有2套房的人,一起搖著手吶喊著「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這是和王朔同一個大院的髮小,當年是王朔的帶頭大哥。除了客串演戲,葉京自己也導了很多影視作品,《夢開始的地方》《貽笑大方》《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有人說他身上及作品中的的「頑主」氣質更甚於王朔,對此小北亦深有同感。

葉京的路子有多硬?據說當年馮小剛拍攝《甲方乙方》,是依靠葉京的關係,無償調來了一個營的裝甲部隊,這才有了「巴頓將軍」那場戲。

如今華誼兄弟的這兩位「掌柜」的,也都出身部隊大院,上個世紀末,王中軍在美國留學期間兼職當外賣小哥,賺了10萬美金,回國後即創立了華誼兄弟。

而華誼兄弟所牽動的影視圈、娛樂圈,那陣仗可就大了去了。

馬爺出身於五七幹校,是一位把文玩古董「玩」到極致,或者說把任何事情都能玩到極致的主兒。

在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馬未都憑藉著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一篇愛情小說《今夜月兒圓》一炮走紅,並成功進入了文學圈。之後作為出版社的編輯,馬未都幫助王朔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 ——《空中小姐》。

劉震雲、莫言、蘇童,這些時下影響力超群的作家,都是馬未都一手挖掘和提攜的。

至於玩古玩、淘換舊物,那都是後話了。

如今的馬爺憑藉觀復博物館的那幾隻「喵掌柜」,吸粉無數,小北的媳婦就一直想去那兒擼貓,什麼「黃槍槍」、「花肥肥」的。

這是大院中成功人士們的口頭禪,大院是社交圈,是身份象徵。大院子弟是同學、同僚、同床、同席、同襟這樣人情關係網密布的社會姻親關係縮影。看懂這些,或許才能體會「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句歌詞的奧義。

紅色情結,放蕩不羈,痞氣十足,優越感強,這些大院文化的核心氣質,至今仍在京城的街頭飄蕩。

大院記憶

相關焦點

  • 空軍大院,懷念你
    位於北京公主墳的空軍大院,就是這麼一個溫暖、親切而又可愛的地方。空軍大院,我1974年搬入,2013年搬出。她見證了我的芳華、我的成長,我也見證了她的風採、她的變遷。我由位於湖北隨縣擂鼓墩的武空雷達修理所調到空軍報社時,人們還習慣稱北京西郊空軍大院。名副其實的郊區啊,大院西門口,就是一片莊稼地,種著麥子、玉米。
  • 張聿溫:空軍大院
    位於北京公主墳的空軍大院,是一個溫暖、親切而又可愛的地方。我1974年搬入,2013年搬出。
  • 空軍大院是什麼級別?能住進軍區大院的要求有點難
    北京人,特別是部隊大院子弟當年流傳這樣的一句順口溜:海軍的大廟,空軍的樓,總後的禮堂第一流。海軍的大廟指的是海軍辦公樓,空軍的樓就是我軍最高的空軍指揮機,我們今天說的就是空軍的樓,北京空軍大院。北京空軍大院在復興14號,是所有北京軍隊大院中最高級別的,在空軍大院門口大影壁的題字是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
  • 大院情愫
    後來的幾任團首長、現在生活在大院和已經走出大院的人們,對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的老人心存的感激難以用語言表達,用快修路、修好路的行動詮釋著明天的希望!當年,司令部作戰室內標誌京通線、通(遼)霍(林河)線蜿延的形象進度圖早已化著車輪鏗鏘、汽笛聲聲!成為了早已融進祖國綠水青山鐵道兵的歷史豐碑!大院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深深地烙上了鐵道兵的印記。
  • 我愛你,空軍大院
    ,但大院裡的一些往事還會時而出現在夢境裡。在這個秋景令人著迷的季節,我又回到空軍大院,沉醉在這金色的環境裡。空軍大院與京西賓館相鄰的東門這是中國空軍徽標第二部分 空軍大院位於復興路公主墳一帶,是西部所有部隊大院離城最近的一個,空軍大院往西有海軍大院、總後大院等。
  • 蘭空大院
    蘭空大院是個非常大的營區大院,據說院區工程由後勤部設計室設計,軍區營建大隊施工。為營房建設,還專門修建了座紅磚廠。
  • 馬玲:空軍大院——劉亞樓的兒女最搶眼
    空軍大院與其他的部隊大院類似,院內猶如一個獨立的小社會:幼兒園、學校、醫院、銀行、招待所、超市、餐廳、禮堂、體育館、派出所、澡堂、理髮店、煤氣站、縫紉鋪一應俱全,群體社會中該有的東西幾乎應有盡有,所以大院人即使常年在裡面不出院門,也能生活得相當安逸。部隊大院雖然坐落於北京,但它自有一套獨成體系的大院文化,與北京的胡同文化迥然不同。
  • 《軍區大院》
    森嚴的部隊大院,激情的樓頂天台閣樓,軍區大院的盛夏記憶,和軍旅生涯的刻骨銘記以此文紀念我從小長大的這個軍區大院【選文】「這新兵啊?」單軍一揚下巴。操場上站得筆直一排的戰士,個個都一米八左右,一溜兒的個頭身材,跟儀仗隊似的,一看就是從各個連隊精挑出來的。「糾察隊,從各軍分區新兵挑的。」糾察隊是警衛連裡最帥的兵,代表的就是軍區的門臉。
  • 神秘的軍區大院:住軍區大院是什麼感覺?什麼級別的軍人才可以住
    神秘的軍區大院:住軍區大院是什麼感覺?什麼級別的軍人才可以住?在生活中接觸和經歷的事情中,很多人都會說從小就在軍隊大院中長大。
  • 南京有個地方叫「軍區大院」
    南京軍區大院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見證過許多人的青春和夢想。        在南京市黃埔路、珠江路、太平門的路口,過往的市民遊客,總會好奇這個並不起眼的院子,繞著走了好久還是大院的圍牆,門口執勤士兵的肅穆嚴整,裡面道路兩旁挺拔的喬木、整潔的道路……幸運的還能碰巧看到哨兵換崗時英姿颯爽的軍姿隊列。位於黃埔路南京軍區司令部南大門       這些場景都會給路過院子的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留下幾分遐想:這警衛森嚴的大院到底是幹什麼的?
  • 團部大院——《綠色印痕》
    新疆奇臺縣縣城中心有一座森森大院,1968年7月28日,我們八八四七部隊進駐奇臺,這大院便成了團部的所在地。
  • 陝州地委與段家大院
    四進大院第四座大院的神龕東望中道班七座大院西寨第三座大院大門俯瞰西寨三座大院
  • 【珍貴影像】龍巖籍開國上將與空軍大院內的銀杏樹
    龍巖籍開國上將、空軍首任司令員劉亞樓女兒深情回憶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時節
  • 記憶中的軍部大院和六一小學
    在這個大院中長大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著自已特殊的記憶。我的哥哥和姐姐們,弟弟和妹妹們,希望我的敘述,能引起你們對這個大院的回憶,並記起那段共同生活的時光。但畢竟50年了,也希望你們對記憶中錯誤的地方及時的提出更正。47軍最初的軍部大院,建在湖南省衡陽市的黃茶嶺。從衡陽市向南走到黃茶嶺,就到了47軍軍部大院。我是1964年的春天,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走進這個大院的。
  • 我在軍營我是兵(四)濟空大院
    濟空大院整個大院整齊、劃一、規範,一幢幢紅磚樓房及道路旁栽種著蘋果樹、梨樹、桃樹……。嘿嘿,值夜班下來順手牽羊,偷摘幾個果子,潤潤喉嚨,解解饞,當然也是偶爾為之噢!當時我們都渾然不知,只是覺得指揮所沒有原來忙碌,天上沒有飛行訓練,電臺聯絡正常但電報量少了許多,最奇怪是大院門口突然多了陸軍武裝衛兵,也在站崗值勤。直到傳達文件,開展批判林整風運動,大院貼出一些大字報,才知道了一些實情,可謂是十分驚險。這次政治運動深入軍隊,但全軍的軍事指揮系統沒有受到衝擊,我們指揮所戰備工作一切正常,連隊的日常生活訓練也沒有什麼影響。
  • 我是這樣「滾」出軍區大院的!
    進了軍區大院,頃刻就顛覆了我腦子裡有關大與小的地理概念,之前以為大的地方,一比較就變小了,甚至小得沒名堂。這讓我更加明白:大與小、高與低、長與短……等等,都是相對的。南京軍區機關大院裡面,實際上只有軍區首長以及司令部、政治部在此辦公,後勤部(後來叫聯勤部)則在新街口有一個獨立院落。大院座落在南京紫金山下,玄武湖畔,明故宮旁,是金陵古城極為靜謐的一處絕佳勝地。
  • 住在軍區大院的軍人都是什麼級別,住在裡面又是什麼感覺?
    我們有時候經常會聽說誰誰誰是大院子女,而這裡的大院指的就是軍區大院,對於我們這一些普通的老百姓而言,軍區大院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那麼住在這裡的軍人都是什麼級別的呢
  • 日軍想洗劫喬家大院,為何到了門口卻扭頭就走?學者:不敢
    如果你現在去山西祁縣旅遊,依然能看到富麗堂皇的喬家大院,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這座象徵財富的深宅大院,在日軍侵華期間卻險些被洗劫一空,付之一炬。對喬家財富早就垂涎已久的日軍,在攻佔太原後,便迫不及待的派出一隊日本兵趕往祁縣喬家大院。到達目的地後,日軍把喬家大院圍得水洩不通,仿佛看到了數不盡的的財富在向他們招手。
  • 我們的團部大院
    讓我們記住這裡,一個共同戰鬥、生活過的地方,一個充滿情感的大院。(感謝拍攝照片的不知名戰友)
  • 第三屆【散文精選入圍作品】軍部大院的樹II吳徵輝(河北省)
    ☆吳徵輝(河北省)軍部大院院址是侵華日軍混編第八旅團第163聯隊所據西兵營(舊稱一兵營全部和二兵營東側少部分)。1970年3月,軍從原北京軍區石家莊步兵學校接手入駐。有人稱,樹木是與語言文字 、文物並行的第三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