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穩居霸主地位150多年的強國,為什麼說滅就滅?

2022-01-10 財經菁英匯

防止與財經君再次失聯 強烈推薦

微金融(wjrapp)


  晉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自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至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列候,晉國穩居霸主地位一百五十多年;而由晉國分離出去的魏、趙兩國在戰國時期更是強橫一時,諸侯不敢掠其鋒芒,晉國之強,由此而知。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超級強國為何最終落得國破地分的下場,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縱觀晉國歷史,對外攻殺徵伐、開疆擴土固然奪人心魄,但其內部傾軋、派系爭鬥更令人膽顫心驚,而這正是晉國覆滅的主要原因。


  自春秋初期開始,晉國公室內亂就沒有消停過,一次又一次的同室操戈不斷削弱王室力量,極大動搖了王室的統治基礎。


  公元前754年,晉昭候把叔父成師分封到曲沃(山西曲沃)。由此晉國陷入長達六十六年的公室內亂,史稱曲沃代晉。成師封邑曲沃,城高溝險、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遠比晉國都城翼城(山西翼城)強大。


  成師在曲沃修行仁政,民心歸附,勢力不斷強大。伴隨勢力強盛,曲沃城主野心也不斷膨脹。


  公元前739年起,為奪取國君寶座,曲沃宗族共計發動五次叛亂,弒殺五任國君。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滅晉國大宗,盡出寶物賄賂周釐王,釐王冊封武公為諸侯。曲沃代晉是春秋初期影響最惡劣的事件,其不但動搖了東周禮樂國本,更為晉公室內鬥開了先例,從此以後,歷代國君都把打壓宗族作為穩固君權重要手段。


  公元前669年,晉獻公(曲沃武公之子),擔憂同族威脅,接受大臣士蒍建議,開始血洗曲沃宗族,諸多公室成員被誅殺,晉國宗室再度凋零。


  但事情遠沒結束,晉公室仿佛被詛咒一般,在宗族清洗後,獻公一族又因王位繼承權展開了新一輪爭鬥。


  晉獻公有三個很爭氣的兒子:太子申生(歷代太子典範)、公子重耳(春秋五霸晉文公)、公子夷吾(以食言而肥、背信棄義出名)。


  太子申生仁德賢惠,是國君不二人選,如果晉獻公不折騰,晉國宗族再次復興也不一定。壞就壞在,晉獻公寵妃驪姬生了公子奚齊,獻公愛屋及烏,打算把王位傳給奚齊,在驪姬蠱惑下,獻公誅殺申生,重耳、夷吾避禍出亡。


  獻公死後,晉公室再次陷入內亂,驪姬大兒子奚齊、小兒子悼子接連被大臣裡克弒殺,而後在秦穆公協助下立晉惠公夷吾即位,惠公當政後背信棄義,以怨報德,誅殺大臣裡克,與秦國開戰,招致國內外怨恨。

 

  公元前635年,晉惠公去世,晉文公重耳即位,誅殺惠公一族,晉國內亂告一段落。


  晉文公當政期間,晉公室人才凋零,加之文公流亡十九年,諸多外姓大臣患難與共,於是文公採取了重用外姓大臣策略。


  有了新鮮血液加入,晉國國力與日俱增,內修德政,外威諸侯,一舉奠定了霸主地位。誠然,重用外姓大臣無疑給晉國帶來莫大好處,但也存在一個弊端。


  春秋時期,土地是勢力的象徵,諸侯主要依靠土地封賞臣子。


  雖然晉國四處開疆擴土,但所獲取土地大多封賞給了立功大臣,因此公室土地並未增加多少,這使得外姓大臣勢力不斷增強。


  此消彼漲,帶來了必然是君權衰落。自文公、襄公後,權臣把持國政成了晉國主要現象。


  公元前606年,趙盾弒殺晉靈公,立晉成公,趙氏宗族開始凌駕公室之上,晉公室與外姓大臣,以及外姓大臣之間的爭鬥拉開帷幕。


  公元前579年,晉景公誅殺趙氏宗族,也就是劇本《趙氏孤兒》題材來源。


  趙氏衰落後,欒氏、中行氏為打壓政敵,於公元前572年,發動政變,弒晉厲公,誅殺郤氏,晉悼公即位,此時魏、韓、智、範、中行、趙六宗族位列晉國六卿,把持國政。


  公元前514年,晉頃公在位,公室宗族祁氏、羊舌氏與頃公發生爭鬥,六卿為了進一步削弱公室勢力,打著擁立國君旗號,夷平兩族,瓜分土地據為己有,六卿勢力進一步擴張,公室更加衰弱。


  隨著時間推移,六卿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公元前497年,六家宗族爆發了大規模衝突。事件起因趙氏內亂,當時,趙氏宗主趙鞅想把衛國進貢的五百戶人口從邯鄲遷往晉陽,邯鄲大夫趙午不同意,於是趙鞅私自捕殺趙午,引起邯鄲趙氏叛亂,晉定公派人攻打邯鄲平叛,晉國內亂爆發。趙午宗族雖屬趙氏,但與範、中行宗族是姻親,因此在邯鄲趙氏叛亂後,範氏宗主範吉射、中行氏宗主荀寅也發動叛亂,攻打趙鞅,兵臨晉陽。


  此時,另外三家態度各不相同,韓氏與趙氏世代交好,眼看趙氏落難,自然想要搭救;魏氏宗主魏侈因與範、中行有仇,陰謀除掉範吉射和荀寅,另立宗主,適逢亂起,絕對不會錯過良機;而智氏荀躒更狠,向晉君建言:「晉法,作亂者死,現在三家大臣作亂,只驅逐趙鞅,這不公平,這三家必須一併驅逐。」


  於是荀躒、韓不佞、魏侈奉命攻打範、中行氏,沒取勝。範、中行氏反而開始攻打晉君,晉君會同三家兵力擊敗範、中行,兩家逃亡。韓、魏兩家為趙鞅求情,晉君赦免趙氏,內亂告以段落。


而後晉國六卿僅剩四家:智、韓、趙、魏。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六卿已有謀反之心,比如趙鞅沒有請示晉君即敢誅殺士大夫,範、中行兩家也敢攻打晉君,晉公室實力相比其餘六家強不到哪裡去,只能依靠外姓勢力才能勉強平定叛亂。



  晉定公死後,公元前457年,晉出公在位,智氏宗主智伯夥同韓、趙、魏三家瓜分範、中行宗族土地,晉出公震怒,奈何自身實力不夠,想藉助齊、魯兩國力量討伐四家。


  四家宗族擔心被誅滅,先發制人,攻打晉出公,出公倉惶逃奔齊國,結果死在半路上。


至此,晉公室力量消耗殆盡,再也無力掌控晉國局面,後任國君淪為傀儡。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瓜分智氏封邑,三家代晉局面逐步形成。

 

  此後晉公室土地不斷被三家蠶食,為苟延殘喘,晉君不得不開始朝拜韓、趙、魏三家國君。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超級強國晉國地分國滅,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更加血腥殘酷的戰國時代來臨了。

雞年到了,恭祝大家2017新春快樂、闔家幸福、財源滾滾來!另大量粉絲還未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便點讚,以資鼓勵!你的滿意與支持、吐槽與轉發,是我前進的動力!

來源:歷史大學堂(oldmanno) 作者:寒章  轉載請聯繫作者

編輯:財經君(微信號:caijingjun88) 歡迎交流!

【熱文推薦】(點擊即可閱讀)

➤ 5次滅族,56次滅國,卻永遠滅不掉的大中華!

➤ 再見了,滴滴!

➤ 鳳姐月入8千萬?朋友圈刷屏的背後…

➤ 中國突然出擊!2017,沒人能阻止中國!

➤ 恭喜華為!今天,正式殺入美國!


股市、樓市、錢的事、事事關心

每天鮮活、及時、個性的解讀財經事件

更多精彩,盡在閱讀原文,歡迎勾搭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沒什麼「建樹」的韓國,為何能登上「戰國七雄」榜單
    也正是因為這大亂之世,才造就了各種各樣的文化進步,也讓後人對這段時期的歷史更加有興趣。相比於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反而顯得比較單調,主要便是七國混戰爭霸,這七國正是後世所說的「戰國七雄」。《史記索隱》中記載:「六國者,韓、魏、趙、燕、楚、齊是也。與秦為七國」。也就是說秦楚齊燕趙魏韓這七國並稱為「戰國七雄」。
  • 從御者、車右的重要地位,看春秋時期影響車戰勝敗的主要因素
    御者、車右在車戰中的重要地位在春秋時期,諸侯之間互相徵伐的車戰開始頻繁出現,而幾乎在每次的重大戰事中,都有御者、車右的名字出現,而且是在史籍中加以重點記敘。比如記錄秦國與晉國爭霸過程中的重大戰役「殽之戰」,《左傳》中沒有對戰爭場面進行細緻描寫,反而將御者、車右的名字單列出來: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
  • 春秋爭霸的主旋律——晉楚百年爭霸
    而我國歷史上也有一段「美蘇爭霸」時期,雙方同樣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展開長期對抗,這段對抗最終同樣以另一方解體而告終,這便是春秋時期的晉楚百年爭霸。自從周平王「闢戎寇,遷都於洛邑」之後,王室日漸頹廢,歷史進入了大爭之世的春秋時期,「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是諸侯爭霸,而諸侯爭霸的主旋律則是晉楚爭霸。
  • 春秋戰國時期的均勢——一種國際關係理論的解讀
    春秋五霸的陸續上臺,使我們想起了近現代法國、英國、美國等相繼稱霸世界;秦國佔優勢的戰國七雄在中國大地的龍爭虎鬥,我們想到了冷戰後由美國佔據主導地位的各大國在世界舞臺上的精彩演出;晉楚爭霸使我們想到了冷戰時期的美蘇兩極對抗;霸國操縱下的古代盟會使我們又想到了由大國控制的聯合國……由此筆者希望通過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均勢政策,對現今的國際關係研究有所啟示,使更多的人能夠有興趣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進而應用於當今的國際關係領域
  • 春秋小國秘案:養由基的家族來自哪裡,他們為什麼附庸楚國?
    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有個小國歷史記載不詳,可是曾經出現了位箭神,這位箭神的背景非常強大。《戰國策》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叫做養由基的箭神。關於箭神養由基的傳說和故事數不勝數。如果說中國傳說中最厲害的箭神是后羿的話,那麼歷史上真實存在又最有名的箭神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養由基了。
  • 從「初稅畝」到「用田賦」——春秋時期「軍賦制度」的演變
    春秋時期的軍賦制度主要包括「田稅、軍賦、力役」,春秋時期的軍賦制度是與「田制」相互結合而成的,主要通過徵調的方式,滿足軍事上人力、物力的需求。在春秋時期各諸侯相互爭霸的大背景下,軍賦制度隨著各方面的影響出現了大變革。
  • 盤點戰國時期的十大戰役,每一場都屬於傳奇級,後世難以超越
    通過春秋時期的不斷兼併戰爭,到戰國時期,形成了七個最為強大的國家,在這兩百餘年的時間裡,又發生了無數的戰爭,這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就不多說了
  • 【春秋蔡國史】蔡國戰事
    春秋五霸輝煌篇章,由此翻開。這就是北杏之盟,開啟齊桓公稱霸的時代。遂國因沒參加這次會盟,導致了當年的齊滅遂之戰,可見當時齊桓公在諸侯之間的地位。北杏會盟的參加者雖然都是一些小國,但它掀起了齊桓公稱霸的序幕,對其稱霸有一定意義。
  • 齊頃公差點因為嘲笑別人遭滅國
    然而,卻有這麼一位春秋的君主,在外交的時候羞辱別國使臣,引發了一系列的戰爭,差點讓自己的國家滅國,這就是齊頃公。春秋戰爭公元前592年,還是處於春秋時代,當時的的社會正處於晉楚爭霸的階段,南方的楚莊王盛極一時,經過了晉楚大戰之後,楚國在諸侯中的地位一時變得超然起來,春秋格局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 一場「代理人」戰爭,改變了春秋列國的命運
    其實代理人戰爭不是到近代才有的,在春秋時期,就曾爆發了一場代理人戰爭。在春秋首位霸主齊桓公病逝八年後,當時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襄王在位時,爆發了一場王室內亂。周襄王同父異母弟弟太叔子帶勾結狄國軍隊,進行叛亂。此次叛亂致使周軍大敗,並且驅逐了周襄王,太叔子帶即位自稱為周王。
  • 戰國各個時期的列國實力大排名
    首先,春秋時期的貴族參軍作戰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各大諸侯國擴張野心的需求,於是大量的貧民開始被徵召進軍隊。在慢慢的發展,軍隊需求量越來越大,漸漸開始了全民皆兵的現象,於是就有了耕戰,全國百姓,忙時農耕,閒時打仗。再到後來,因為耕戰的將士訓練水平低劣,戰鬥水平低下,勞民傷財,還影響生產,導致國家後續發展乏力,經不起一場長期消耗戰。
  •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
    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的十大名將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個大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現了許多的思想流派
  • 春秋戰國時期五大經典戰役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各諸侯國爭奪霸主,戰爭頻繁。下面,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五大經典戰役。縱橫策略手遊《榮耀戰國》1、長勺之戰長勺之戰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齊、魯之間的一場戰爭。
  • 春秋爭霸與企業之道
    綜觀近三百年的春秋史,每一個霸業的崛起和興盛都離不開有能力的君王或有才幹的謀臣。他們或者擁有南徵北戰的軍事才能,或者擁有招賢納士的品牌吸引力,這些能力都賦予他們成為霸主式領導的一種潛質。作為企業領袖的企業所有者或職業經理人,職位帶給他們的只是一種制度上的權力,而能力則能帶來無形中的意識上的權力,這是成就真正的領導者的一個基礎。
  • 傷我一人, 滅你一城, 殺我十人, 滅之一國, 中國最強外交官, 說到做到!
    有人會說發展軍事不就是破壞和平嗎?現在是和平年代,發展軍事不就是代表想要挑起戰爭嗎?又有人反駁道,軍事的發展進步就意味著國家會更加安全,在國際上的也會更有話語權。而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強弱的象徵,不管是古代,還是當今世界,尋求軍事力量的發展,是每一個國家急需要做的事。因為,世界形勢多變,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平靜過。
  • 莒國春秋 巫臣過莒
    魯成公八年當周簡王三年,前583年,《春秋》記載魯國「公孫嬰齊如莒」,《左傳》解讀為「聲伯如莒,逆也」,聲伯即公孫嬰齊,逆,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