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事故,俄媒為中國航天敲響警鐘,警惕合作方人為破壞

2021-12-21 一號哨所

  中國航天人歷經數十年的艱苦奮鬥,讓中國航天事業有了後發先至的資本,也得到了國際範圍專業人士的普遍認可。  中國獨立建造空間站的消息,更是備受關注。然而就在最近,俄媒卻少有的為中國航天敲響警鐘。  在當地時間8月12日,俄媒《塔斯社》TASS刊登文章顯示,國際空間站在2018年時曝出「壓力下降,出現洩漏」的事故。  後經調查,發現是俄羅斯艙段的「聯盟MS-09」軌道艙,出現洩漏孔,導致的「空間站壓力下降」事故。然而事後的一些細節卻顯示,這場事故很可能並不是技術原因和製造工藝原因,而是可恥的「人為破壞」。    在當時的事發後,美國宇航局NASA在事發後一口咬定,是俄羅斯在製造時就出現了低級失誤導致的,飛船上存在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鑽孔,而國際空間站的壓力下降和空氣洩漏,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塔斯社》報導稱,俄羅斯將出事的「聯盟MS-09」全面檢測後發現,飛船上一共存在8個鑽孔。其中7個都發現存在「鑽頭彈跳」的痕跡,也就是說是在進入軌道後的「零重力」環境下鑽開的。  這一特徵,符合俄羅斯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情況。然而被美國曝光的第8個鑽孔,卻是一個貫穿式鑽孔,而這種鑽孔,如果真的是按照美國NASA的說法,是俄羅斯在地面建造時候出現的「製造問題」,那麼這艘飛船在發射到太空的時候,就已經被大氣層焚毀了,是不可能成功進入軌道的。因此,這個鑽孔只能是後期人為導致的。    據俄媒指出,當時搭載「聯盟MS-09」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只有一個人,是沒有接受過任何俄羅斯航天局培訓的人,這就是美國太空人「塞麗娜·奧農·錢塞勒」。  俄媒懷疑,此人很可能就是為了儘快返回地球,而對飛船進行小範圍的破壞,從而導致地球總部放棄對空間站的使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俄羅斯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直接要求所有太空人進入「測謊儀測試」,以澄清這個「人為破壞」的嫌疑。  然而美國太空人卻多次拒絕參與這項測謊測試。美國宇航局NASA也並未給出任何解釋。在指責過俄羅斯「製造問題」之後,就對洩露事故閉口不談。   還別不信,美國人這種事情並沒有少幹。此前大火焚燒4天4夜的美軍準航母「好人理察」號,就是船上的水手為了洩憤,故意放火。  美軍核潛艇「邁阿密」號同樣也是美軍士兵為了早點下班而故意縱火。  有觀察人士指出,俄媒這份報導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航天敲響了警鐘。我國空間站建成之後,會與國際社會進行多項合作。  那麼,發生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人為破壞」,很可能也會出現在我國的空間站上。而且,按照西方媒體的一貫操作,必然會把問題全部栽贓到中國身上。  因此,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必須慎之又慎,防止別有用心的合作方,故意破壞中國空間站。

美國後院起火,秘魯新總統倒向中國,兩國關係是生意也決定著生死

俄羅斯國防部長提議遷都西伯利亞,背後的戰略考量是與中國聯盟?

美軍對「東風快遞」有什麼樣的忌憚和對策?美國軍人給出了答案!

俄蘇-75驚豔亮相,中國能把梟龍改成性價比最高的隱形戰機嗎?

中俄聯合軍演,中國向俄軍人開放現役裝備,美軍為何猜疑不已?

相關焦點

  • 美軍再向前跨一步,試飛無限續航太空飛機,俄: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據美媒最新報導,美國太空飛機X-37B將搭載最新技術於5月16日進行發射試驗,這也是其進行的第六次飛行測試。
  • 臺灣省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發生坍塌事故,再次敲響橋梁運維安全警鐘
    ↑↑↑點擊上方藍字微試驗關注公眾號微試驗導航,請點擊↓↓↓ 2019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臺灣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發生坍塌事故。事故導致三艘漁船被壓垮,目前已知6人重傷,4人輕傷,5人失聯。宜蘭縣長林姿妙11點抵達現場,要求相關人員火速搶救,災變現場已啟動陸海空全力救援。
  • 美國衛星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究竟小概率事件,還是故意為之?【月誠故事】
    與國際空間站一樣,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巨型太空飛行器,它的軌道傾角與軌道高度是任何一個太空愛好者都不難查到的,SpaceX作為一家專業的航天機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天宮空間站當時正處在382千米的軌道上穩定運行,不可能不知道當時我們有三名航天員正在空間站裡工作,更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兩個太空飛行器發生碰撞的後果是什麼。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天津碼頭爆炸給PCB行業事故敲響警鐘
    【維文信】8月12日晚11:20左右,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瑞海公司所屬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
  • 蘇聯太空人的教訓敲響警鐘
    2021年11月8日,我國神舟13號來到中國空間站的「乘客們」順利完成了歷時6.5個小時的出艙活動,圓滿完成了各種既定任務,彰顯了我國新時代航天強國的實力
  •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 會迎來國際月球空間站嗎?
    騰訊太空訊(桂林)12月初,在瑞典琉森舉行的歐空局(ESA)部長級會議上,歐空局各成員國投票同意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ISS)一直到2024年,而之前美俄日三國也均同意國際空間站服役至2024年。隨著如SpaceX等新興航天私企的崛起,國際空間站各主要參與國,特別是美國開始將近地軌道發射任務交給私企,NASA載人太空任務的工作重心將在2020年代開始轉向地球之外的深空。
  • 「3.11」大地震後,日本又發生核洩漏事故,人類警鐘被敲響
    據報導,日本福島附近海域再次發生大規模地震,地震震級為芮氏7.3級,震源深度約為55公裡,這場大地震不僅導致上百人受傷、超90萬戶居民家中停電、
  • 【知航天】和平號空間站走過的35年
    (國際空間站)1971年4月19日,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空間站,開啟了人類航天新紀元。整個空間站建設共歷時10年:和平號空間站最後一個部件——「自然艙」發射入軌建成後的和平號空間站長19米,寬31米,高27.5米,質量為129700千克,衝壓體積為350立方米。
  • 陳輝 | 中國北鬥衛星遇到太空威脅了嗎?——美俄衛星相撞對中國在軌衛星安全剖析
    此次撞擊事件發生在西伯利亞上空約800公裡處,屬近地軌道範圍。通常這一軌道中氣象衛星、通信衛星等較為密集。據悉,對兩顆衛星軌道夾角和速度的測算,衛星相撞速度高達每秒鐘1.5公裡,約合5400公裡/小時。再加上兩顆衛星的重量,相撞等於1噸TNT炸藥爆炸的威力。衛星相撞事故發生後,衛星碎片已分成了兩團碎片雲,在太空飛行。
  • 再次敲響南海警鐘!美軍艦擅闖12海裡島礁,專家:必要時刻須亮劍
    美國接連挑釁 中國正在越來越強,通過無數中國人民埋頭苦幹,慢慢成長為一個世界強國。可中國成長,在美國霸權看來,就是一種對美霸權挑戰。而中國從來沒有想過取代美國成為新世界霸主,美國之所以會限制中國,無非是中國成長會讓其利益受到損害。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對於這種細微的漏氣現象,雖然很容易檢測到,但想找到源頭,目前卻沒有特別簡單有效的手段。
  • 一架米格21在西部邊境墜毀,俄稱給印度敲響警告,莫迪:不用擔心
    廣告合作QQ:780422505、3304279071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6日報導,一架米格21戰機在塞爾維亞西部邊界墜毀,俄羅斯稱這給印度也敲響了警告在此之前,米格21戰機久曾多次出現意外事故。今年4月26日上午時分,一架俄制米格21戰機在敘利亞突然墜毀,現場流出的圖片顯示,一架米格21倒扣在草地上,看起來像是敘軍的人員。
  • 【時事資訊】新華社2021年十大國際新聞
    這是2021年11月8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出艙任務結束後揮手示意。  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邁出中國太空探索徵程又一重要步伐。天和核心艙於4月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開啟,6月和10月分別迎來兩批航天員在軌駐留。12月,美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順利發射入軌。此外,商業太空遊再進一步。9月,4名遊客遨遊太空。10月,俄羅斯攝製組登上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  四、美軍撤阿標誌失敗留下災難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航天專家介紹說,「聯盟-FG」型運載火箭的助推器與芯一級正常分離時,火箭的4個助推器會對稱地迅速向遠方飛去,就像在天空中畫出一個「十」字。而在11日發射時,助推器撞擊處冒出大量白煙,而且「十」字也出現局部缺失。
  • 中國這次又火了!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
    如果說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航天技術發展最迅速的國家,那就必然有中國、印度以及美國這多個國家,就中國而言,航天技術不斷的進行突破,各系列的長徵火箭針對各種情況,不斷的發射衛星對全球進行布局,形成天地一體化的通信網等等。
  • 首個全身版人形太空機器人,探訪國際空間站
    聯盟號載人飛船飛行33年來首次不載人,而是搭載機器人——這將是人類第一個全身版人形機器人,首次造訪國際空間站。聯盟號飛船MS-14搭載俄羅斯首個太空機器人搭載乘員:俄羅斯太空機器人Skybot F-850(FEDOR)俄版太空機器人啥樣?
  • 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美國要求共享,總設計師直接回復了一句話
    然而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2020年9月18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出現氨氣洩漏;俄羅斯艙在9月30日也出現了氨氣洩漏事故,種種跡象表明,國際空間站在環繞地球運行了近70000圈後,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設備老化與裝置脫落問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初步決定,將於2024年正式廢棄國際空間站。
  • 「高大上」的國際空間站漏氣了,竟然用這種「土」方法
    一旦發現氣壓出現異常下降,就會判定為正在發生漏氣。不過,除了意外發生的漏氣事件外,國際空間站日常的運行也會損失一些氣體。例如,太空人每次進行艙外活動前氣閘艙的充氣放氣、載人和貨運飛船來訪時的對接,都會不可避免地損失一些氣體,導致艙內氣壓下降。為了補充損失、維持氣壓,國際空間站會利用貨運飛船運來的氮氣瓶,不定期的對艙內進行加壓操作。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然而,美國對太空梭發展模式的過度依賴,致使該國重型運載火箭研發幾乎處於停滯狀態,這也為美俄在後冷戰時期圍繞國際空間站建設展開合作埋下伏筆。本世紀初期至今。「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著手調整美飛彈防禦預算,推出雄心勃勃的天基防禦計劃,並單方面宣布退出《反導條約》,太空競爭氛圍再度趨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