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退役後 會迎來國際月球空間站嗎?

2021-02-09 騰訊太空

月球空間站軌道ATK公司方案


圖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月球空間站概念圖。

騰訊太空訊(桂林)12月初,在瑞典琉森舉行的歐空局(ESA)部長級會議上,歐空局各成員國投票同意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ISS)一直到2024年,而之前美俄日三國也均同意國際空間站服役至2024年。

隨著如SpaceX等新興航天私企的崛起,國際空間站各主要參與國,特別是美國開始將近地軌道發射任務交給私企,NASA載人太空任務的工作重心將在2020年代開始轉向地球之外的深空。

由NASA主導開發的、將在2018年進行首次發射的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以及獵戶座飛船均為未來的載人深空任務服務。未來太空人的太空飛行將不再局限在地球軌道,而是月球與小行星、甚至火星。

目前,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合作夥伴正在緩慢推進一項協議,旨在月球附近建立一座小型空間站,為未來的載人深空飛行任務提供幫助。一旦該協議能夠達成並付諸實施,將是迄今各國參與的最大規模太空合作項目,並對人類未來幾十年的太空飛行任務有深遠影響。

在今年10月底休斯敦舉行的一次閉門會議上,美國宇航局官員會見了來自歐洲、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的同僚,對共建月球空間站計劃的最新進展進行了討論。

而國際太空飛行器工作小組(ISCWG),正在對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啟動的深空探索項目進行頭腦風暴,思考所有必要的技術細節。ISCWG給予的建議並沒有約束力,但可能會對未來的深空項目架構提供參考。

目前該項目的願景是一個多艙段組成的前哨站,本質上是一座小型國際空間站,但是它不在地球軌道上,而是運行在月球附近。

該空間站將使用比目前國際空間站更為先進的技術,比如閉環生命支持系統,並將使用電推。這些新技術將使月球空間站成為人類首個星際中轉站,用於太空人前往小行星甚至在2030年代前往火星。NASA也將該空間站視作載人火星任務的「試驗場」。

它會是什麼樣的空間站?

這座國際月球空間站將由模塊化組件搭建,由運力堪比土星五號的美國宇航局SLS火箭運抵月球附近,而太空人則乘坐獵戶座飛船在地球與該空間站之間穿梭,獵戶座飛船也將使用SLS火箭發射。

在進入月球轉移軌道後,獵戶座飛船乘員艙將先與SLS火箭末極分離並轉向,與還在SLS火箭上的附加艙段對接,這與1960年代阿波羅飛船指令艙對接登月艙的方式非常類似。

但是,與阿波羅登月艙登陸月球表面不同,每次獵戶座發射任務都會攜帶一個附加艙段抵達月球附近。這些艙段最終會在月球軌道上對接,組合成一座太空人的長期住所。其他國家也可以發射自己的組件參與組合,如同今天地球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

裝配順序

根據目前NASA與合作夥伴制定的最新架構體系,月球空間站的建設將從一個8.5噸重的推進艙升空開始,它將與獵戶座飛船一起由SLS火箭發射升空。這也將是SLS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任務,縮寫為EM-3。

最近,歐空局同意提供一個額外的先進電推單元,這有助於推進月球空間站首個艙段的建設,歐洲與美國的電推系統均使用氙氣。該推進艙也將負責為整個前哨站提供動力與通信。另外,加拿大將負責建造一個機械臂,它將安裝在推進艙上,為月球空間站的後續組建工作服務。目前國際空間站抓取與對接貨運飛船所使用的機械臂即為加拿大研製。

一旦電力與推進艙部署到位,兩個居住艙也將隨SLS的第四次(EM-4)與第五次(EM-5)任務發射升空,並與推進艙完成對接。按照此前設想,這些組件將由俄羅斯或歐空局提供,但新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已提出將提供一個居住艙。日本居住艙擁有閉環生命支持系統,這將大幅減輕月球空間站水與氧氣的供給壓力,否則這些物資需源源不斷地從地球補給。

就在今年,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Roscosmos)同意為月球空間站提供一個氣閘艙,該艙段將用於太空人太空行走。它可能與獵戶座飛船一起發射升空,發射時氣閘艙內將裝滿用於月球軌道站的各種物資,這也使得該艙段的總質量達到9噸。該氣閘艙也可能使用俄羅斯自己的火箭發射,比如俄羅斯新一代的安加拉5型火箭。

理論上來說,俄羅斯下一代載人飛船「聯邦」號可以為月球空間站的建設提供幫助。聯邦號也將是獵戶座飛船外,另一種能將太空人運抵月球軌道的深空飛船。目前俄羅斯期望聯邦號飛船能在2024年執行近地軌道的首次飛行任務,而首次月球軌道飛行任務會在2027年進行。

雖然SpaceX和其他一些私人太空公司對月球空間站項目很感興趣,希望能夠提供客運貨運服務,但目前在官方日程表裡只有NASA的獵戶座與俄羅斯的聯邦號兩種飛船。

國際月球空間站也可能會配備一臺10噸重的機器人運輸車,該車將由歐空局、日本與加拿大共同開發,它由一輛漫遊車以及一個上升段火箭組成,上升段用於運送月面採集的樣品。該運輸車最早會在2026年發射,發射將由參與月球空間站建設的某一方執行。一旦該運輸車降落在月球上,太空人可以在月球空間站內進行遠程操作,指揮月球車採集樣品,收集的樣品將由上升段送回地球。

在組建過程中,月球空間站也會不斷得到來自地球各種貨運飛船的補給。到了月球空間站組建的第二階段,也就是2020年末,月球空間站將迎來NASA的新型居住艙與推進艙,這些艙段將由專屬的SLS火箭發射。這些新艙段的加入,使人類步入深空的首個前哨站成為可能。

後續進展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將來達成協議,各合作方進行了多年談判並取得了充足進展。要實現該目標,國際空間站的各成員將提供所需的各種組建以及相關技術。國際月球空間站的先期「A階段」,將在2017年或2018年繼續進行。

而在休斯敦舉行的這次會議上,月球空間站的居住艙建設確定被推遲一年,推遲到2023年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月球空間站的首期建設將在2028年完成。當然,如果未來國際空間站任務有任何變化,月球空間站的建設也很可能會受到影響而被推遲。此外,月球空間站項目也會受到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川普的影響。明年1月上任後,川普總統的太空政策將頗受關注。

參與月球空間站項目的各方會在2017年初舉行下一次會議。雖然距離2017年還有不到半個月,月球空間站很可能將開啟人類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

相關焦點

  • 月球基地丨中國空間站即將升空
    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論證工作。
  • 2024年的太空,天宮空間站真的是唯一麼?
    3月5日新華社報導,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進展順利,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可能成為尾翼擁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在外太空實現舉世無雙的成就,無疑是中國航天的巨大成功,但是,2024年後中國的天宮真的能成為唯一的空間站麼?現在看來,這個夢想恐怕並不現實。
  • 「高大上」的國際空間站漏氣了,竟然用這種「土」方法
    為了補充損失、維持氣壓,國際空間站會利用貨運飛船運來的氮氣瓶,不定期的對艙內進行加壓操作。 因此,即便發生了漏氣情況,如果漏氣的速度不是很快,國際空間站也不用急著去修,反正隔三差五就要再充點氣,到時候再把漏出去的氣補上就好了。
  • 數年後外太空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中國天宮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名為天宮,2011年開始陸續發射組件,預計2022年正式建成。回顧歷史,我們似乎是被逼出來的。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發射的禮炮系列空間站。當時是為了在與美國太空軍備競賽中取得比較優勢,蘇聯於1971-1982年發射了7個禮炮系列空間站,進行太空實驗,最後兩個空間站可與聯盟號宇宙飛船對接,構成複合體,最多可容納三名太空人。1982年,禮炮7號飛船兩名太空人出艙作業時,同時看見一個藍色神秘光團,疑似UFO,這便是UFO史上著名的禮炮7號事件。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剛剛,天宮一號墜落了,而中國空間站即將騰飛
    隨著我國空間站時代的即將到來,航天員已全面開展空間站任務訓練,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已經準備就緒。 商業化來襲,全球空間站迎來新氣息 近年來,各種成功的商業航天公司已經拉近了大眾與太空之間的距離。根據畢格羅公司 CEO 畢格羅的介紹,隨著國際空間站在 2025~2028 年結束運營,近地軌道的空間站業務將迎來一輪新的高潮,而民營企業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了抓住這個契機,畢格羅公司準備打造一個龐大的太空綜合體,首批項目為 B330-1 和 B330-2,預計發射時間為 2021 年。
  • NASA又酸:將中國永久排除國際空間站,美國人發現一個難堪事實
    6月17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 首個全身版人形太空機器人,探訪國際空間站
    聯盟號載人飛船飛行33年來首次不載人,而是搭載機器人——這將是人類第一個全身版人形機器人,首次造訪國際空間站。這位太空機器人會全程監測、實時報告無人駕駛發射、飛行狀況,直至兩天後對接國際空間站的全過程。北京時間8月24日13:30,聯盟號飛船MS-14將與空間站探索號艙段(Poisk module)實現對接,這次任務總計運送657公斤物資,包括重達160公斤的太空機器人。
  • 塔斯社進駐國際空間站_俄羅斯
    原標題:塔斯社進駐國際空間站新華社莫斯科11月17日電(記者華迪)俄羅斯塔斯社
  • 中國空間站的離子推進器有多牛?超越美國空間站
    目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由美國NASA主導,16個國家聯合建設,已經運行了數十年的時間。由於某些原因,我國並沒有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使用當中,但我們現在要建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站了,未來隨著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的退役,我國的空間站將取代國際空間站的地位,成為很多國家爭相合作的對象。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此外,艙內還會產生各種有害物,例如電子設備會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太空人放的屁中也含有硫化氫。這些有害氣體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堆積,因而適當的空氣洩漏率對於減少汙染物堆積很有幫助。   據測算,此次國際空間站大約每天洩漏220克空氣。楊宇光表示,這樣的洩漏率並沒有超出國際空間站的安全閾值。按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的聲明所說,艙內空氣洩漏率只是「略高於標準」。
  • 國際空間站的蘇聯模式為何能成功,我們可以學到哪些經驗?
    在國際空間站建設上,蘇聯走在了美國的前面,「賽先生」此前回顧了這一歷史背景,如今我們再分析一下為何蘇聯能夠成功,並且在短時間內,將空間站進行升級,以及蘇聯當年的經驗對於中國當前建設國際空間站和載人航空有哪些幫助。
  • 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他表示,中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航天專家龐之浩介紹,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大型太空飛行器退役後,國際通行的做法是讓其受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處遠離大陸的深海區,那裡被稱為「太空飛行器墳場」。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進步號系列飛船,美國的康普頓伽馬射線望遠鏡等都落在那兒。
  • 國際空間站事故,俄媒為中國航天敲響警鐘,警惕合作方人為破壞
    中國航天人歷經數十年的艱苦奮鬥,讓中國航天事業有了後發先至的資本,也得到了國際範圍專業人士的普遍認可。
  • 高官妄言8年後造出空間站,趕超中國
    印媒樂觀地指出,按照歷史規律,隨著在2024年(最晚2030年)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其鄰國印度也將在隨後幾年追趕上。《歐亞時報》總編輯,防務分析家尼廷·j·提庫(Nitin J. Ticku)寫道:「如果你把中國和印度的歷史記錄放在一起看,你就會對印度的空間站(發展進程)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這也是一種公平的想法。
  • 國際空間站傳來重大消息,NASA推遲太空計劃,太空人危險了?
    然而,俄羅斯作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看到其在航天領域的巨大成就後,自然也不甘落後。據悉,此前俄羅斯曾進行了一次反衛星武器測試,並且測試結果也十分滿意,但沒想到的是,在反衛星武器測試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嚴重影響了衛星的正常運行,更關鍵的是,還威脅著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們的人身安全。
  • 空間站:人類成為跨星際物種的第一站(B)
    蘇聯解體後,解密檔案稱之為「阿爾馬茲空間站」(或者金剛石空間站),這是蘇聯軍事偵察空間站計劃的第一個(也叫金剛石1號),隨後又發射了禮炮3號、禮炮5號,總共三個軍用空間站。空間站除了搭載太空人,手動偵察外,還裝備多款軍用偵察照相機,甚至配有一門NR-23機載火炮,時刻準備著。
  • 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
    國際空間站建設已敲定,美國:能帶我一起嗎?在新的2021年,中國的航天事業又開始了新計劃,此次的規劃項目工程可以是目前中國航天最大的,正是準備建設屬於中國自己的「國際空間站」!並且敲定在今年春季的時候發射首個核心艙。
  • 「天宮一號」失控,會撞地球,引發災難,項目失敗?無稽之談!
    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為了減緩太空垃圾的增速,目前,部分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大型太空飛行器退役後,國際通行的做法是讓其受控墜落到南太平洋一處距離大陸最偏遠的深海區——尼莫點,那裡因為「埋葬」了諸多太空飛行器而被稱為「太空飛行器墳場」。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進步號系列飛船,美國的康普頓伽馬射線望遠鏡等都墜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