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曾從轟6而來?為何卻長得像波音707,擦肩而過很可惜

2021-02-19 伐紂入關

本號內容敏感經常被封,為避免失聯,還請大家長按掃描關注下方二維碼關注【大內密探008,ID:Scop008】這個號,以後再封也能找到我們。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原創首發公號:伐紂入關

運10,曾經啟發國人造大飛機夢想的一個型號。轟6,作為中國航空戰略轟炸機工程的中流砥柱的項目。這兩個貌似不關聯的型號卻有一段擦肩而過的故事。

(1970年,毛主席視察上海提出製造大飛機的想法。同階段,周總理也一再過問,要求研發轟6為基礎的客機)

1968年初,周總理建議南方的一個飛機製造廠研發一種類似伊爾18中型客用飛機(4發動機的活塞運輸機),但當時主管飛機製造的三機部沒有回應。到了1968年冬天,轟6試飛成功以後,周總理再次建議把轟6改造成一種客機,但是三機部仍然沒有回應。

1970年7月中旬,毛主席來上海視察工作。當時上海市革委會向毛主席匯報航空火箭製造業的成績。毛主席回應:「上海地區的工業基礎這麼好,完全可以造飛機嘛。」有了這個最高指示,空軍航空工業領導小組立刻召開緊急會議,並且向三機部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會議指示提出兩點:上海要造飛機,造什麼型號由三機部與上海聯繫。會議是當年的7月28日召開,這次三機部的回應非常積極。上海市革委會提出要造大型客機作為周總理的專機。7月29日,三機部就召開關於研究大型運輸機的預備會議,經過領導們的討論決定研發一種大型運輸機,先搞一個方案,由空軍的一位司令員去上海落實。

轟6是在圖16基礎上仿製,但畢竟是軍用。要變成客機要從民航的經濟性上考慮,不是簡單把彈倉變成客艙。同時外形也要和客機一樣美觀。

會議經過討論,確定了8條設計原則。載客100人左右,在轟6的基礎上改,而不是重新設計一個型號;採用進口的斯貝發動機3-4臺,航程是五千公裡左右;飛行高度在一萬米左右;最大飛行速度在九百公裡每小時;在複雜氣候條件下,不論白天黑夜都能飛行;飛機外形要考慮美觀漂亮。

然而後來生產出來的運10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

當年7月31日,三機部召開大型客機方案研討會,參加會議的還有軍委工辦的同志,還有172工廠的馬鳳山同志(很有名的轟6筆記本主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國得到一架波音707的殘骸,此後運10就放棄和轟6的血緣關係。變成以波音707為原型仿製。

會議首先傳達了領導的精神指示,提出周總理前年說能不能先造一個客機,在轟6的基礎上先造一個噴氣客機。今年毛主席到上海提出要製造飛機的指示。7月23日,空軍的同志就接到電話說要落實這個任務。三機部的核心領導小組經過討論,認為首先研發進度要快,明年基本上要弄出來。第二要安全,系統要兩套。第三外形要漂亮,要有中國特點。此外還有一些附帶要求:和平時期是客機,戰時是運輸機,先出設計方案,然後到上海去協商,再確定下一步工作。接著馬鳳山同志提出了自己的三個初步方案。

馬鳳山的方案要點有:1,使用轟6的機翼翼型,機身參考三叉戟客機,使用3臺發動機尾吊;2,使用4臺發動機尾吊;3,使用4臺發動機翼吊。經過會議討論,眾人傾向於第一個方案,要求172工廠做好準備。

1970年8月,三機部又召開了一次會議,客機方案研討小組提出了一份報告。報告要求在轟6的基礎上經過部分修改,多快好省地研發出具有我國特色的一種客機。客機要求能作為首長專機和國際航線上使用,填補航空工業在民航上面的空白。從安全性和經濟性角度看,三機部的同志們認為這種方案比較理想。

運10舊照

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張照片,運10的研製離不開上海地方領導的支持。深諳工業之道的首長當年就非常重視這個工作。這是運10設計人員、飛機和當年上海領導的合影。

1970年10月28日,三機部向航空工業領導小組提交了一份《關於上海研製噴氣客機的命名請示報告》。上海研製的這種客機被命名為運10,對外稱呼為708工程。1970年11月,5703廠提交了《708工程試製草案》。上海方面的同志同意使用運10這個命名稱呼,研發路線仍然是以轟6為基礎再修改。

但時間到了1971年2月,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飛機設計組討論工作,認為遇到很大困難。當年10月1日出飛機非常不現實。因為工作中受到的牽制問題太多,成品不落實、材料和新工藝定不下來。試驗也沒有安排,工藝製造方法沒有肯定,沒有辦公設計地點,工作根本無法開展。在設計組內部也認為設計方案不妥當,難以滿足軍隊的同志提出的8個設計點要求。由於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原來轟6的改造方案,在實踐中不斷驗證突破,面臨著要整體更改方案的局面。

1971年4月,設計人員和軍隊參加設計工作的飛行員代表對原來轟6的方案有不同意見。針對這個問題,航空工業領導小組的首長專門到上海確定了技術要求。首長發動群眾提方案,結果有人甚至提出用5臺發動機的方案。最後多數人確定採用類似波音707那種外形的方案。

1971年12月,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在新疆出了事故。為了研究波音707的殘骸,先後有24家單位300多人先後到新疆考察。三機部確定以波音707為原型設計運10客機。

到了這個時候,運10飛機就放棄以轟6作為原型的中程客機方案,正式確定以波音707為原型進行設計。運10和轟6的血緣關係就此擦肩而過。參考資料《轟6戰略轟炸機》

(有讀者留言說最近總是錯過推送,因為公眾號改規則了。大家如果想第一時間接收到推送,記得在我們的每篇文末點「在看」,或者將我們星標,另外不要只看頭條和次條文章哦,每天都有多條推送,其他文章一樣精彩!)

(由於篇幅及內容敏感問題,訂閱本號後點擊「閱讀原文」還有海量精彩好書等著您!)

相關焦點

  • 「客機中的戰鬥機」,波音-707
    為了與此前的3XX系列螺旋槳客機的代號有所區別,波音公司決定將這款次世代客機命名為波音-707型客機。在進一步調整機身和機翼的寬度後,首架量產型波音-707客機在1957年12月20日完成試飛。僅僅3年後,交付使用的波音707型客機便輕鬆突破了三位數,系列飛機的總產量達到了驚人的1010架!
  • 國產首種大飛機運10下馬究竟可惜嗎?沒當客機其實一點不可惜
    當年啟動的072大型運輸機工程孕育的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於2013年1月首飛,2016年7月裝備部隊,隨後啟動的純國產幹線客機——C919也在2017年5月完成首飛,目前已有兩架原型機在試飛取證,而30多年前,中國也曾研製過一種劃時代的大飛機——運-10,則引發廣泛爭議,它的下馬究竟可不可惜?
  • 波音707客機與中國民航的前世今生
    是以研製重型遠程轟炸機見長的波音公司研製的第一種噴氣客機,它的原型被命名為367-80,採用後掠下單翼;後掠垂直尾翼頂端裝有天線,水平尾翼靠下安裝。第一架原型機於1954年7月15日首飛,研製費用高達1600萬美元,相當於當時波音公司總市值的四分之一,可謂是一場豪賭,若市場反應冷淡,那波音公司將面臨破產重組的窘境。
  • 60年代的噴氣四先鋒(2)波音707
    波音707-120是該機型首款量產型民用客機,採用4具普惠的JT3C-6渦扇發動機,最大載客數約為189人。其整體由KC-135改進而來,考慮到載客數和乘坐的舒適性,707-120在KC-135的基礎上將機身整體加長加寬。
  • 從軍履歷豐富的波音707
    早期的飛機增壓設計不夠優秀,像彗星飛機就因為金屬疲勞等原因造成多起嚴重事故。波音707可以使用發動機的渦輪來驅動壓縮機,為機艙提供壓縮空氣。講到波音公司的飛機一般都離不開兩個角色,一個是前面說到的美國空軍,另一個就是已經不存在的民航界大佬,泛美航空公司。我們在之前的747節目當中說到過,如果沒有泛美的支持,波音747很有可能不會誕生,而波音707的第1個商業訂單也是來自泛美。
  • 既然運-10早就成功飛行,為什麼還花700億元重新研發C919呢?
    於是有人提出,我國在1980年就首次試飛成功了運-10大型客機。為何不能利用運-10的基礎技術來研發C-919大型客機呢?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運-10早就成功」這個說法是毫無根據的,無從談起,運-10隻是階段性的試飛成功,從沒有研發成功。
  • 專家揭秘:「運十」為何突然下馬?苦難終將輝煌!
    圖:停放在大場機場的運十,遠處隱約可見當時海軍航空兵的主戰飛機殲-6我當時就聽說過,「運十」是我們國家自行研製的噴氣式大型客機,曾經一飛沖天,使我國一舉躋身於全球上馬後就在大場機場開始研製,當時駐大場的部隊在後勤保障上提供了許多支持和方便,所以兩家的關係處得很好。當時的「運十」起步時只比歐洲的空中巴士晚兩年,1980年9月26日在大場首飛成功。隨後,「運十」又完成了各種科研試飛。並先後7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拉薩貢嘎機場。
  • 中國為何與F16「擦肩而過」?除了囊中羞澀,座艙太先進沒看上
    雖說美國早年間聯合一眾國家對我國實行了技術封鎖,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與美國之間從來沒有合作過。在上個世紀我國與美國之間也有較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而這段時間中我國在部分領域的快速發展也與美國存在著至關重要的聯繫。當時我國正好處於沒有先進戰鬥機可用的窘迫狀態,為了儘可能增強我國空軍的戰鬥力,我國曾經想要從美國那裡購買F16。那麼我國為何會與F16擦肩而過呢?
  • 這一摔 波音707飛機真的就消失了
    伊朗當地時間1月14日上午8:30,一架隸屬於伊朗空軍的波音707-300貨運飛機,誤降德黑蘭以西40公裡Fath法思機場,該機場為小型機場,跑道長度1300米,飛機衝出跑道,撞進民宅,造成機上16人中的15人遇難,飛行機械師生還。
  • 波音707-138珍貴照片鑑賞
    波音707-138是波音專門給澳航定製的一款縮短版波音707-120,38是澳航的客戶代碼,138在長度上介于波音720與普通707-120之間
  • 要當預警機的運-20,這回未必會變身「大盤雞」
    【上期內容A:臺灣距離大陸最近的空軍基地,為何突然唱起空城計?】
  • 從運十下馬到C919首飛成功
    首飛順利成功,網上網下一片歡呼和祝賀,同時大家也在憧憬將來的中國的藍天,世界的藍天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民航客機,打破波音,空客兩強壟斷格局,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檯面上的話就寫到這裡,待C919批量生產後,中國國內航空市場飛機採購對像,會慢慢轉向中國商飛。
  • 一人一故事劇場 | 數百次擦肩而過,TA卻不認識我
    烈日把我曬得好燙啊,夏天怎麼這麼長。」這是我們在做同理心練習時,夥伴以小區門口的欄杆為主人公,編寫的一段描述。習慣了用人的視角看世界,也會突然好奇欄杆看到的天空是什麼顏色。在做練習的時候,我們用到了同理心地圖。
  • 貝卡谷地之戰 | 以色列僅用6分鐘就打得敘利亞找不著北
    1982年6月9日14點左右,以色列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6分鐘(此為實際對地攻擊時間)就徹底摧毀敘利亞在貝卡谷地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飛彈陣地,次日再次摧毀敘軍增援的7個薩姆飛彈連。並在其兩天的空戰中,以軍創造了82:0的空戰紀錄(雖然這個數據尚有爭論)。
  • 被波音和空客聯合絞殺了半個世紀,如今中國大飛機終於一飛沖天
    圖:B-29轟炸機二戰後,軍用機的數量大幅減少波音開始轉向民航機的研發憑藉劃時代的波音707他們一舉擊敗了當時民航市場的老大邁道公司圖:時年21歲的程不時有運10的總設計師馬鳳山就在空客成立的那一年中國的大飛機項目「708工程」也正式立項這就是運10項目的開始與空客相比我們沒有20年時間也沒有幾百億美金只有航空人的一腔熱血
  • 中國的「空軍一號」——運20的公務機版
    ,當年研製運10時曾為改變這個狀況進行了不懈努力,但眾所周知的是,運10失敗了,現在運20成功了,它的改進型號完全可以實現運十當年未竟的目標。運10雖然失敗了,但我國問鼎世界航空市場的努力不會停止這就是運20的公務機版,它是在短期內實現擁有中國自己「空軍一號」的唯一選擇,空軍一號是美國總統座機的專用稱謂,也是其專門的空中代號,我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自己的空軍一號,可以說是一種剛需,甚至連民用航空實力下滑明顯的俄羅斯,其總統專機都都採用了俄羅斯國產的伊爾96系列,但普京的新備用專機卻用了一架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