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又稱瀋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自行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隨即在幾天內侵佔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併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湧現出東北義勇軍等各種抗日武裝。
新華社記者徐揚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9周年。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歲月如何更替,「九一八」這個記憶著血與火的日子,中國人民永誌不忘。
89年前的「九一八」,一夜之間,山河變色,國難降臨。從這一天起,中華民族遭遇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至暗時刻」。瘋狂的侵華日軍迅速強佔了東北,還步步緊逼妄圖滅亡整個中國,中華民族由此陷入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
也是從「九一八」這一天起,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點燃抗日戰爭的烈烈烽火。
就是從「九一八」這一天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揭開了序幕,展開了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人類以血的代價,昭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
歷史雖已遠去,犧牲不容辜負。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每到「九一八」,尖厲的防空警報都會響徹瀋陽全城。這是一個民族拒絕遺忘的錚錚誓言,這是一個國家砥礪奮進的激揚號角。
歷史前行的腳步不可阻擋。當年,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僕後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今天,面對一切艱難險阻,中國人民仍將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經歷過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對和平無比珍視。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歷史不可改寫,未來可以創造。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應該牢記「九一八」,並化作民族復興的動力。這正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