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書報有點特殊,就在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日本軍隊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藉口而佔領瀋陽。
事變爆發後,日本國會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權力下降,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升,激化中日矛盾,日本全面侵華。幾年之內,日本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全境。9月18日被中華民國視為「國恥日」。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行三光政策,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姦殺婦女,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更是慘絕人寰!
今天全國各地拉響警報,就是在提醒中國人、警示中國人銘記九一八,勿忘血淚、勿忘國恥!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富民強,只有國防強大,中國人民才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國才不會被列強侵略!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被日軍佔領,從此,中國進入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對於九一八事變,日本方面稱其為滿洲事變。從1937年到1941年,日本將這一階段的侵華戰爭稱作支那事變。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捲入的戰爭則為大東亞戰爭。
日軍侵華給廣大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侵華日軍在軍事上佔領重要城市,實施「三光政策」,文化上還進一步滲透,力求蠱惑人心。為此,他們還煞費苦心地繪製了一幅幅美化戰爭的宣傳畫,讓我們一起去看下吧!
畫面上,日軍在向東北的兒童贈送書籍,畫作名叫《皇軍的仁慈》
侵華日軍在向孩子問好
日本鬼子給孩子們分發糖果。電影《鬼子來了》裡也出現過這樣的鏡頭
侵華日軍進城,畫面上日軍士兵面帶笑容
日軍美化自己的作戰場景
前方發生戰事,受傷的日本鬼子居然不顧醫生勸阻非要上前線
雙眼被打瞎的日軍將領堅持上前線
看了上面日軍在侵華時期繪製的宣傳畫,你有沒有被噁心到呢?
早前我有聽說日本漫畫界有兩部作品被禁止過:永井豪的《破廉恥學院》和本宮宏志的《國家燃燒》。恰逢今天918事變,就想到了這套書。
今天說的《國家燃燒》的作者本宮宏志在日本是一位老牌漫畫家,《北鬥神拳》的作者武論尊擔任過他的助手,《聖鬥士星矢》的作者車田正美是他的門下弟子。以三國志為題材的著名漫畫《吞食天地》也出自本宮之手。熟悉街機遊戲的朋友,當然也不會忘記根據這本漫畫製作而成的經典遊戲——《三國志之吞食天地》。
本宮宏史以漫畫的名義反思歷史,《國家燃燒》從2002年11月開始在日本頗具影響力的漫畫雜誌《少年跳躍》上連載,一直受到好評,並出版了一至七卷的單行本。但是,日本的一些右翼勢力很快盯上了它。去年9月16日和9月22日,它兩期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描寫,成了右翼勢力的眼中釘。
以下是《國家燃燒》中87和88話被刪減的內容(網上找到的資源)
國內只漢化了部分刪減的內容
在這兩期中,漫畫以批判的口吻,描繪了日本士兵屠殺南京市民的場面。其中一幅漫畫配的說明文字是:「在戰鬥的幾天裡,日本軍隊在南京作出了全人類都不該忘記的愚蠢行為——南京大屠殺事件。」
同時,漫畫還描繪了事件發生時的慘狀:中國戰俘被處決前遭受日軍瘋狂鞭打,無數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慘遭槍殺,在一旁看施暴場面的日軍瘋狂歡呼。
10月13日,少年跳躍的總編輯田中純發表了一份書面聲明,聲明指出,在漫畫《國家燃燒》中,描繪「南京大屠殺」的場面,被人指責為「所使用的一些照片真偽不明」、 「對歷史的考證不仔細」等。因此,他們決定,在發行《國家燃燒》的單行本時,由作者本宮宏志對相關章節進行修改。
同時,少年跳躍的出版單位集英社還決定,中止《國家燃燒》的連載。《國家燃燒》重現南京大屠殺。作為日本重要的漫畫雜誌,少年跳躍擁有龐大的讀者群,特別是在青少年中極受歡迎。本宮宏志則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漫畫家之一,很多漫畫作品也都被搬上了銀幕。《國家燃燒》是他以日軍侵華戰爭為題材的一部作品。在漫畫中,本宮特別強調了個人在戰爭中的責任問題,要求「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就要承擔所有責任」,暗示日本應當為當年的侵略罪行負責。本宮宏志拋開民族情感,以旁觀者的角度,詳細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殺等暴行。
《國家燃燒》連載的期間,該雜誌每期的發行量約達100萬冊(參見社團法人日本雜誌協會資料庫)。面對右翼的壓力,集英社認為「主人公的經歷是活在當代的我們也應當思考的普世性問題」(參見《集英社問題を考える地方議員の會に対する集英社の回答》)。但是,希望息事寧人的集英社最終還是草草的中止了《國家燃燒》的連載。並且,在出版單行本時,南京大屠殺的內容被全部刪去。
主人公本多勇介。他出生於一個日本貧農家庭,因成績優秀,過繼到大地主家成為養子,後考入東京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中央的官員。在那個時局動蕩、前途未卜的時代,主人公及其親人朋友的人生軌跡都隨局勢變化而跌宕起伏。面對失去理性的國策,傲慢而魯莽的日本軍人,抱有自由主義思想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對祖國感到失望。在全國狂熱的好戰氛圍下,主人公自問道:「船兒可以溯流而上,無力的我可以逆流而生嗎」。
《國家燃燒》在故事的開頭便描述了1920年代日本搖搖欲墜的社會景象——金融危機,銀行破產,工人失業,物價上漲。農村的貧僱農食不果腹,甚至有人賣女為娼。此時正值大正民主運動時期(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自由主義思想在日本蓬勃發展。加上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日本城市的工人運動與農村的農民運動此起彼伏。人們希望藉此徹底消滅封建等級制度帶來的不平等。
同時,從這部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戰前的日本在思想方面是光怪陸離,莫衷一是。圍繞主人公這條主線,主張世界最終戰理論的石原莞爾,主張天皇親政的真崎甚三郎,主張統制主義的東條英機,主張法西斯主義的大川周明,主張社會主義革命的勞工協會,主張「易姓革命」取中華而代之的大亞洲主義者,主張協調外交的幣原喜重郎,主張對華強硬的關東軍,主張對外協調的海軍條約派等等思想都粉墨登場,各方相互角逐,都試圖主導日本的命運。
在紛繁蕪雜的思想中,值得注意的是石橋湛山的存在。在這部作品中,石橋湛三被設定為主人公的恩師,可見這才是作者所嚮往的方向。石橋湛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自由派思想家、政治家,曾在1956年當選日本首相。在日本軍事擴張思想濃厚的氣氛下,石橋湛山保持了自己獨立的判斷。他以《東洋經濟新報》為陣地,揮毫健筆,明確提出了反對擴張、反對幹涉中國內政的「小日本主義」。
漫畫主人公與石橋湛三有過多次深入的對話。恩師的思想成為了主人公的人生信條。石橋認為,許多人過度解讀了外部威脅,並且日本的經濟實際上足以自立,擴張並不是勢在必行。因此,日本應該放棄臺灣、朝鮮半島、中國東北等殖民地,它們只會成為日本的負擔,用武力維持殖民地統治不僅會使日本失去更廣闊的世界貿易,還會導致軍備擴張的惡性循環(參見石橋湛三《大日本主義の幻想》)。
在《國家燃燒》中,石橋還教導主人公,日本農民的關鍵問題在於過度的中央集權。因此,他認為日本未來的方向應該是地方的分權改革,不能用統一的行政指標破壞各地的特性,應該將地方治理交給當地社會的優秀人才(參見石橋湛三《行政改革の根本主義》)。從橋段的安排來看,作者認為石橋湛三的思想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但是,眾多理論一時間難見高下,武力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方式。《國家燃燒》描繪多起日本政壇的刺殺和政變事件,其中包括對日本政局有重大影響的226兵變。1936年2月26日的雪夜,東京的上千名少壯派軍人以「清君側」的名義突然發動政變,刺殺了多名政要,佔領了東京市中心。他們認為日本的問題在於天皇受到矇騙,特權階級藉此剝削人民,導致日本社會哀鴻遍野。但是,伴隨著兵變受到鎮壓,日本的內部思想進一步統一,軍部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大為增加,日本的法西斯體制也開始進入成熟時期。
刻畫226兵變的橋段
正如題名《國家燃燒》所寓意的一樣,整個國家猶如烈焰一般燃燒。將石橋湛三的「小日本主義」一腳踢開的日本,反而走上了帝國的擴張之路。歷史進程確實存在諸多偶然,各方力量的博弈決定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是,追根溯源,以利益線為基礎的擴張理論是一個大的源頭。1888年,日本陸軍之父山縣有朋提出朝鮮半島是日本的利益線(參見大山梓《山縣有朋意見書》)。在此基礎上,又逐漸演化成滿蒙是日本的利益線,華北是日本的利益線……利益線的推進永遠看不到盡頭,正如作品中滿鐵副總裁松岡洋右對主人公說的,「已經吃上大米的人,你還期望他退回去吃稗子嗎」。
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卡爾說,「歷史是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對話」。在這對話中,人們總能從當下發現歷史的影子。
在看手塚治虫有關回憶錄裡知道戰前,日本對國內的言論和思想進行強制性管控,不僅報刊、出版物、書信要受到政府的查閱,《思想犯保護觀察法》頒布後,思想上不順從政府的人也會受到警察的監視。
在多事之秋的2020年,日本迎來了新首相菅義偉,中國希望日本能正視和反思歷史,杜絕企圖否認和歪曲歷史的錯誤行徑。從上任後發表的新政來看,與外交方面華麗無比的安倍政權相比,老狐菅義偉政權無疑是一個「重內政」的小巧玲瓏的政權,或者叫「防守型」政權。疫情之下,日本的經濟形勢持續走低,農民出身「隱忍的男人」的菅義偉政權也許會是當下最適合日本的政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