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宣城頭條整理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勿忘國恥
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瀋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佔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頂峰,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係發生重大變動。
「九一八」,是對歷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對現實與未來的冷靜思考,是為了讓歷史照亮未來前行的路。
1931年,日軍自導自演「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同胞陷入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本為中國發展後盾的東三省,反成日本軍國主義鐵蹄下的「滿洲」,成為侵略和榨取全中國的前站。從此,9月18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國恥日。
「勿忘國恥」,這應該是防空警報響起印在所有人心裡的四個字,「9.18」,是國恥日,也是中華民族覺醒日,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華民族在這一天徹底覺醒,但也為此付出了3500多萬人的巨大犧牲。經過14年不屈不饒的頑強抗戰,中華民族最終贏得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勝利。
經市政府批准,2016年9月18日(今天)上午9時18分至9時33分在宣城市區進行人民防空警報試鳴演練,防空警報信號發放順序為:預先警報(9時18分至21分):鳴36秒、停24秒、反覆三遍為一個周期(時間3分鐘);空襲警報(9時24分至27分):鳴6秒、停6秒,反覆十五遍為一個周期(時間3分鐘);解除警報(9時30分至33分):連續鳴3分鐘。
請全體市民和過往旅客,在警報試鳴期間保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秩序;市區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商場(大型超市)可結合防空警報試鳴自行組織疏散演練;鄂城花園、香江金郡、國鑫、盛世華庭、美都新城、碧桂園等小區由所在街道辦事處組織市民疏散演練。
請記住這些抗日英雄們的名字.
馬佔山(影視)
江橋抗戰:打響中國抗日第一槍
馬佔山(1885—1950),吉林懷德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佔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江橋抗戰打響了抗日第一槍。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任東北挺進軍司令,兼理東北四省招撫事宜。配合傅作義抗日,積極參加了綏遠保衛戰、陰山血戰。1945年抗戰勝利後寓居北平,曾參與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動。1950年病逝於北京寓所,終年65歲。
楊靖宇(1905—1940),河南確山人,中共黨員,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犧牲時年35歲,日軍將楊靖宇遺體解剖後發現其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趙尚志(1908-1942),遼寧朝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趙尚志到東北宣傳抗日主張,抗戰時期,他指揮的抗日聯軍與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馳騁在松花江兩岸,創造了東北戰爭史上的奇蹟,被東北的父老鄉親稱為「北國雄獅」。日軍慨嘆道:「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受特務劉德山誘騙,劉趁趙尚志不備,從背後偷襲了趙尚志,趙尚志腹部受傷,但還是命令一名抗聯戰士帶走所有重要文件後,沉著指揮,但終因失血過多,昏迷過不幸被日軍俘獲。他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後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年僅34歲。窮兇極惡的日軍沒從他口中得到情報,就把他的頭割下運到長春,把他的軀體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周保中(1902-1964),1902年出生於雲南大理,他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傑出領導人。毛澤東曾稱讚說:「保中同志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鬥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1933年冬,周保中來到寧安建立了綏寧反日同盟軍,在周保中的指揮下,綏寧反日同盟軍運用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同數倍於我的敵人周旋,進行了大小30餘次戰鬥,予敵以重創。
趙一曼(1905—1936),四川宜賓人,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
1936年8月英勇就義。
小編記得曾經有一篇課文叫《一個粗瓷大碗》就是寫的關於她的事跡。
東北抗日聯軍騎兵部隊
陳榮久(1904—1937),黑龍江寧安人,1931年參加抗日救國軍,1934年去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36年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後天津班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他沉著冷靜指揮部隊突圍,並親率部分指戰員掩護大部隊轉移。激戰中,中彈犧牲。
那些抗日英雄們,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長的什麼樣,但我們會銘記他們的名字,中國人也永遠記得他們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所做出的一切,他們是中國的民族英雄,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為他們致敬!
宣城人請點擊閱讀原文,未來將有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