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戰鬥力差?真要是火力全開,能頂半艘尼米茲級航母

2021-02-18 利刃號

有朋友說,航母是進攻型的武器,光想著防,不想著打,那是不行的,光防不打,那豈不是光挨打嗎?那我們還造航母幹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遼寧艦航母的另一面,也就是遼寧艦的進攻能力。

(遼寧艦航母戰鬥群)

航母的進攻能力,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看艦載機的性能水平;一部分是看航母自身的技術水平。所以下面我們也分兩個部分來介紹一下遼寧艦的進攻能力。

首先,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一眼看上去,殲-15戰鬥機特別像俄羅斯的蘇-33艦載戰鬥機,而且兩種戰鬥機都是脫胎於蘇-27雙發重型戰鬥機,都使用了帶鴨翼的三翼面氣動布局,但是如果你認為殲-15是蘇-33的山寨版,那就大錯特錯了。殲-15在研製中確實參考了蘇-33的原型機,當時中國從烏克蘭把當初蘇-33的三號原型機,也就是T-10K-03號飛機給買回來做參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T-10K-03號飛機是用於測試蘇-33的摺疊機翼的,根本就不是一架完整的原型機,也從沒有試飛過,要說參考的話,咱們也就是參考了一個摺疊機翼設計,而殲-15其他的設計完全是中國獨立完成的。

(遼寧艦和殲-15戰鬥機)

殲-15和蘇-33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其內部設計進行過修改。殲-15安裝了全套中國自己研製的數位化飛控系統,而蘇-33還安裝的是蘇-27同型號的模擬式電傳作業系統,從靈敏度和可靠性上,無法和殲-15相比。而且殲-15還安裝了殲-11B型戰鬥機的全套數字式火控雷達系統,可以發射國產PL-8/10/12等多種空空飛彈,目前安裝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型戰鬥機已經在進行試飛,殲-15B型戰鬥機直接移植的殲-16的航電系統,性能上優於美軍F/A-18E/F"超級大黃蜂"的航電系統。

(殲-15艦載戰鬥機,中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戰鬥機的起點)

除了空對空飛彈外,殲-15戰鬥機還可以攜帶多種中國自己獨立研製的空對艦、空對地飛彈和炸彈,最常見的有鷹擊-83空艦飛彈、鷹擊-91空間飛彈、KD-88空對地飛彈、雷石-6衛星制導滑翔炸彈、雷霆-2雷射制導炸彈、FT-2北鬥導航炸彈等等多種精確打擊武器,可以執行反艦和對地攻擊任務,而且,中國還為殲-15研製了多種配套吊艙,例如殲-15可以掛載電子幹擾吊艙充當電子壓制飛機,也可以掛上夥伴加油吊艙,為其他殲-15進行空中加油。可以說,殲-15在中國軍工的手中實現了真正的一機多用,而且殲-15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3噸,是一款真正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當初蘇聯海軍在蘇-33和米格-29K兩種戰鬥機中選擇了蘇-33作為航母艦載機,就是看重了蘇-33戰鬥機載荷更大,航程更遠,改裝潛力也更大。

(外掛鷹擊-91飛彈的殲-15戰鬥機)

殲-15說完了,咱們再來看看遼寧艦航母。上次說過遼寧艦的標準排水量是大約5萬噸,滿載排水量大約是6萬噸,本來就不算太大,而殲-15是雙發重型戰鬥機,所以遼寧艦的正常搭載數量是24架殲-15戰鬥機、10架直升機,這其中機庫中可以停放22架殲-15和7架直升機,還有2架戰鬥機和3架直升機必須擺在甲板上。

(1969年1月14日的事故差點擊沉人類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這裡先小小的科普一下:由於海上和陸地不一樣,海上空氣溼度大,艦載機的電子設備容易受潮,而且海上還會出現所謂的"鹽霧",就是我們日常吃的那個鹽,鹽霧對飛機有很強的腐蝕性,潮氣加上鹽霧,會導致航母艦載機的表皮被腐蝕,內部電子設備短路失靈。1969年1月14日,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正在進行進行海上訓練,一枚"祖尼人"火箭彈因為電路受潮短路而意外走火,走火的火箭彈直接命中了一架準備起飛的戰鬥機,戰鬥機隨即爆炸,整個企業號甲板炸成一片火海,企業號的甲板被炸穿了8個洞,事故導致27人死亡,343人受傷,15架飛機報廢。海上航母艦載機受潮短路,就是這麼可怕的事故。

(被炸得一片狼藉的企業號航母后甲板)

因為機庫帶有大門,可以有效隔絕潮氣和鹽霧,而且機庫中還有專門的乾燥通風系統,所以,美國海軍後來大幅減少了海外部署時航母搭載的飛機數量,如今美軍航母執行遠洋部署的話,搭載的戰鬥機原則上必須收攏到機庫內,也就是說機庫能裝多少飛機,航母就帶多少飛機,畢竟都是鮮血換來的教訓。所以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大載機量雖然可以達到80~90架,但是真正執行作戰部署時通常只攜帶64~72架戰鬥機,因為再多的飛機,機庫就裝不下了。

(正在排隊起飛的殲-15戰鬥機)

不過我國的遼寧艦航母短期內不大可能到印度洋或者大西洋去部署,由於出航時間相對較短,所以放幾架飛機在甲板上問題不大,而且甲板上擺放的2架戰鬥機可以作為預備戰鬥機,一旦需要可以立即緊急起飛,縮短艦載機的反應時間。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遼寧艦的實際戰鬥力並不弱,若在西太平洋作戰,並充分發揮殲15重型機的優勢,其攻擊能力足以達到尼米茲級的一半。

相關焦點

  • 「遼寧艦」「山東艦」與「尼米茲級」戰鬥力之比較
    很多軍迷網友對我國「遼寧艦」「山東艦」採用滑越甲板的一些爭論,認為其戰鬥力只有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我想詳細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 「蒸汽彈射」把尼米茲級航母「拖死」,艦載機出勤率不如遼寧艦
    遼寧艦和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大區別在於,遼寧艦隻有一個重載起飛點,而尼米茲由於裝了彈射器,所以相當於擁有4個重載起飛點。除了重載起飛效率更高外,兩艘航母在戰鬥機的起飛效率和回收效率方面是一樣的。而且遼寧艦和尼米茲級相比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蒸汽彈射器在使用400次之後需要停機維修,所以尼米茲級航母極少同時使用4臺彈射器,一般都是2臺一組使用,也就是2臺彈射器負責使用,2臺彈射器做備份和進行維修保養。
  • 四座對四艘,南海四座「不沉航母」,與四艘尼米茲級航母實力對比
    我國南海永暑島一,四座島嶼與四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進攻能力對比既然要比我們就拿綜合實力最強的航母來比,像印度海軍那種只能搭載20架米格29K的小航母就不提了,鑑於目前福特級航空母艦還未形成戰鬥力這樣計算下來,四支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用於進攻的力量為:艦載機200架左右,戰斧式巡航飛彈240枚左右,為什麼沒有考慮攻擊型核潛艇的進攻能力呢?攻擊型核潛艇用魚雷打島嶼,能把自己累死!
  • 從山東艦與尼米茲級航母的對比,看為啥我國必須要建核動力航母
    作為海洋大國的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也已經有擁有了2艘6萬噸級的大型航母了,而更大的9萬噸級的003航母也正在建造中。那我國現役的航母與美國主力的尼米茲級相比有多大差距呢?山東艦與尼米茲級航母誰更強?顧名思義,航空母艦最核心的戰鬥力是上面的艦載機。艦載機的性能和數量自然就決定了一艘航母的戰鬥機。
  • 新福特級航母下水,一艘相當於三艘遼寧艦,領先世界至少20年
    據美媒報導,近日,美國最新的一艘福特級航母「甘迺迪」號正式下水,據悉該艘航母的排水量高達112000噸,搭載上百架艦載機,其中包含75架F35C,相當於三艘我國的遼寧艦
  • 遼寧艦之前,中國還有三艘航母,她們去哪了?
    ,事實上我們一百年前就在為發展航空母艦而努力,在遼寧艦之前中國還有三艘「航母」,當時也是風靡一時,萬眾皆知。局座頓時精神抖擻,工作熱情十足,這種激情一直保持了30多年,直到遼寧艦服役,《百年航母》這本書出版他才如釋重負。1999年,廣東一家民營企業從俄羅斯買了一艘明斯克號航母,停在廣州文衝船廠。明斯克號航母是我們國家買的第一艘正兒八經的航空母艦,服役才十幾年就退役了,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實在養不起就給處理了。
  • 美國人選出全球五大航母,尼米茲級位居榜首,我國山東艦僅在第五
    美國尼米茲級美國海軍目前裝備的主力航母,也是全球第一款批量生產的核動力航母,基本上屬於現代航母的典範。現階段,其他國家建造的航母均以尼米茲級航母為藍本進行研發。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5月下水,最後一艘艦喬治·布希號於2009年1月服役。這款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23000多平米的飛行甲板可以搭載75架各類型艦載機,如果作戰需求的話,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00架的規模。
  • 把它和尼米茲級航母放在一起對比就知道了
    包括山東艦上採取的四面有源相控陣掃描雷達和S波段的346a雷達等等,都使得山東艦的整體作戰實力與遼寧艦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綜合空間的使用,使得山東艦上搭載戰鬥機的數量可以高達36架,而遼寧艦僅為24架。當然由於上述兩艘艦艇都參考了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的設計,因而山東艦採取的滑躍起降平臺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戰鬥力的整體發揮。
  • 遼寧艦成為太平洋上唯一活動的航母編隊
    至於中國海軍用的什麼方法,如何實施的,奇妙在何處,「騙術」高明在哪裡,肯定是機密,筆者也不敢亂猜,省的被敲門檢測核酸(笑)至於日本為什麼能發現遼寧艦,這也不值得吹噓。宮古海峽只有200公裡寬,日本自衛隊的陸基警戒雷達有500公裡的探測距離,遼寧艦航行到眼跟前再發現不了,那就是笨蛋了。真沒啥好吹的。
  • 史上戰鬥力最差航母?美國11萬噸福特級,可能連山東艦都打不過
    自1912年「朱比特」號下水服役以來,美國海軍發展航母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過。從列剋星頓級到中途島級,從中途島級到福萊斯特級,從福萊斯特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小鷹級,再到現役的核動力航母尼米茲級、福特級。美國海軍用百年的發展歷程,打造了一支藍星上無可匹敵的海軍隊伍。目前美國海軍打造的新航母福特級,噸位超過前型尼米茲級,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1萬噸。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 美分析家:山東艦戰鬥力不如尼米茲級,但對於其承擔的使命已夠用
    中國有兩艘航母在服役,第三艘正在建造。第一艘遼寧艦於2012年服役,第二艘山東艦於2019年12月服役。文章稱,中國官方媒體多次用炫目的視頻展示這些戰艦的能力,最近一次是在去年8月底發布的。作者認為,儘管中國的航母被反覆宣傳和讚揚,但與美國航母相比,中國航母的戰鬥力並沒有那麼強。
  • 全球航母戰力排行出爐:遼寧艦排名意外
    這將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和最強大的戰艦,將取代尼米茲和改進尼米茲級戰艦。「福特」級航母將成為整個21世紀中美國海軍力量投射的中流砥柱。,自1975年時正式啟用後美國一共建造了10艘同型艦。其中包括3艘「尼米茲」級艦和艘改良版「尼米茲」級艦。在後繼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於2015年正式就役前,此級航空母艦佔據了美軍乃至於全世界最大軍艦頭銜數十年。
  • 8發DF21D確保打沉一艘尼米茲級航母?
    單純對美國海軍來說,目前裝備的標準6少得可憐,可能只有幾十發,還填不滿2艘護衛航母神盾的發射井。用來全面對抗DF21D肯定是杯水車薪。而標準3對大氣層內的目標基本無效,只能打大氣層外和大氣層邊緣的高空目標,本來可以和DF系列的反艦彈頭在大氣層外一戰,但是現在水漂彈頭已經成了常態,這對只能打中規中矩彈道目標的標準3來說完全是滅頂之災。
  • 把它和尼米茲級核航母放在一起比就懂了
    說到海軍建設就不得不提到航母,畢竟航母可是未來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大型海上作戰裝備。別看航母在二戰時期就非常活躍,但那時候的航母與現代航母可完全沒有可比性,現代航母的建造比以前要難得多。中國早前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本國的航母事業發展非常緩慢,不過如今的中國早已擺脫了當時的困境。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二艘航母是山東艦,那麼你知道山東艦尺寸究竟有多大嗎?
  • 國產航母離形成戰鬥力還有多久?
    宋忠平:順利的話,國產航母將於今年底交付部隊。再經過一到兩年的時間,新型國產航母將會形成現實的、完整的戰鬥力。遼寧號從2012年9月末入列到公認形成戰鬥力用了四五年。國產航母是在參考遼寧號的基礎上建造,有許多相通之處。考慮到我們的經驗積累、人才儲備,國產航母將快於遼寧艦形成戰鬥力。這個時間,我預計是兩年。
  • 第三艘航母艦體成型,服役後能否匹敵福特級?還得看這三方面
    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其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的傳言,很多人認為國產第二艘航母可以與美國的福特級航母競爭。航母是否存在已不再是問題,而網友討論的重點是它們是否為核動力,以及它們是否會使用電磁彈射裝置。美國軍方目前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核動力的,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也是核動力的。
  • 美系航母因功臣尼米茲名揚天下,《戰艦世界》裡重現榮光
    而美國海軍的強大,繞不開這個人: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十大五星上將之一,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主導對日作戰。他的二戰中的軍功與麥克阿瑟比肩,後人這麼讚美他:哈爾西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
  • 美軍又造了一艘新航母:比遼寧艦大4萬噸,但無法起飛隱身戰機
    福特級還有3艘在建造,滿載排水量比遼寧艦大4萬噸,但也需要對飛行甲板和機庫進行一些改進,才能支持F-35戰機。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導致美軍4艘航母處於癱瘓狀態,分別是部署在亞太的羅斯福號航母、在日本維護的裡根號航母、正在美國本土維護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和尼米茲號航母。最慘的應該是羅斯福號航母,艦上疫情導致艦長被解職,海軍部代理部長辭職。羅斯福號大約10%的艦員出現感染,導致該航母由處於作戰部署狀態被迫停航,在關島進行修整。
  • 在現代戰爭中,美軍現役尼米茲級航母的抗打擊能力
    除了防護裝甲以外,全艦內部設置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還擁有成熟完善的損管體系。一旦航母遭到打擊,航母的這些防護設計,將有效保護航母的安全。 其次,航空母艦不光是單艦作戰,而是航母戰鬥群一起出動。
  • 世界上五大航空母艦,遼寧艦排第四
    這將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和最強大的戰艦,將取代尼米茲和改進尼米茲級戰艦。「福特」級航母將成為整個21世紀中美國海軍力量投射的中流砥柱。「福特」級航空母艦能攜帶85架飛機,其中包括F - 35C「閃電」II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EA- 18G「咆哮者」電子作戰機、E - 2D「鷹眼」早期預警機和MH - 60R / S「騎士鷹」多用途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