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達組織」的秘密,都藏在它的組織架構裡

2021-12-25 中歐商業評論

收錄於話題 #極端組織研究所 2個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2996人死亡或失蹤。作為回應,美國隨即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

然而20年過去了,美國贏得了每一場「反恐戰役」,卻似乎輸掉了整場「反恐戰爭」。雖然許多極端領袖被擊斃、眾多恐怖組織相繼滅亡,但9·11事件的始作俑者——蓋達組織,依然如幽靈一般陰魂不散,無法根除。甚至前不久,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之際,蓋達組織發言人放言:美國雖然撤軍了,但蓋達組織與美國的戰爭遠未結束,除非將美國驅逐出伊斯蘭世界,否則將繼續針對美國發動全面戰爭。

為什麼在蓋達組織能在無數次軍事打擊後展現出驚人的恢復力和野草般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也許就藏於其獨特的組織架構中。

蓋達組織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抗蘇「聖戰」運動,之後戰略目標轉變為打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所謂「腐朽政權」。

簡單來說,以9·11事件為分水嶺,之前的蓋達組織具有典型的分層等級型結構特徵,是一支組織嚴密、層級清晰的軍事化團體。

9·11之後,在國際反恐活動嚴厲鎮壓之下,蓋達組織由等級結構分明的組織(諮詢理事會、軍事委員會、宗教委員會等機構組成)轉化為由蓋達組織核心、附屬組織(分支機構)、合作組織(外圍合作夥伴)和非附屬恐怖主義小組與個人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去中心化的全球恐怖主義網絡。

陰魂組織

化整為零的網絡架構

實際上,9·11事件前的蓋達組織,在結構上存在一個以拉登為首的「舒拉委員會」,整個組織的權力中心由此向外輻射,作為最高指揮機構,組織與協調各地區的恐怖活動。

9·11事件後,在美國反恐行動的高壓打擊下,蓋達組織的指揮系統與信息網絡受到嚴重破壞,核心領導人半數以上被擊斃或逮捕。在宗教精神號召力下降,資金狀況惡化的情況下,蓋達組織難以維持金字塔層級式的組織結構。

特別是拉登死亡後,被拉登個人權威壓制的基地埃及派,與沙特葉門派之間的分歧愈演愈烈。埃及派代表人物扎瓦希裡雖然接任了基地最高領導人,但是他真正能夠直接指揮的,只有其親率的「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EIJ)成員。沙特葉門派雖說不會脫離蓋達組織,但對於蓋達組織核心的服從性大不如前。

賓·拉登與扎瓦希裡

這種情況下,基地的組織結構愈發鬆散,蓋達組織核心對分支機構和合作組織的指揮與控制能力也越變越弱。但正因此,通過各獨立運作的附屬組織、合作組織,蓋達組織整體被迫實現了化整為零的架構轉型。

不同於傳統的金字塔型層級組織,首先,網絡化結構無正式的組織形式,各次級組織地位平等,不存在傳統意義的「上令下行」。其次,蓋達組織核心的最高領袖只提供高層次的戰略支持,在精神方面引導組織成員,但不直接指揮和參與各個次級組織的具體行動,這使其兼具了靈活性與安全性的優勢。

各個次級組織不必受到高層領導者的制約,可以自主機動地制定目標實施恐怖襲擊。各次級組織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除需要合作執行任務外,一般避免組織間的上下級聯繫,這樣就保證了各次級組織的安全。如此也有效避免了金字塔型組織的缺陷,即使某個首腦、領袖被抓獲或擊斃,也不影響組織整體的存在。

各次級組織行動靈活自由,在行動策劃實施方面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實施恐怖襲擊,以及具體如何安排恐怖襲擊方案。故而在計劃制定直至逃跑路線的選擇方面也更佔優勢。

這些次級組織大多由若干較為分散的小型團體,或個體成員構成。在聯合行動時,小組或成員橫向聯繫,組成特定行動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高度信任並相互配合,共同高效完成恐怖襲擊任務。

以「伊斯蘭祈禱團」為例,該恐怖組織在東南亞地區不斷製造恐怖事件,對東南亞地區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從2002年到2004年,其先後有260名領導人被抓捕。但該組織並未因此走向終結,最主要原因就是採用了網絡化的組織管理模式,某一位領導人的缺位不會影響各次級組織的正常運行。

精神暗線

「聖戰」意識的感召力

雖然網狀化組織架構令各次級組織具有高度自主權和自治性,但他們絕不是絕對孤立的個體,在網狀組織背後,極端主義的意識形態成為連結各「孤島」的橋梁。

在實際運作中,蓋達組織最高核心領導集團負責輸送意識形態和戰略鼓舞,各次級機構再以自主靈活地策劃、實施聯合行動。

另一方面,蓋達組織是全球「聖戰」意識形態的發布中心和策源地。9·11事件令蓋達組織成為聖戰主義的圖騰與媒體中心,持續激發聖戰主義的情感,爭取廣大穆斯林的同情。

在9·11事件之後,蓋達組織很快建立了「聖戰主義」媒體發布網絡機構,每天發布大量的恐怖襲擊視頻、蓋達組織的領導講話、蓋達組織的官方文件以及「聖戰」訓練手冊,從而構成了拉登最重要的宣傳「機器」。

與此同時,隨著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深入,「基地」組織的行動模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

在9·11事件之前,蓋達組織挑選特定成員潛入目標國實施恐怖襲擊,9·11即為適例。如今,蓋達組織採取了新的行動模式,在其目標國招募、吸收新的恐怖組織成員並建立特定行動小組,由他們完成策劃實施恐怖襲擊的任務。而招募成員、組織行動小組、整合各方資源、制定行動計劃及目標等任務,基本都由本土化的下屬分支機構承擔。

這種「本土化」行為模式標誌著蓋達組織角色定位的變化:由組織策劃、指揮、招募、選派、實施暴恐活動,轉變為「聖戰」意識形態的輸出口,成為一個教唆者和煽動者。

蓋達組織利用媒體和網絡進行意識形態灌輸,猶如克蘇魯的低語,讓接受「聖戰」思想洗腦的組織和個人,自發實施「獨狼式」暴恐襲擊。

例如2009年11月,美軍軍官尼達爾·哈桑策劃實施的胡德堡軍事基地恐怖襲擊案,造成13人死亡,32人受傷。事後查明,哈桑本人深受蓋達組織煽動,認為美國民主制度與伊斯蘭教法存在「衝突」。

先誅賊王

層級制恐怖組織的覆滅

當然,並非所有恐怖組織都以蓋達組織的去中心化網絡架構馬首是瞻。

2014年6月29日,被稱為「現今世界最危險的恐怖組織」的ISIS(伊斯蘭國)宣布在其控制的伊拉克與敘利亞部分地區建立「伊斯蘭國家」,實行伊斯蘭律法。

ISIS源自1999年建立的恐怖組織「統一和聖戰組織」。2003年美國進軍伊拉克後,該組織在伊拉克建立基地,主要攻擊美國領導的聯軍部隊、約旦政府和什葉派,製造多起自殺式爆炸恐怖襲擊。

2004年9月,組織前領導人扎卡維宣誓效忠蓋達組織領導人拉登,從此更名為「蓋達組織在伊拉克分支」。2006年1月,該組織與另外五個恐怖組織合併形成「聖戰舒拉會議」,同年6月又更名為「伊拉克伊斯蘭國」。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後出現巨大權力真空,給了「伊拉克伊斯蘭國」可趁之機。2014年,組織領導人巴格達迪自稱「哈裡發」,將組織更名為ISIS,並宣稱對整個穆斯林世界擁有絕對統治權,成為全球恐怖主義犯罪的「領頭羊」。

巴格達迪

現在看來,ISIS相比蓋達組織,更為激進、瘋狂和殘暴。

從組織的戰略使命角度來看,基地的戰略目標,旨在迫使被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稱為「遠敵」的美國、歐洲等國家,改變針對阿拉伯世界的政策,維護和鞏固伊斯蘭信仰共同體。而ISIS的戰略目標則是開疆拓土,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殖民主義國家締結的《賽克斯-皮克協定》所劃分的中東國家邊界,重建「哈裡發國家」。

對此,蓋達組織核心曾明確表示反對,認為建立「伊斯蘭國家」的時機並不成熟。拉登也僅僅將蓋達組織策劃實施的恐怖活動視為建立「哈裡發國家」的前奏,但他悲觀地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無法完成這個「宏願」。

ISIS為了有效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宣布與蓋達組織決裂,並對原先網絡式的組織形態進行調整,回到曾經的金字塔型管理結構。由此,ISIS擁有了明確的結構分層:集團領導者、特定職責的次級領導、行動者與支持者。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組織結構更為嚴密,類似於軍隊,適合大型武裝戰鬥與攻城略地。然而,對於恐怖組織來說,致命缺陷也顯而易見。金字塔的最頂端,即最高權威領袖、組織領導層作為獨一無二的首腦,對整個組織來說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他們必然成為國際與國內反恐行動的重點打擊對象。

也就是說,擒賊先擒王,只要核心人物死亡,整個組織也會隨著領導人的缺位而灰飛煙滅。

例如,泰米爾猛虎組織領導人普拉巴卡蘭在被政府擊斃之後,該組織隨即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迅速走向支離破碎的境地。2019年10月,巴格達迪也在美軍的定點清除行動中死亡,此後IS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殘餘勢力也被迅速消滅。

※※※※※※※※

反觀蓋達組織,幾十年來面對全球反恐行動的強力掃蕩,依然能夠陰魂不散並擁有驚人的恢復力和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於其去中心化的、鬆散的網絡組織管理架構與高度統一的意識形態。

在恐怖組織網絡模式中,某個節點的斷裂並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的運轉,各個節點之間的聯繫也為其賦予更多組織彈性,致使極端勢力在處於低潮或重創後依然能夠重新崛起。此外,國內一些學者認為,蓋達組織的網絡化組織結構還有另外兩個特點也強化了這種恢復力和生命力:一是不斷擴大社會服務功能,二是流動性特徵。

總而言之,解鈴還須繫鈴人。社會矛盾和社會需求決定了如果不能從社會根源入手就無法徹底剷除恐怖主義,而網絡化組織結構則給予了恐怖組織在一定區域內繼續存活的基礎條件。

參考資料:

埃裡克·施密特《反恐秘密戰:美國如何打擊"基地"組織》,新華出版社

喬比·沃裡克《黑旗:ISIS的崛起》,中信出版社

Jami T Forbes《The Revival of Al Qaeda》,ProQuest Journal

Thomas M. Fitzpatrick《Al Qaeda Origins, Ideology, Goals and Future》,David Publishing Journal

張家棟《蓋達組織現狀與發展趨勢》,國際觀察

蘭迪劉、思彤《當代國際恐怖主義的重大發展變化及其應對策略》,山西警察學院學報

李意《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歷史演變》,國際研究參考

相關焦點

  • 組織架構調整,如何重新分贓?
    即便不講分贓,幹活的都走了,中層,尤其是企業的中層,又不能安排養老,往往都是閒職伺候,然後就是無法出成績無法升級,結果只能是跟著離職走人。4.有位同學回復我,說鵝廠交事不交人極其普遍。比如快報和微視在架構調整更換領導之後,也同時失去了之前體系裡擁有的微信和QQ的小紅點等流量傾斜資源,因為大家不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了。
  • ​馬雲:阿里的最高機密是組織架構圖
    它起到一個論據和論證的作用,如果沒有的話,規劃依據來源可能是不清晰的。組織發展規劃的核心是在後兩點:實戰略戰術和制定進度計劃。第3點要展示我們組織發展中運行的項目,比如架構調整、組織診斷、人才建模、人才培養……這些都是我們在做戰略和戰術實現的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在業務部門中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關鍵業務的關鍵任務。
  • 【資料】美國情報界機構之美國國家安全局歷史、組織架構及職責
    國家安全局擔負中央安全職責,以及由國家安全局局長同時擔任中央安全局首腦一職,是1971年確定的,目的是「提供統一的,更經濟有效的組織架構,進行密碼研製和相關的行動(這些行動目前由軍事部門負責執行)」。但中央安全局沒有獨立的僱員。圖2.1國家安全局組織架構圖
  • 改變世界的十個秘密組織
    協會深受燒炭黨和共濟會的影響,有一個非常複雜的金字塔等級體系,分為6個等級,最高層級被那些高等教育份子和富人所佔據,團隊的領袖被稱為「隱形權力」,至始至終被神秘的光環所籠罩,就連協會成員都不知曉到底誰是自己的頭頭。組織秘密性管理制度非常嚴格,當時有個叫尼可拉斯·加拉茨的成員明目張胆地策劃讓組織暴露於公眾,為此他賠上了自己的小命。
  • ISIS與「基地」組織有什麼不同?
    2006年5月,扎卡維公開了一段自己的視頻,不同於以往「基地」領導人的視頻都是在封閉的屋子裡,扎卡維拿著一把衝鋒鎗,在野外朝天空射擊,他背後的巖石和植被出賣了他。對此分析後,美國反恐情報部門很快就發現了扎卡維的蹤跡。2006年6月7日,美國總統小布希發表演講,宣布通過空襲定點清除了扎卡維。同時喪生的還有他16歲的新妻子和18個月大的兒子。
  • 組織架構圖 的最簡單做法
    組織架構圖,是以圖形展示公司、部門結構的形式。如下面再常見不過的一張公司組織架構圖。
  • 局勢 | 「基地」組織又「回來了」——
    日,「基地」組織宣告成立。她說:「『伊斯蘭國』組織構成的挑戰是加強而不是削弱了『基地』組織。」齊默爾曼說:「『伊斯蘭國』組織使『基地』組織顯得不那麼激進,不那麼極端,只是因為後者不會採取像前者那樣的野蠻戰術,通過製造恐懼來進行脅迫和贏得效忠。不過他們也在尋求同樣的目標。」
  • 伊斯蘭國和蓋達組織到底什麼關係
    賓·拉登(左)與艾曼·扎瓦赫裡 資料圖脫胎於蓋達組織,卻不受蓋達組織的控制2005年,蓋達組織頭目艾曼·扎瓦赫裡萌生了一個「殺手計劃」:伊拉克蓋達組織(AQI在一封寫給基地老三阿布·穆薩布·扎卡維的信中,扎瓦赫裡解釋了伊斯蘭國的運作機制。他寫道,伊斯蘭國將填補美國撤兵後留下的伊拉克安全真空。一旦伊斯蘭國成功抵禦來自周邊國家接踵而來的攻擊,它就可以宣告重建哈裡發。扎瓦赫裡提醒扎卡維,要想該計劃取得成功,蓋達組織必須確保得到遜尼派民眾的支持。然而,一旦這一計劃成形,其巨大的威力遠非扎瓦赫裡或蓋達組織高層可以控制。
  • ISIS 一種全新的組織形態
    在之後的發展中,它的主要領導人並不過問彼此的業務,甚至連自身下屬機構的具體行動也不直接參與。每次秘密會議上,高層只會討論一些理念性的議題,至於具體行動細節則完全由基層的行動人員掌握。其資金來源也完全取自分散匿名的途徑,儘管Yousef已經是哈馬斯的高層成員,卻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人在支持該組織的運作。
  • 神秘組織丨神盾局
    在《美國隊長2》裡神盾局被九頭蛇滲透,是國際安全理事會專門用於處理各種奇異事件的特殊部隊,漫畫裡前任局長為尼克·弗瑞(Nick Fury),現任指揮官為瑪麗亞·希爾(Maria Hill),電影中前局長為尼克·弗瑞(Nick Fury),現任代理局長為菲爾·科爾森(Phil Coulson)。它幫助鋼鐵俠組建了由眾多超級英雄組成的復仇者聯盟。
  • 盤點黑色組織裡的臥底——水無怜奈(3)
    大家都知道黑色組織中除了他們真正的成員外,還藏著一大批各國的臥底,今天要講的就是潛伏在他們之中CIA的臥底水無怜奈~~
  • 豆瓣8.0,「聖戰」、殖民與「基地」組織,西非古文明的救贖
    在之後的20年裡,廷巴克圖一直沒有擺脫「基地」組織的帶來的恐怖陰影。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文明與野蠻都在不休不眠地較量,但像廷巴克圖這地獄般的遭遇,依然讓我們大為吃驚。這個孤獨的角落既孕育著偉大而古老的文明,也庇護著邪惡的勢力,正與邪的較量在這裡無休止地上演。在這跌宕起伏的歷史中,廷巴克圖昔日輝煌的文明所剩幾何?
  • 馮侖 | 未來組織形態什麼樣?蓋達組織、特種部隊哪個更有效? # 湖畔三板斧
    一、蓋達組織 大家看現在世界上的事兒,這十年多的組織是特種部隊跟蓋達組織在打。未來的組織,實際上這情況已經給我們演化出來了,要麼像蓋達組織,要麼像特種部隊。 蓋達組織是什麼樣呢?分子狀,用價值觀協調,成本各自負擔,成果自己享受。蓋達組織這十來年都是因為這樣,最主要是他用宗教的價值觀協調(價值觀非常簡單:信真主,讓美國難受,就這一句話,它就成了價值觀)。 只要按這個套路來的,都可以叫蓋達組織,然後各自承擔費用,各自享受成果。
  • 基辛格對ISIS和蓋達組織的真實看法
    過去幾十年裡,這些觀點成了中東及其他地區極端分子和「聖戰者」的戰鬥口號,並得到了蓋達組織、哈馬斯、真主黨、塔利班、伊朗的教士政權、「伊扎布特」(「解放黨」,在西方國家極為活躍,公開鼓吹在一個伊斯蘭教統治的世界裡重建哈裡發帝國)、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敘利亞的極端民兵組織「努斯拉陣線」和著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建立哈裡發國的「伊斯蘭國」的呼應。
  • 美軍收到「基地」組織的嘲笑.
    「塔利班繼續前行之際,『基地』組織嘲笑美國從阿富汗撤離」,香港《南華早報》12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基地」組織在網絡上以「逃跑之年」的標籤嘲諷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而另一邊塔利班繼續推進,並聲稱他們如今控制阿富汗85%的地區。報導援引觀察網上「聖戰」活動的獨立反恐專家尼科·普魯查的話表示,從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角度來看,在美軍撤離後,阿富汗戰爭是「由真正的穆斯林贏得的」。
  • 驚天反轉,美國和沙特私通「蓋達組織」實錘了!
    美國也是有過被「蓋達組織」炸了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經歷,所以每天舉國都喊著「反恐」。至少在美國普通民眾眼裡,「蓋達組織」與美國人是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但是這又有什麼用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下的國民,除了在Facebook上發發牢騷,毫無其它辦法,因為他們的政府比恐怖惡分子還霸道。來看看他們的留言:
  • 「基地」組織頭號炸彈專家被無人機擊斃 曾研究將液體炸彈植入人體
    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的頭號炸彈專家易卜拉欣·阿西裡美國官員周一向福克斯新聞(Fox News)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證實,蓋達組織炸彈專家易卜拉欣·阿西裡(Ibrahim Al - asiri)2017年在葉門的一次無人機打擊中喪生。 易卜拉欣·阿西裡是沙特人,出生於1982年。
  • 炸了中國駐吉使館的恐怖組織,為何12年前美國把它從黑名單裡刪除?
    從已知的資料來看,東伊運首次為國際社會所知曉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一份俄羅斯的報紙對蓋達組織領導人奧薩馬·賓·拉登1999年時在阿富汗所組織的一次恐怖組織會議的內容進行了報導,其中專門提到了蓋達組織承諾將為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和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兩個極端分裂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的內容。
  • 紙箱裡的秘密
    一支隊伍帶著一個「秘密」出發了。5月上旬,第73集團軍某旅野營駐訓工作拉開帷幕。按計劃,這一天他們將分東西兩線分別編隊,整建制機動至千裡之外。這個「秘密」,深埋在作戰支援營警衛勤務連上士任仰康心裡,這次機動任務將伴隨著他步入而立之年。然而,身為駕駛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安全行車才是今天的頭等大事。
  • 獵殺賓拉登考古——第一章:蓋達組織的起源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點36分,時代廣場上燈火閃爍,巨型屏幕上的廣告突然切到了美國新聞電視臺的直播頻道,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出現在鏡頭裡,所有人都抬頭看了過去。這支部隊負擔的特別行動任務包括營救或抓捕高價值目標/人質、秘密滲透進入高危地區和執行反恐行動。2011年,這支部隊受命消滅奧薩馬·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在長達十年的追捕之後,拉登終於在巴基斯坦被擊斃。而就在十年前,也就是2001年9月,本•拉登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恐怖組織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