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和蓋達組織到底什麼關係

2021-12-25 澎湃新聞
近日的巴黎恐怖襲擊,將全球視線再次聚焦到「伊斯蘭國」這一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脫胎於蓋達組織,但兩者如今也經常會發生火拼,蓋達組織甚至刻意與伊斯蘭國進行切割並指責後者過於殘暴。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外界常有誤解。美國《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s)雜誌曾在去年9月刊發美國中東政策中心研究員、布魯金斯學會中東問題學者威廉·麥坎(William McCants)的專欄文章,梳理了伊斯蘭國的由來、策略和弱點以及它與蓋達組織的關係,對於我們深入了解這一恐怖組織多有助益。以下為該文翻譯,略有刪節。

澎湃新聞記者 邢春燕 徐明徽 編譯

當地時間11月16日晚,法國巴黎,巴黎鐵塔點亮代表法國的紅白藍三色燈光悼念在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

中東問題學者威廉·麥坎

威廉·麥坎是美國研究中東問題的權威學者之一,這幾年他持續關注著伊斯蘭國的發展以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在巴黎恐怖襲擊發生之後,麥坎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伊斯蘭國襲擊巴黎,可能會招致它自身的毀滅,巴黎恐怖攻擊會讓各國領導人能夠擺脫國內政治的束縛,有更多空間做他們想做的事。

賓·拉登(左)與艾曼·扎瓦赫裡 資料圖

脫胎於蓋達組織,卻不受蓋達組織的控制

2005年,蓋達組織頭目艾曼·扎瓦赫裡萌生了一個「殺手計劃」:伊拉克蓋達組織(AQI)應該宣布成立伊斯蘭國。在一封寫給基地老三阿布·穆薩布·扎卡維的信中,扎瓦赫裡解釋了伊斯蘭國的運作機制。他寫道,伊斯蘭國將填補美國撤兵後留下的伊拉克安全真空。一旦伊斯蘭國成功抵禦來自周邊國家接踵而來的攻擊,它就可以宣告重建哈裡發。扎瓦赫裡提醒扎卡維,要想該計劃取得成功,蓋達組織必須確保得到遜尼派民眾的支持。

然而,一旦這一計劃成形,其巨大的威力遠非扎瓦赫裡或蓋達組織高層可以控制。2006年,早在美國撤兵和獲得伊拉克遜尼派支持之前,伊拉克蓋達組織就成立了伊斯蘭國。扎卡維死後,新頭目阿布·艾尤卜·馬斯裡解散了伊拉克蓋達組織,並承諾效忠於新的「忠誠的領袖」阿布·奧馬爾·巴格達迪。然後,巴格達迪控制了伊斯蘭國。

巴格達迪的頭銜讓伊斯蘭聖戰組織感到混亂。在中世紀伊斯蘭文明中,「忠誠的領袖」通常僅用來形容哈裡發。巴格達迪是想聲稱自己就是哈裡發嗎?那麼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怎麼辦?當時,所有的蓋達組織領導人都已經宣誓效忠於奧馬爾了。「伊斯蘭國」的名稱也令人費解。「國」(state)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新紀元」(dawla)。「伊斯蘭國」是想開啟現代意義上的新紀元嗎?聖戰分子認為這是反伊斯蘭的。

利用與蓋達組織模糊的關係擴大影響力

伊斯蘭國並不急於消除這些歧義。它喜歡暗示自己擁有比實際更多的權力,並且認為聖戰組織還沒準備好忍受其所有的主張。這種模稜兩可的大言不慚引人遐想,也因此成為伊斯蘭國權力的關鍵所在。

儘管扎瓦赫裡最先建議成立伊斯蘭國,然而他本人和其他蓋達組織頭目都沒想到,這一計劃竟然如此過早而迅速地成形。伊斯蘭國宣告成立四年後,蓋達組織發言人亞當·蓋達恩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透露「決定成立伊斯蘭國時並沒有諮詢蓋達組織領導人」,此舉「造成聖戰隊伍及伊拉克內外的支持者出現分裂。」

然而,蓋達組織的官方立場支持這一即成事實,可能是為了牢牢牽制住伊拉克的力量,避免進一步的分裂。「我想澄清一下,伊拉克沒有蓋達組織。」扎瓦赫裡在2007年12月的一次問答會話中宣稱,「相反,伊拉克蓋達組織與其他聖戰組織合併成了伊拉克伊斯蘭國,願真主保佑它。這是建立在合法和明智基礎上的合法酋長國。這一決定經過了磋商,贏得了大多數聖戰者和部落的宣誓效忠。」

近年來多國武裝部隊都曾對ISIS進行空襲。

未正式決裂卻很少聽命於蓋達組織

伊斯蘭國成立後,蓋達組織可能已經批准解散伊拉克蓋達組織,但是伊斯蘭國到底是隸屬於蓋達組織還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實體,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伊斯蘭國從未回答這個問題,再次依靠這種模稜兩可,它刻意強化它擁有的權力和獨立性。蓋達組織領導人也決定不去消除這種模稜兩可。

但是,從一些私人文件中可以看到,蓋達組織核心領導層認為伊斯蘭國是隸屬於自己的。亞當·蓋達恩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對此多有提及。美國披露的2007年到2008年的書面文件也證實了這一事實。蓋達組織中央命令伊拉克伊斯蘭國發動襲擊,例如,2007年針對美國油田服務供應商哈利伯頓,2008年針對丹麥人。蓋達組織中央還會獲取伊斯蘭國人員和支出信息。當伊斯蘭國拒絕回應某前任官員的腐敗指控時,蓋達組織讓伊斯蘭國戰爭部長、前伊拉克蓋達組織頭目馬斯裡改過自新。

無論蓋達組織聲稱對伊斯蘭國行動有大多影響,但伊斯蘭國很少受命於蓋達組織,這可能是因為美國的反恐措施,也可能是伊斯蘭國不想給自己找個「上級」。就如蓋達恩的信中所寫「基地領導和國家(伊斯蘭國)領導之間的聯繫已經中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不過這兩個組織間並沒有正式決裂,即使伊斯蘭國的發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現在否認伊拉克伊斯蘭國曾宣誓服從蓋達組織,但他們仍然繼續遵守了蓋達組織的命令,對伊拉克境外不斷發動恐怖襲擊。再比如,阿德納尼說曾遵從蓋達組織的指令,不對伊朗發出攻擊,因為蓋達組織要「保護其利益和伊朗的供應線」。

另外,伊斯蘭國也應蓋達組織要求,對阿拉伯、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發動過襲擊。在面對伊拉克境內的決策時,蓋達組織「反覆要求」停止針對什葉派的行動,但阿德納尼聲稱,蓋達組織核心領導從未就伊拉克境內的軍隊部署發布過直接指令。

但2007-2008年間的文檔證明,蓋達組織曾向伊斯蘭國發出過指令,要求其改變戰術,並改革官僚機構。

伊斯蘭國被指內部官僚作風嚴重

內部官僚作風嚴重,認為自己是全球聖戰的象徵

伊斯蘭國發展得如此不受控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蓋達組織的官僚作風,這導致很難遠程控制這樣一個恐怖組織。許多蓋達組織高層的命令,因為受美國的反恐措施的影響被延遲或流產。但即使存在著內鬥和各種困難,其他蓋達組織分支機構並沒有出現背叛。

區分蓋達組織與伊斯蘭國的不同,也可以解釋伊斯蘭國反常行為的原因:伊斯蘭國相信他們是一個國家、是全球聖戰的象徵。聖戰狂熱者認為從2012年伊斯蘭國控制領土開始,「國家」就成立了,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成立。

當2013年伊斯蘭國宣稱敘利亞和伊拉克已經屬於他們的勢力範圍,蓋達組織頭目扎瓦赫裡提出抗議時,伊斯蘭國對此不屑一顧,他們表示「我選擇遵從真主的命令」。幾個月後,哈裡發召集了更多的聖戰團體聚集在一起。為伊斯蘭國而戰的熱忱度已經遠超為基地而戰。扎瓦赫裡培育而成的「殺手」,已經有了自主意識:肢解基地並且取代基地成為全球聖戰者的精神領袖。

不過儘管伊斯蘭國在凝聚聖戰者上非常成功,但仍然有一個致命缺陷:成為一個實體國家也就容易遭到攻擊。可以奪走國家的領土、揭露它的殘暴和貪婪、摧毀他們的思想精神。就如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最近祈禱的那樣:如果這個國家是錯誤的,願上帝打斷它的脊背…引導戰士們找到真相。

美國和盟友國家們應盡一切努力,動用最高力量來揭露真相、摧毀這個「國家」。

相關焦點

  • 格雷姆·伍德:「伊斯蘭國」到底想要什麼?(一)
    12月,《紐約時報》公布了美國駐中東特別行動司令麥克·中田少將的一些言論,其中承認他也是才剛剛開始思考伊斯蘭國的訴求。他說:「我們並沒有擊敗他們的意識形態,甚至都不了解他們的意識形態。」過去幾年,歐巴馬總統在不同場合曾指伊斯蘭國「不是伊斯蘭」,只是蓋達組織的「初級預備隊」。這種說法把對該組織的混亂認識表露無遺,而且可能已經導致重大的戰略錯誤。
  • 【恐怖主義】李意:「伊斯蘭國」組織與沙特的政策調整
    「伊斯蘭國」組織源於「全球聖戰主義」思潮, 其本質是宗教極端主義與國際恐怖主義的結合體。從意識形態、組織來源、外交政策上來看, 沙特不僅與「伊斯蘭國」組織的前身「基地」組織關係複雜, 而且其某些外交政策也助推了「伊斯蘭國」組織的興起。
  • ISIS與「基地」組織有什麼不同?
    扎卡維死後,伊拉克「基地」分支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與「基地」中央組織越發疏遠。當年10月,由「認一論」、伊拉克聖戰大會等組織聯合組成的一個聖戰組織聯盟,在伊拉克北部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國」(ISI),其主張是建立一個像塔利班那樣的政教合一的政權。根據「基地」中央指揮部的建議,該組織應該由一名伊拉克國民指揮。現在,這位指揮的化名就是巴格達迪。
  • 【恐怖主義】周明、曾向紅:「基地」與「伊斯蘭國」的戰略差異及走勢
    自2014年2月2日「基地」組織發表聲明宣布「基地」與「伊斯蘭國」不存在組織上的隸屬關係後,兩者之間的關係正式破裂。此後,雙方在爭奪人心、下屬組織、對「聖戰」的詮釋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的戰略競爭。「基地」與「伊斯蘭國」之間激烈的戰略競爭,不僅影響它們之間的關係及發展演變,而且將對國際反恐形勢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對於「基地」與「伊斯蘭國」這兩個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和破壞力最大的恐怖組織,國內外研究成果的關注面分布不均而且較為系統地剖析兩者之間差異的研究更不多見。
  • 黑暗的伊斯蘭國靠什麼崛起?
    敘利亞經歷了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內戰,再加上境內原本就為數龐大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對歐美國家而言,的確是個方便的擋箭牌,把世人將伊斯蘭國與911事件和美國於2003年入侵伊拉克聯想在一起的念頭給轉移掉。整個歐美和全世界都死咬著一套說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恐怖現況,乃是前所未有的特例,而中東地區正在上演的戰事並非歐美國家的責任。
  • 塔利班,IS和蓋達組織的區別
    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勝利引起了對蓋達組織和「伊斯蘭國」等其他激進伊斯蘭組織的關注。
  • isis組織到底要什麼?
    伊斯蘭國並不僅僅是一群瘋子聚在一起。它是一個宗教團體,有深思熟慮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認為自己是末日決戰的關鍵力量。以下討論其戰略意圖,以及阻止它的方法。 什麼是伊斯蘭國?12月,《紐約時報》公布了美國駐中東特別行動司令麥克•中田少將的一些言論,其中承認他也是才剛剛開始思考伊斯蘭國的訴求。他說:「我們並沒有擊敗他們的意識形態,甚至都不了解他們的意識形態。」過去幾年,歐巴馬總統在不同場合曾指伊斯蘭國「不是伊斯蘭」,只是蓋達組織的「初級預備隊」。這種說法把對該組織的混亂認識表露無遺,而且可能已經導致重大的戰略錯誤。
  • 「伊斯蘭國」,恐怖主義3.0
    賓·拉登的主要目標是驅逐西方入侵者,在塔利班政權的庇護下,「基地」組織以遊擊隊式的方式來對抗美國。雖然賓·拉登也曾經描述過建立一個「純淨的伊斯蘭國家」的構想,但在他看來那將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宏大構想。但是,去年6月29日,「伊斯蘭國」的領袖巴格達迪直接在伊拉克向世人宣布了建國的消息。與一般以破壞為目標的恐怖組織不同,「伊斯蘭國」具有明確的領土目標和治理理念。
  • 基辛格對ISIS和蓋達組織的真實看法
    作為一個深入介入美國的國際關係戰略制定的元老級人物,基辛格在其新書《世界秩序》中曾對伊斯蘭國和蓋達組織等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進行過評價
  • 【中東研究】周明 曾向紅:適當性邏輯的競爭 基地與「伊斯蘭國」的架構敘事(上)
    海外國關國政外交學人QQ群:336186649學術交流 資源共享內容提要「伊斯蘭國」與「基地」組織是當前國際社會中影響和破壞力最大的恐怖組織。前言「伊斯蘭國」與「基地」組織是當前國際社會中影響和破壞力最大的恐怖組織,而且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
  • 局勢 | 「基地」組織又「回來了」——
    如今30年過去了,專家們警告說,在「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幾近潰敗之後,「基地」組織卻出現了捲土重來的跡象。文章援引美國戰爭研究所的情報規劃員珍妮弗·卡法雷拉的話說:「『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組織有著相同的長期目標,但前者正在更加緩慢和謹慎地推進這些目標。」
  • 評論丨「伊斯蘭國」殘忍與狡詐的挑戰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伊斯蘭國」上傳約旦飛行員卡薩斯貝被燒死的視頻,數小時後約旦政府宣布處死在押的蓋達組織女囚犯裡薩維,1月20日開始的日本人質危機暫時告一段落
  • 貓頭鷹書簡 ISIS崛起之路——兼評《「伊斯蘭國」簡論》
    筆者根據本書第一章內容,將「伊斯蘭國」的發展歷史及其與「基地」組織的關係演變按照時間順序做如下整理。然而,扎卡維與「基地」組織的關係始終緊張,前者所在的「伊拉克『基地』組織」殘暴無度,把矛頭對準大量什葉派平民,而後者則主要對抗「叛教」的政權,儘可能避免玷汙聖戰事業的形象。
  • 「伊斯蘭國」 在阿富汗的滲透: 現狀、原因及影響
    該部分「伊斯蘭國」領導人和成員一直努力避免與阿富汗執法機構以及塔利班發生武裝衝突,同時,努力與當地居民建立關係。目前這部分人主要在阿富汗北部靠近中亞地區國家的邊境城市和地區積累人員和資源。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在阿富汗北方活動的「伊斯蘭國」指揮官不想挑起阿富汗當局對自己的進攻。這表明,這部分「伊斯蘭國」支持者不把阿富汗當局作為主要目標,他們的首要目標是中亞國家。
  • 【恐怖主義】沈曉晨:後「伊斯蘭國」時期恐怖意識形態蔓延:一個新的討論框架
    正是針對相關各方關於當前地面戰事評估模糊不清的情況,特別是美國和伊拉克軍方一直以來表達的對「伊斯蘭國」軍事作戰的樂觀態度,從2017年下半年起,相當一批恐怖主義研究學者已經開始相應的批評和反思,主要就「伊斯蘭國」在戰場失敗後會呈現什麼樣新的戰略或組織形態,會繼續對國際和地區秩序構成哪些方面的威脅與衝擊,進行了大量細緻的研究,核心就在於辨明「伊斯蘭國」地面戰場的失敗與其徹底消亡之間的關係。
  • 【恐怖主義】餘燼難滅「伊斯蘭國」走向後巴格達迪時代
    與「基地」組織乃至此前其他聲名在外的恐怖主義團體相比,「伊斯蘭國」最突出的「新意」,在於其試圖恢復消失已有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哈裡發」制度,首先在黎凡特地區建立政教合一的主根據地,繼而喚起全球潛在支持者的效忠。2014年以來由「伊斯蘭國」主導的恐怖主義活動,大體也遵循根據地經營與分散式襲擊並重的路線。
  •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前世今生
    2014年6月16日,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在卡爾巴拉省和安巴爾省的交界地帶巡邏中國日報網6月18日電(歐葉) 「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
  • 用下跪禱告的膝蓋與伊斯蘭國戰鬥(帶你了解伊斯蘭國(IS))
    事後,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公開承認為此恐怖攻擊負責。伊斯蘭國前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簡稱IS、ISIS(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或ISIL(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是一個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恐怖組織和政治實體。
  • 法國尼斯襲擊現場視頻曝光,IS組織到底是什麼鬼?
    巴黎暴恐事件將is組織推上熱搜,那is是什麼組織?據悉,is組織是「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的簡寫,其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蘭國」。與一般的恐怖組織不同,去年6月,由巴格達迪領導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宣布建立名為「哈裡發國」的伊斯蘭政權。他們不僅佔據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各三分之一的地盤,還有向約旦、黎巴嫩和沙烏地阿拉伯進軍的企圖。這一組織的「領土」最多時趕得上英國大小,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南部接壤的國境線幾乎被抹去,同時造成了大量伊敘難民。
  • 中東 | 塔利班,蓋達組織與ISIS的起源簡述
    扎瓦赫裡自少年時期開始就成為極端主義的擁護者,他對聖戰的理解更為激進,而賓·拉登逐漸被他影響,兩種理念共存導致了緊張的關係。1989年,阿扎姆遭遇汽車炸彈襲擊身亡,儘管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是賓·拉登發起了這個事件,但各種跡象表明他至少捲入其中或者默允了這件事情發生,因為這意味著賓·拉登可以接任蓋達組織運動的主導地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扎瓦赫裡返回埃及擔任「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