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一下本公眾號對中印對峙的根本看法:
中印對峙,根本就不是什麼一般意義上的領土之爭,它是事關中印兩國未來國運的生死較量,同時也是一場新的文明形態能否摧毀腐朽陳舊的國際意識形態,為世界帶來新的曙光的宏觀大博弈的序幕。
一帶一路,是中華文明引領世界的第一級臺階。誰若想在這裡從中作梗,就一定要讓他蕩然無存。這就是中國甩給印度的最後通牒!
解體不解體,印度輸不起;而一帶一路,則是中國輸不起...中印對峙,不管過程有多麼曲折,但它只會導致唯一的一個結局,那就是:印度解體。
既然將洞郎對峙提到了這樣的高度,那麼中方在對峙時所堅守的基本原則就可以確定了,那就是:儘可能延長對峙的時間;想方設法將印軍「定」在中國境內,儘可能為雙方加大對賭的籌碼提供足夠的時空間隙。最忌諱的就是,在雙方的賭注都不足夠巨大的情況下,貿然打出狠招,使的這場有望給世界提早帶來曙光的「對峙」草草結束。
(截止到目前為止,中方就是這麼做的。而這種做法在表面上看,卻恰恰同絕大多數國人善良美好的願望相左...為此,「讀懂對峙,讀懂中國」,就成為了本公眾號未來很長時間內的主要努力方向。)
要想趕出印度非法越境人員,那還不簡單?....宣布洞郎為軍演區域,到時候打幾枚火箭彈就基本搞定了。但這種做法實在講,真是糟蹋了上天賜予中國的 、有望順利打開一帶一路建設大門的、(洞郎地區)這把金鑰匙。
以我的觀點,印度一旦拒絕了起初的談判機會,那麼等待他的就只有解體這唯一的結局了。中國一定會在促使印度解體上,下足夠的功夫的。包括美、日、英、俄、歐在內,任何一個域外國家都救不了印度。洞郎的作用,就這麼大!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印度 單方面宣布撤走非法入侵人員,也是無法挽救他解體的命運的。中國將一鼓作氣,把洞郎之路修到邊界。而且還要構建堅固的防禦工事。
你也許會問:難道 印度就不會開炮摧毀這些中國的軍事設施嗎?
.對中國來說這恰恰是求之不得的,因為向中國本土開炮就是印度最大的賭注和籌碼。中國之所以要堅持對峙下去,所等待的也正是印度的這個籌碼!屆時,中國將毫不客氣的用自己獨步世界的火箭炮技術,嚴密封鎖 印度境內的 西裡古裡走廊。印度的解體就指日可待了。
現在的情況是:印軍已經撤了.那麼中國的下一步將如何走,難道中國果真「將一鼓作氣,把洞郎之路修到邊界。而且還要構建堅固的防禦工事」?
從目前中方所表露的態度看,中印雙方就撤軍的問題是達成了某種默契的,這種默契的主要內容是:印度乖乖地離開,免得中國撕破了臉皮要你的難看。中國在本國修路不關你的事。當然了,你主動撤軍的話,中方也就給你個面子,暫不糾纏,就當洞郎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當然,莫迪選在金磚峰會前撤軍,也純粹是自找臺階下的做法。這應該是「在玩滾刀肉」之前就已經計劃好的。阿三再怎麼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國,耍出去再玩回來的基本能力還是有的。
那麼,印軍撤了,中國下一步該怎麼辦?
主動防禦
說實話, 中國的下一步,在對峙期間就基本辦好了。印度撤兵,是中國在一帶一路上取得針對印度的戰略性優勢的一個重要標誌——這才是真話。
得出上述結論,是必須以搞清楚如下三點為基礎的:
1、中印為什麼對峙。
2、考慮共濟會的作用。
3、為什麼中國要搞一帶一路。
中國作為幾乎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不被共濟會所控制的國家,在政治上比之其它國家任何國家都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被共濟會所控制的國家的基本特徵就是:元首選舉,政治基本不能自理。 中國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半殖民地的極不發達國家一躍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所以靠的根本基礎就是「政治制度」的先進性,而非其它。因此,千方百計搞亂中國,就是目前這個歷史時期共濟會的首要目標。 而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沉澱下了許多過剩的產能。這些過剩的產能可不僅僅是過剩的工廠、廠房的問題,更主要的是過剩的產業工人、職員將如何安置的問題。因此,在原有產能過剩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普通民眾生活水平,實現正真意義上的產業升級就成了我國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一帶一路,既給我國消化過剩的產能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思路,又能夠用利益的手段將沿途國家結為利益共同體(最終形成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在國際戰略上一舉兩得的重大舉措。這項舉措,不僅僅涉及到每一個中國人的未來福祉,更涉及到中國未來的國體安危。因為有共濟會的作用,中國若依舊按原有的步調走下去,不搞 一帶一路 的建設的話,就是「死路一條」...還是請回想一下近些年我國輿論界有多少「輪流坐莊」雜音吧,共濟會對我國的滲透就這麼厲害!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一旦失去了政治統一這個核心優勢,世界上諸多屑小國家都有可能對中國狠狠滴咬上一口。中國將陷入比「八國聯軍」時代更悲慘的境地。到那時,共濟會所培植的走狗可以統治中國,也可以移居海外。而倒黴的則是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您肯定看到過 那些在民眾中高呼「輪流坐莊」的普通百姓,實話告訴您吧,這些人不是走狗就是傻13!千萬別跟著他們瞎起鬨)。
中國搞一帶一路,說穿了就是中國針對共濟會的突圍之舉。而在這條突圍路上所遇到的第一個共濟會的打手就是印度。看到印度對一帶一路的不懷好意了,中國才給印方通報了洞郎修路的情況。這一手段,可以看做是對印方的戰略試探,但這更具有「勝負手」的意味:印方如果知道中國的厲害,不繼續在 一帶一路 上找茬了,則萬事皆休。否則的話,中國就非要你印度「一分為二」不可。
是否一分為二,印度輸不起;保障一帶一路,中國輸不起.印度撤兵了,說明印度還算識相。否則,洞郎對峙就一定會演變成中國對印度的解刨之戰。中國在一帶一路上所遇到的任何對手,都是中國的死敵。
印度撤了,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 借洞郎對峙之機完成了西部戰區的軍事再部署、青藏高原的軍事駐訓部署,並在洞朗地區建了駐訓基地。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中國已經不在將「洞郎」作為戰略試探性的誘餌了。洞郎,已經升級成了一帶一路上的針對印度的「鎮妖寶塔」。若今後印度膽敢在一帶一路上繼續放肆的話,洞郎隨時都有可以發揮出應有的威力,這比一個簡單的修路要厲害得多。而事情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印軍卻蔫蔫地撤軍了。您說中國是不是已經取得了戰略性的成果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是在川普宣布「重返阿富汗」語音未了的情況下撤兵的,這不能不說是請老美吃了個「燒雞大撾脖」。老美之所以重返阿富還不是衝著一帶一路來的?這回印度閃人了,老美至少是損失了一個敢於在明面上同中國直接對抗的側應和幫手。中國在 一帶一路上所遇到的下一個對手將極有可能就是老美而老美也基本生就是最後一個了。中國為此可以省去多少戰略層面上的麻煩和周折呀!
科技強國
中國搞一帶一路,本質上就是突圍,是交朋友,是交清醒的朋友,是交生死與共的朋友(命運共同體)。不僅是洞郎對峙,在今後的其它場合也肯定會如此——中國完全沒必要斬盡殺絕,掌握分寸、留有餘地。但一定抓住對手的核心要害,以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一招制敵。在一帶一路的起步階段,中國所遇到的任何對手都是被死敵所控制的死敵,真正清醒的朋友要在真正清醒的死敵即將崩潰時才會出現。這才是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