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西方最頂級的航母設計之一,英國的「女王」級航母卻存在致命缺陷。
相同的排水量、起飛方式與服役節奏,讓越來越多的人將中英新型航母放在一起比較。近日,英國國防部表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2號艦「威爾斯親王」號已經基本完工下水。英國航母的外形相比中國剛剛完成試航的002型航母顯得科幻很多,但如果中英發生航母大戰,殲15卻有把握僅靠一顆炸彈就讓「女王」癱瘓,只因後者航空艦橋存在一項致命缺陷。
目前F35B相比早期型殲15在隱身、雷達方面確實存在明顯優勢。
「女王」級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相比002型航母滿載6.7萬噸的噸位還要大一點,而且按照目前的技術規劃,「女王」在戰時最多能搭載36架F35B戰機。相比之下,儘管002型航母機庫面積相比「遼寧」艦可能增加10%,但殲15戰機的尺寸明顯大於F35B,戰時最大載機量很難超過30架。同時著眼於F35B相比目前早期型殲15在隱身、雷達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僅就航母自身的海空作戰而言,「女王」確實明顯強於002型航母。
「女王」級雙艦橋設計理論上是為了增加戰場生存能力,但一些設計細節卻使這些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女王」級航母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採用了分置的航海(前)、航空(後)艦橋,這種布置理論上能有效降低航海、航空部門之間的互相干擾,當遭遇攻擊時能避免全部作戰指揮部門的癱瘓,原則上只要有一個艦橋完整,就能指揮全艦進行完整作戰。但正是後部航空艦橋上的一項設計,使其實戰生存能力極差,那就是航空艦橋向甲板內側延伸平臺上的大面積落地窗。實際上早在「女王」級航母方案公布時候,該設計就曾遭到法國同行的嘲笑。
「女王」級航空艦橋上大幅落地窗的設計很早之前就曾遭到法國同行的嘲笑。
「女王」級航空艦橋上的這個延伸平臺主要負責全航母甲板調度,大面積落地窗理論上能最直觀的觀測每架戰機的甲板狀態。但「女王」級航母最終方案公布後,曾有法國布勒斯特造船廠(「戴高樂」號航母建造船廠)專家表示「『女王』級航母航空艦橋延伸平臺上落地窗的設計,讓人感到這是一艘遊輪而不是航母,戰時一旦航母中彈,甚至是近失彈,都可能將這些窗戶震碎,造成航母航空指揮能力嚴重癱瘓,使全部艦載機停在甲板上毫無用處」。
「戴高樂」號航母的確存在硬傷,但其被動防禦設計卻讓美國同行自嘆不如。
與「女王」級航母相比,儘管「戴高樂」號航母自服役後一直重病纏身,但即使是美國也承認,「戴高樂」號航母的被動防禦設計超過美國現役航母。例如「戴高樂」號艦橋整體鋪設了50-75mm厚的特種防彈鋼板,特殊位置採用荷蘭DSM公司的「迪尼瑪」PE材料(非金屬防彈材料,防彈性能優於美國「凱夫拉」纖維)進行補強。艦橋結構理論上能保證被1-2枚「飛魚」飛彈直接命中後,仍能保證整體完整,並能通過戰場修復恢復部門指揮職能。
俄制航母的被動防禦設計理論上優於西方航母,中國航母很可能延續、加強了這一優勢。
相比西方航母,俄式航母作為金貴得多的戰艦,在防禦上同樣下足了功夫。「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橋整體鋪設70-85mm厚的方案鋼板(俄媒曾表示,俄制艦用防彈鋼板的防禦能比西方同類產品強8-10%),在要害部位同樣採用了非金屬防彈材料進行補強,構成完整的複合裝甲防彈結構,理論上直接命中1枚「天王星」反艦飛彈仍能正常指揮作戰。著眼於中俄航母的血緣關係,「遼寧」艦與002型航母很可能延續、加強了的「庫」艦的防彈設計。
45型驅逐艦整體的嚴重傷病,進一步增加了「女王」級航母的實戰風險。
因此,一旦中英發生航母大戰(2017年7月27日,時任英國防務大臣麥可•法倫聲稱,英國計劃明年向南海地區派遣航母,增強英國的海上地位),著眼於英國6艘45型驅逐艦嚴重的「傷病情況」,戰時很難保證對殲15戰機進行全面攔截,哪怕只有1枚炸彈命中「女王」,即使未對航母結構造成損傷,強大衝擊波也能震碎航空艦橋的大幅玻璃窗,即使只是將這種多層貼膜防彈玻璃的最外層震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癱瘓「女王」級整體的航空戰力。
在「女王」級航母上,體現了英國在航母設計上激進想法與慘澹現實的碰撞。一方面首嘗「雙艦島」這一設計上的「螃蟹」,另一方面卻因軍費局限,不得不放棄彈射,轉而成為西方首艘採用滑躍的大型航母。但在這些之外,航空艦橋的大面積落地窗設計,卻體現了英國航母設計與實戰需求的脫節,這或許才是英國航母最大的問題。相比之下,中國作為航母領域的後起之秀,做的無疑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