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88 - F-4PK米格
作者:鐵塔貓 / 編輯:冷小軍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
越南戰爭標誌著空空飛彈大規模投入實戰,在實戰中F-4及配套AIM-7、AIM-9飛彈的性能不佳也被人津津樂道。F-4的不堪,似乎是因為沒安裝有傳統的機炮。
自1961年始,美軍開始逐步介入越南戰爭。美軍對於這場號稱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一開始投入並不算大,總計500人左右的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預期只是一次規模有限的特種戰爭。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按耐不住的美軍擼起袖子親自下場——以美軍介入為標誌,這代表著越南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投彈中的F-4
起初,美軍對於越南雨林和越軍沒有深刻認識,因為1963年前的美軍僅以「軍事顧問」參戰,餘下的特種部隊也僅是作教官之用,只有為數不多的直升機、戰鬥機飛行員直接參戰。
隨著美軍介入的力度越來越大,「滾雷」行動隨之啟動——這可以說是二戰後極為少見的大規模空襲行動。僅在這次行動中,美軍共出動了54,139架次飛機,一共投擲了4,3207噸炸彈,這其中,光是美國空軍就損失了多達85架各型軍機,海軍也損失了94架各型戰機。
然而,在滾雷行動結束後時,越南空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僅有8架戰鬥機受損。雖然當中有不少擊落美軍戰鬥機的戰果由地面高射炮、防空飛彈取得,也和當時越南人民軍空軍只有53架米格17,只有河內、海防兩座可供噴氣式戰機起飛的機場有關——地勤素質良莠不齊,後勤保障為了避免被美軍轟炸波及也只能分散儲存。總體來說,其出動效率極為低下。
越南飛行員在巡視米格17
當時,越南人民軍的陸軍軍官基本在中國各個軍校受訓,而空軍則主要在蘇聯受訓。蘇聯在1966年前主要提供米格-17這類幾近退居二線的裝備,1966年後則主要提供米格-21。1964年時,越南空軍僅有36架米格-17和36名飛行員。至1968年,越南人民軍空軍已經擁有了規模首次超過100架的戰鬥機機隊,此外還有少數伊爾-28轟炸機、裡-2、安-2、伊爾14等運輸機。
1965年4月3日,越南空軍第一次獲得經確認的戰果。一架米格-17擊落了F-8E「十字軍戰士」,次日又有米格-17擊落了2架F-105。米格刀初試,戰果頗豐。不過,美軍展開了報復性的空襲行動,對越南空軍的後勤保障線、機場及附屬設施狂轟濫炸。無奈之下,越南當局命令空軍在1965年8月起至1966年4月期間全線停飛。集中所有飛行員前往外國受訓。
F-105在空中加油,該機在越南戰爭中損失最為嚴重
在206架作戰飛機中,有93架是米格-21,有80架是米格-17。顯然,米格21是越南空軍的絕對主力。米格-17低空性能良好,自然而然地作為越南空軍的低空力量使用;米格-21側重於高空高速,而且可以發射飛彈——那麼,米格-21就是攔截美軍機群的絕對主力了。
被高層寄予厚望的米格-21,在登場初期被越軍錯誤地應用到了近距離格鬥中。不過,米格-21作為一款高空高速戰鬥機,並非為了近距離格鬥而生。遇到同樣為了高空高速設計的F-4尚有一戰之力,面對F-8之類的戰鬥機時,米格-21卻屢嘗敗績。在這種格鬥並不湊效時,越軍開始了有針對性的研究:米格-21的最高速度達到2.2馬赫,可以攜帶發射2-4枚AA-2「環礁」空空飛彈。
越軍在米格-17身上研究出一個絕招:利用當時美軍雷達下視能力弱的缺陷,以一組4架米格-17低空出擊,並在接近美軍機群後爬升,在爬升至與美機同等高度時打開加力,接近至機炮有效射程內後各自獵殺目標。
不過,越軍並不與美軍作過多糾纏,屬於「打了就跑」的戰術。這一戰術,被賦名「掠襲」。顯然,低空亞音速的米格-17並不是最適合的種子選手,米格-21卻相當適合這樣的工作。
越南米格-21擊落F-4的航空畫
同樣的,米格-21被2-4架編組出擊,至多不超過3組。機隊出發後,地面塔臺不作任何指示,各機之間也保持無線電靜默。利用米格-21本身投影面積小、難以被目視發現的優勢隱蔽接敵。發現美軍機群後爬升至目標上空,並打開加力、加速從後上方進場。再利用AA-2環礁實施遠距離打擊後,借速度優勢脫離返航。
1966年,以色列策劃了一起飛行員駕駛1架米格-21的叛逃。米格-21飛抵以色列後,輾轉運抵美國。在試飛和高強度的實戰對抗演練中,美軍逐漸摸清了米格-21的性能特點,緊接著,又組織飛行員進行針對性極強的戰鬥機格鬥操縱培訓和實戰對抗演練。
F-4後期型,在美軍中一直服役至1995年
美軍不只是對米格-21性能特點的不熟悉,F-4飛行員也未受過全系統的F-4操縱培訓,尤其是極度缺乏格鬥訓練。這是因為美國空軍在介入越戰之前一貫強調護航及轟炸任務,而美國海軍強調艦隊防空,基本無需參加到空戰格鬥中。
而F-4早期型並未安裝機炮,這也是廣為詬病的一點。美軍更強調使用可以近距離格鬥的AIM-9「響尾蛇」,而非中距空空飛彈AIM-7「麻雀」或AIM-4「獵鷹」;在技術改進方面,美軍戰機下掛的格鬥彈不再是性能不佳的AIM-9E/J,而是換用了氮氣製冷導引頭的AIM-9 D/G/H。更新過後的AIM-9 D/G/H增大了面向敵機時發射飛彈的機會。
正在機場整備準備出擊的F-4
再者,美國空軍開始通過使用預警機、電子戰機和戰鬥轟炸機、戰鬥機混合編組的模式,進一步開發出編護航組、搜索組、尋殲組、幹擾組、巡邏組,借多種機型相互配合的形式進行大集群編組作戰,這有效地提高了空戰中美軍戰機的生存率。
美軍機群在越戰後期示意圖
經過上述改進,美軍的F-4戰鬥機在「後衛I」「後衛II」行動中,交換比大幅提高。至戰爭結束,統計得出(已證實單位)的交換比為53:144架。越軍損失米格-17共55架,米格-19共9架,米格-21高達80架!
越南上空的米格19,也曾被認為是殲-6
越南戰爭中,美國空軍顯然並未完全陷入第二個米格走廊。因為未裝機炮飽受詬病且攜帶了可靠性不佳的空空飛彈的F-4,在後期行動中大放異彩,並沒有遜於米格21之流,更沒有被米格摁在地上暴揍。
「飛彈無用論」也被時代的潮流衝刷得一幹而盡。越南戰爭的結束,也宣告著機炮時代的落幕;在此後,空戰進入了飛彈時代。
視頻號「人類研究所」是我們推出的新品牌,主題是有料、好玩的進化史,滿足你對人類進化的所有好奇心。歡迎冷熱的粉絲點讚、關注、轉發、留言哈,感謝你們的支持!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