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空戰:高富帥和泥腿子,F-4真被米格戰鬥機暴打嗎?

2021-12-29 冷熱防務

NO.1388 - F-4PK米格

作者:鐵塔貓 / 編輯:冷小軍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


越南戰爭標誌著空空飛彈大規模投入實戰,在實戰中F-4及配套AIM-7、AIM-9飛彈的性能不佳也被人津津樂道。F-4的不堪,似乎是因為沒安裝有傳統的機炮。


戰鬥機作為美國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其造價昂貴、設備精密,似乎面對米格系列時總像是高富帥和泥腿子之間的大眼瞪小眼。兩者之間的戰爭,難道高富帥真被泥腿子暴打嗎?



自1961年始,美軍開始逐步介入越南戰爭。美軍對於這場號稱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一開始投入並不算大,總計500人左右的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預期只是一次規模有限的特種戰爭。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按耐不住的美軍擼起袖子親自下場——以美軍介入為標誌,這代表著越南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投彈中的F-4


起初,美軍對於越南雨林和越軍沒有深刻認識,因為1963年前的美軍僅以「軍事顧問」參戰,餘下的特種部隊也僅是作教官之用,只有為數不多的直升機、戰鬥機飛行員直接參戰。


隨著美軍介入的力度越來越大,「滾雷」行動隨之啟動——這可以說是二戰後極為少見的大規模空襲行動。僅在這次行動中,美軍共出動了54,139架次飛機,一共投擲了4,3207噸炸彈,這其中,光是美國空軍就損失了多達85架各型軍機,海軍也損失了94架各型戰機。


然而,在滾雷行動結束後時,越南空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僅有8架戰鬥機受損。雖然當中有不少擊落美軍戰鬥機的戰果由地面高射炮、防空飛彈取得,也和當時越南人民軍空軍只有53架米格17,只有河內、海防兩座可供噴氣式戰機起飛的機場有關——地勤素質良莠不齊,後勤保障為了避免被美軍轟炸波及也只能分散儲存。總體來說,其出動效率極為低下。


越南飛行員在巡視米格17


一位美軍顧問總結出的一句話雖然有失偏頗,卻很經典:越南人民軍就是一群戴著木質涼盔的烏合之眾!這和當時越南人民軍的兵員構成有關,卻和空軍飛行員不符。



當時,越南人民軍的陸軍軍官基本在中國各個軍校受訓,而空軍則主要在蘇聯受訓。蘇聯在1966年前主要提供米格-17這類幾近退居二線的裝備,1966年後則主要提供米格-21。1964年時,越南空軍僅有36架米格-17和36名飛行員。至1968年,越南人民軍空軍已經擁有了規模首次超過100架的戰鬥機機隊,此外還有少數伊爾-28轟炸機、裡-2、安-2、伊爾14等運輸機。


1965年4月3日,越南空軍第一次獲得經確認的戰果。一架米格-17擊落了F-8E「十字軍戰士」,次日又有米格-17擊落了2架F-105。米格刀初試,戰果頗豐。不過,美軍展開了報復性的空襲行動,對越南空軍的後勤保障線、機場及附屬設施狂轟濫炸。無奈之下,越南當局命令空軍在1965年8月起至1966年4月期間全線停飛。集中所有飛行員前往外國受訓。


F-105在空中加油,該機在越南戰爭中損失最為嚴重


1967年初,越南空軍第一個航空兵師「升龍師」成立,該師成立之初便轄921、923兩個殲擊機團和919運輸機團。至1972年,在蘇聯和中國的援助下,該師光是戰鬥機機隊就激增至206架,其中有93架是米格-21。



在206架作戰飛機中,有93架是米格-21,有80架是米格-17。顯然,米格21是越南空軍的絕對主力。米格-17低空性能良好,自然而然地作為越南空軍的低空力量使用;米格-21側重於高空高速,而且可以發射飛彈——那麼,米格-21就是攔截美軍機群的絕對主力了。

被高層寄予厚望的米格-21,在登場初期被越軍錯誤地應用到了近距離格鬥中。不過,米格-21作為一款高空高速戰鬥機,並非為了近距離格鬥而生。遇到同樣為了高空高速設計的F-4尚有一戰之力,面對F-8之類的戰鬥機時,米格-21卻屢嘗敗績。在這種格鬥並不湊效時,越軍開始了有針對性的研究:米格-21的最高速度達到2.2馬赫,可以攜帶發射2-4枚AA-2「環礁」空空飛彈。


F-8十字軍戰士,曾被稱為「美軍最後一款機炮戰鬥機」


越軍在米格-17身上研究出一個絕招:利用當時美軍雷達下視能力弱的缺陷,以一組4架米格-17低空出擊,並在接近美軍機群後爬升,在爬升至與美機同等高度時打開加力,接近至機炮有效射程內後各自獵殺目標。


不過,越軍並不與美軍作過多糾纏,屬於「打了就跑」的戰術。這一戰術,被賦名「掠襲」。顯然,低空亞音速的米格-17並不是最適合的種子選手,米格-21卻相當適合這樣的工作。


越南米格-21擊落F-4的航空畫


同樣的,米格-21被2-4架編組出擊,至多不超過3組。機隊出發後,地面塔臺不作任何指示,各機之間也保持無線電靜默。利用米格-21本身投影面積小、難以被目視發現的優勢隱蔽接敵。發現美軍機群後爬升至目標上空,並打開加力、加速從後上方進場。再利用AA-2環礁實施遠距離打擊後,借速度優勢脫離返航。


儘管那年的空空飛彈不甚可靠,越軍的戰績倒也非凡:首次使用便斬獲了4:0的交換比。美軍遇襲後提交的許多報告中,反而將戰機被擊落的原因歸結到越軍地空飛彈上,這反證了越軍掠襲戰術的成功!



1966年,以色列策劃了一起飛行員駕駛1架米格-21的叛逃。米格-21飛抵以色列後,輾轉運抵美國。在試飛和高強度的實戰對抗演練中,美軍逐漸摸清了米格-21的性能特點,緊接著,又組織飛行員進行針對性極強的戰鬥機格鬥操縱培訓和實戰對抗演練。


F-4後期型,在美軍中一直服役至1995年


美軍不只是對米格-21性能特點的不熟悉,F-4飛行員也未受過全系統的F-4操縱培訓,尤其是極度缺乏格鬥訓練。這是因為美國空軍在介入越戰之前一貫強調護航及轟炸任務,而美國海軍強調艦隊防空,基本無需參加到空戰格鬥中。

而F-4早期型並未安裝機炮,這也是廣為詬病的一點。美軍更強調使用可以近距離格鬥的AIM-9「響尾蛇」,而非中距空空飛彈AIM-7「麻雀」或AIM-4「獵鷹」;在技術改進方面,美軍戰機下掛的格鬥彈不再是性能不佳的AIM-9E/J,而是換用了氮氣製冷導引頭的AIM-9 D/G/H。更新過後的AIM-9 D/G/H增大了面向敵機時發射飛彈的機會。


正在機場整備準備出擊的F-4


再者,美國空軍開始通過使用預警機、電子戰機和戰鬥轟炸機、戰鬥機混合編組的模式,進一步開發出編護航組、搜索組、尋殲組、幹擾組、巡邏組,借多種機型相互配合的形式進行大集群編組作戰,這有效地提高了空戰中美軍戰機的生存率。


美軍機群在越戰後期示意圖


經過上述改進,美軍的F-4戰鬥機在「後衛I」「後衛II」行動中,交換比大幅提高。至戰爭結束,統計得出(已證實單位)的交換比為53:144架。越軍損失米格-17共55架,米格-19共9架,米格-21高達80架!


越南上空的米格19,也曾被認為是殲-6


越南戰爭中,美國空軍顯然並未完全陷入第二個米格走廊。因為未裝機炮飽受詬病且攜帶了可靠性不佳的空空飛彈的F-4,在後期行動中大放異彩,並沒有遜於米格21之流,更沒有被米格摁在地上暴揍。


「飛彈無用論」也被時代的潮流衝刷得一幹而盡。越南戰爭的結束,也宣告著機炮時代的落幕;在此後,空戰進入了飛彈時代。

視頻號「人類研究所」是我們推出的新品牌,主題是有料、好玩的進化史,滿足你對人類進化的所有好奇心。歡迎冷熱的粉絲點讚、關注、轉發、留言哈,感謝你們的支持!

- 延伸閱讀 -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最大規模空戰中,蘇制米格-23戰鬥機真的不堪一擊嗎?
    米格-23「鞭撻者」戰鬥機就是其中之一。作為蘇聯第二代戰鬥機中最典型的代表,該型飛機因在中東戰爭中慘遭F-15、F-16等三代機屠戮而聲名狼藉,許多專業和非專業人士稱之為設計失敗的產物。米格-23果真就如西方世界宣傳的那樣是不堪一擊的廢柴嗎?
  • 米格戰鬥機在越南上空,儘管偶爾會取得勝利,但還是無法阻止美軍
    表現越南空戰期間米格-21與F-4激戰的繪畫作品。儘管戰爭是從北方發起、指揮、提供物資、加強和維持的,但美國的政策是,戰爭結果將在南方決定。根據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的命令,越南空戰的唯一軍事目標是「減少從北越到南越的人員和物資滲透,和/或增加其滲透的代價。」與米格戰鬥機的對抗則是偶然發生的情況。  北越方面從美國制訂的上述政策中獲得了額外的優勢,他們獲得了「避難所」,並充分利用了美軍基於上述政策而制訂的交戰規則。
  • 激戰越南上空,米格-17戰機對抗F-105,越南空軍2:0完勝美國空軍
    而且,主力戰機是當時最為先進的米格-21,所以與美國海空力量進行了戰爭史上第一次2馬赫級別的空戰。而且,在與美國人的空戰中,越南空軍一共擊落敵機253架,自身損失222架(美軍數據是雙方空戰損失分別是己方92架,越方193架),湧現出16位王牌飛行員。不過,越南空軍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
  • 戰爭模擬丨宿敵相遇:米格15大戰F-86,重現「米格走廊」!
    ▲遊戲中大殺四方的米格9 不過,把米格設計局推上顛峰的戰鬥機是米格-15,在1950年爆發的韓戰中,美軍投入了包括F-84、F-86在內的大量先進的噴氣戰鬥機。▲尼恩離心式渦噴發動機在韓戰結束後,高空高速成為世界戰鬥機的發展潮流,以米格-15/17和F-86為代表的第一代噴氣戰鬥機,由於其氣動布局的缺陷,在高速飛行接近音障時,產生的激波阻力消耗了大部分發動機功率,
  • 為何美國戰機在中東橫行無敵,在越南卻被打成狗?抓住一點很重要
    如果說中東戰爭中米格戰機的聲譽被嚴重損壞了,那麼至少在越戰中,它們顯露出自己的正常發揮。因為越南人面對的不是什麼以色列,而是親自下場子決鬥的美國空中精英。並且北越空軍經常派出的還是米格17這種落後機型,米格21是後期才出現。
  • 諜戰米格──美國搜集米格戰鬥機的故事
    蘇聯向其東歐衛星國的空軍部隊提供了米格戰鬥機,此舉加劇了他們對美國和美國盟國空中力量的威脅。  接著,在朝鮮半島,「冷戰」變成了「熱戰」。在韓戰期間,由蘇聯飛行員駕駛的米格-15戰鬥機依託位於中國境內的基地,與美軍的F-86「佩刀」戰鬥機展開了激烈的空中角逐。1950年8月,美軍的RB-29偵察機發現,有122架米格戰鬥機抵達了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機場。
  • 在那個氣動為王的時代,誰是最強二代機:F-4 VS 米格-21
    F-4戰鬥機敏捷性差和大迎角能力差是其空戰中的致命缺陷在尺寸噸位、設備搭載與發動機推力的選擇和支持匹配上,F-4項目不僅良好的滿足了作戰需求,而且應該說對於空戰是非常有利的:加速猛、爬升快,雷達火控性能好,信息感知能力強
  • 佩刀與米格,來自美國的F-86戰鬥機
    在F-86戰鬥機定型之後,美國空軍馬上下了訂單,並將F-86戰鬥機投入到了朝鮮戰場上。在1950年12月17日,下屬於美國空軍的一架F-86A戰鬥機在朝鮮戰場上擊落了一架米格-15戰鬥機,至此,「佩刀」和「米格」之間的彼此徵戰就此開始。
  • 經典再現《皇牌空戰7》戰機介紹視頻第14部米格-21bis
    14D以及制空戰鬥機MiG-29A,瑞典四代戰機JAS 39獅鷲「Gripen E」,美式新型戰機F-35C、蘇式重型戰鬥轟炸機Su-34、世界當前最強戰機雙雄F-22A和Su-57以及歐式全能代表陣風Rafale,這次戰機介紹視頻系列的倒數第二部則是介紹了一架相當具有歷史氣息但又非常知名的戰機:米格-21bs。
  • F-16戰鬥機有多小?和俄羅斯戰機比大小沒贏過
    ◎F-16:我心中有數了F-16是美國空軍在吸取越南戰爭空戰經驗教訓之後立項研發的一款戰鬥機,在越戰中美軍的F-4「鬼怪」飛得夠高速度也夠快,但是機動性卻不好,在空戰中面對米格-21甚至米格-17很難佔到優勢,實戰中甚至發生過F-4被米格-17用機炮擊落的情況。
  • 飛彈時代的1對4空戰:這位美國飛行員是怎麼活下來的?
    戰鬥機飛行員依靠勇氣和技巧取得空戰勝利,從「紅男爵」裡希特霍芬到擊落352架敵機的哈特曼,一個個超級王牌的故事猶如夜空中的星辰,灼灼生輝。然而,噴氣飛機時代到來之後,空對空飛彈幾乎在一夜之間改變了空戰格局,在智能尋的武器的威脅之下,即便最精英的戰鬥機王牌都岌岌可危。不過,越南戰爭中,美國海軍的一位F-8戰鬥機飛行員打出了一個小小的奇蹟:陷入與4架米格戰鬥機的飛彈空戰之後,非但沒有被凌空擊落,反而逃出對方的掌心!
  • 米格-23戰鬥機
    米格-23戰鬥機圖冊外形特徵1.圓錐形機頭,背鰭較高,後視野有限,改型的機頭形狀與米格27相似。2.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變後掠設計,下反角4°,機翼由固定段和活動段兩部分組成。固定段的前部三角翼前緣後掠角70°。
  • 米格戰鬥機究竟為什麼沒落了?
    而作為當時蘇聯的主力航空裝備的伊15、伊16組合全面壓制德國的亨克爾51戰鬥機,迫使德國加快梅塞施密特109型戰鬥機(即後來打遍二戰全場的梅109戰鬥機,也稱BF109)的研製與試飛過程。,中低空性能優異,成就了蘇聯頭號空戰王牌闊日杜布的威名。
  • 當年中國為什麼不引進米格31?
    可以說,在這場空中戰爭中PLA空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作為對手的最強大的空軍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明顯的那條應該就是戰鬥機的機動性(包含加速性)對於制空權而言是舉足輕重的。這一條的份量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沒有減弱多少。更不必說在朝鮮之後發生的中東空戰、越南空戰。
  • 一代傳奇,米格15戰鬥機!
    米格15的航電設備有:瞄準具、無線電臺、無線電羅盤、高度表、信標接收機等。米格15沒有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主要作戰方式就是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通過飛行員的目視搜索白天作戰,因此對飛行員的各項素質要求較高。米格15是一種空重3.6噸級,全重5.1噸級的輕型噴氣機;到米格15比斯後升級為6噸級。最大推力2.7噸,空戰時推動4噸多的自重,在當時推重比算相當高。
  • 被謠言埋沒的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一樣有戰果
    1982年6月爆發的"貝卡谷地空戰"是蘇制米格-23和美制戰鬥機之間的一次大規模交鋒。關於這場交火的報導,大多以XX:0的數字來顯示以色列空軍戰無不勝的神勇,但是實際上根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解密的檔案顯示,米格-23不但在空戰中擊落了以色列戰鬥機,而且數目還不少。因為在貝卡谷地空戰之後,由於西方傳媒報導的戰果極其驚人,以至於驚動了莫斯科的蘇軍最高層。
  • 靠挨揍出名的戰鬥機——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F-104這個倒黴蛋,而是另一種和F-4同時徵戰越南戰場的戰鬥機——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其初始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替代當時美國空軍裝備的F-84系列戰鬥機,但是隨著冷戰對峙情況的加劇,美國空軍開始對相應的技術指標進行升級,除了要求新機能夠執行空戰任務外,還要能夠攜帶戰術核武器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
  • 《戰爭雷霆》《皇牌空戰》的熟面孔們,從這個時代開始登場
    各種型號的米格-19在蘇聯、中國、越南、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埃及取得了許多空戰勝利,而中國空軍更是米格-19的仿製改進型——殲-6戰鬥機數十年的主要用戶。該機儘管經典,然而事故數和事故原因也多種多樣,筆者所知的各類一等、二等事故就達到三位數級別,這不得不說是早期第二代戰鬥機的必由之路。
  • 二代戰機的典型,F4創造了15項世界紀錄,為何卻備受爭議?
    F-4鬼怪戰鬥機,是第二代戰鬥機中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空海軍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鬥機,在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中大顯身手。
  • 米格-35,F-35和蘇-35的故事
    本周,沉寂已久的俄羅斯米格公司終於有了新作品,他們舉辦了一個發布會,宣布米格-35戰鬥機「閃亮登場」。 俄羅斯媒體一如既往,開始大肆吹噓。說米格-35是「修正了米格-29的所有缺陷」啊,說它是「4++代戰鬥機」啊,說它「對米格-29的修改幅度不亞於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啊……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