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閱讀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自情自報」。也就是說,戰鬥後,己方的損失統計可信度較高,戰果統計幾乎沒有可信度。這是因為,部隊除非能在戰後能完全控制戰場,否則準確的戰果統計無從談起,而且出於宣傳的需要,戰果統計常常是誇大的。
了解這個原則,對閱讀抗日戰史材料很有用處。長期以來,我們對抗日戰史的論述,都是單方面採用中方的數據,從而造成了很割裂的局面。一方面,我們痛斥「抗日神話」,說這些「神話」無視了抗戰時期中國軍民的艱辛與苦難;另一方面,官方和民間依舊使用著虛假的戰果宣傳數字,客觀上又成為了「抗日神話」的傳播者。
以平型關戰鬥、四行倉庫戰鬥、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為例,這幾個事件是被編入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其中的殲敵數據也是宣傳界廣泛使用的數字,具體摘錄如下。
平型關戰鬥:
《中國歷史 八年級上冊》
《中外歷史綱要(上)》
當日軍1000多人進入伏擊圈時,八路軍從不同方向全線開火。日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八路軍衝殺下去,同日軍展開了肉搏戰。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全部殲滅。[1]
當日軍1000多人進入伏擊圈時,八路軍從不同方向全線開火。日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八路軍衝殺下去,同日軍展開肉搏戰。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將日軍全部殲滅。[2]
四行倉庫戰鬥:
《中國歷史 八年級上冊》
《中外歷史綱要(上)》
謝晉元部堅守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後奉命撤出。[1]
略過。
臺兒莊戰役:
《中國歷史 八年級上冊》
《中外歷史綱要(上)》
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餘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1]
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地區圍殲日軍1萬餘人,取得臺兒莊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2]
百團大戰:
《中國歷史 八年級上冊》
《中外歷史綱要(上)》
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作戰1800餘次,斃傷日偽軍2.5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橋梁和隧道260多個,一度恢復縣城四五十個,並繳獲大量武器。[1]
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多次,斃傷日偽軍2萬多人,破壞鐵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毀大量敵人據點,繳獲大批槍炮、物資,打破了日軍「囚籠」。[2]
歷史課的傳授加上宣傳界的傳播,造成了平型關殲敵1000,四行倉庫殲敵200,臺兒莊戰役殲敵1萬,百團大戰殲敵2.5萬(按《八路軍表冊》,分別為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3])的說法深入人心。中方紀錄片在談論這幾場戰役戰鬥時,必然要拿出這幾個殲敵數字。然而,這些數字都是我方的戰果數據(臺兒莊戰役除外,臺兒莊殲敵數字是錯誤使用日方史料的結果[4]),根據「自情自報」原則,根本沒有參考意義。
那麼,根據日方的檔案,這幾場戰鬥中日軍的具體傷亡數字應該是多少?為此,民間抗戰史研究者有過探索,我也收集了一些日軍的原始檔案數據,摘錄如下。
平型關戰鬥:根據姜克實研究,日軍戰死約165人,戰傷約75人。[5]
四行倉庫戰鬥: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的檔案《閘北進撃戦》記錄,日軍重傷3人,輕傷24人,輕微傷14人。[6]
臺兒莊戰役:根據姜克實、童屹立研究,日軍戰死、戰傷人數約5000人。[7-8]
百團大戰: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的檔案《北支那方面軍衛生概況》記錄,1940年8月至11月日本華北方面軍總共戰死1938人,戰傷3569人,總計傷亡5507人。但日第十二軍全程沒有參加百團大戰,日第一軍的36、37、41師團在1940年8、9月的主要作戰對手為第一戰區的中央軍,扣除後華北方面軍在8月至11月共戰死1350人,戰傷2321人,總傷亡約3500人。[9]
重新統計後的數據列舉如下:
戰役、戰鬥
時間
敵軍傷亡
中國軍隊傷亡
敵我交換比
平型關戰鬥
1937.9.25
戰死約165人,戰傷約75人
500餘人(不含687團)[10]
約1:2
四行倉庫戰鬥
1937.10.27-1937.10.31
重傷3人(1人傷重身亡),輕傷24人
約65人[11]
約1:3
臺兒莊戰役
1938.03.14-1938.04.07
約5千人
5萬餘人[12]
約1:10
百團大戰
1940.08.20-1941.12.05
日軍約3500人,偽軍數據無考
亡5890人,傷11700人[3]
約1:2(偽軍傷亡按5000人計算)
可見,即使是這些振奮國人的勝利,中國軍隊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換回來的。
總體的戰死數據對比更能體現抗戰的慘烈。根據1964年日本厚生省援護局的統計,從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軍人、軍屬在中國關內(不含滇西)總共死亡(含戰死、病死、事故死及失蹤等)40.5萬人。我根據東亞歷史資料中心的檔案估算,日本軍人戰死大約25萬人,加上滇西緬北的作戰,中國軍隊擊斃了大約27萬日軍(全面抗戰爆發後,東北日軍主要為蘇軍所殲滅,故不列入)。其中,國軍擊斃了大約24萬日軍(含美、蘇空中援助戰績),共軍擊斃了大約3萬日軍。為了達到此戰果,國軍陣亡了132萬餘人(含國共摩擦損失),共軍陣亡了16萬餘人(含對偽作戰及國共摩擦損失)。國歌所唱的「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一點都不誇張。
厚生省援護局統計的日本軍人、軍屬二戰死亡數
所以,忘了各類宣傳資料中的殲敵數字吧,只有遵循「自情自報」的原則,挖掘真實的抗日戰史數據,才能體現明白抗戰軍民的艱難,從根本上殺死「抗日神話」的生存的土壤。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編:中國歷史 八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92-103頁
[2] 教育部編:中外歷史綱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56-162頁
[3]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編審委員會編:八路軍表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419頁
[4] 徐勇,臧運祜總主編: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姜克實編:平型關與臺兒莊作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28-30頁
[5] 姜克實:日軍檔案中的平型關大捷,臺北: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79-184頁
[6]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閘北進撃戦,電子化資料,C14120619600
[7] 童屹立:臺兒莊戰役及徐州會戰中日軍第十師團戰死人數考究,軍事歷史研究,2010 年第 2 期
[8] 平型關與臺兒莊作戰,33-35頁
[9]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北支那方面軍衛生概況,C11110934800,0621-062
[10] 八路軍表冊,359頁
[11] 蘇智良,胡皓磊:四行孤軍光與影(二),檔案春秋,2015年第8期,37-38頁
[12] 林治波,趙國章:《大捷——臺兒莊戰役》,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247-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