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盧溝橋向東,進入宛平城內,走大約500m就可以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了。
時間回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瀋陽城外,日本關東軍陰謀栽贓中國軍隊,炮轟北大營。
這就是「九一八事變」,自此拉開了中國局部抗日戰爭的序幕。
告別了單一的圖文展示,這裡除了使用真實的歷史照片以外,還展示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讓觀眾能真實地感受當時的歷史。
館內許多場景類的布置,還原度非常高。
其中一部分就講述了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中孤身與日軍周旋5天5夜,最後彈盡糧絕壯烈犧牲的景象。
原本出身富庶之家的趙一曼,卻遠赴東北加入抗聯。在一次戰鬥中受傷被俘,雖遭受日軍酷刑逼供,卻不曾吐露一絲情報,最後被殘忍殺害。
在敵人全副武裝的同時,我們的戰士當時卻使用著殘破的機槍、匕首、九節鏢奮勇抗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中國守軍嚴詞拒絕,日軍遂炮轟宛平城。
全民族抗戰自此揭開,史稱「盧溝橋事變」。
「戰死者榮,偷生者辱。榮辱繫於一身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
在南苑戰鬥中殉國的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曾說。
同年8月,中共中央召開洛川會議,確定了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
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山西平型關地區殲滅日軍精銳1000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戰士王建堂出川抗戰前,父親贈與他這面旗。上寫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各黨派各界人士在中華民族的危難面前,紛紛團結起來,上下一心。
文藝界人士創作激昂的抗戰詩作和樂曲,普通民眾紛紛捐款修路,還自發趕製物資支援前線。
1938年5月,《論持久戰》發表,成為指導全民族抗戰的正確方略,指引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
敵後軍民同時也開展了火熱的武裝鬥爭。
地道戰、地雷戰、水上遊擊戰、交通破襲戰……單個規模雖小,卻有效地抗擊了敵人。
此時陳嘉庚一句「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在迷霧中道出了結局。
觀眾一進到這個場館內,便不由自主地噤聲。
牆上醒目的位置展示著一個可怕的數字,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300000餘人。
殘酷的屠殺、無差別的轟炸、摧殘婦女兒童、細菌戰……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鐵證如山不容辯駁!
中國獨立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十年之中,在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的夾擊下,侵華日軍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戰爭泥潭。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奮勇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鬥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大力支持,紛紛積極援華。
加拿大共產黨人白求恩醫療隊赴延安工作,1939年11月,為救傷員,進行急救手術時感染後病逝。
許多國家和國際友人都曾從各個方面積極支援中國抗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最終迎來了偉大勝利。
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臭名昭著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等罪魁禍首進行了公開審判。戰犯隨後被判處絞刑並執行。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如今,和平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一切罔顧侵略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切美化侵略戰爭的言論都是對人類和平和正義的危害。
在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間有不少人的祖輩因此而犧牲。
我們將始終銘記,他們不畏強暴,百折不撓的抗戰精神。
不知不覺,70載已過。歷經了70年風雨洗禮的中華民族,終於昂揚崛起,成就了如今的大國偉業。
70年滄海桑田,戰爭雖已遠去,但歷史不能忘!唯有牢記歷史,才能更加珍視當下的和平。
從紀念館內出來,遙望廣場上與太陽同輝的五星紅旗,心緒久久不能平。
「和平真好,國家強大真好。」
1.憑身份證可以換取參觀券,免費參觀
2.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
3.入館前建議先從盧溝橋起,進入宛平城內參觀,可以實地感受當年「七七事變」的發生地。
- 地址 -
盧溝橋城內街101號
- 開放時間 -
周二至周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