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盧溝橋!

2021-02-19 青春北京

盧溝橋!盧溝橋!

當時光的齒輪

撥回到82年前的這天

天空驟然陰暗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盧溝橋附近

進行夜間軍事演習

藉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蹤」

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

遭拒後遂下令攻擊宛平城

手擒屠刀

日本侵略者發動了

全面侵華戰爭

這是日本侵略軍佔領下的盧溝橋。

浴血奮戰

中華民族團結一心

全民族抗戰的大幕就此拉開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內的中國守軍奔赴戰場。

丈夫許國,不必相送!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從白山黑水到熱帶叢林

從長城腳下到太行山上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佔領娘子關。

歷經苦難的中華大地

匯聚起誓死衛國的

滾滾洪流

這是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為轉移群眾和掩護主力部隊

把敵人引向頂峰絕路的

狼牙山五壯士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宋學義

這是「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學義(新華社發)

無障可憑,無路可退

他們打光最後一粒子彈

砸碎手中的槍枝

選擇把身軀交給祖國的山河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刻的

鋼鐵戰士楊靖宇

他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

打得敵人心驚膽戰

威震東北

資料圖片:楊靖宇(新華社發)

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他以難以想像的毅力

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鬥爭

直至彈盡

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

發現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

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將軍殉國前最後一夜住過的「地嗆子」(窩棚)(新華社發)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七七事變」爆發後不久

在北平城外誓死守衛

血戰到底的趙登禹

資料圖片:趙登禹(新華社發)

他率部孤軍奮戰

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狂轟濫炸下

誓死堅守陣地

拼死抗擊

直至胸部中彈犧牲

一寸山河一寸血

將軍血戰不歸還

北京西城區趙登禹路,右上角為趙登禹像(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有多少英烈

一出家門,便成永別

……

每一個慷慨赴死的

抗戰英烈

背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趙一曼剛當上母親,卻不幸受傷被捕,敵人對她動用酷刑。縱然遍體鱗傷,她始終未向日軍吐露一字。

十四年間

中國人民以3500萬同胞

傷亡的代價

換取了來之不易的和平


趙一曼在赴刑場途中,給孩子留下的絕筆信。

而可恥的侵略者

被永遠地釘在

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等在南京籤蓋降書。岡村寧次還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

時光穿越滿目瘡痍

見證中華民族的涅槃重生

歷經劫難的盧溝橋

記錄著中華民族的

抗爭與奮鬥


上圖為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抵抗日本侵略軍入侵(資料照片);下圖為2017年7月3日拍攝的盧溝橋(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永恆不變的是

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愛

因為我們深知

這一切,來之不易

上圖為1937年8月8日,日本騎兵在朝陽門車站集結(資料照片);下圖為2017年7月3日拍攝的朝陽門地區(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今天

盧溝橋歷經滄桑、巍然矗立

訴說著那段

難以忘卻的歷史


今天

河山重振、錦繡繁華

足以告慰

先烈們的在天英靈

今天

我們應提醒自己

勿忘歷史

強我中華


編 輯  |  魏晨旭   校 審 | 張姮姮  校 對 | 白瓊瑜

來源 | 新華社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相關焦點

  • 盧溝橋!盧溝橋!82年過去了,讓我們永遠銘記……
    當時光的齒輪撥回到82年前的這天天空驟然陰暗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藉口一名日本士兵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有多少英烈一出家門,便成永別……每一個慷慨赴死的抗戰英烈背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 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飛機坦克來勿怕,大刀揮起敵人跑!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這是《盧溝橋歌》歌詞,如今,80年過去了,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仍讓人動容。老照片中,被定格的宛平看似安靜,血與淚的國恥卻不容遺忘!⬇️⬇️⬇️視頻長3分20秒,建議wifi下觀看▲「七七事變」前夕的盧溝橋。
  • 紅色記憶(36)| 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 軍報刊文:盧溝橋警醒我們什麼?
    盧溝橋警醒我們什麼■楊 歡
  • 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就在盧溝橋邊
    從盧溝橋向東,進入宛平城內,走大約500m就可以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了。時間回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瀋陽城外,日本關東軍陰謀栽贓中國軍隊,炮轟北大營。這就是「九一八事變」,自此拉開了中國局部抗日戰爭的序幕。告別了單一的圖文展示,這裡除了使用真實的歷史照片以外,還展示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記錄,讓觀眾能真實地感受當時的歷史。
  • 周年紀 盧溝橋事變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
    日方學者在關於盧溝橋事變的報告前言中稱,這場戰爭長達8年,與日方「早日結束事件的期待和焦慮」背道而馳,並「不得不承認導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於日本」。中國學者榮維木認為,盧溝橋事變作為個案,它的發生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與日本的侵華政策相關,從歷史的演變過程來看,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有必然性。
  • 解密 盧溝橋事變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標誌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日方學者在關於盧溝橋事變的報告前言中稱,這場戰爭長達8年,與日方「早日結束事件的期待和焦慮」背道而馳,並「不得不承認導致此果的大部分原因在於日本」。中國學者榮維木認為,盧溝橋事變作為個案,它的發生可能具有偶然性。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與日本的侵華政策相關,從歷史的演變過程來看,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有必然性。
  • 盧溝橋事變
    宛平城外有一條河流,名字叫盧溝橋,上面有詩詞高產戶乾隆寫的「盧溝曉月」。 為了增強平津的防護力量,蔣介石默許宋哲元的擴軍行動,29軍已經擁有十萬將士,遠遠超過一個軍的編制。                        四   盧溝橋事變 歷史性的時刻在不經意間來臨了,1937年7月7日晚上7點,日軍在盧溝橋一帶進行軍事演習,有一個志村菊次郎的新兵肚子不舒服,偷偷跑到邊上解決去了,結果解決完後迷路了,沒找到部隊,在到處瞎轉悠。
  • 1937年,我國最早趕赴盧溝橋戰場的記者寫下了這篇報導
    ◆ 我們找到了一篇刊發於1937年的報導《盧溝橋抗戰記》,記者方大曾(筆名小方)在炮火甫停的7月10日即趕到盧溝橋,被公認為是最早報導「盧溝橋事變」的中國記者◆ 這篇報導記錄了「七七事變」前後的北平時局,揭示了日本的蓄謀已久,記述了盧溝橋戰況及中國軍隊禦敵之頑強,今日讀來不勝唏噓◆ 《盧溝橋抗戰記》
  • 抗戰紀念|聽盧溝橋上的獅子講述"七七事變"的故事
    7月7日,這裡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坐落於北京西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裡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
  • 他是第一個現場報導盧溝橋事變的記者,卻神秘失蹤83年……
    所以後來他走向盧溝橋,走向戰場,尤其是遇到一個民族受到外族侵犯的時候,他的正義感油然而生。他挺身而出,走向第一線,要把真相告訴人民。」1937年7月10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三天,小方騎著自行車隻身穿越炮火,成為第一位到達現場的新聞記者,他用震撼人心的文字和圖片報導了中國人民抗戰的真實情況,可是兩個月後,他卻永遠失聯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 那年今日 盧溝橋事變78載:紀念,是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日軍遂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挑起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中國守軍第29軍官兵在日軍蠻橫無理的挑釁和攻擊下,忍無可忍,奮起抗擊,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78年前盧溝橋畔抗日的炮聲,揭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靠著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犧牲奮鬥,也靠著全世界反法西斯反侵略各國的團結合作,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歷盡了萬重險阻,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在盧溝橋修紀念碑,邀請漢奸「慰靈」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再到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侵華日軍就是這樣一步步逐漸割據,逐漸蠶食我國國土……本期我們聊一聊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中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
  • 馮瑋:盧溝橋事變為何會成為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傳出的槍聲,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日本稱第二次日中戰爭)的序幕。可以認為,事變本身不是日軍有計劃、有預謀挑起的。但是,日本意欲分裂中國的所謂「華北自治」;認為中國「不堪一擊」的狂妄;被軍國主義煽動起來的輿論;國家政治外交被軍部左右的體制,使盧溝橋事變最終成為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環。
  • 金一南:為什麼盧溝橋竟成為中日戰爭爆發地?
    在中國,人人都知道盧溝橋是中日戰爭爆發地點。抗日戰爭紀念館就修在盧溝橋,來往參觀者絡繹不絕。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向我們發問:「戰爭怎麼會在這兒爆發呢?盧溝橋是中國和日本的邊境分界線嗎?」恐怕很多人都不知該怎麼回答。
  • 今天是7·7事變80周年,看看我國最早趕赴盧溝橋的記者寫的報導吧
    被公認為是最早報導「盧溝橋事變」的中國記者▲ 刊登在《世界知識》第6卷上的《盧溝橋抗戰記》盧溝橋事件,很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小規模的中日戰爭,這事件發生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午夜,截至記者寫稿時——七月二十三日,雙方已有「停戰」協定,但日軍仍由山海關繼續向平津增兵,進攻盧溝橋的部隊,似乎也在擴大(行)動。
  • 83年前盧溝橋事變,曾經的血淚、曾經的屈辱、曾經的國恨家仇....
    2、但形勢在11日這一天急轉直下。3、日本方面為了爭取部署時間,開始採用談判戰術迷惑中國方面。4、和平無望,蔣中正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講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抗戰守土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
  • 81年前盧溝橋畔那可笑的藉口再也不管用了
    ▲日本軍隊炮轟盧溝橋、宛平城。槍炮聲打破了夜空的沉寂,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一時間山河破碎、風雨飄搖。8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向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 七七事變81周年| 打響盧溝橋第一槍 於823炮戰殉國的吉星文上將
    民國26年(1937)7月7日,駐紮於北京豐臺的日本駐屯軍,藉故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拒,在當晚於盧溝橋附近打響對日抗戰的第一槍
  • 金一南:為什麼盧溝橋竟然成為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地?
    這是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抗日戰爭是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勝利花環來之不易。不能忘卻之一:為什麼盧溝橋竟然成為中日戰爭爆發地?在中國,人人皆知盧溝橋是爆發抗日戰爭的地點。年年月月,參觀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的人絡繹不絕。如果有一天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突然發問: 戰爭怎麼會在這兒爆發呢?這兒是中國和日本的分界線嗎?我們這些大人,該如何回答?孩子問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