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現代戰爭的經典 !

2021-02-19 特色文苑1

金一南曾說:「1991年海灣戰爭後,美國的作戰模式對我們衝擊非常大。我們一度大量翻譯美軍的作戰條例、軍事報告,無形中開始參照對方的模式和標準來建軍。」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動10多萬軍隊入侵科威特。不到10個小時,伊拉克的T72坦克就開到了科威特首都的大街上。 

薩達姆非得對這個小鄰國大動幹戈?

其一,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欠了大量外債,其中欠科威特的就達140多億美元。伊拉克認為兩伊戰爭是為整個阿拉伯世界打的,這筆錢想賴著不還,然而,科威特不從。

其二,伊拉克是個產油大國,需要港口往外運油,但他的港口在兩伊戰爭中遭到了破壞,於是就眼饞科威特的優良港口。

 

1989年的世界十大產油國

 

其三,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交界處是沙漠,兩方從來沒有認真地划過邊境線、立過界碑,經常發生點摩擦。

還有一點很重要:薩達姆是一個狂人。自稱「巴比倫雄獅」的他,心中有一個超級大的夢想——把所有的阿拉伯國家統一起來,成立一個超級阿拉伯大帝國,然後,把以色列人趕進大海。

入侵科威特只是他的一個「小目標」。

侵佔科威特的消息一出,各邦驚詫。美國反應最為激烈,5天後就向海灣派去航母,緊接著,戰鬥機連續飛15個小時到達沙烏地阿拉伯,同時,緊急協商同盟國出兵伊拉克:美國從本土、歐洲、菲律賓和衝繩基地調集兵力日夜兼程,拉開了「沙漠盾牌」行動的序幕。 

美國認為,伊拉克膽敢去侵略一個主權國家,萬一它繼續南下、吞併了不禁打的沙特,那麼,世界40%的石油產量可就都攥在薩達姆手裡了!他豈不是能輕易左右石油產量、出口量和價格?

按理說,1990年美國只有26%的原油來自海灣地區,相比於歐洲的51%,日本的64%,顯然低得多。

如果伊拉克鬧事,最緊張的應該是歐洲和日本才對。可日本受和平憲法的約束,不能出兵,歐洲也沒現在這樣團結,只有想當「世界警察」的美國才來強出頭,「立威」的同時也能順手牽羊、撈點好處。

面對美國大兵壓境,薩達姆毫不讓步,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第19個省,並聲稱要把一批西方人質作為人肉盾牌:你有「盾牌」我也有!

薩達姆敢公然叫板美國,是瘋了嗎?當然不是!

薩達姆能成為中東一霸,肯定城府極深,他深知:越南戰爭讓美國付出了死亡5萬多人的慘重代價,不得不撤出越南;阿富汗戰爭讓蘇聯人付出了10年,死亡1萬多人,不得不撤出阿富汗。這都證明:殊死一搏的小國未必扛不住超級大國的打擊。

他總結出美國人的弱點:怕死人。他曾不屑的說:「美國社會連一萬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 

薩達姆不服,美國便加緊增兵。超過300架C-141和C-5向海灣地區快速集結,運送兵員和物資,在沙特達蘭空軍基地每7分鐘降落1次,晝夜不息,22天的運輸量就超過了1949年柏林空運11個月的量。 

美國當時的空中運輸已經夠強大了,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更厲害的還是海運——運輸船從全球戰略基地運來物資,三艘的運量就已相當於3000架C-141的運量。海空並用運送30天後,海灣地區集結了超過10萬名美軍。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的4個月,繼續晝夜不停地搬運,最終,50多萬名士兵、近2000輛主戰坦克集結,運送物資達1200萬噸!

這是二戰結束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運輸。戰爭一觸即發。

薩達姆,你顫抖了嗎? 


薩達姆的底氣有點洩了:之前覺得美軍在海灣地區沒什麼軍事力量,並且,「強龍難壓地頭蛇」。他低估了美國開戰的決心和能力。

轉眼間,薩達姆說:有問題可以談。

美國說:要談你得從科威特撤軍。

薩達姆:被你一嚇我就撤,我在國內就沒了威信,其他都可以談,唯獨這不行。

美國:我「陳兵百萬」都不能讓你撤軍,豈不是把臉丟到了全世界?以後還怎麼在對別人指手畫腳、發號施令?

 

顯然,美國和薩達姆都已經騎虎難下。伊拉克擔心輸掉戰爭,美國擔心戰爭中死太多人,畢竟,伊拉克軍事實力也是擺在那的,妥妥地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當時,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帳面實力相當可觀: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伊軍簡直用蘇制武器武裝到了牙齒。

除此之外,伊拉克還有中東最完整的現代化綜合防空體系,其「KARI」防空系統包括: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伊軍戰鬥機、地空飛彈和高炮構成了立體火力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並且,伊軍又經過了8年兩伊戰爭的錘鍊,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對此,美國不得不防。在預測海灣戰爭傷亡時,美國國防部後勤局的模擬結果是:死亡人數1.5萬到1.7萬。美國民眾不能接受。只有37%的民眾同意使用武力,一位新聞記者甚至質問老布希:你會不會把自己的孫子送上戰場?國會也對這場醞釀中的戰爭絲毫不感冒。

老布希總統壓力很大,他必須首先獲得國內民眾支持,聲明願意與伊拉克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這讓薩達姆覺得,美國並沒有決心開戰,因此一再拖延與美國的談判,態度也變得極其強硬,再次狠狠拒絕從科威特撤軍。

 

看到老布希總統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被阻塞,美國國內民意反彈,對伊動武得到廣泛支持。3天後,國會也授權發動對伊戰爭。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將「盾牌」升級為「風暴」,海灣戰爭打響了!

戰爭開始前,很多人都以為,美國與伊拉克那麼多坦克、裝甲車相互對峙,是要打現代版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戰」。

可在戰爭伊始,情況就超出了很多人意料:美國先派出兩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隊打頭陣,在夜色的掩護下低空進擊,先行摧毀伊兩座預警雷達及相關設施;緊接著派出10架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這種戰機外形奇特,像是從科幻電影裡冒出來的,當時很多飛行員都很懷疑:「這東西能飛起來嗎?」

F-117在巴格達上空進行了一番狂轟濫炸,配備的雷射制導炸彈轟炸精度極高,一顆炸彈能把一個工事炸出大洞;第二顆炸彈從洞口鑽進去,消滅掉裡面所有的人員和設備。更關鍵的是,伊軍根本就「看」不見它!只能對著黑漆漆的天空亂打一氣。

 

 開戰後10日內伊軍雷達開機次數對比

註:在意識到美軍反輻射飛彈攻擊的威力後,伊拉克雷達操作手很快減少雷達開機次數,使得地空飛彈只能進行盲目發射。開戰後2天,從伊軍地空飛彈雷達開機次數來看,可以認為其防空飛彈體系已經不再起作用

 

接下來,700架常規戰機進行轟炸。出發前,美軍指揮官還有點緊張,畢竟,伊拉克的防空火力密集,在全世界也能排得上號,美指揮官估計這批飛機戰損率10%,至少70架回不來,

 

結果,只損失了一架。為什麼會這樣?

技術差距太大了!伊軍飛彈雷達上全是密集的白點,美軍的電子幹擾設備廢掉了伊軍雷達。而且,伊軍雷達一開,美軍的反輻射飛彈就過來了,哪有信號打哪裡!

開戰後,單是美軍加油機每天就出動300次,晝夜不息地給軍機加油。就這樣,美軍指揮官還嫌伊拉克空域太擁擠,無法同時出動更多的飛機。

同時,波斯灣和紅海的美軍軍艦也沒閒著,發射了122枚「戰斧」巡航飛彈——以超過800公裡的時速超低空飛行,躲避雷達探測,飛行一兩個小時後準確擊中1000公裡外的目標。

在海空一體的綜合碾壓下,伊軍的米格戰鬥機根本沒機會升空——它也很無奈啊:機場被炸沒了,雷達被炸沒了,你叫我怎麼飛?

而且,伊軍頭上那是蜂群一樣的美軍軍機,即使飛機能上天,也逃不掉立馬被擊毀的厄運。伊拉克天空已然任美軍翱翔!

隨後,掌握制空權的美軍對伊拉克進行了力度空前的「地毯式轟炸」。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美軍指揮官指著電視屏幕上的一棟建築說:「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指揮部。我們會在這裡丟下一枚炸彈。」  

隨即畫面切換,炸彈落下,美軍的科技能讓你通過飛彈上的攝像頭,親眼目睹飛彈命中目標前的一刻。  

伊拉克的發電站、工廠、橋梁等基礎設施,都被炸了個稀爛。轟炸持續了一周又一周,強度有增無減。

伊拉克巴斯拉的發電站被反覆轟炸了12次以上。伊軍引以為豪的坦克和裝甲車,被美國戰鬥機、轟炸機和攻擊機及其攜帶的常規炸彈、雷射制導炸彈、紅外飛彈等輪番炸成了廢鐵!

美空軍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摧毀了伊拉克地面部隊,伊軍地面部隊平均每天損失1個裝甲營。戰前從沒被看好的空中力量,如今卻成了大放異彩的主角!

薩達姆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期盼地面戰爭早點到來。為此,他做出了兩方面的還擊:一是向波斯灣倒入上萬桶原油,影響沙特的海水淨化,切斷其淡水供應;二是將科威特境內的油井點燃,破壞其生態環境,同時也遮擋美軍機視線。這反擊,看起來真是弱弱的。

 

然而,海水中傾瀉的石油、濃煙滾滾的油井,最容易引起國際輿論關注。

是的,薩達姆想打輿論戰,逼迫聯軍儘快開始地面行動。

2月24日,在美軍持續轟炸38天後,薩達姆盼望已久的地面戰終於開始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地面戰居然使美軍如虎添翼——無論火力還是射程,美軍M1A1主戰坦克都輕鬆碾壓伊軍T-72坦克。

四處遊弋的美軍武裝直升機隨意獵殺伊軍,即使在黑夜,裝備了夜視裝置的美軍坦克和直升機也絲毫不給伊軍喘息的機會。被轟炸了38天的伊軍地面部隊一觸即潰。薩達姆引以為傲的地面部隊僅僅撐了100小時,伊軍就撤出了科威特。

 

戰爭並沒有結束,美軍對伊軍進行了「窮追猛打」,不,確切地說是屠殺!

潰敗的伊軍沿著伊科之間的6號公路倉皇北逃,美空軍飛機和海軍艦載機蜂擁而至,火箭彈、炸彈雨點般落下:先是炸毀伊軍首尾的車輛、切斷其行路和退路,使中間的伊軍車隊無法行進,瞬間淪為刀俎之肉——軍用和民用車隊人仰馬翻,連珠似地起火爆炸。

美軍A-10攻擊機攜帶集束炸彈進行轟炸。這種武器殺傷力驚人,能釋放出幾十甚至上百個子炸彈,子炸彈可穿透125毫米厚的裝甲,爆炸後的碎片能殺傷一個足球場面積範圍內的目標。就這樣,數萬伊軍被殺死在伊科邊境的公路上,遍地都是被燒焦的屍骸。 

每隔50米就有一堆冒煙的車輛殘骸,排下來竟達36公裡!

 

美軍「阿帕奇」飛行員回憶說,「掠過伊軍燃燒了幾十公裡的車隊時,仿佛看見了煉獄的情景」。這條邊境公路因此也成了「死亡公路」。

 

伊軍最後就這樣敗了!傷亡人數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

 

美軍付出的代價卻小到驚人!戰鬥傷亡606人(其中148人死亡),這裡面還包括死於友軍火力誤傷的35人。

 

遠在萬裡之外的中國軍隊深感震驚。

戰爭剛剛開打時,中國軍內有預言,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消耗戰」「伊軍至少能在科威特堅守一年」.

然而,短短一個多月伊軍便兵敗如山倒。為何敗得這麼慘?

 

伊軍的武器裝備確實不行,比美國差了整整一代,第3代武器系統輸給了第4代。

 

但是,武器的差距並不是伊軍慘敗的最重要原因。其實,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打伊拉克的時機很對。蘇聯正處在崩潰的前夜,自顧不暇。伊拉克失去了主要支持者和武器提供者。薩達姆顯然沒有看到:韓戰中,中國和蘇聯站在朝鮮背後,越南戰爭也是同樣。兩次戰爭都讓美國嘗到了「戴著鐐銬跳舞」的滋味。而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煢煢孑立。

 

其次,伊拉克的地理環境對美軍很有利。伊拉克大部分地區是毫無特徵的平坦沙漠,既缺乏妨礙通行的高山峽谷,又缺乏妨礙觀察和利於隱蔽的茂密植被,使得美軍高技術兵器的打擊力量倍增。

再次,美國的支持者很多。美國拉起了一支34國「反伊拉克聯盟」,雖然有的被「威逼」,有的是被「利誘」,但其中不乏真正想痛扁伊拉克的,比如:被伊拉克威脅到能源安全的歐洲國家,對伊拉克心懷不滿和忌憚的阿拉伯國家。

 

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爭,讓解放軍倍感震撼:空軍竟然成了戰爭的決勝力量——戰爭居然可以這樣打!

 

當時,中國空軍力量比較落後,只有以二代機米格-21為基礎設計的殲-7、殲-8,以及更老舊的強-5、殲-6等戰機,跟伊拉克的米格-23、米格-25和米格-29等戰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遑論與美軍較量。

我們的空中防禦力量也不如伊拉克;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還是59式坦克;海軍更是悽慘,主力還是20世紀60年代水平的051型驅逐艦。雖然戰爭中不能信奉唯武器論,但對於軍人來說,看到這樣的差距必然極度憂慮。

畢竟,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武器的科技水平對戰爭結果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歷過韓戰、兩次邊境反擊戰勝利,曾經信心滿滿的中國軍隊開始反思:如果把伊拉克軍隊換成中國軍隊,戰爭會是什麼結局?以後的仗該怎麼打?以後的仗還能打贏嗎?解放軍官兵中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海灣戰爭給我們上了一課!」

海灣戰爭結束後,中國軍內各個層次召開了大大小小數百次研討會,結論只有一個:變革!只有抓緊已經到來的新軍事變革,才有求勝的可能。

 

變革首先從思想開始。海灣戰爭前,中國軍隊仍然延續著「地面制勝」理論:「戰爭的最終勝負要靠戰靴和步槍決定」。最終造成「大陸軍主義」:陸軍佔據主導、海空軍發展滯後。

海灣戰爭後,空軍、海軍的重要性開始得到普遍認可,海空聯合作戰、近海防禦作戰等成為軍隊研究重點,中國軍隊作戰思想開始了全面轉型。

 

但是,這個轉變從一開始就太艱辛。當時中國經濟還比較落後,軍隊建設需要服從經濟發展大局:「軍隊要忍耐。」

 

軍隊勒緊了褲腰帶,有選擇地發展重要武器裝備,即優先發展「殺手鐧」。比如,1988—1991年陸續開工的4艘053H2G型飛彈護衛艦,第一次給予人民海軍可靠的防空能力!然而,那6個碩大的HHQ61防空飛彈發射筒,被填滿的時候寥寥無幾。

1996年,我們用各種進口產品,湊出了1艘4000噸級驅逐艦,具備歐洲80年代先進水平。解放軍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圖強求變。

 

1999年,在國慶50周年閱兵上,受閱裝備中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的,出現了三代坦克、新型戰略核飛彈、「飛豹」殲擊轟炸機等武器裝備,相較於海灣戰爭時期已經邁進了不知道多少步。

 

兩年後,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再次為中國軍隊敲響了警鐘。美軍EP-3電子偵察機讓中國軍隊「大開眼界」:中國的沿海防空、軍事部署、通訊聯絡,被美軍全面監控!

跟著美軍跑還是會被動挨打!美軍有什麼、我們造什麼,只能永遠落後!此後,中國軍隊開始調整武器技術發展軌跡,尋敵弱點、體系破擊成為指導思想。

 

之後,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每一次戰爭,都成了中國軍隊實現自我提升的階梯。 

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再次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通過美軍發動的歷次戰爭,中國軍隊從中學到經驗,「美軍的戰鬥越多,中美軍方的差距越小」。

中國軍隊也在逐漸進化:空軍從「國土防空」轉向「攻防兼備」,海軍從「海岸防禦」變為「近海防禦」,飛彈部隊從「核打擊」升級為「核+常規」打擊力量;不僅如此,我們擁有了直升機團、電子對抗團等現代化兵種參與的「合成集團軍」。具體到武器裝備上:26年後的今天,中國空軍可以使用殲-20戰機確保制空權優勢。

此外,空軍也有了反輻射飛彈,而中國的「彩虹」與「翼龍」系列無人機,也已發展成跟蹤與攻擊一體化的空中平臺。海軍方面,大型區域防空艦、核動力潛艇、AIP潛艇等武器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確保中國的海上優勢。

中國也擁有了作為「踹門先鋒」的「中國戰斧飛彈」——「東風-10型」巡航飛彈,射程高達2500公裡,依靠先進的傳感器尋找、識別並定位目標,通過向指揮部發送信息來實現精確打擊。

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並已具備在實戰中應用的能力。還有完善的防空體系,「紅旗-9」防空飛彈的服役與參與海外競標,表明我國已經掌握了第三代防空飛彈技術。

中國還裝備了「S-300PMU2」和「紅旗16」等防空飛彈,並即將裝備「S-400」防空系統。而在地面裝備方面,「99改」「96A」等先進坦克,04A步戰車以及遠程火箭炮也已列裝。

可以說,在主戰兵器的技術性能對比上,中美之間的「代差」已日漸縮短,未來10-20年內,中國軍隊在大型水面艦艇、新型隱身戰機、遠程戰略轟炸機、海上大型目標打擊體系建設、衛星導航及指揮控制等方面,將陸續突破瓶頸,取得更大進展。

正如劉華清將軍所言:「武器是戰爭中的重要因素,但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然而,具有高度覺悟和勇敢犧牲精神的人,一旦有了先進武器,就會如虎添翼;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付出的代價就會增大、贏得戰爭的時間就會拖長。由此可見,今後我軍建設應高度重視高新技術裝備的發展,要走質量建軍的路子,『科技強軍』必將是我們長期的發展戰略。」

掃一掃,讚賞君子蘭

掃碼加友,以備時需

相關焦點

  • 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中國軍隊的反應如何
    提起海灣戰爭,很多人都會說海灣戰爭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震動,但是小編只想告訴他們:我國高層其實還是很有戰略眼界的,所以對他們來說,震動其實確實沒有想像中的大
  • 海灣戰爭是如何震動中國國防思維的?
    由於1979年中越戰爭中的慘澹表現以及蘇聯的崩潰,解放軍決定必須做出改變。而海灣戰爭則為這次改變提供了催化劑和方向。學習為了理解為什麼海灣戰爭對解放軍來說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組織理論。軍隊通過幾種不同方式學習——試驗、經驗、嫁接(從其他相似組織獲得人才)、間接體驗學習(觀察他人行為的替代性學習)以及審視。
  • 《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圖文評測:經典重啟
    ★評測前言  《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作為IW對於「現代戰爭」系列的重啟之作,融入了前作各系列的經典要素——老兵級別難度、多人連殺獎勵這些熟悉的內容都再次回到了玩家們的眼中。本次現代戰爭題材回歸的同時IW更是為玩家帶來了精心製作的劇情模式,炮火紛飛的遊戲畫面再次將玩家拉入那個混亂不堪的世界衝突中。
  • 海灣戰爭伊拉克實力也很強,為何只堅持了42天?
    但此時已經是20世紀後期,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早已不是傳統的兵力對比和武器裝備。這是戰爭的性質決定的。海灣戰爭是冷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是有合法性基礎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踐踏別國主權,違反國際社會基本理念價值,因此國際道義是站在伊拉克對立面的。最終,聯合國以12次會議的表決,為聯軍對伊動武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說,聯軍採取的戰爭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這就非常關鍵。有了這個基礎,聯軍就可以獲取大量的現金支持和物資支援。
  • 海灣戰爭中的死亡公路 | 黑鏡頭
    現代戰爭拼的就是裝備的消耗,而美國軍隊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橫行無阻,靠的就是強大的工業實力、後勤能力和技術代差。就拿海灣戰爭來說,當時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可謂兵強馬壯,不管是裝備還是後勤能力都比朝鮮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但是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技術優勢時,戰爭簡直慘不忍睹。
  • 海灣戰爭老照片:美軍死亡不到200人,就輕易摧毀伊拉克百萬雄師
    【戰爭前,薩達姆向軍隊訓話】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現代戰爭,這場戰場對世界格局影響無比深遠。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了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就摧毀了伊拉克的百萬雄獅,震驚了全世界。同時,這場戰爭對我國後來的軍隊建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 美國為啥能打贏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美國「戰斧」巡航飛彈的首秀(圖源:美國海軍)戰爭是一種實踐性極強的對抗性活動,戰爭戰略、戰役想定、作戰方法和武器裝備等所有軍事鬥爭準備的成果,只有在經歷一場你死我活的實戰檢驗之后海灣戰爭打響之前,沒有人為能否打贏而打過任何保票,多數戰爭預測都是消極的,有的預測戰爭將死傷數萬人,持續數年之久,耗資數千億美元。戰爭最終以耗資600億美元、死亡上百人取得了勝利,美軍從此打出了威風,但是什麼原因導致美軍如此輕易獲勝?
  • 美俄伊誰將贏得第三次海灣戰爭?
    美軍這麼撤離,就喪失前兩次海灣戰爭的勝利成果,川普沒法向美國人民交待。因此他不得不賴在伊拉克不走,但伊拉克人民就可能拿起槍趕走美國鬼子。川普擊殺伊朗少將蘇萊曼尼之後,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可徐參謀(微信公眾號:明天軍事)認為,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但第三次海灣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
  • 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這些都是軍事熱興起的重要節點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相當長,最遠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此間,世界及中國都發生了數千次大規模戰爭,武器裝備也從冷兵器、熱兵器發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裝備、戰爭和戰略都發生了一系列根本的革命性變化。
  • 《COD:現代戰爭》評測8.9分 經典回歸,震撼依舊
    單人戰役-普萊斯回歸  和歷代《現代戰爭》一樣,本作依然通過線索相互交織的多線作戰來呈現劇情:中情局特工亞歷克斯在從極端組織手中奪取化學武器的途中遭遇意外,從而捲入了當地反抗軍對抗極端組織和俄國軍閥的戰爭中;另一邊倫敦受到了大規模恐怖襲擊,反恐警察凱爾在和恐怖分子戰鬥的過程中結識了普萊斯隊長,得到提拔後和普萊斯一起展開對恐怖襲擊的調查
  • 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現已開放下載!今天開放遊玩!細數現代戰爭的前生今生:現代戰爭三部曲
    《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是許多人奉其為經典的一作。它發行於2007年,與所有系列前作相比有著顯著的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遊戲時代背景的改變。由前幾部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中心,直接轉變為以現代戰爭為背景。
  • 動員案例研究:海灣戰爭中美國後備役+文職+紅十字會人員的動員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局座對海灣戰爭動員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撰寫了大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
  • 現代戰爭,你打不起
    仿佛一場戰爭,就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就能打開世界金庫的大門大撈一筆。「發戰爭財」的奇怪想法還停留在早期殖民主義帝國爭霸的模式中,他們沒有注意到,現代戰爭已經無比昂貴,沒有任何一場戰爭值回「票價」。從任何角度看,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軍政府之間的這場戰爭都是多餘的。戰爭的焦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歷史就是一團亂麻,是18世紀混亂的殖民主義歷史的縮影。
  • 海灣戰爭老照片:美國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輕易擊敗了伊拉克
    爆發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為恢復科威特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現代化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以慘敗告終,而美國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輕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震驚了世界,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評測:衝鋒的號角
    而不論最初的意圖如何,《現代戰爭》的故事想要重新找回《使命召喚4》引人入勝故事的魔力,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原作及《現代戰爭2》的故事、人物和種種細節之所以在近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被玩家津津樂道,並不在於它橫跨全球的衝突,而是在大國政治角力的面紗之下,本質上講述的是幾位士兵所經歷的極為個人化的故事。而本作《現代戰爭》在這方面的努力不能說誠意不夠,但有些地方顯得過於刻意。
  • Xbox One《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 戰役重製版》正式發售 支持4K HDR10
    為新世代玩家進行了徹底高清重製,讓您重新體驗2009年年度大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猶如史詩的單人劇情戰役。劇情戰役講述深受好評的破冰之作《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結束之後的故事。感受跌宕起伏的劇情和驚心動魄的戰鬥,玩家將在《現代戰爭2》中對抗更加兇惡的敵人,拯救瀕臨奔潰的世界。
  • 海灣戰爭(一):認識伊拉克
    海灣戰爭(一)認識伊拉克海灣戰爭是在冷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是一次重新定義作戰方式,重新定義戰術戰法,一次新的科技、信息的戰爭。聯盟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當然也可以理解成為美國在經歷了冷戰後的立威之戰。海灣戰爭也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肥皂」回歸將《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
    《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是對《現代戰爭》系列的重啟,這也就意味著許多原作中死去的角色都有可能回歸。其中就包括玩家們的老朋友,「肥皂」John MacTavish。除了「肥皂」以外,還有一個已經確認回歸的經典角色:普萊斯上尉。普萊斯上尉也是《現代戰爭》中的經典角色,看來這次也將在《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中再次大顯身手。
  • 使命召喚8:現代戰爭3(單機破解)已更新
    今日更新《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3)是由Infinity Ward、Sledgehammer Games以及Raven Software三家工作室共同開發,動視公司發行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是「現代戰爭」系列的第三部,使命召喚系列第八部作品。
  • 現代戰爭的特點
    ; 第二, 用新技術創造新武器,將使一代新型的高科學技術武器(如雷射制導、能束武器等)登上戰爭舞臺,極大地改變戰爭面貌; 第三, 新技術提高了對戰爭的指揮、控制能力,改變著戰爭方法,使戰爭出現新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