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伊拉克實力也很強,為何只堅持了42天?

2021-02-19 執識

海灣戰爭有諸多意想不到,其中之一便是聯軍以極小的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只堅持了42天便接受了停火協議。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比如,當時很多軍事專家就說,海灣戰爭在較長的時間內可能會形成僵局。

然而,戰局打臉了很多人。僅僅從兵力來看,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有數據表明,當時投入戰爭的聯軍兵力超過50萬人,而伊拉克也有80多萬。

以上數據不一定準確,但大致反映了戰爭的組織形態。按理說,伊拉克不至於如此快落敗的。畢竟,你聯軍武器先進,我伊拉克也不差。伊拉克投入戰爭的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之多。按理說,伊拉克是可以打得起一場現代戰爭的。

但此時已經是20世紀後期,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早已不是傳統的兵力對比和武器裝備。

從當時的情形看,伊拉克是一定要落敗的。原因很好理解。這是戰爭的性質決定的。海灣戰爭是冷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是有合法性基礎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踐踏別國主權,違反國際社會基本理念價值,因此國際道義是站在伊拉克對立面的。最終,聯合國以12次會議的表決,為聯軍對伊動武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說,聯軍採取的戰爭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這就非常關鍵。有了這個基礎,聯軍就可以獲取大量的現金支持和物資支援。

從戰爭模式上看,海灣戰爭是一場高科技戰爭。什麼概念呢?電子戰飛機既可以幹擾,也可以防禦,實施空中和海上雙重打擊;精確制導武器可以遠程瞬間將目標鎖死,讓敵人逃無可逃。有了這兩個前提,地面部隊可以機動出戰,可以直接攻擊敵主力部隊。

在現代戰爭的邏輯裡,海灣戰爭註定是一場立體化的戰爭。而伊拉克缺少應對這種戰爭的能力。當時伊拉克的武器有飛彈、坦克、火炮、裝甲車,比較齊全,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戰爭會形成僵局的原因。不過,伊拉克武器大部分還停留在機械化戰爭時代,與聯軍比明顯差了一個等級。你拿現代戰爭的能力去打一場傳統戰爭,你說快不快,肯定快。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僅損失了200多人,而伊拉克多達20000多人。就是這種力量對比的直接體現。

至於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原因不難理解。越南戰爭雙方力量對比也很大,但越南戰爭是發生在冷戰時期的一場局部戰爭。言外之意,戰爭的背後是兩大陣營支持的南越和北越進行的一場對抗。這裡面就涉及到美國在亞洲的戰略以及中蘇介入。說白了,這就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和對抗。這樣的戰爭想快速結束都有難度。

對比來看,海灣戰爭打的是戰爭形態,而越南戰爭打的是地緣政治。如此,比較對抗的長短就沒有特別的意義。

來源:《史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相關焦點

  • 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越南?而是僅僅堅持了42天
    ,可美國真的出兵之後,為何伊拉克僅僅堅持了42天,而不是向越南那樣呢?海灣戰爭爆發前,薩達姆自詡伊拉克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甚至薩達姆本人也揚言,會把海灣地區變成「第二個越南」,可等美國真的出兵之後,伊拉克僅僅堅持了42天,
  • 美軍用42天打敗伊拉克,為何花了20年的時間沒佔領阿富汗?
    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在面對伊拉克的時候,美軍讓全世界見識了一種新穎的戰爭方式。
  • 海灣戰爭影響力多大?42天耗資3萬億美元,這一仗打醒了全世界
    ,以及4天地面戰鬥。1991年2月28日,他們將最後一批伊拉克軍隊趕走,戰爭結束。後人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現代大規模戰鬥,並命名為「沙漠風暴」。在這場戰爭中,首次使用了隱身戰機、精準制飛彈藥和大規模空間情報支援,標誌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超級大國,沒有之一,世界其他國家紛紛開始效仿,發起新一輪軍事革命。
  • 海灣戰爭伊拉克敗在這裡,2大原因20年後才揭露,並非美軍勇猛
    想必大多數的軍事愛好者都知道,海灣戰爭被稱為是打醒人類的一場戰役,主要就是因為當時伊拉克被美國壓倒性的軍力直接打的「五體投地」。
  • 26年前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海灣戰爭,為何深刻影響了中國軍隊發展的軌跡?
    金一南曾說:「1991年海灣戰爭後,美國的作戰模式對我們衝擊非常大。我們一度大量翻譯美軍的作戰條例、軍事報告,無形中開始參照對方的模式和標準來建軍。」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這場戰爭,為何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軍隊發展的軌跡?此後,解放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事兒,得從「中東強國」伊拉克入侵他的鄰居說起。1990年8月,伊拉克出動10多萬軍隊入侵科威特。
  • 海灣戰爭(一):認識伊拉克
    海灣戰爭(一)認識伊拉克海灣戰爭是在冷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是一次重新定義作戰方式,重新定義戰術戰法,一次新的科技、信息的戰爭。聯盟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當然也可以理解成為美國在經歷了冷戰後的立威之戰。海灣戰爭也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為何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其實是高招
    自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都將主要注意力投入到了國家的戰後重建中,所以大家都沒有精力再去挑起戰爭。而美國作為二戰期間最大的受益者,積攢了大量的戰爭紅利,所以當其他國家都在追求和平的社會環境時,美國依舊在世界各地不斷地挑起戰爭。
  • 海灣戰爭伊拉克的慘敗,讓中國學會了很多!
    海灣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我國也從海灣戰爭中,吸取了經驗並開始著重發展相關國防事業。
  • 海灣戰爭老照片:美軍死亡不到200人,就輕易摧毀伊拉克百萬雄師
    【戰爭前,薩達姆向軍隊訓話】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現代戰爭,這場戰場對世界格局影響無比深遠。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了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就摧毀了伊拉克的百萬雄獅,震驚了全世界。同時,這場戰爭對我國後來的軍隊建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 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這些都是軍事熱興起的重要節點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相當長,最遠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此間,世界及中國都發生了數千次大規模戰爭,武器裝備也從冷兵器、熱兵器發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裝備、戰爭和戰略都發生了一系列根本的革命性變化。
  • 1991年的海灣戰爭:如果戰爭發生在中國,結果會如何?
    這場戰爭雖然與我國無直接關係,卻成為我軍進行現代化變革的重要原因。1991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讓中國人難忘的大事:第一件事就是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爆發的海灣戰爭,第二件事是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的解體。這兩件事都成為中國人難忘的記憶,尤其是海灣戰爭,對中國影響一直影響至今。
  • 海灣戰爭前,薩達姆為何認為伊拉克軍隊能打敗多國部隊?
    文章來源:歷史照妖鏡 沈 sir戰爭的導火索:薩達姆是在1979年政變上臺的伊拉克領導人,他剛上臺的時候,由於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當時的伊拉克人均收入達到了5500美元,屬於發達國家行列。有野心有時候是好事,但關鍵在於他所在國家的實力、自身的能力以及客觀條件,如果這些都不允許的話,很多時候還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當國家領導人更好,至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 海灣戰爭,薩達姆下令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這是為何?
    海灣戰爭的前因後果伊拉克在兩伊戰爭前,是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但兩伊戰爭爆發後,伊拉克的經濟實力迅速下降,還向外欠下了很多債務
  • 海灣戰爭:現代戰爭的經典 !
    伊拉克擔心輸掉戰爭,美國擔心戰爭中死太多人,畢竟,伊拉克軍事實力也是擺在那的,妥妥地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當時,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擁有一支阿拉伯國家中最強大的軍隊,帳面實力相當可觀: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伊軍簡直用蘇制武器武裝到了牙齒。
  • 一場讓中國人清醒的戰爭,42天燒掉2萬億美元,陣亡高達25000人
    上世紀90年代發生了一場讓中國人清醒的戰爭,戰敗方在短短42天內的損失,相當於燒掉了2萬億美元,陣亡人數高達25000人,而勝利方僅犧牲數百人
  • 兩伊戰爭、海灣戰爭、911事件與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海珊的伊拉克往事(兩伊戰爭)
    這些海灣國家中當然也包括伊拉克。但是,從地圖中可以看到伊拉克和其他海灣國家有一點不同:伊拉克只有很小的一塊土地連接著波斯灣。把地圖放大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剛剛經歷了革命的伊朗國內局勢一片混亂,軍方遭到大規模的清洗,這正是伊拉克趁機奪取海灣霸權的絕佳時機。 1980年9月22日,在薩達姆的命令下,伊拉克向伊朗發動了突然襲擊,兩伊戰爭爆發。此時的伊拉克用石油美元打造了12個裝備了最新蘇式武器的機械化師。
  •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何不救薩達姆?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戰前伊拉克軍事實力仍是很強大,在中東地區數一數二,在2000年的時候,薩達姆在伊拉克還搞了一次世紀大閱兵,軍事力量很是強大,而且伊拉克軍隊數量超過120萬人。因此,當時的俄羅斯相信美國即使攻打伊拉克也不會那麼快取勝,而且很可能陷入戰爭泥潭,跟當年蘇聯打阿富汗一樣。因此,等到美國深陷伊拉克後,再出手援助薩達姆的遊擊軍,那才是代價最少的。
  • 動員案例研究:海灣戰爭中美國後備役+文職+紅十字會人員的動員
    從世界範圍看海灣戰爭雖然屬於一場局部戰爭,但其規模是戰後以來最大的,所以參戰雙方除大量動員現役部隊外,還對後備兵員進行了大規模動員。布希在波斯灣戰爭期間向軍隊致意 第二批徵召的陸軍國民警衛隊和後備隊2萬人,徵召範圍遍布42個州,要求3天內報到;海軍陸戰隊在24個州徵召的6500名後備隊員,要求在
  • 海灣戰爭老照片:美國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輕易擊敗了伊拉克
    爆發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為恢復科威特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現代化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以慘敗告終,而美國以傷亡不到200人的代價輕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震驚了世界,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 美國封神仗之海灣戰爭,震驚世界的同時,也「喚醒」了中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打了數年的兩伊戰爭後,伊拉克積欠了部分海灣國家巨額債務,其中科威特部分的債務達140億美元。並且,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在波斯灣的所有港口設施幾乎都被戰火無情摧毀。戰火停息後,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組織降低產量以便使石油價格上漲,繼而償還這筆龐大的債務。同時,薩達姆覺得,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成了戰爭中的緩衝地帶,為所有阿拉伯國家做出了貢獻,因此要科威特和沙特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然而事與願違,薩達姆的如意算盤未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