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藍字 免費訂閱!
自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都將主要注意力投入到了國家的戰後重建中,所以大家都沒有精力再去挑起戰爭。而美國作為二戰期間最大的受益者,積攢了大量的戰爭紅利,所以當其他國家都在追求和平的社會環境時,美國依舊在世界各地不斷地挑起戰爭。在二十世紀末期,美國與伊拉克之間打響了海灣戰爭,這場戰爭作為現代戰爭的開端,也讓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發展信息技術以及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我們都有知道,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一共派出了86萬士兵,但是卻在短短42天的時間內迅速落敗。雖然薩達姆在海灣戰爭爆發前,曾預感到伊拉克會戰敗,所以薩達姆下令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中,那麼這樣做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是高招。
石油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關聯,汽車、飛機、高鐵的行駛都離不開石油,並且工業的發展也與石油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世界各國對石油資源都尤為重視。
按理來說,既然石油資源如此重要,伊拉克應該將其存儲好才對,但為何薩達姆將五百萬桶的石油倒入海中,並且還安排士兵將所有的油井都點燃呢?
事實上,從戰略部署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妙招。因為一旦將石油倒入波斯灣中,勢必會對波斯灣的海域造成嚴重汙染,那麼美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如此一來,美國就不能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戰場上,其戰鬥力就會被削弱不少。
另外,美國要想輸送大量兵力前往伊拉克,海運絕對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在伊拉克將石油倒入波斯灣以後,美國海運勢必也會受到影響,同時海軍部隊也無法參與戰鬥,這就使得伊拉克可以佔據更大的優勢地位。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在於薩達姆不想讓美國獲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將這些石油資源盡數摧毀,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徹底杜絕美軍搶奪石油資源的可能性。所以薩達姆的所作所為,也的確算得上是高招。
不過,從戰後結果來看,薩達姆這一做法依舊是利大於弊。此次海灣戰爭不讓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歐美國家的限制,還直接讓百姓的生活水平從以往的富有變為了貧窮。
這場戰爭在改變了中東局勢的同時,也徹底打醒了我國。此後我國開始積極發展本國的軍事建設,並且積極研製國產化武器裝備,所以我國才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迅速發展為世界大三的軍事強國。
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關注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