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時,薩達姆為何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其實是高招

2021-12-24 全球戰略方陣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 免費訂閱

自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都將主要注意力投入到了國家的戰後重建中,所以大家都沒有精力再去挑起戰爭。而美國作為二戰期間最大的受益者,積攢了大量的戰爭紅利,所以當其他國家都在追求和平的社會環境時,美國依舊在世界各地不斷地挑起戰爭。在二十世紀末期,美國與伊拉克之間打響了海灣戰爭,這場戰爭作為現代戰爭的開端,也讓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發展信息技術以及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我們都有知道,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一共派出了86萬士兵,但是卻在短短42天的時間內迅速落敗。雖然薩達姆在海灣戰爭爆發前,曾預感到伊拉克會戰敗,所以薩達姆下令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中,那麼這樣做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是高招。

石油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關聯,汽車、飛機、高鐵的行駛都離不開石油,並且工業的發展也與石油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世界各國對石油資源都尤為重視。

按理來說,既然石油資源如此重要,伊拉克應該將其存儲好才對,但為何薩達姆將五百萬桶的石油倒入海中,並且還安排士兵將所有的油井都點燃呢?

事實上,從戰略部署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妙招。因為一旦將石油倒入波斯灣中,勢必會對波斯灣的海域造成嚴重汙染,那麼美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如此一來,美國就不能將注意力都集中在戰場上,其戰鬥力就會被削弱不少。

另外,美國要想輸送大量兵力前往伊拉克,海運絕對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在伊拉克將石油倒入波斯灣以後,美國海運勢必也會受到影響,同時海軍部隊也無法參與戰鬥,這就使得伊拉克可以佔據更大的優勢地位。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在於薩達姆不想讓美國獲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將這些石油資源盡數摧毀,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徹底杜絕美軍搶奪石油資源的可能性。所以薩達姆的所作所為,也的確算得上是高招。

不過,從戰後結果來看,薩達姆這一做法依舊是利大於弊。此次海灣戰爭不讓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歐美國家的限制,還直接讓百姓的生活水平從以往的富有變為了貧窮。

這場戰爭在改變了中東局勢的同時,也徹底打醒了我國。此後我國開始積極發展本國的軍事建設,並且積極研製國產化武器裝備,所以我國才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迅速發展為世界大三的軍事強國。

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關注看更多好文!

相關焦點

  • 海灣戰爭期間,為何薩達姆把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其實是高招
    美國大量的現代化參戰之下,海灣戰爭成為了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美國軍隊在海灣戰爭剛剛爆發時就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在現代化戰爭體系之下,薩達姆的百萬大軍被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沒有獲得一點制空權,世界各國也通過這場戰爭明白了現代化軍隊的強大,紛紛開始了軍隊現代化改革。
  • 海灣戰爭,為什麼薩達姆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實際是高招
    這場戰爭可以說美國是贏得輕鬆快速,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本來已經受損的國力,變得更加不濟了。美伊戰爭的背景,還得從兩伊戰爭中說起。伊拉克與伊朗素有矛盾,1980年9月22日,雙方爆發戰爭,經歷了七年的戰爭之後,兩國國力都大大受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彌補國內困境,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而美國正好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打伊拉克。其實,此時的伊拉克與俄羅斯等其他的一些國家關係是不錯的。
  •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為何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其實很高明
    在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的很多行為讓人難以理解,比如他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中,這到底有什麼用?其實薩達姆的操作可是高招,因為海灣戰爭和石油脫不開系,當時所有國家的焦點都在石油上,而薩達姆深知不會是美國的對手,所以才想到以石油來轉移注意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 海灣戰爭,為什麼薩達姆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海灣戰爭期間,在美軍高科技武器的強烈攻擊之下,僅僅幾十天的時間伊拉克就戰敗了。這場戰爭可以說美國是贏得輕鬆快速,伊拉克毫無還手之力,本來已經受損的國力,變得更加不濟了。美伊戰爭的背景,還得從兩伊戰爭中說起。伊拉克與伊朗素有矛盾,1980年9月22日,雙方爆發戰爭,經歷了七年的戰爭之後,兩國國力都大大受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彌補國內困境,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
  • 海灣戰爭,薩達姆下令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這是為何?
    面向科威特的債務就高達140億美元,本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當科威特向伊拉克索要債款時,伊拉克卻還不起錢。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拉克向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申請降低石油產量,提高石油價格,以此獲取豐厚利潤來償還對外債務。可是科威特卻加大了石油生產量,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下降,這讓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就有點不高興了。和科威特進行幾次談判無果後,薩達姆產生了武裝入侵科威特的想法。
  • 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將大量石油倒入海中,到底有啥作用?
    美國最喜歡的幹的事就是介入他國內戰,比如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不過在上世紀末期,美國倒是難得作為一個正面選手,帶著聯盟軍發動了海灣戰爭,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現身教學了如何運用現代化體系作戰。當時的伊拉克還是中東的小霸王,軍事實力就算放到國際上也有排名,光是兵力就近百萬,可惜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時,簡直就是被壓著打,讓薩達姆整個人都驚掉了大牙。
  • 海灣戰爭爆發,薩達姆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海中,到底有何作用?
    但在後來的軍事行動中,人們發現波斯灣出現大量石油的真正原因:伊拉克軍隊打開了海島管道的油閥,從眾多油輪中釋放了石油。這一行為導致超過2.4億加侖的原油被傾倒入波斯灣,相當於薩達姆讓人向波斯灣中倒入了超500萬桶石油。很多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石油洩漏事件之一。
  • 薩達姆有多喪心病狂?海灣戰爭時,他把500萬噸石油倒進波斯灣
    薩達姆點燃油井,傾倒石油在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曾經做過一件十分喪心病狂的事情,那就是把500萬噸石油倒進了波斯灣。石油可是相當值錢的戰略物資,海灣國家就都是靠著石油發家致富的。薩達姆好端端的為什麼不把石油拿去賣錢,反而要倒進大海裡呢?
  • 科威特戰爭,薩達姆為何傾倒800萬桶石油?30年後才明白多高明
    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也讓各國人見識到了美國現代化作戰技術的強大和先進,也為各國指明了未來現代化戰爭的發展方向。而當時美國與其盟友聯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就讓各國預見到了最終的戰局。根據中國網報導,當時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為了不讓美國如願,命人倒掉了800萬桶石油。那麼當時薩達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30年後我們才明白有多高明。
  • 海灣戰爭,薩達姆為何將500萬噸石油全部倒掉?原因讓人無法相信
    "中東地區以生產石油而聞名世界,因此中東石油大國,也是西方眾多國家極力拉攏的對象,其中就包括美國和英國。畢竟一個國家的發展就離不開石油,畢竟這一資源素有「工業血液」之稱,甚至可以說美國軍方發動中東戰爭,最終目標就是為了獲取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因此讓美國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最終成功控制了伊拉克。
  • 海灣戰爭(一):認識伊拉克
    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也控制著這一地區重要的航海通路。海灣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 海灣戰爭:現代戰爭的經典 !
    美國反應最為激烈,5天後就向海灣派去航母,緊接著,戰鬥機連續飛15個小時到達沙烏地阿拉伯,同時,緊急協商同盟國出兵伊拉克:美國從本土、歐洲、菲律賓和衝繩基地調集兵力日夜兼程,拉開了「沙漠盾牌」行動的序幕。 美國認為,伊拉克膽敢去侵略一個主權國家,萬一它繼續南下、吞併了不禁打的沙特,那麼,世界40%的石油產量可就都攥在薩達姆手裡了!他豈不是能輕易左右石油產量、出口量和價格?
  • 26年前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海灣戰爭,為何深刻影響了中國軍隊發展的軌跡?
    薩達姆敢公然叫板美國,是瘋了嗎?當然不是!薩達姆能成為中東一霸,肯定城府極深,他深知:越南戰爭讓美國付出了死亡5萬多人的慘重代價,不得不撤出越南;阿富汗戰爭讓蘇聯人付出了10年,死亡1萬多人,不得不撤出阿富汗。這都證明:殊死一搏的小國未必扛不住超級大國的打擊。
  • 兩伊戰爭、海灣戰爭、911事件與伊拉克戰爭——薩達姆海珊的伊拉克往事(兩伊戰爭)
    對於那些私底下對薩達姆發表不敬言論的人,等待著他們的懲罰是死刑——在執行之前通常他們的舌頭會被先割斷。當一個人可以隨意決定自己同類的生死時,他便很難把自己放在一個與其他人平等的位置上去。他會覺得自己像神明一樣,僅憑自己的意志就改變歷史運行的軌跡。薩達姆的野心開始不斷膨脹。薩達姆曾經說過:「我根本不關心現在人們怎麼評價我,我關心的是500年後的人們怎麼評價我。」
  • 第一次海灣戰爭,薩達姆如果聽副手建議,將免遭慘敗的命運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伊拉克軍隊悍然入侵科威特,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鬥,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薩達姆宣布將科威特併入伊拉克。
  • 波斯灣八國,為何紛爭不斷?
    波斯灣最窄處叫荷姆茲海峽,海峽北部是伊朗,南部這個突出部位屬阿曼。伊朗擁有海峽北部的這個荷姆茲島,其控制線得以向南推移,控制了大部分的水域。而阿曼這個尖角又是一塊以沙漠為主的飛地,伊朗主導海峽的控制權。波斯灣是全球石油最多的地方,堪稱世界最富的海灣,荷姆茲海峽因此成為繁忙的水道,它是波斯灣的咽喉。
  • 薩達姆為何海灣折戟?
    (來源:Wikipedia)海灣戰爭就此開幕,2月16日伊拉克被逐出科威特,28日雙方同意停火。3月3日伊拉克接受停火協議,海灣戰爭就此落幕。戰爭導致約10萬名伊拉克士兵和約6萬伊拉克平民在戰爭中殞命。當時伊拉克兵力達到120萬,僅次於蘇、中、美,卻被打的丟盔棄甲,基本毫無還手之力,到底是為什麼?
  • 第一次海灣戰爭—薩達姆毀滅之路
    沒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人,和與他息息相關的海灣戰爭。薩達姆可是上個世紀的風雲人物,1979年7月,薩達姆當選伊拉克總統,你以為當上總統就是他人生巔峰了嗎?No.在薩達姆看來,當總統只能算是一個小目標。他要的是,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領袖。1980年9月,薩達姆發動了兩伊戰爭,一打就是8年。
  • 那年今日 海灣戰爭停火 薩達姆霸主夢滅
    駐海灣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宣布海灣戰爭停火正式開始生效。一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宣告結束。海灣戰爭肇始: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1990年7月中旬由於石油政策、領土糾紛、債務等問題,伊拉克與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的爭端突然公開化。
  • 如果薩達姆不打兩伊戰爭,不入侵科威特,走親美路線,會怎樣?
    有幾張有關薩達姆在獄中生活狀態的照片流傳出來讓人們顛覆了美國人性化審訊的印象,甚至激起了伊拉克人民的憤怒。人們談起薩達姆時總會設想如果當初薩達姆選擇不發動兩伊戰爭,不入侵科威特,走親美路線,那麼現在的結局會不會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