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根據尼科爾斯和哥德華特兩位參議院提交並獲得通過的《1986年國防部改組法案》,美軍依法治軍,從1986年開始按照法律要求大力推進聯合作戰。在作戰理論上,開始把「空地一體戰」理論擴展為「聯合作戰理論」,在空軍和陸軍協同的基礎上,逐漸把四個軍種聯合在一起;
在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方面,則適應新的作戰需求,推進聯合作戰需要的C4ISR系統、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戰裝備。到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經過十幾年沉痛反思的經驗教訓,創新的「空地一體戰」和「外科手術式」打擊作戰理論,以及新研製的C4I系統、電子戰裝備、隱身飛機,以及巡航飛彈等精確制導武器都已經裝備部隊並形成戰鬥力,從而打贏了那場世紀之戰,把美軍帶出了失敗的深淵,消除了纏繞了幾十年的敗軍陰影。
海灣戰爭是美國「戰斧」巡航飛彈的首秀
(圖源:美國海軍)
戰爭是一種實踐性極強的對抗性活動,戰爭戰略、戰役想定、作戰方法和武器裝備等所有軍事鬥爭準備的成果,只有在經歷一場你死我活的實戰檢驗之後,才能最終證明其科學性、客觀性和正確性,在此之前,任何的誇大其詞都是多餘的。
海灣戰爭打響之前,沒有人為能否打贏而打過任何保票,多數戰爭預測都是消極的,有的預測戰爭將死傷數萬人,持續數年之久,耗資數千億美元。戰爭最終以耗資600億美元、死亡上百人取得了勝利,美軍從此打出了威風,但是什麼原因導致美軍如此輕易獲勝?
參加沙漠風暴行動的F-15E戰鬥機
(圖源:wikipedia)
仔細考察戰爭勝利的原因,有這樣三個理由不容忽視:
一個是美軍軍事改革取得巨大進步。越南戰爭失敗後,美軍著重在作戰理論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主要成果是1982年制定了「空地一體戰」理論,1986年推出了「聯合作戰構想」。根據這些作戰理論,美軍重新組合及訓練部隊,使戰鬥力得以優化。
另一個是戰爭爆發的時機非常好。1991年1月17日戰爭爆發,此時的蘇聯已經像一個身患癌症、病入膏肓的病人,正處於解體之前的痛苦掙扎階段,自顧不暇,沒有任何精力去照料海灣戰事,從而使美國得以放手大膽,為所欲為。這樣的形勢,在冷戰激烈的時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最後一個原因,是戰爭的合法性問題。海灣戰爭是多國部隊依據聯合國決議行事的,所以被認為是合法的戰爭,且得到44個國家的戰爭支持和106個國家的聲援,這在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
(圖源:wikipedia)
美軍15年的反思過程其實是一個用信息化武器裝備改造傳統機械化武器裝備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展和自我否定的過程。世界上機械化水平最高的軍隊,在反思失敗教訓的同時,帶頭向自己發動了一場信息技術革命。經過15年的改革創新,結果證明是能夠打贏現代戰爭的。
海灣戰爭勝利後不久,蘇聯解體了,華約解散了,東歐隨之全面倒戈,兩極體制轉向了單極,兩個超級大國還剩下一個,兩個軍事集團只剩下北約,美國及西方勢力得到加強,在兩年之內居然找不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對手,這使美軍感到茫然。
1991年葉爾欽站在莫斯科街頭的輛裝甲車上
他身後的支持者亮出了俄羅斯聯邦國旗
(圖源:路透社)
在沒有作戰對象的日子裡,美軍軍費從3300多億驟減到2000億左右,軍隊成為國家享受和平紅利的對象,軍隊在和平時期的價值跌至最低點。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軍隊決定背水一戰,利用40多年冷戰結束及長期和平時期的到來這樣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利用15年軍隊建設經驗和新技術革命契機,開展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改革。
1993年以後,在柯林頓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美國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從機械化轉向信息化,用信息化的標準來改造傳統的軍隊,從此成為美軍改革的主旨。1996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2010年聯合作戰構想》之後,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成為一個新的跨世紀發展目標。
美軍從1993年開始的歷時十年的新軍事變革和軍事改革實踐,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年開始,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掀起新軍事變革熱潮,進行軍事理論研討,統一思想認識,轉變思維定勢,確立信息化戰爭的新觀念,形成一大批創新的軍事理論研究成果;
第二階段,1996年開始,又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消化吸收第一階段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並吸納到戰略決策中去,參聯會《2010年聯合作戰構想》作為一個綱領性文件拉動全軍建設,在武器裝備建設和編制體制調整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第三階段,2000年開始,參聯會《2020年聯合作戰構想》繼續作為綱領性文件,修正軍隊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繼續對武器裝備建設和編制體制調整進行指導。
美軍經過25年的發展之後,新軍事變革取得一系列成果,軍隊基本實現了信息化,武器裝備總體上看70%實現了數位化,美軍主導的戰爭也將以信息化形態為主。十多年來,美軍的新軍事變革,其實是推進了三大工程:
美國F-22戰鬥機
(圖源:wikipedia)
作戰理論工程(側重抓了聯合作戰問題)。1986年聯合作戰法案後來充實了新軍事變革內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創新的信息化戰爭作戰理論和戰法體系,這些理論和戰法基本上都經過實驗室模擬和戰場實戰驗證,對戰爭實踐和軍隊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這些作戰理論1996年發展為《2010年聯合作戰構想》,2000年發展為《2020年聯合作戰構想》。下一步,聯合作戰將向全球一體化發展,太空將成為全球信息化基地。
武器裝備工程。側重發展C4ISR系統、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平臺三種裝備。武器裝備建設基本完成了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海、空軍現役裝備中數位化程度基本達到80-90%,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數位化程度也達到50-60%,武器裝備總體信息化水平達到70-80%,基本實現了網絡化、信息化和一體化,基本具備了遂行信息化戰爭的物質基礎。
體制編制改革工程。編制體制調整基本上是根據作戰理論的變化,依據武器裝備的發展,通過裁減、重組、新建等方式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調整和改組,基本形成了以空天、海軍和信息化作戰部隊為核心力量,以地面作戰部隊和本土防衛部隊為輔助力量的兵力結構體系,部隊快速反應能力、戰時重組能力、跨國界、跨軍種、跨兵種、跨戰區聯合作戰及協同能力有本質性提高,基本上滿足了新軍事變革對編制體制的要求。
(圖源:vizyonergenc)
主要是裁軍、撤軍,按照信息化軍隊要求將傳統機械化軍隊改組為小型、多能、可重組、適應聯合作戰的新型部隊。十年來的改革成果,經過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檢驗是成功的。
——本文摘自《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第二篇 信息化戰爭的演變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次印刷
戰忽局聯名款衛衣勁爆來襲,點擊下↓↓↓圖,海帶纏潛艇即可穿在身上~
本文到此為止,以下為微信平臺自動配送廣告,與本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