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美國玩起了新花樣

2021-02-15 珊瑚橘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轉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放棄全面戰爭樣式。戰後初期,美軍先後發動了韓戰和越南戰爭,總共持續了近17年時間,均以失敗而告結束,之後美軍休養生息十幾年,再也不敢輕易捲入這樣的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先後持續10年,重蹈美軍覆轍。兩伊交戰8年,結果也是兩敗俱傷。慘烈的戰爭實踐說明,全面戰爭的結果將是全面失敗,無論是超級大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概莫能外。因此,這樣的戰爭樣式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就基本被放棄。

蘇聯雌鹿直升機於阿富汗戰鬥

(來源:維基百科)

二是放棄核大戰樣式。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以美蘇為首的兩個核大國就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核競賽。核大國之間的核威懾、核遏制、核壟斷與日俱增,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發展到極致,核大戰一度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蘇著手進行核裁軍談判,隨之倡導進行核軍備控制,並提出核冬天的理論,逐漸認識到核大戰在消滅別人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掘墓。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核大戰的威脅基本上不再成為實戰威脅,只是作為一種威懾手段存在。

1953年結果-節孔行動中M65 280mm

加農炮試射的

W9型15KT小型核子炮彈

(來源:維基百科)

三是尋找新的戰爭樣式。全面戰爭打不贏,核大戰打不起,那麼什麼樣的戰爭才比較適合作為國家政治鬥爭的暴力工具呢?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了低於門檻的戰爭、低強度衝突、常規戰爭和高技術局部戰爭等一系列創新的戰爭理論。

美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這樣一些戰爭理論,顯然是接受了韓戰和越南戰爭的教訓,同時也儘可能消除蘇聯的懷疑,避免蘇軍的武裝幹涉,防止引發核大戰。

所謂「低於門檻的戰爭」是指常規外交行動失敗和宣布戰爭開始之間這個階段的戰爭,主要表現為維持和平行動、非戰爭軍事行動、在聚集區的軍事行動等。這種新型的軍事行動要求人員傷亡要小,對敵方人員傷亡和附帶破壞要小,任務目標是政治性的,如恢復民主和秩序、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和減輕威脅,這與打敗敵人、徵服領土和掠奪資源等傳統的軍事行動目標顯然有很大的區別。

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在索馬利亞摩加迪沙的

一個居民區進行勘測

作為「恢復希望行動」的一部分(1992年)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軍在波赫、柬埔寨、索馬利亞、孟加拉等遂行了多次類似的軍事行動。很快,美軍認識到,作為一支超級大國的軍隊,不應把目標確定在執行這樣一些非正規軍事行動上,這不是正規軍的任務,正規軍應打贏正規的軍事行動,如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等。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又提出關於武裝衝突的一些理論,把戰爭界定為衝突,而衝突按照強度不同又劃分為高強度、中強度和低強度三種類型。

1983年10月,美國海軍出動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第82空降師等精銳部隊,對加勒比海小國格瑞那達開始了代號為「暴怒行動」的武裝入侵先在格島周圍建立了50海裡的海空封鎖區,切斷了該島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繼而採用兩棲登陸和垂直空降相結合的戰術,以陸戰隊為先導,搶佔了機場和首都;之後,開始在島上搜捕格軍政人員,一周內結束戰爭,成立親美政權,轉入平時狀態。

戰爭中,美軍亡18人,傷91人,損失直升機10餘架,耗資1.3億美元。美軍入侵格瑞那達是低強度衝突理論的具體實踐,這樣的戰爭樣式為美軍思考新時期戰爭樣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鑑。美軍認為,這樣的戰爭耗資小,傷亡少,時間短,目標明確,速戰速決,進得去,出得來,能夠有效控制,國際影響也不大,蘇聯介入的可能性也很小。

美國傘兵空降在格瑞那達島

(來源:US Army)

1986年3月,美軍出動3個航母戰鬥群共38艘作戰艦艇、240架作戰飛機,以海上軍事演習為名,對利比亞發動了代號為「草原烈火」的軍事行動,對利比亞空中、海上和沿岸軍事目標進行了攻擊,擊沉和重創利4艘飛彈艇,摧毀一個薩姆—5地空飛彈陣地。4月,美國又發動了代號為「黃金峽谷」的軍事行動。美國襲擊利比亞作戰行動主要創新了這樣幾個作戰樣式:

一是海、空軍聯合作戰。當時,美軍聯合作戰理論尚未成形,跨軍種之間的聯合正在嘗試,比如空軍和陸軍的「空地一體戰」理論等。由於海軍擁有足夠的航空母艦艦載機,所以與空軍聯合作戰的必要性不大,所以此前沒有進行過嘗試。

在「黃金峽谷」行動中,美海、空軍成功進行了首次聯合作戰。這次聯合作戰的難點有三個:一個難點是美國動用的51架駐英空軍飛機先後從4個不同的空軍基地起飛,按照約定時間到指定空域集結,確保精確和及時;第二個難點是集結完畢後,從英國經直布羅陀海峽向西地中海空域飛行,在5188公裡的航程中進行空中加油,之後部分支援飛機返航。

第三個難點是飛抵航空母艦上空之後,與數十架空中待命的海軍艦載機進行編波,分4個波次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和班加西進行「外科手術式」襲擊。任務完成後,安全撤離,返回基地。

一架美國空軍 第48戰術戰鬥機中隊 的F-111 F戰鬥機

起飛執行對利比亞的空襲任務

(來源:U.S. DefenseImagery)

二是委託式指揮。當時,美軍在縱向指揮上已經實現了C3I指揮控制系統,但海軍和空軍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信息化的橫向聯繫,所以委託式指揮有一定難度。美軍的具體做法是:首先,總統、國防部和參聯會只實施戰略決策但不實施戰略指揮。

統帥部只負責批准「黃金峽谷」的作戰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連一次電話都沒有打過,堅持不指揮、不詢問、不幹涉,全權委託戰區指揮官進行作戰指揮;其次,戰區指揮官只負責戰役籌劃,具體作戰協調由編隊指揮員負責。

第六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是作戰行動總指揮,他和他的參謀機構主要是負責作戰任務的區分、空襲目標的選擇、作戰指揮的協同,具體作戰事宜由編隊指揮員自行協調。由於空軍飛機遠程奔襲作戰,加之戰爭持續時間非常短,為保密起見,編隊指揮官與戰區指揮官之間基本沒有進行聯絡,各自按照戰前既定任務有條不紊地進行。

(來源:U.S. Navy )

三是大規模電子戰。此前,美軍從未進行過大規模電子戰,這次作戰行動中不僅創新了奪取制電磁權的理論,而且在電子戰的戰法上也有很多創新。美軍戰役級電子戰的特點是:首先,實施電子偵察,掌握對方電磁特性,摸清對方的電磁頻譜,以便對症下藥,準確攻擊;其次,實施電子壓制,迷茫對方防空雷達。

美軍以17架專用電子戰飛機進行強電磁幹擾,使其指揮控制系統癱瘓、雷達迷茫;第三,發射反輻射飛彈,摧毀對方地面雷達站;最後,遂行電子護航,實施自衛幹擾。

四是外科手術式打擊。「外科手術式打擊」是美國襲擊利比亞作戰行動中首創的一種作戰樣式,其基本思路是在壓制、癱瘓對方的情況,進行選擇性、隨意性空中打擊。當時,美國海軍的電子幹擾能力很強,但所有飛機不具備精確對地打擊能力,所以海、空軍聯合作戰之後,得到了相互彌補。

作戰中,海軍艦載機主要使用反輻射飛彈對地面雷達和電磁輻射源進行硬摧毀,空軍飛機則負責投放雷射制導炸彈,然後海軍艦載攻擊機再投放常規炸彈擴大戰果。戰鬥總共持續了11分鐘,美軍發射了30多枚哈姆飛彈,投放了100多噸炸彈,對利比亞的軍事指揮系統、重點軍事設施和訓練基地等進行了轟炸。

——本文摘自《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第二篇 信息化戰爭的演變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次印刷

本文到此為止,以下為微信平臺自動配送廣告,與本號無關。

相關焦點

  • 美國為啥能打贏海灣戰爭?
    到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的時候,經過十幾年沉痛反思的經驗教訓,創新的「空地一體戰」和「外科手術式」打擊作戰理論,以及新研製的C4I系統、電子戰裝備、隱身飛機,以及巡航飛彈等精確制導武器都已經裝備部隊並形成戰鬥力,從而打贏了那場世紀之戰,把美軍帶出了失敗的深淵,消除了纏繞了幾十年的敗軍陰影。
  • 伊朗戰爭,美國到底是打還是不打?
    美國《紐約時報》20日報導,川普當天批准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以報復美國「全球鷹」無人機被伊朗擊落,但軍事行動在執行前10分鐘被取消。這三件事不能不引發世界廣泛擔憂,波斯灣地區局勢日趨緊張,伊朗戰爭是否會立即爆發?在弄清伊朗戰爭是打還是不打的問題前,我們先看看這些年美國發動一場大的戰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 為什麼美國也不敢招惹這兩國?一個根本不敢打,另外一個打不贏
    美國不敢惹的國家是哪兩國?說起美國,相信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橫行霸道、實力強大,不過這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美國是多年來的第一大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及最多的核動力航母,而且還經常在各個國家的領空領海舉行自由航行,有時還會直接幹涉別國內政、挑起戰火,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美軍為推行霸權主義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但就算強大如美國,也有不敢惹的國家,一個是打不贏、一個是不敢打,堪稱大國的深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美軍打不贏阿富汗?
  •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根據火焰的高度,可採取靈活的編組方式:當火焰高度低於50釐米時,單機可直接展開作業;當火焰高度1米左右時,可採取雙機編組作業;當火焰高度1.5米左右時,可採取三機或多機編組作業;當火焰高度高於2米時,一般不直接扑打,應撤離到安全地帶,待火勢減弱再集中力量窮追猛打,這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 強大的美國為什麼打不贏越戰
    1956年,北越又推行了鎮壓知識分子運動,著名的現象學派哲學家陳德草(薩特的同學)的個人遭遇就是這場運動的縮影。同期,北越還推行了邁向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造成經濟蕭條、民生困難。打一場革命戰爭,可以有效轉移國內外注意力。美國人一開始以為領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是林彪,過了很久才確認是彭德懷。
  • 抗新冠肺炎,美國能打贏「下半場」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比戰爭時期還有些可怕,這是因為誰都不知道自己周圍的人群中會不會有人中招,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患者。任何一個城市或小區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抗疫情的前線,變成高危地帶。 說嚴重點,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明年這個時候。 兩個月前那個時候,新冠肺炎在武漢肆虐、爆發。 記得那個時候美國的華人玩命地捐錢買3M口罩、防護服等醫療急需物資送往國內。
  • 美國吹牛逼稱能同時打贏中俄兩場戰爭!網友們怎麼看?
    美國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確實有打贏兩場戰爭的理論與實踐,其實,這是嚇唬人的。美國之所以產生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觀點,一是嚇唬中小國家,在其進行一場戰爭的時候,不要招惹美國,二是嚇唬中國和俄羅斯,讓中國和俄羅斯不要為了「維護世界正義」而輕舉妄動。
  • 如何打贏2.0版IS的戰爭?
    如何打贏2.0版IS的戰爭?這一決策不僅導致國防部長馬蒂斯隨後辭職,還使得美國的區域安全夥伴更加無力開展反恐行動。寄希望於川普改變其撤軍決策是不太可能的,與此同時,IS是在線上線下的戰場雙線作戰。至少在這方面,川普政府必須強化美國有效發動反恐戰爭的能力。2014年,全盛時期的IS在襲擊伊拉克城市摩蘇爾時,數百萬民眾通過社交媒體推特實時觀看了IS的進攻行動。
  • 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 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
    ■ 全軍要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聚焦備戰打仗,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依法治訓,發揚優良傳統,強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堅強支撐■ 當前,我國安全環境、軍事鬥爭態勢、我軍使命任務、現代戰爭形態、我軍組織形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任務都發生新變化
  • 精確計算,面對剛打贏伊拉克戰爭的美軍,當時的解放軍打能贏不?
    前言:2003年,美國陸軍橫掃伊拉克,讓美國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對手了,目光轉向正因核武開發對峙升級的東亞半島,同年,美國重新修訂了5027-03
  • 毒梟Narcos(下):一場國家打不贏的戰爭
    但是矮子有著一般孩子不具備的責任心。正如劇中有一段矮子與母親對話的親情戲一樣:矮子會護著自己的弟弟妹妹,來獨自承擔父親的毒打。 15歲時矮子不堪父親的家暴,獨立出來與表兄弟一起經營莊園種植大麻,後來開始承擔運輸任務,為毒梟開車。憑藉著敢打敢拼的「進取精神」,他一步步成為了統領一方的大毒梟。
  • 現代戰爭,你打不起
    ▲加爾鐵裡(中)他認為,一場迅速有力的馬島戰爭帶來的「輝煌勝利」,會為他贏回國民的愛戴和國際聲望。其實,不再追逐帝國夢想的英國政府在馬島問題上十分務實,當時主政的柴契爾夫人對馬拉松式的談判已經厭倦。英國政壇的共識是,既然不可能再染指南美,馬島這樣所謂的「戰略要地」並沒有什麼價值。英國政府甚至已經準備好了撤離計劃,就等談判有個體面的結局。
  • 美國打伊拉克那麼輕鬆,為何打越南卻顯得吃力?越南難道很強嗎?
    打不著,打不狠,打不服,是一種境界 環境從林,看不見,越南玩起遊擊戰雖然差點,但有老師真傳,對待老美夠用了, 越南猴子不經打,但背後兩大狠角色加持,老美打著也放不開, 越南人民也是有信仰有理想!也打不服!沒辦法呀!錢不夠用了,也就只好撤了。放開打,往死裡打,打服氣,是另一種境界 伊拉克的地理太合適了,一馬平川,連草也少,裝備的優勢完美體現!
  • 河谷衝突一周年|印度外交官:負擔不起和中國打全面戰爭
    我們必須考慮三個因素:第一點是如今的印度應該負擔不起和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第二點是我們擔憂我們與中國存在一些重大且持續的信任問題。第三點是,印度不可能成為任何國家的「衛星國」,這絕不可能發生。 從1988年起到今天,中印關係有四個裡程碑。
  • 如何打贏下一場戰爭?從1999年「世界末日」說起
    「怎樣打贏下一場戰爭」這樣的重大問題,當屬中長期預測的範疇。澳大利亞一位名叫彼得.伊利亞德的學者說過:「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所以,如果你要想了解未來,就必須預測未來;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掌握未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遭滅頂之災。你想打贏下一場戰爭嗎?那就需要對下一場戰爭有所了解,否則你將像薩達姆一樣,成為第二個或第三個「常敗將軍」。
  • 美媒:美國有最強大軍隊 仍能打贏與中俄戰爭
    該原則要求美軍有能力同時進行兩場區域戰爭。  但如果美國今天不得不打兩場戰爭,而對手又不是像朝鮮和伊朗這樣的國家,情況會如何?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彼此協調好,在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同時採取敵對行動,情況會怎樣?  美方分兵方案  有利的一面是,在歐洲作戰和在太平洋地區作戰只有部分要求相互重疊。
  • 一場科索沃戰爭,美國步入聯合作戰新模式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 日本打贏日俄戰爭,俄羅斯賠款了嗎?
    日本意識到不幹掉俄國,自己在東亞啥事也幹不了。日本不斷增加軍費,從清朝搜刮的兩億多兩白銀,基本上都用在這上面。日本國內的態度是不惜砸鍋賣鐵,當掉一切,也要打贏這場與俄國的「國運之戰」。形勢對日本還算有利,日本可以舉國之力和俄國打,但俄國橫跨歐亞,軍隊有九成在歐洲地區,遠東能用的兵力沒多少。雖然俄國也很重視這場戰役,但即使輸了,也不會影響俄國的國運。
  • 解讀:一個英雄連隊的打贏密碼!
    對一個連隊來說,打贏一場戰爭不是什麼難題,難的是幾十年以來,全面過硬,長期過硬;邱少雲生前所在連——陸軍第47集團軍某旅九連就是這樣一個連隊。革命時期,九連以革命紀律性強,敢打硬仗、惡仗,善打伏擊戰、白刃戰而威名赫赫;新時期,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深刻變化,他們緊跟黨的步伐,遵循訓戰法則,嚴格訓練紀律,靠真難嚴實推進實戰化,訓練水平不斷躍升,湧現出了「特戰尖兵」楊佔潭、「全能選手」李通、「尖刀班長」馬波等一批批緊盯實戰不斷向打贏靠攏的鋼鐵戰士;戰士響噹噹,連隊也是鋼鐵拳頭。
  • 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對人民防空的啟示
    戰「疫」實踐告訴我們,按照備戰打仗的標準和要求組織疫情防控,是確保打贏的有效途徑。疫情有預兆、戰爭也有預兆。縱觀世界近代戰爭史,都是從擦槍走火到小規模武裝衝突、進而上升為局部戰爭。戰「疫」實踐告訴我們,科學的指揮決策、高超的指揮藝術、不間斷的指揮控制,是確保打贏的「綱」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