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贏日俄戰爭,俄羅斯賠款了嗎?

2021-02-19 地圖帝

俄國在十九世紀中葉,通過不平等條約,佔據了原屬清朝的日本海沿岸(含庫頁島)。而日本同時強勢崛起,在1894年打敗清朝,佔領半島,成為強國。從此,日俄成為鄰居,自然就為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吵來吵去。

日俄矛盾的激化,來自日本強迫清朝割讓遼東半島,這對俄國絕對不能接受的。俄國利用自己的大塊頭,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只從清朝拿到3000萬兩「贖銀」。

更讓日本無法接受的是,在八國聯軍時,俄國佔領東北,嚴重威脅到了日本的利益。日本意識到不幹掉俄國,自己在東亞啥事也幹不了。日本不斷增加軍費,從清朝搜刮的兩億多兩白銀,基本上都用在這上面。日本國內的態度是不惜砸鍋賣鐵,當掉一切,也要打贏這場與俄國的「國運之戰」。

形勢對日本還算有利,日本可以舉國之力和俄國打,但俄國橫跨歐亞,軍隊有九成在歐洲地區,遠東能用的兵力沒多少。雖然俄國也很重視這場戰役,但即使輸了,也不會影響俄國的國運。

這場戰役始於1904年2月5日,日本的艦隊進攻俄國戰艦,舉世震驚的日俄戰爭在日本與俄羅斯的別國地盤上打響。日俄戰爭的細節不用過多介紹,笑到最後的是日本,俄國敗的相當慘。在俄國並沒有投入多少兵力的情況下,還損失了上萬人,太平洋艦隊遭到毀滅性失敗。

日本作為勝利者,同樣付出了沉重代價。整個國家幾乎被掏空。花了多少錢?15億日元,以及8億日元的外債,這相當於日本十年的財政收入(一年約為2億日元),而死傷人數高達25萬。如果戰爭再延長半年,日本恐怕都支撐不住了。日本拼光家底贏得戰爭之後,自然要從戰敗國俄國那裡獲得大量賠款,就像他們打贏甲午戰爭後,從清朝那裡得到了兩億兩白銀的賠款。所以,日本向俄國提出:該賠錢了。

當俄國人聽說日本代表嘴裡蹦出來的數字時,當場就急眼了。說沒聽錯吧?30億日元?你們搶劫呢!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敲著桌子說:咱們敗了,可以和日本談談,但是,錢是一分錢不能給的。再說,咱們還哪有錢給!30億日元,他們還真敢要啊。沙皇給這次談判定了基調:只要日本談錢,你們就告訴他們,他們會不得到一分錢!如果再糾纏下去,那就接著打!我們還有強大的歐洲軍團,看看他們還有什麼!

在英美等國的斡旋下,日本和俄羅斯正式舉行談判。地點在美國東海岸的新罕布夏州的樸茨茅斯海軍基地,時間是1905年9月5日。

日本還想要錢,外相小村壽太郎說失敗者哪有不賠錢的。俄國代表威特則強硬的說:失敗者?在座的有一個失敗者嗎?我們不是清朝!你們可以訛詐清朝,但你們訛詐不了俄國。你們有兩個選擇,如果不想通過談判弄點地盤,那就接著打!

俄羅斯地盤大,很多還是從清朝搶過來的,對日本略作犧牲是可以接受的。

日本不可能得到俄國的一分錢賠款,那就多訛點地盤吧。日本提出的要求是:俄國必須承認日本對半島的絕對控制權,俄國不能搗亂。俄國把之前控制的東北旅順、大連等地的「權利」讓給日本。俄國控制的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以及其他有利於日本的要求。

俄國對這些要求都答應了,反正半島本來就在日本控制之下。最讓俄國心疼的是丟掉旅大,這可是俄國人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還沒捂熱就送給日本了。

日本沒拿到錢,可拿到旅大也不錯了。尤其是獲得了數萬平方公裡的庫頁島南部,可以擴大日本民族的生存空間,日本命名為樺太島。但是,作為戰勝者竟沒有拿到一分錢賠款,這讓日本成了列強的笑柄。而日本國內對《樸茨茅斯條約》也非常不滿,諷刺說那幫飯桶,沒要來一分錢,還有臉自稱是勝利者?

日本只是沒拿錢,卻獲得了不少利益。而作為戰爭「東道主」的清朝呢?死傷慘重。但是,誰在乎清朝呢?弱肉強食,誰讓你弱呢。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焦點

  • 日俄戰爭時,戰敗的沙俄只割地不賠款,日本為啥默默接受了呢?
    有時一個國家實力雖然強大,但因受各種因素影響制約也很難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20世紀初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就是這種情況。本來國際社會都以為強大的沙俄會獲勝,然而大跌眼鏡,獲勝的卻是蕞爾小國日本。而日本也不弱,國土雖小,但經過明治維新已經是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軍隊戰鬥精神極強,雖然自身資源匱乏依賴進口,但仍對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虎視眈眈。日俄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沙俄的「遠東政策」和日本的「大陸政策」在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發生了激烈碰撞。1904年戰爭終於爆發。當時的日本資本主義信奉軍國主義急於擴張,想佔領朝鮮半島、中國直至霸佔亞洲。
  • 百年前的日俄戰爭,日本贏了,英阿馬島戰爭,英國贏了,最後的贏家都是是中國
    甲午戰後,日本不僅獲得了賠款,更是獲得了遼東半島等中國領土,面對日本的得利,眼紅的西方國家並不想讓日本在中國的利益繼續擴大,於是俄德法掀起了三國幹涉還遼事件
  • 日俄戰爭日本贏了?為何戰後日本民眾打砸搶燒,波及整個東京?
    一般認為日俄戰爭,日本大獲全勝。但是我們聯繫一下《樸茨茅斯和約》的內容就會發現,日本似乎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而日本人心心念念的讓白人鬼子賠款,也根本沒有實現。日本政府居然忍痛籤了這個「不平等條約」。此消息傳回日本,日本人民義憤填膺,迅速聚集在日比谷公園,要求懲辦國賊、絕籤合約,抗議最終升級成了暴動而被日本軍警聯合鎮壓。
  •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知名的田中奏摺這樣說:日本借甲午戰爭獲得了朝鮮,臺灣和澎湖列島,並獲得了2·315億倆白銀的巨額賠款,利用這筆巨額賠款發展工業,購買軍備,國力大增,雄心勃勃。由於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大陸政策〞尖銳對立,日俄戰爭不可避免。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
  • 沒了他,日本贏不了日俄戰爭
    「沒了乃木(希典)大將,旅順也能拿下;沒了東鄉(平八郎)大將,日本海大海戰也能贏;但沒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絕贏不了日俄戰爭。」1905年,傳統強國俄國竟敗在小小的日本手中。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熱衷分析其中的勝敗之道,但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人物:日本駐俄武官明石元二郎(1864-1919)大佐。
  • 日俄戰爭:對中國是禍是福?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的戰爭。照理,日俄兩國兵戎相見,數十萬士兵上陣廝殺,你們到自家的地盤上去打鬥拼殺好了,卻為何把戰場選在了中國的東北?要把這件事說清楚,就得提到義和團運動。第二年,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籤訂辛丑條約,同意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未還清前,按每年四釐加利,總計賠款九萬萬八千餘萬兩。其中,俄國所佔比例最大,為29%;日本和美國各佔7%多一點。以前讀歷史,一直不明白庚子賠款,為什麼俄國所得比例竟然高達29%,是日美兩國的四倍還多。現在才知道,他是把出兵東北也算作了軍費開支,所以獅子大張口,拼命索取戰爭賠償,佔到了將近各國總和的三分之一。
  • 日俄戰爭,戰俘,以及一些中國人的誤解|和氣貓
    <日俄力量對比>日本不想積極打日俄戰爭,是因為日俄之間在人口資源國土上有巨大的實力的差距。日日本的戰略目標在戰爭發生前的交涉中直至戰爭結束,所有外交中都是明確向各國主張自己對朝鮮半島的支配。日本民眾抗議和談結果而發生打砸燒事件,這是事實。不過,民眾抗議的理由是日本沒有向俄國要到戰爭賠款。按照當時的國際規則,戰敗國割地賠款是常見的。為了打日俄戰爭,日本民眾負擔很重,戰爭費用約20億日元,相當於5-7年財政收入,這個負擔幾乎讓日本財政崩潰。
  •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對於日俄戰爭,很多人都覺得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戰術呆板,只知道讓士兵發動人海戰術一波接一波不計傷亡地強攻硬打,那麼他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說起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的表現,最常見的看法,豈止是糟糕而已,簡直就是一頭蠢豬,日本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肉彈將軍」,除了乃木希典,再無別人了。
  • 日俄戰爭爆發,清朝宣稱中立,為何當地中國人卻更願意幫助日本?
    晚清時期發生在我國遼東地區的日俄戰爭便是其中典型。因為此時的日本內閣認為,清政府如果參戰,勢必重演「義和團事件(引來八國聯軍)」,屆時列強又將乘機爭奪清朝地盤。而且如果清朝一旦參戰,勢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戰爭,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清朝所欠列強的「庚子賠款」。同時,假設清朝和日本聯合對俄作戰,可能使「黃禍論」再起,為其他「有所企圖」的國家提供藉口。
  • 能臣幹吏之李鴻章 驅虎吞狼日俄戰爭
    小夥子衝臺下又喊,誰敢打我們兩個? 臺下一片安靜。慫人想自保,就要借別人的力。甲午戰敗後大清已經是一個任人欺負的國家。日本狼子野心,一定會捲土重來。大清如何自保?李鴻章的策略是聯俄抗日,驅虎吞狼。對大清而言,日俄其實都不是什麼好鳥。既然俄國也垂涎東北,尤其是旅順這個遠東第一優良不凍港,不能忍受日本人霸佔東北,那就讓俄國人來對抗日本人。
  • 聊聊日俄戰爭
    就日本和俄國而言,由於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另一方要保證本國在朝鮮半島的安全,在這種強烈的安全困境意識之下,除了戰爭雙方再也找不到其他有效的解決辦法。一張圖看清日俄戰爭形勢,朝鮮和遼東地區是主戰場日本雖然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被甲午戰爭吊起了胃口,用巨額的賠款武裝了海軍。俄國雖然在旅順、海參崴有兩大基地,但是戰略方向的不確定、用人的失當、盲目的自大都成為了失敗的誘因。整場戰爭可分為兩大階段:前期是日軍對朝鮮的進軍、對旅順的包圍和東北地區的拉鋸戰,可以旅順的陷落作為標誌。
  • 歷史上的今天: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領土上爆發 | 循跡曉講
    今天是2月8日,117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海軍艦隊偷襲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俄羅斯帝國海軍艦隊,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日俄戰爭爆發。在贏得與大清的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獲得了一大筆戰爭賠款,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投入海軍之中,日本成為海洋強國的野心逐漸明朗。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繞過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裡,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補給全靠運輸攜帶,這仗怎能打贏?此外,德國為俄艦隊的通信提供了德國製造的無線電臺,可當德國技術員一走,先進的電臺在俄國人手中即形同廢物。4、法國雖然傳統上敵視俄國,但當時仍然恪守俄法同盟。
  • 日俄對馬海戰的影響
    朝鮮向來是日本與亞洲大陸交流的跳板,朝鮮若為俄國所控制,不但日本向亞洲大陸擴張將化為泡影,甚至日本本土亦不免為俄國所侵擾。日俄兩國關係日益惡化。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戰勝的日本依靠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國力和野心大增,立刻展開一個十年海軍擴充計劃。
  • 日俄戰爭前後的日本海上戰略演變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講到了日俄戰爭以對馬海戰作為結束(點擊閱讀:日俄戰爭的落幕,對馬海戰的最後一日),而日俄戰爭也正是日本海上戰略轉變的重要時間節點,本文將探討日俄戰爭前後的日本海上戰略演變過程。在開戰之初即掌握黃海制海權、主力艦隊伺機尋求決戰、海陸協同作戰……這些在過去未曾經歷過的事件由聯合艦隊在甲午戰爭中一一演練並化為現實,且無一例外地運用於數年後與俄國的戰爭中。如果說這次戰爭還有什麼額外的好處的話,那就是日本獲得了清政府2億兩白銀賠款的大輸血,使其產業和資本急劇膨脹。10年之間工廠增加了5.2倍,資本增加3.3倍,使用動力機械的工廠增加5.9倍。
  • 被吊打的戰鬥民族,還原一個真實的日俄戰爭
    中國人背負這樣的屈辱一直到4年後的日俄戰爭結束,才算徹底擺脫。1904年,日本應清政府的要求出兵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你沒有看錯,是清政府要求日本去幫它收回東北主權,更在一定程度上為日本提供了武器和糧食。條件是戰爭結束後旅順、大連等港口租借給日本,並讓日本在南滿鐵路以東有駐軍的權利。
  • 日俄戰爭並不簡單,它完全改變了三國的命運
    但是,佔據東北大地的這15萬俄軍不撤,俄羅斯公開地背信棄義,違背了《辛丑條約》各國達成的共識。它不退,中國實在轟不走它,就一遍遍和它談。剛才講了甲午戰爭中國國防已經沒有軍隊了,只能"以夷制夷",就讓外國人找它談,最終清朝的大臣們認為只有日本是最著急的,而且日本最有實力把它弄出去。於是中國請求日本,請他們來把俄羅斯勸出去。其實日俄戰爭,中國內心是傾向於日本的,希望日本把它打出去。
  • 日俄戰爭(6)
    在此期間,12月20日,伊茲沃利斯基與加藤外相進行了會談。這一天日本方面正面拋出了主張。加藤說:「日本臣民或疑俄國對韓國有異圖。」伊茲沃利斯基辯解說:「俄國對韓國沒有野心,前幾年按自己意願主動從韓國退出即為明證。」加藤在這裡直率地說出了日本想說的話:雖曰按自己意願退出,實因當時俄國欲得旅順及大連而已。從前日清戰役之際,遼東之地將為日本領有,俄國等以有害東洋和平而反對之。
  • 明石元二郎:日俄戰爭中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日本國命運的人
    現在的日本史學界,對此人有著如此高的評述,「沒了乃木希典,旅順也拿下來了。沒了東鄉平八郎,日本海大海戰也能贏。但要沒了明石元二郎,日本決不能贏得日俄戰爭。」  日本史學界對明石元二郎如此之高的評價,客觀而言確實也毫不為過,日俄戰爭期間此人在俄國搞出的一系列顛覆活動,為日本贏得日俄戰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讓戰爭天平傾斜向日本一方的一顆最重量級的幕後砝碼。
  • 一旦戰爭打響,40年未曾打仗的解放軍可以打贏麼?看美日專家咋說
    如今在現代化社會,戰爭是不會輕易發生的,因為有核武器的大國之間在相互制衡,其次,經歷過二戰的人們始終渴望和平。一旦戰爭在這幾個國家之間發生,那必定是殃及全世界的重大戰爭。但和平久了,也難免有人質疑:一旦戰爭爆發,40年沒有打過仗的解放軍能打贏嗎?來看看美國與日本的專家是如何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