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俄戰爭

2021-02-13 與過去的對話

最近讀了一些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書。前者大家都很熟悉,就不班門弄斧了,但日俄戰爭可能相對冷僻一些,有很多有趣的內容值得挖掘。

在我們的歷史教材中,說到日俄戰爭,一般都會強調這是兩大帝國主義在我國土地上爭搶勢力範圍,清政府腐敗無能,旁觀中立、任人宰割等等。但實際上,這些觀點並沒有反映戰爭的全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日俄戰爭是20世紀第一場大國間的戰爭,更有「第零次世界大戰」之稱,是新興的日本與老邁的沙俄之間的對抗,戰爭的結果對二十世紀世界格局的走勢有深刻的影響。

首先,從戰爭起因上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東北、朝鮮地區成為日俄兩國博弈的戰場。俄國在東北亞地區不再謀求擴張,但致力於建設這片領土,尤其是西伯利亞大鐵路,計劃修建至太平洋,可以把廣袤的領土連接在一起。這其中,中國東北是重要的一環,一方面,穿越東北的鐵路方案最為經濟可行,另一方面,佔據一個不凍港是俄國長期以來的理想,經過反覆選擇,旅順大連被強行割佔,成為這個「偉大計劃」的重點。但旅順港天然的缺陷也為後期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出口狹窄、不易防守等)。另一方面,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已經將朝鮮半島視為禁臠,絕不容他人染指。兩大勢力在這一地區的相互滲透,借用國際政治學中「安全困境」的概念,雙方都增強自己的安全,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如此這般產生惡性循環。就日本和俄國而言,由於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另一方要保證本國在朝鮮半島的安全,在這種強烈的安全困境意識之下,除了戰爭雙方再也找不到其他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張圖看清日俄戰爭形勢,朝鮮和遼東地區是主戰場

一個細節,海參崴附近的地圖,亮點很多

其次,對於這場戰爭的過程,有個恰當的比喻,就是「膽大包天的孩童戰勝了力大無窮的巨人」。日本雖然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被甲午戰爭吊起了胃口,用巨額的賠款武裝了海軍。俄國雖然在旅順、海參崴有兩大基地,但是戰略方向的不確定、用人的失當、盲目的自大都成為了失敗的誘因。整場戰爭可分為兩大階段:前期是日軍對朝鮮的進軍、對旅順的包圍和東北地區的拉鋸戰,可以旅順的陷落作為標誌。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只花幾個小時就拿下了旅順要塞,沒想到10年後重徵此地,一共打了10個月,前後投入了近10萬兵力,傷亡5.9萬人。但日本海陸軍的合作不僅拿下旅順基地,還將俄軍太平洋艦隊全殲,阻止了其與本土艦隊的合流,具有戰略意義。後期是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遠徵日本,但葬身於對馬海峽。對馬海戰是世界歷史上雙方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日軍僅以3艘魚雷艇的代價,殲滅俄軍艦32艘至此,貌似強大的俄國完敗於日本,讓全世界大跌眼鏡。日俄戰爭是雙方都舉全國之力投入的一場大戰,據統計,日方參與作戰的軍人與相關人員超過108萬人,俄國僅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送往戰場的兵力便超過129萬人。人員傷亡方面,日方付出較高的代價,戰死8.4萬人,負傷14.3萬人,俄國戰死5萬餘人,負傷15-20萬人 。整場戰爭以日本陸軍慘勝、沙俄海軍慘敗的結局告終。

旅順要塞地勢,圖中203高地成為決勝關鍵



第二太平洋艦隊用時大半年,千裡迢迢奔赴戰場,被日本海軍全殲

戰爭背後是大國之間的角力。回到本文開頭,為什麼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因為日俄只是發動戰爭的雙方,但是他們的背後卻有各自的支持者和陣營,比如日本背後的勢力是英國和美國,沙俄的支持者則是法國和德國。但英國實力遠遠強於法德兩國,在它的影響下,俄國海軍穿越大半個地球,連一個穩定的落腳點都找不到,自然難免失敗。另一方面,一些新武器如機關槍的使用也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這也是人員大量傷亡的原因之一)。日俄戰爭的失敗,導致俄國國內動蕩,同時軍方不穩,無法成為社會的保守基礎,革命勢力此消彼長,直到1917年爆發大規模革命,誕生了蘇維埃政權。另一方面,戰爭的勝利將日本推上了東亞強國的位置,真正受到西方列強的認可。有俄國作為先例,歐美諸國發現再也不可能在東亞集中與日本對抗的軍力,這也成為後續日本在該地區肆虐的一大原因。

戰爭漫畫:老羅斯福調停俄日兩國

最後,對於中國而言,日俄戰爭又再次平衡了中日俄三方在東北的力量,其實是一個不壞的結局。日俄雙方各自從東北撤軍,清朝收回了幾乎已經失去的東北主權,避免了被俄國佔領的結局(但旅大地區仍被日本割佔),同時又消耗了日本的實力,延緩了其侵華的步伐。但腐朽的清政府並沒有抓住這個歷史時機,反而立憲失敗,走上了滅亡的道路,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相關焦點

  • 血戰旅順城:日俄戰爭重大轉折
    「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 首部重現日俄戰爭歷史的4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旅順記憶1904—1905》由中央電視臺、大連廣播電視臺及大連天途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製作完成
  • 張小爬筆記--日俄戰爭「奉天會戰」
    因當時的清朝腐敗無能,日俄兩國為爭奪我國東北的歸屬權,於1904~1905年,爆發了日俄戰爭。1905年日俄在奉天一帶開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奉天大會戰」。當時清政府還無恥地宣布「局外中立」。日本人視日俄戰爭的勝利為日本的真正崛起。1911年,日本為紀念這次會戰,在魏家樓子,煙龍山頂建立了「奉天會戰日軍第四軍戰績碑」。
  • 周恩來為什麼不忘日俄戰爭?
    前者是日本一家侵華,後者是日俄為了東亞霸權大打出手,把中國東北作為戰場,而中國政府卻宣布局外中立,把國土讓給日俄作為戰場,其民族恥辱遠勝甲午戰爭。那場戰爭的結局是俄國戰敗,將中國東北的殖民霸權讓給日本。沙俄帝國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恥辱,直到1945年通過在最後一刻加入對日戰爭才報了一箭之仇,通過另一個不平等條約奪回了40年前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權益。
  • 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
    常常有人問我,怎麼好久沒見你寫點日俄戰爭的事了。其實之所以不寫,因為有好多事情還沒搞清楚的。
  • 日俄戰爭:對中國是禍是福?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的戰爭。照理,日俄兩國兵戎相見,數十萬士兵上陣廝殺,你們到自家的地盤上去打鬥拼殺好了,卻為何把戰場選在了中國的東北?要把這件事說清楚,就得提到義和團運動。2月8日,日本海軍未經宣戰,即突然襲擊了俄國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艦隊,日俄戰爭爆發。2月12日,中國清政府以日俄兩國 「均系友邦」為由,宣布局外中立。戰端一開,日本便全力以赴,將所有資源都投放到遠東戰場,加之距離戰場較近,準備充分,熟悉地形,因此打起仗來佔盡優勢。相比之下,俄國儘管國土面積、兵力數量、武器裝備都碾壓日本,但進入戰鬥狀態,卻各種弊端悉數呈現。
  • 國內難得一見的日俄戰爭影像集
    「史客兒」微信公號:skdyh81904年橫跨東西兩個半球的日俄戰爭又被成為
  • 日俄戰爭(6)
    這個「臨時的日俄共同管控」可以是包括列國在內的大協定,也可以是日俄兩國之間的協定。伊茲沃利斯基12月8日(11月25日)再次向拉姆斯道夫報告。從日方對趙秉式所做答覆來看,日本對韓國中立化「不太感興趣」。如果韓國向列國公然提出請求,由於列國中也許會有對韓國內政持批判態度的國家,日本大概會立即跳出來表示贊同。
  • 日俄戰爭中的「漢奸」公使
    日俄戰爭中的奔波者到了1904年12月19日,西方大國都預測日俄兩國終將一戰了,可楊樞還是一無所獲!眼見戰爭在所難免,他請求領導指示,若日本外務大臣向他詢問中方的態度,他將如何對答?在這一天的信中,他寫道:樞(楊樞自稱,下同)近因、日俄協約,秘密太甚,究不知是何用意,昕夕憂慮,寢饋不安!且以愚見度之,無論日俄如何定議,均恐於我不利,似宜自定主見,及早防備,不必俟彼定議之後始行肆應(各方響應)。想我政府統籌全局,已有措置機宜。
  • 顛覆三觀的歷史真相:日俄戰爭的另類解讀
    既然清王朝無力避免這場戰爭,日俄戰爭必定會發生。就國力而言,日本國力確實比不上俄國,但對於這場戰爭日本可以說是傾盡了全國之力,而俄國在歐洲受到制約並不能投入太多的力量,另外俄國本身沒有看得起日本,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 東雞冠山戰爭遺址,中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重要的歷史景點
    大連有個絕佳的旅遊地-東雞冠山日俄戰爭遺址,這裡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東部防線的重要戰場,主要有日俄戰爭陳列館、望臺炮臺等遺蹟,這裡保存了較完整的日俄戰爭遺址,而且是全國唯一的日俄戰爭陳列館,堡壘的保存比較完好,戰鬥似乎還歷歷在目,這個堡壘採用混凝土和鵝卵石灌制而成,被命名為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地,
  • 「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的原因?
    GDP總量大,並不一定代表國家戰爭能力強。
  • 日俄戰爭:袁世凱、吳佩孚、張作霖等,為什麼都支持日本?
    由於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大陸政策〞尖銳對立,日俄戰爭不可避免。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這場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戰爭,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成千上萬的平民傷亡和無數城鄉的毀滅,毫無疑問是一場不義之戰。日俄戰爭前,中國朝野都同情日本,一方面也因為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碰撞。
  • 被吊打的戰鬥民族,還原一個真實的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自工業革命以來黃種人第一次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大敗歐洲白人的戰爭,它打破了黃皮猴子不可能戰勝白人大爺的神話。
  • 沒了他,日本贏不了日俄戰爭
    「沒了乃木(希典)大將,旅順也能拿下;沒了東鄉(平八郎)大將,日本海大海戰也能贏;但沒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絕贏不了日俄戰爭。」1905年,傳統強國俄國竟敗在小小的日本手中。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熱衷分析其中的勝敗之道,但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人物:日本駐俄武官明石元二郎(1864-1919)大佐。
  • 日俄戰爭前後的日本海上戰略演變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講到了日俄戰爭以對馬海戰作為結束(點擊閱讀:日俄戰爭的落幕,對馬海戰的最後一日),而日俄戰爭也正是日本海上戰略轉變的重要時間節點,本文將探討日俄戰爭前後的日本海上戰略演變過程。 日俄戰爭與佐藤鐵太郎的覺醒朝鮮事件以及由之引發的甲午戰爭,與其說是日本蓄謀已久的結果,莫如說是一次極富針對性的練兵以及對俄作戰準備。
  • 歷史上的今天 | 「慕尼黑事件」震驚世界;日俄戰爭結束...
    日俄戰爭結束日俄戰爭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而進行的戰爭。1900年7月,俄國利用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之機,派兵佔領中國東北三省。2月8日,日本海軍未經宣戰突然襲擊俄國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艦隊,日俄戰爭爆發。2月12日,中國清政府以日俄兩國 「均系友邦」為由,宣布局外中立。俄軍由於補給困難以及指揮無能,屢遭失敗。5月,日軍佔領大連;1905年1月又陷旅順;3月,奪取奉天(今瀋陽);5月,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擊潰俄國調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對馬海戰的慘敗及國內革命的爆發,俄國已毫無獲勝之可能。
  • 日俄戰爭,乃木希典,203高地戰場遺址瑣記…
    本篇內容主要是關於日俄戰爭軍事歷史,不喜的可以就此離開。
  • 乃木希典漢詩與甲午、日俄戰爭
    因日俄戰爭中指揮日軍攻克旅順口而一戰成名,在二戰前被許多日本人奉為「軍神」。其實乃木希典的作戰指揮能力真的不怎麼樣,只不過由於是個狂熱的戰爭分子同時又對天皇忠心耿耿,因此受到吹捧而已。 乃木希典生於日本東京,自幼受到日本武士道精神與儒學忠君思想的教育,1877年在鎮壓叛亂的戰爭中,乃木希典作為聯隊長在戰場上丟掉了聯隊旗,自覺無顏苟活,欲自殺以謝天皇,後被好友勸阻,申請天皇赦免。由於自責,染上酒癮,經常借酒消愁。後升為少將,赴歐洲留學,為德國人的淳樸、內斂及對自己文化傳統的珍重所震撼。
  • 日俄戰爭,戰俘,以及一些中國人的誤解|和氣貓
    中國課本中,這場戰爭一般被諸如「日俄戰爭是中國土地上發生的帝國主義之間爭奪權益的戰爭」之類,簡單的一句話,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幾乎沒有詳細介紹前因經過後果的,而背景前因及中國人常見的重大誤解,恰是本文的課題。
  •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對於日俄戰爭,很多人都覺得日軍指揮官乃木希典戰術呆板,只知道讓士兵發動人海戰術一波接一波不計傷亡地強攻硬打,那麼他的表現真的很糟糕嗎?    說起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的表現,最常見的看法,豈止是糟糕而已,簡直就是一頭蠢豬,日本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肉彈將軍」,除了乃木希典,再無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