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繼續,霹靂8的故事,前文中提到的,1982年我國與以色列籤訂合同引進怪蛇-3,1983年啟動8號工程正式開始引進工作,這一飛彈極大影響了我國的格鬥彈研製方向,許可證授權生產的怪蛇3搞出來的霹靂8這東西,這是我國第一種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的空空飛彈,直接拉平了和美國AIM-9L/M的技術水平。霹靂8在1982年才開始引進,在1988年就已經進入服役狀態了,這種速度有多快呢?以前的空空格鬥飛彈,霹靂1,2,3,5,6都是動不動就要以十年為單位來計算的,但是霹靂8這東西,又快又好。
怪蛇-3飛彈相當經典
引進霹靂8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霹靂8是我國第一種沒有面對「誕生既是落後」這種尷尬局面的空空飛彈,本身霹靂8原型「Python-3」怪蛇3就是伊朗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開發的一種空空飛彈,而當時以色列開發這東西就是朝著AIM-9L去的,而實際性能上也和AIM-9L平分秋色,甚至略有優勢。
霹靂-8好是好,但是這個飛彈比以前我軍用的霹靂-2、霹靂-5都要大一些重一些,使用起來火控配合也不一樣,所以能使用這種飛彈的飛機是有限的。「紅龍」裡人人愛的帶一噸鐵炸彈的殲-7H對於空軍來說最重視的改進點就是能帶霹靂-8,順便提一句,我空軍新時期第一次境外作戰就是它去幹的活兒。
這麼好的格鬥彈當然很受我軍歡迎,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殲-8掛一對霹靂8的雙8組合就是我國巡航公海或者攔截敵機的主流裝備。
包括81192
在當時以色列是西方國家中比較特別的國家,他敢於對很多敏感地區出售武器,這一特點一直保持到現在,就說現在,以色列還給印度的光輝戰機適配了德比中距彈。
怪蛇-5適配印度戰機
以色列的武器設計明顯有很強的地域化特性,比如怪蛇3在短距離內擁極強的機動性,用以色列飛行員的話來說「它能以各種詭異的路線追上和擊落敵機」。但相應的,它的彈翼比較複雜,阻力大也限制了它的性能進一步提高,所以射程稍遠一點,它的性能下降的就很厲害,所以總體來說其實是不如我們後來引進的俄羅斯R-73飛彈的,即使改了先進導引頭的PL-8B也就那麼回事了。
後來我國與以色列的合作就少了,一方面是美國限制加緊了,另一方面也是我們不再願意引進原裝的以色列武器了,賺頭相對而言當然就沒那麼高了。以色列的國防工業畢竟只是美國軍工體系的一個低端子品牌,我國的需求,已經不是以色列拿出來的產品能夠滿足的了。
這裡面還得說一下霹靂-9。霹靂-9其實是在霹靂-8基礎上改出來的,這個是為了進軍國際市場的目的開發的,畢竟霹靂-8的導引頭不錯,尺寸大帶來的優勢也明顯,那麼我們把它改成常規布局,性能是不是能提高呢?……所以,我們就開發了個霹靂-9,改善原版霹靂-8射程不足的問題。
傳聞啊,之所以要改進呢,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我國西部印度北部的友好鄰邦給我國提了個醒,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們這些信穆罕默德的,你讓我們原封不動的去用以色列的貨,拉不下這臉啊。
不論過程如何,霹靂9在仿製的霹靂-8投產之後不到五年的1991年,就和雙37高炮組成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在新加坡國際防務展上向中東國家推銷了。
這個彈炮合一不是通古斯卡或者鎧甲S1那樣的,而是分開的兩套武器在同一套系統的指揮下工作。
歡迎來到霹靂-10的時代,霹靂-10可以說是第一種,我國自行設計,研發,並且在量產時與世界先進潮流處於同一時代的格鬥彈,從此開始中國的空空飛彈的水平終於到達了世界一流。
在研製霹靂-10之前的我國,已經仿製過美國的響尾蛇,引進了以色列的怪蛇-3,仿製過法國技術的馬特拉550,也在引進的Su-27SK上的用過R-73。
我們玩過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在具體介紹霹靂-10之前呢,我們要說明一下目前空空飛彈的兩大發展趨勢,第一,增加中距彈的動力段距離並且提升中距彈的機動性。這事在中距彈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並不新鮮,美軍在麻雀上就發展過被戲稱為「格鬥麻雀」的型號AIM-7M。第二,是格鬥彈射程增加,制導方式的多樣化。要提升格鬥彈的射程,這個其實也很明顯了,從最開始AIM-9B的5公裡左右到現在AIM-9X的20公裡起步。其次就是更靈敏的制導模塊,從早期AIM-9B僅僅像遊戲中那樣進行尾追攻擊,太陽出來了還有可能搞成后羿射日的玩意到現在對頭可以了。
我國呢,也在上面兩款經典飛彈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第四代格鬥彈的三個基本要求。
第一,動力段射程增加,之前在珠海航展最新展現出來的PL-10E已經可以肯定20公裡的射程了。
第二,機動性極強,越肩發射和大離軸角度發射能力。
第三,新型焦平面成像引導頭,具有相當強的抗幹擾能力,儘量避免被熱焰彈給騙了。
然後就說到我們的霹靂10,分別用160mm的大口徑帶來的大容量固體燃料,也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霹靂10採用的蝶形翼面搭配邊條翼的氣動布局也就滿足了第二個問題。而導引頭方面,更大的直徑也有利於安裝更先進的導引頭,也就解決了第三個問題。
PL-10E肯定滿足了我國目前對於空空格鬥彈的需求
關於霹靂-10的性能呢,也沒辦法多說什麼,能肯定的就是這東西一定是一款符合我國需求的第四代空空飛彈了。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呢,霹靂-10將會作為殲-20的最後一道防線存在,雖然殲20的機炮被取消了,但是出色的霹靂-10搭配殲-20強大的瞬間和持續盤旋能力,近距離空戰中欺負一下某個打算只掛載中距彈的聯合攻擊戰鬥機還是沒問題的。
接下來,在說下一代格鬥彈的發展方向之前呢,先給大家說兩個案例。
第一個,2017年,敘利亞,F/A18超黃蜂發射的USAF最先進的格鬥彈AIM-9X居然沒能打下來一架比他落後幾十年的敘利亞政府軍Su-22,Su-22通過熱焰彈這個老方法,讓AIM-9X跟他幾十年前的老前輩AIM-9B一樣歇菜了。最後還是超黃蜂再次進入戰鬥位置用AIM-120才打下了Su-22。
秀
第二個,是列車長之前說過的事兒,就是殲-20第一次參加紅箭對抗,當時演習設定不攜帶霹靂-10飛彈,只在彈艙內帶中距彈。結果在偷襲預警機過程中,2架殲-20飛行員出于謹慎採用「一對一」跟蹤方式來進行攻擊,雖然經過一番糾纏還是幹掉了護航的4架殲-10,但這也給了預警機跟蹤到他們的機會,在「擊落」預警機後撤退過程中,被趕來報仇的殲-10C追上,「擊落」了一架。
通過這兩個案例呢我們能發現,首先,雖然之前有不少人說第四代格鬥飛彈的出現讓格鬥中戰鬥機的機動性失去意義什麼的, 但實戰中事情複雜的很,第四代格鬥飛彈也不能說就是包打天下,戰鬥機本身的性能依然重要。其次,第四代戰鬥機的使用和三代機不一樣,有些雜第三代機時代被視為「謹慎保險」的戰法,在四代機時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而具體到飛彈方面呢,就是格鬥飛彈和中距飛彈的差別應該儘可能縮小,讓戰鬥機每次出擊攜帶的每種飛彈都能在各種情況下發揮作用這才是最好的。
因此,下一代空空飛彈,很可能是一種有著類似法國「米卡」這種射程標準的中距彈的的航程,大概50公裡左右這樣。擁有不亞於當前主流空空飛彈的高機動性,同時最好是能夠具備複合制導技術,或者至少有多種導引頭可選。
別不信,下一代格鬥彈的射程能跟米卡大差不差的
此外呢,現在運用於霹靂15的雙脈衝技術很可能也會應用在下一代格鬥彈上,我軍目前的格鬥彈口徑也比較大,足以容納雙脈衝技術所需的空間。雙脈衝是個什麼玩意,這個我們下一期講中距彈的時候細說。現在要強調的是,雙脈衝技術可以讓格鬥彈增加動力段射程,或者在進行近彈遠打的任務時在末端也能有很強的機動性。
以上的這些發展趨勢呢,只是一家之言,根據現有此前空空飛彈的迭代變化進行的預測。理論和現實是否一致,具體如何,可能要看對岸給不給機會讓我們驗證一下了。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符合上面說的特徵的我國的下一代的格鬥彈已經開始研發了。
等到新一代「霹靂」服役的時候,我們或許就能對著喜馬拉雅山脈那一邊,正努力求賣家解決各種奇怪的飛彈和奇怪的戰鬥機之間適配性的鄰國炫耀一下,你看啊,我的格鬥彈比你的中距彈射程更遠還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