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空飛彈的發展道路2——從仿製到超越

2021-02-11 亞洲火車總站

繼續繼續,霹靂8的故事,前文中提到的,1982年我國與以色列籤訂合同引進怪蛇-3,1983年啟動8號工程正式開始引進工作,這一飛彈極大影響了我國的格鬥彈研製方向,許可證授權生產的怪蛇3搞出來的霹靂8這東西,這是我國第一種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的空空飛彈,直接拉平了和美國AIM-9L/M的技術水平。霹靂8在1982年才開始引進,在1988年就已經進入服役狀態了,這種速度有多快呢?以前的空空格鬥飛彈,霹靂1,2,3,5,6都是動不動就要以十年為單位來計算的,但是霹靂8這東西,又快又好。

怪蛇-3飛彈相當經典

引進霹靂8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霹靂8是我國第一種沒有面對「誕生既是落後」這種尷尬局面的空空飛彈,本身霹靂8原型「Python-3」怪蛇3就是伊朗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開發的一種空空飛彈,而當時以色列開發這東西就是朝著AIM-9L去的,而實際性能上也和AIM-9L平分秋色,甚至略有優勢。

霹靂-8好是好,但是這個飛彈比以前我軍用的霹靂-2、霹靂-5都要大一些重一些,使用起來火控配合也不一樣,所以能使用這種飛彈的飛機是有限的。「紅龍」裡人人愛的帶一噸鐵炸彈的殲-7H對於空軍來說最重視的改進點就是能帶霹靂-8,順便提一句,我空軍新時期第一次境外作戰就是它去幹的活兒。

這麼好的格鬥彈當然很受我軍歡迎,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殲-8掛一對霹靂8的雙8組合就是我國巡航公海或者攔截敵機的主流裝備。

包括81192

在當時以色列是西方國家中比較特別的國家,他敢於對很多敏感地區出售武器,這一特點一直保持到現在,就說現在,以色列還給印度的光輝戰機適配了德比中距彈。

怪蛇-5適配印度戰機

以色列的武器設計明顯有很強的地域化特性,比如怪蛇3在短距離內擁極強的機動性,用以色列飛行員的話來說「它能以各種詭異的路線追上和擊落敵機」。但相應的,它的彈翼比較複雜,阻力大也限制了它的性能進一步提高,所以射程稍遠一點,它的性能下降的就很厲害,所以總體來說其實是不如我們後來引進的俄羅斯R-73飛彈的,即使改了先進導引頭的PL-8B也就那麼回事了。

後來我國與以色列的合作就少了,一方面是美國限制加緊了,另一方面也是我們不再願意引進原裝的以色列武器了,賺頭相對而言當然就沒那麼高了。以色列的國防工業畢竟只是美國軍工體系的一個低端子品牌,我國的需求,已經不是以色列拿出來的產品能夠滿足的了。

這裡面還得說一下霹靂-9。霹靂-9其實是在霹靂-8基礎上改出來的,這個是為了進軍國際市場的目的開發的,畢竟霹靂-8的導引頭不錯,尺寸大帶來的優勢也明顯,那麼我們把它改成常規布局,性能是不是能提高呢?……所以,我們就開發了個霹靂-9,改善原版霹靂-8射程不足的問題。

傳聞啊,之所以要改進呢,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我國西部印度北部的友好鄰邦給我國提了個醒,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們這些信穆罕默德的,你讓我們原封不動的去用以色列的貨,拉不下這臉啊。

不論過程如何,霹靂9在仿製的霹靂-8投產之後不到五年的1991年,就和雙37高炮組成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在新加坡國際防務展上向中東國家推銷了。

這個彈炮合一不是通古斯卡或者鎧甲S1那樣的,而是分開的兩套武器在同一套系統的指揮下工作。

歡迎來到霹靂-10的時代,霹靂-10可以說是第一種,我國自行設計,研發,並且在量產時與世界先進潮流處於同一時代的格鬥彈,從此開始中國的空空飛彈的水平終於到達了世界一流。

在研製霹靂-10之前的我國,已經仿製過美國的響尾蛇,引進了以色列的怪蛇-3,仿製過法國技術的馬特拉550,也在引進的Su-27SK上的用過R-73。

我們玩過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在具體介紹霹靂-10之前呢,我們要說明一下目前空空飛彈的兩大發展趨勢,第一,增加中距彈的動力段距離並且提升中距彈的機動性。這事在中距彈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並不新鮮,美軍在麻雀上就發展過被戲稱為「格鬥麻雀」的型號AIM-7M。第二,是格鬥彈射程增加,制導方式的多樣化。要提升格鬥彈的射程,這個其實也很明顯了,從最開始AIM-9B的5公裡左右到現在AIM-9X的20公裡起步。其次就是更靈敏的制導模塊,從早期AIM-9B僅僅像遊戲中那樣進行尾追攻擊,太陽出來了還有可能搞成后羿射日的玩意到現在對頭可以了。

我國呢,也在上面兩款經典飛彈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第四代格鬥彈的三個基本要求。

第一,動力段射程增加,之前在珠海航展最新展現出來的PL-10E已經可以肯定20公裡的射程了。

第二,機動性極強,越肩發射和大離軸角度發射能力。

第三,新型焦平面成像引導頭,具有相當強的抗幹擾能力,儘量避免被熱焰彈給騙了。

然後就說到我們的霹靂10,分別用160mm的大口徑帶來的大容量固體燃料,也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霹靂10採用的蝶形翼面搭配邊條翼的氣動布局也就滿足了第二個問題。而導引頭方面,更大的直徑也有利於安裝更先進的導引頭,也就解決了第三個問題。

PL-10E肯定滿足了我國目前對於空空格鬥彈的需求

關於霹靂-10的性能呢,也沒辦法多說什麼,能肯定的就是這東西一定是一款符合我國需求的第四代空空飛彈了。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呢,霹靂-10將會作為殲-20的最後一道防線存在,雖然殲20的機炮被取消了,但是出色的霹靂-10搭配殲-20強大的瞬間和持續盤旋能力,近距離空戰中欺負一下某個打算只掛載中距彈的聯合攻擊戰鬥機還是沒問題的。

接下來,在說下一代格鬥彈的發展方向之前呢,先給大家說兩個案例。

第一個,2017年,敘利亞,F/A18超黃蜂發射的USAF最先進的格鬥彈AIM-9X居然沒能打下來一架比他落後幾十年的敘利亞政府軍Su-22,Su-22通過熱焰彈這個老方法,讓AIM-9X跟他幾十年前的老前輩AIM-9B一樣歇菜了。最後還是超黃蜂再次進入戰鬥位置用AIM-120才打下了Su-22。

第二個,是列車長之前說過的事兒,就是殲-20第一次參加紅箭對抗,當時演習設定不攜帶霹靂-10飛彈,只在彈艙內帶中距彈。結果在偷襲預警機過程中,2架殲-20飛行員出于謹慎採用「一對一」跟蹤方式來進行攻擊,雖然經過一番糾纏還是幹掉了護航的4架殲-10,但這也給了預警機跟蹤到他們的機會,在「擊落」預警機後撤退過程中,被趕來報仇的殲-10C追上,「擊落」了一架。

通過這兩個案例呢我們能發現,首先,雖然之前有不少人說第四代格鬥飛彈的出現讓格鬥中戰鬥機的機動性失去意義什麼的, 但實戰中事情複雜的很,第四代格鬥飛彈也不能說就是包打天下,戰鬥機本身的性能依然重要。其次,第四代戰鬥機的使用和三代機不一樣,有些雜第三代機時代被視為「謹慎保險」的戰法,在四代機時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而具體到飛彈方面呢,就是格鬥飛彈和中距飛彈的差別應該儘可能縮小,讓戰鬥機每次出擊攜帶的每種飛彈都能在各種情況下發揮作用這才是最好的。

因此,下一代空空飛彈,很可能是一種有著類似法國「米卡」這種射程標準的中距彈的的航程,大概50公裡左右這樣。擁有不亞於當前主流空空飛彈的高機動性,同時最好是能夠具備複合制導技術,或者至少有多種導引頭可選。

別不信,下一代格鬥彈的射程能跟米卡大差不差的

此外呢,現在運用於霹靂15的雙脈衝技術很可能也會應用在下一代格鬥彈上,我軍目前的格鬥彈口徑也比較大,足以容納雙脈衝技術所需的空間。雙脈衝是個什麼玩意,這個我們下一期講中距彈的時候細說。現在要強調的是,雙脈衝技術可以讓格鬥彈增加動力段射程,或者在進行近彈遠打的任務時在末端也能有很強的機動性。

以上的這些發展趨勢呢,只是一家之言,根據現有此前空空飛彈的迭代變化進行的預測。理論和現實是否一致,具體如何,可能要看對岸給不給機會讓我們驗證一下了。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符合上面說的特徵的我國的下一代的格鬥彈已經開始研發了。

等到新一代「霹靂」服役的時候,我們或許就能對著喜馬拉雅山脈那一邊,正努力求賣家解決各種奇怪的飛彈和奇怪的戰鬥機之間適配性的鄰國炫耀一下,你看啊,我的格鬥彈比你的中距彈射程更遠還更可靠~

相關焦點

  • 中國空空飛彈全集
    中國空空飛彈的發展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向中國轉讓並特許生產米格-19PM戰鬥機時,配裝的K-5M空空飛彈的國產型號被命名為「
  • 中國空空飛彈「霹靂」系列全解釋
    該彈是中國在引進蘇聯的К-13空空飛彈基礎上研製並改進發展的第二個空空飛彈,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在70~80年代大量裝備使用的空空飛彈,載機為殲6(J-6)、殲7(J-7)戰鬥機。我國開始仿製K—13 型飛彈,並將其命名為"霹雷"2號。 1964年11月,飛彈仿製工作 全面 展開。1967年3—7月,進行了定型 試驗,共發射了19發飛彈,試驗取 得了成功。 1967年11月,"霹雷"2 號飛彈定型,投入批量生產。 為滿足空/海軍裝備需要,1964年10月由所屬的株洲航空發動機廠作為總裝廠,同原各主要配套工廠協作,開始仿製К-13 空空飛彈。
  • 中國空空飛彈發展史(1)步履蹣跚
    來先說點廢話,我們先從世界上第一款空空飛彈開始說起。沒錯,你沒猜錯,這又是元首的臨終傑作。墜落地面的響尾蛇未爆彈被我軍繳獲,在與蘇聯方面分享殘骸之後,蘇聯成功仿製出了AA-2「環礁」空空飛彈,而我國也仿製了蘇聯仿製美國的飛彈——PL-2閃亮登場了。
  • 中國霹靂-霹靂12空空飛彈
    殲10掛載2枚PL-8和2枚PL-12(白色)正在飛行主動。主動雷達制導的PL-12中距空空飛彈令中國戰機空戰實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 中國逆向工程史上的遺憾:繳獲美國響尾蛇飛彈,卻無法自行仿製!
    中國霹靂-2型空空飛彈技術,最早來自1958年與臺軍空戰後的戰利品——美制響尾蛇空空飛彈。中國在取得響尾蛇飛彈殘骸後,立即開始進行仿製。這枚飛彈被運到北京後,有關部門決定解剖分析和仿製「響尾蛇」飛彈。1958年10月3日正式開始解剖分析及仿製「響尾蛇」飛彈的任務,定名為「55號」任務,要求到當年11月25日前複製出一枚試驗彈。當時中國正在仿製蘇聯的AA-1無線電制導空空飛彈,該飛彈隨米格-19戰鬥機引進工程配套引進的,性能比較落後,只能尾追攻擊大型轟炸機,完全不能跟美制響尾蛇飛彈並論。中國當時沒有研發紅外製導空空飛彈的技術基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 ​共和國的霹靂-霹靂12空空飛彈
    殲10掛載2枚PL-8和2枚PL-12(白色)正在飛行主動。主動雷達制導的PL-12中距空空飛彈令中國戰機空戰實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歐美和蘇聯較早涉足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領域,在中國空空飛彈發展歷史上有著相當長的空白期。  其實在較早的時候,我國發展過一款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霹靂4。
  • 頭條 | 外媒:中國研發國產空空飛彈 讓對手無法擁有制空權——
    美國「戰爭困境」網站2月21日刊登《中國空軍今非昔比:中國研發國產空空飛彈的努力》一文,作者為國際戰略研究所軍事專家道格拉斯·巴裡
  • 美國打算研究發展射程超300千米的新一代遠程空空飛彈
    英國《飛行國際》等專業防務媒體對其高度關注,認為該項目「首次表明美軍對取代或超越現役AIM-120D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新型飛彈感興趣」。 從美國國防部公開的文件材料來看,「遠程交戰武器」LREW是編列在美國國防部辦公廳年度預算中的「新興能力技術發展」項目名單下的,該項目通常是用於投資美國國防部感興趣的前沿或新一代武器及技術的概念研發和預研項目的。該項目目前共分兩年進行,其中2016財年已投入210萬美元,2017財年則獲批750萬美元。
  • 從不相信到不高興,俄羅斯知道中國仿製蘇33艦載戰鬥機後的態度
    前言:中國艦載戰鬥機並非一帆風順,經過一番折騰後終於研製了殲15艦載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的生產、試飛引發了國際航空界的幾乎所有專家的莫大關注,能夠成功製造第三代艦載戰鬥機,無疑已經是21世紀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大話題。
  • 吳曉明 | 論中國的和平主義發展道路及其世界歷史意義
    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積極的回應,其基本觀點是:(1)中國的發展道路必然是和平主義性質的,這種和平主義雖然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本質上是由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性實踐為其制訂方向的;(2)由於這條道路不可能依循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建制來為自己取得全部規定,所以它在批判地澄清現代衝突與戰爭之主要根源的同時,為中國和平主義傳統的復活與重建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3)中國發展的和平主義道路將具有這樣一種世界歷史意義
  • 45年前,中國得到一架完好的美國CH-47支奴幹,為什麼沒有仿製?
    同時,由於該機有兩副旋翼,這樣2副旋翼在旋轉時都能產生下洗氣流,進而產生升力,所以在產生相同升力的情況下,2副旋翼相對於1副旋翼,其旋翼的槳葉就可以做得更小一點,從而有效減少風阻,特別是旋翼尺寸縮小後,CH-47可以在更為狹小的場地上起降,其適應性反而高於普通的單旋翼直升機。
  • 地表最強空空飛彈——中國霹靂系列飛彈佔了4款
    赤劍私下認為我們沒有參考R-77全彈設計,在於柵欄式舵面是影響飛彈機動性的大坑一樣的存在,逼得我軍中遠程空空飛彈走起來了類似AIM-7到AIM-120飛彈的道路。重新在霹靂-11(半主動)基礎上研製一款新的主動雷達飛彈。
  • 向世界闡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在二戰中,美國參戰3年零9個月,蘇聯參戰4年零2個月,英國參戰6年。可見,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在二戰期間,美國傷亡100餘萬人,英國傷亡120餘萬人,蘇聯傷亡3000萬人,中國傷亡3500萬人。中國在戰爭中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無疑,中國付出的犧牲最大。
  • 從直5到直20,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一步一步鏗鏘有力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對直升機的需求越來越大,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我國自行製造的直升機基本滿足目前的一些需求,處於還過得去的階段。說起直升機的發展,這是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有一個較好的,但是非常短暫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和美國的關係和蘇聯的關係都還可以,那時候我們從歐洲、從蘇聯都可以引進一些直升飛機進行仿製,在哪些年代我國生產了直5這種直升機。後來還和法國進行合作,得到許可生產了直8這種重型直升飛機。不過之後的中國的直升機的發展的道路就不是那麼風順,這時候也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
  • 中國道路正在壓倒西方,這是最大的戰略優勢
    世界總是要發展進步的。雖然社會制度體制決定了發展速度和方向,但反過來世界的發展進步也要求制度體系、意識形態要有相當的改變。或許資本主義制度體系造就了西方的發達社會,但這並不等於西方制度體系就永遠不需要改變。要取得絕對的優勢,就必須與時俱進。
  • 【戎威學堂】中國飛彈發展史
    自從1965年「紅旗-1」型防空飛彈仿製成功開始,從最初的紅旗-1號、2號、3號,發展到後來的紅旗-6號和紅旗-7號,再到目前外刊報導的新型紅旗-15號、紅旗-16號、紅旗-17號、紅旗-18號等,紅旗系列防空飛彈涵蓋了中遠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範圍,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擔負著中國防空的重任。
  • 解放牌卡車到東風卡車,中國軍用卡車從仿製實現了國產化!
    1956年中國自行生產的首款軍用汽車第一批下生產線,隨後被命名為「解放牌」汽車。這款「解放牌」汽車是仿製的前蘇聯吉斯150卡車。
  • 霹靂長嘯 劃破長空:中國霹靂系列飛彈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空空飛彈發展可以說是從零點起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空空飛彈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 原來新一代空空飛彈的訓練彈,也很牛啊!
    當代的各國空軍打仗,空空飛彈是最基本的空戰武器。進入新世紀以來的20年,甚至加上再往前的10年,也就是最新30年來,全球空戰的幾乎所有戰果都是空空飛彈取得;而且越來越多的戰果是通過中距彈超視距擊落的。也就是一方還沒有目視看到對手的座機,但是已經被飛來的空空飛彈給打了下來。那種上世紀70年代以前,絕大多數空戰都是相互近距離激烈纏鬥,然後再開炮或者機槍密集開火擊落對手的現象再也沒出現過。
  • 盤點中國仿製的10種世界名槍!MP5、PKM,M2重機槍都有!|輕武專欄
    一百多年前,魏源有言:「師夷長技以制夷」,其後浩浩湯湯的洋務運動為清帝國再續一命,而到了百年之後,初生的中國軍工業同樣亟需學習、借鑑國外先進技術。  得益於中國工業體系的完善及龐大,簡單地仿製一款武器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此之上推陳出新,所謂的「先模仿、再超越」即在於此。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曆年來仿製過的各式名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