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相信到不高興,俄羅斯知道中國仿製蘇33艦載戰鬥機後的態度

2022-01-31 小鹿情感深處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鹿情感深處」,再點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前言:中國艦載戰鬥機並非一帆風順,經過一番折騰後終於研製了殲15艦載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的生產、試飛引發了國際航空界的幾乎所有專家的莫大關注,能夠成功製造第三代艦載戰鬥機,無疑已經是21世紀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大話題。俄羅斯、西方航空工業專家既有震驚、也有猜疑、還有批判與諷刺,僅僅用10個月不到的時間就研製出殲15艦載戰鬥機,開創了21世紀航空工業界的奇蹟,要知道蘇聯艦載戰鬥機技術儲備從1968年就展開,從設計完成到製造第一架、第二架花費了4年時間。

一:胎死腹中的J10雙發戰鬥機

早在2006年,成飛、沈飛同時競爭艦載戰鬥機計劃,成飛以殲10雙發戰鬥機投標,最終敗給了沈飛提出的殲15艦載戰鬥機,殲-10戰鬥機是比較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但腹部進氣結構對艦載航空兵來說是個問題,全世界都沒有採用機腹進氣道的艦載戰鬥機,海軍決策機關經受不起失敗的風險,不敢嘗鮮,另外體積較小的殲-10戰鬥機在載荷和航程上也無法和蘇-33重型戰鬥機相比,

沈飛的計劃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理由是殲11B戰鬥機開始生產,而且從烏克蘭購入的T10K試驗機研究多時,能否上艦問題不需要進行技術論證,因此殲15戰鬥機的基本技術、生產工藝、熟練工人都是現成的,.能夠節省大量時間。而J10戰鬥機雙發上艦則必須重新投入更多的預算、資金,重新進行設計,耗費時間。此外設計雙發戰鬥機一直是沈飛的工作,這是海航、總裝備部、海軍裝備部最終接受殲15戰鬥機的主要原因

殲10雙發戰鬥機幾乎是對殲10A戰鬥機的重新設計,其改動遠遠超過殲10B戰鬥機,重新設計的部分包括95%的機身結構,尤其是垂尾、機翼、中後段、進氣道等,整個飛機尺寸都會加大。其次電傳飛控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也必須改變。由於機身加.大,雷達整流罩的直徑也會變大,因此為加裝更為大型化的雷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火控雷達系統也可能重新設計。

雙發殲10戰鬥機對單發殲10戰鬥機而言,完全可以說是全新開發的戰鬥機,中國缺乏設計艦載機的經驗,技術風險過大並且設計和試驗時間長,設計、研製、生產、試飛最後到定型可能需要8、10年,最樂觀的估計中國海軍獲得艦載戰鬥機的時間將會拖延10-12年,這是海軍所不能接受的,因此需要在未來三、五年內拿出成熟的艦載戰鬥機,因此只有仿製蘇-33重型戰鬥機,殲10雙發戰鬥機最終停留在設計紙面的階段,退一萬步說,即使殲15艦載戰鬥機的研製不順利還是可以把殲10A戰鬥機作為過渡型飛概上艦。

2003年中國已經開始自行研究機翼摺疊技術,改裝一架機翼摺疊的殲轟7「飛豹」殲擊轟炸機,殲轟7不是理想上艦作戰飛機,殲轟7的最大使用過載只達到7G,空中機動性遠遠在現代多用途戰鬥機之下,殲轟7飛機自重達到17噸,發動機的單臺加力推力又只有9300公斤級別,從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現狀看來,選擇殲轟7進行摺疊翼試驗是合理的。殲H7是海軍最先進殲擊轟炸機。海航的其他戰鬥機如殲7、殲8為三角翼設計,對於測試機翼摺疊技術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而殲轟7採用傳統機翼布局,為懸臂式上單翼,接近殲10A甚至殲11的布局,殲轟7摺疊機翼主要是試驗,

二:蘇-33重型戰鬥機的歷程

蘇-33重型戰鬥機原型是蘇聯T10試驗機系列中的T10-24,這架安裝了前翼的飛機構成了蘇-33重型戰鬥機的雛形,而T10-25安裝了尾勾,T10試驗機都沒有安裝摺疊翼、摺疊安定翼,在蘇-33重型戰鬥機的初期研製過程中,摺疊翼、摺疊安定翼是最難的部分,研製進度大大拖住了後腿,解決辦法是首先生產T10-20KTM全尺寸模型了解飛機內部線路的布放長度,,同時該模型還上艦模擬航母到底可以滯留多少架蘇-33重型戰鬥機,

這架模型機使用了摺疊機翼,但是沒有安裝前翼,安裝了尾勾的T10-25在烏克蘭接受了在14度的滑跳甲板滑跳起飛和短距降落的測試,測試發現即使安裝全套武器、滿載油料的情況下,T10-25也能夠以時速140公裡的速度在105米的距離起飛,這表明上艦是完全可能的,由於缺乏經驗,T-1實驗滑跳起飛載臺在初期的測試過程中出現搖晃,穩定性差的狀況,不得不建設T-2實驗滑跳載臺。

1984年首架真正的T10K-1艦載戰鬥機試驗機開始建造,表面上看蘇27SK戰鬥機與T10K-1原型機的外型差距似乎只是一個前翼和前起落架,而事實上整個飛機結構截然不同。前起落架的100%、機身前段的80%、機翼的100%、飛機後段的60%進行了重新設計,為其設計了前翼、UPAZ-1A空中加油管,增加了新的包括尾勾啟動等內容在內的自動著艦裝置,為了讓T10K-1號機擁有比T10K系列試驗機更大的升力擴大了翼展面積,兩片全動式前翼為T10K-1增加升力至少1.5倍,同時降落時又強化了阻力。安定翼也採用摺疊的方式,

為了降低飛機高度,稍微縮短了垂直尾翼的長度。同時為了改善飛行員的著艦視野,光電探測裝置由T10試驗機的中央布置方式往右側移動,最大的難點設計當然是摺疊機翼,尾翼、起落架等,前起落架從蘇27戰鬥機前起落架的單輪設計,改進成雙輪設計,為掛載了射程達到300公裡的3M-80E系列空對艦超音速飛彈,對火控系統、飛控導航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外掛點從蘇27戰鬥機的10個增加到12個。

首架T10K-1試驗機的建造耗時將近三年,直到1987年才結束,這架T10K-1原型機依然使用固定式機翼,摺疊機翼直到1987年尚且無法投入使用,可想而知其難度,該試驗機同年8月17日首飛成功,遺憾的是這架試驗機很快失事,一年以後,使用了強化型起落架、摺疊機翼、摺疊安定翼、尾勾、加油管的T10K-2(編號39)完整版的艦載戰鬥機原型生產完成,這架飛機才是真正的蘇33艦載戰鬥機的鼻祖,即完整版的艦載戰鬥機原型。

1987年11月1日,普加喬夫駕駛的T10K-2號原型機成功安全降落在「提比里西」號航母,同日,MiG29K原型機也進行了成功的短距降落。11月21日,普加喬夫在夜間成功駕駛T10K-2原型機降落在「提比里西」艦上,直到1989年T10-2原型機進行了長達224次飛行測試,最後一批蘇33艦載戰鬥機的製造在1993年中止,共製造24架。

第三架試驗機稱作T10K-3,這架試驗機沒有編號,整個T10K工程的每--架試驗機,都是擁有代號,第4號試驗機T10K-4原型機編號為59。五號實驗機T10K-5原型機編號69,1992年8月在首屆莫斯科航空展上露面。最後一架測試機編號為T10K-9,編號109,於1995年出現在莫斯科航展上,當時的名稱是蘇27K,後來才稱作蘇33,唯獨T10K-3原型機在出廠之後沒有編列代號,T10K-3原型機是整個蘇33戰鬥機生產計劃中的首架飛機。

總共生產了7架先導機,分別是T10K-3、4、5、6、7、8、9,T10K-3原型機屬於較早期的蘇33戰鬥機型號,已經安裝了加油管、摺疊翼、強化型起落架、尾勾、前翼、IRST等,T10K-3原型機的首飛是1990年2月17日,一直在烏克蘭進行滑跳起降、尾勾等測試,在蘇聯崩潰的的時候來不及撤離,滯留烏克蘭,烏克蘭人並未把T10K-3原型機放置在機庫,而是作為廢棄飛機露天停放,經過將近10年的風吹日曬,已經不能飛行,鏽跡斑斑,但是飛機的基本結構是良好的。

三:沒人相信中國能憑一架破飛機能造出艦載戰鬥機

2000年,中國向俄羅斯對蘇33艦載戰鬥機進口表達意向,中方希望獲得50架蘇33艦載戰鬥機,同時要求進行相應的技術轉移,俄方相信中國在殲11B戰鬥機基礎上研製艦載戰鬥機的技術方面出現障礙,才轉向俄羅斯尋求購買蘇33艦載戰鬥機的。這種戰鬥機在結構上與蘇27SK戰鬥機是有重大差別的,因此蘇33艦載戰鬥機使用專門的生產線,要重新啟動生產線,雙方需要討論投資的話題,

談判中,中方也表達了對蘇33艦載戰鬥機技術的一些疑問。畢竟這是1993年以前生產的海軍戰鬥機,蘇33艦載戰鬥機從服役開始未進行過改進,航電、雷達系統是90年代初期的,只能作為殲擊機運用R-73、R-27等空空飛彈。因此中國不會接受原型的蘇33艦載戰鬥機,需要重新進行設計,尤其是雷達的換裝或者改良,火控系統、飛控系統也需要進行改良,這些設計也要先期的資金投入,與蘇30系列戰鬥機所不同的是只有中國對蘇33艦載戰鬥機有興趣,這樣整個先期費用、工廠生產線的重新啟動費用加起來非常高,

談判長年毫無進展,俄最低希望出口40架蘇33改良型戰鬥機,基本費用最低大約需要20億美元,這是因為重新啟動生產線需要建設投資,中國希望首先獲得2架蘇33艦載戰鬥機,俄軍事工業界基本予以否定,因為沒有一家工廠會重新啟動生產線而只生產兩架蘇33艦載戰鬥機,俄也不可能出售海軍航空兵現有的蘇33艦載戰鬥機給中國,談判總是重複不斷,毫無進展,俄方認為中國無意進口成套的蘇33艦載戰鬥機,只是需要引進技術,這是無法接受的,在中國不購買蘇33的前提之下,不會轉移蘇33摺疊翼等技術給中國,俄方認定已經沒有進一步談判的必要,

而同時中國專家頻繁地訪問了烏克蘭的滑跳甲板模擬中心,很快發現了那架T10K-3原型機,除了飛機之外還存放了二、三套供蘇27K測試用的尾勾,直接希望購買,這架廢棄飛機在2005年前後出口中國,烏克蘭國家武器進出口公司2007年也向中國提供了一架蘇25UTG艦載教練機,從2005年開始,中國與俄羅斯談判購買蘇33艦較戰鬥機裝備的尾鉤,最終中國在2006年從聯合體購買了4套。

知道中國人從烏克蘭購買了蘇33原型機後,多數的俄羅斯航空專家認為T10K-3原型機的首飛是1990年2月17日,自然圖紙不可能流入烏克蘭,中國只能通過強行拆除摺疊機翼的辦法研究其結構,測量T10K-3原型機的幾何尺寸、氣動外形基本數據用於測試,中國進口T10K的主要目的顯然是主要從事摺疊翼尾鉤布放、強化型起落架的研究,至於試飛,老舊的T10K原型機即使安裝新型AL31F發動機可能也面臨安全問題,要通過一件不能動彈的T10K樣品就可以克隆蘇33艦載戰鬥機是相當困難的,

這些工程聽似簡單,但即使外觀酷似,但是性能、材料可能完全不同,必須邊克隆,邊進行技術分析、研究,同樣需要技術開發,設計和製造工藝。需要進行反覆的試驗,要快速克隆蘇33艦載戰鬥機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的飛機設計師也認為如果飛機材料、雷達、航電技術達不到一定的獨立技術開發的階段是無法克隆的,即使讓美國的航空工業要一模一樣地仿製俄式戰鬥機更是不可能,因材料應用不同、設計思想不同,美國也沒有這種能力,即使有也可能需要相當的時間,

四:俄羅斯的不高興

然而讓國際航空工業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從進口烏克蘭T10K試驗機到完成20多萬張設計圖僅僅用不到兩年時間,2007年7月第一架殲15試飛型原型機就舉行試製開工儀式,工程全機由三萬多件零件和上百萬道工序組成,計劃至2007年底交付30%,實際因各種原因12月下旬零件才開始陸續交付,產品設計與工程設計、工藝設計、工裝設計,高度交叉和並行,到成功首飛僅僅用了10個半月時間,此外船舶工業也新研製了包括阻攔機在內的幾百臺套航空保障設備和100多項航母航空保障技術,為殲15艦載戰鬥機上艦做足了準備。

首架殲15艦載戰鬥機在2009年11月開始進行了滑行、機翼摺疊試驗,原型機從2010年夏天在聞良試飛中心進行了首次成功地滑跳起降測試效果完全理想,開始試飛,第二架從2011年開始加入試飛,第3架殲15艦載戰鬥機是進行武器測試、雷達整合工作的全功能型,雷達是國產改良型,追加了對海搜索、攻擊模式,使其有能力使用中國生產的大型反艦飛彈,

殲15艦載戰鬥機強化型後輪起落架、強化型雙輪前起落架,、縮短了的尾椎與原裝的蘇33艦載戰鬥機如出一轍之外,摺疊翼、光電雷達的位置也完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航電、雷達系統;通訊天線、阻攔傘艙蓋外形,垂直尾翼的UHF天線形狀略有差異,殲15艦載戰鬥機垂直尾翼、機翼的部分使用的複合材料,空重比蘇33艦載戰鬥機輕550公斤左右,試飛在2013年左右完成,隨後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各國航空專家對於中國能夠如此快速地仿製殲15艦載戰鬥機表示震驚,認為可以看出中國大規模組織、生產能力是世界第一的,2010年7月1日,俄國家武器裝備進出口總公司在莫斯科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針對關於殲15艦載戰鬥機問題的提問,代表團團長A.Emeliynov對此表示:我們注意到了事件的發展,我們對此不高興並且反對這樣的做法,但是我們有什麼辦法,中國人沒有同我們進行過一次的溝通,這不是我們公司的責任,

殲15艦載戰鬥機的問題引發了美國、歐洲軍事工業界的高度關注,雷神公司的專家認為如此快速地能夠仿製蘇33艦載戰鬥機即使是美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甚至不可能,意味著中國軍事工業已經壯大到相當的規模,俄軍事工業界甚至考慮凍結或者完全終止殲11戰鬥機技術轉移生產協議,降低出口AL31F發動機的數量,不過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相關焦點

  • 俄媒稱殲15頻出事怪貪便宜買了烏克蘭蘇33半成品,真是這樣?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俄空軍:蘇34越多越好,中國:連買5款蘇27,就這一款不要!
    蘇-34作為蘇霍伊設計局特殊研製的重型戰鬥轟炸機,飛機具有很強的俄羅斯特色,比如並列雙座設計,800公斤裝甲防護飛行員和發動機以及油箱等,而且飛機還可以做8G的高機動,作為一款替代蘇-24擊劍手的產品,俄羅斯空軍非常喜歡,目前購買了近200架,未來經濟形勢好轉的話,預計會增加到400架!
  • 顏值也是戰鬥力:扒一扒蘇霍伊戰鬥機——從蘇9到蘇47(下)
    隨後,蘇霍伊設計局不斷對蘇-15進行改型,其中一個改進型Su-15T裝備了沃爾科夫「颱風」雷達,此雷達使用起來不甚理想,在製造了僅僅10架飛機後,Su-15T便不再生產,不過後繼的Su-15TM(Flagon F)裝備了颱風-M雷達,同時基於氣動性需求進行了新的雷達罩設計。冷戰結束後,蘇-15於1993年全面自俄羅斯防空軍退役。
  • 俄蘇-57比中國殲-20更具有優勢?俄羅斯人:別瞎扯,知道你們另有目的
    在沒有更多參數披露和直接對抗情況下,一直以來都是軍事觀察人士仁者見仁的話題,近期,針對印度猛誇蘇-57戰機貶低殲-20戰機的作風,俄羅斯人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蘇-57五代戰機原本就是俄印聯合戰機項目FGFA的衍生物,從2007年籤訂聯合開發協議以來,印度空軍充滿了期待,但隨著殲-20的首飛試飛和服役,印度人的態度從欣喜慢慢變成對俄羅斯的辱罵。
  • 蘇27設計怎麼樣?出發點不錯,但成果與代價不成正比
    蘇27戰鬥機是俄羅斯有史以來設計最出色的戰鬥機。蘇27戰鬥機,脖子細長,線條流暢,類似白天鵝蘇27飛機集中了高機動和超遠航程,以及十幾個飛彈掛點於一身的優秀戰鬥機,飛機個頭大,燃油多,航程遠,掛點多,造就了無以倫比的作戰潛力,為此衍生了大量大改型,蘇27sk單座戰鬥機,蘇27UB雙座教練機,蘇30雙座戰鬥轟炸機,蘇34並列雙座攻擊機,蘇33艦載戰鬥機,終極精裝奢侈版本蘇35多用途戰鬥機,除了俄羅斯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大量裝備外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11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  殲-11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籤訂協議,從而使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中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
  • 殲-11和蘇-35都脫胎於蘇-27,殲-11魔改能媲美蘇-35嗎?
    由於蘇-27戰鬥機的誕生,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在蘇-27的基礎上,開發了龐大的蘇伊霍家族戰鬥機。俄羅斯蘇-30、蘇-33、蘇-34和蘇-35等現役主力戰鬥機,其基礎機型,皆來源於蘇-27戰鬥機。可以說,除了少數米格系列戰鬥機之外,蘇-27戰鬥機奠定了俄羅斯空軍的大半壁江山。蘇-35戰鬥機更是被譽為最接近五代機的四代半戰鬥機。曾在敘利亞的上空,兩架F-22戰鬥機更是遭到一架蘇-35戰鬥機的反攔截。蘇-35在面對F-22這種標準的隱身戰鬥機時,絲毫不佔據下風,堪稱一代傑作。
  • 空軍 中國各代經典主力戰機一覽
    >中國空軍的突飛猛進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受制於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水平,仍然與美國等傳統空軍強國有較大差距,隨著今年國家成立航空發動機公司,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戰機裝上中國自己的強勁「心臟」。
  • 中國進口的蘇-30戰鬥機終於可以空中加油了,扒一扒我軍空中加油的那些事兒
    早在2005年,中俄間曾籤訂協議,中方一口氣向俄羅斯引進34架伊爾-76運輸機和4架伊爾-78加油機,但由於俄羅斯相關製造商的生產能力問題,中國引進伊爾-78加油機的計劃一直「擱淺」。由於自行研製的「轟油-6」加油接口標準與蘇-30、蘇-27等蘇系戰機的受油裝置不兼容,中國引進的大批量「蘇-30MKK」也面臨「斷奶」的局面,雖然其自身載油量和航程、作戰半徑可謂十分優秀,但缺少空中加油的加持,腿腳也放不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遠程作戰能力。
  • 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殲-11為何沒空中受油管,也從不帶副油箱?
    當時蘇聯剛解體之後,俄羅斯為了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關係,直接將蘇-27戰機生產權也賣給中國了,從此之後中國空軍才擁有了先進的戰機。其實殲-11戰機沒裝備空中受油管,這是殲-11A,以及俄羅斯生產的,而改進之後的殲-11B、殲-11BS都具備了空中加油的能力,只不過披露的畫面不多而已。但殲-11戰機執行任務不攜帶副油箱卻是真的。而在世界上空軍當中,現在很多戰鬥機都有非常先進的空中加油系統或者外掛油箱的配置,殲-11戰機卻不使用副油箱呢?
  • 中國戰機來機會了?俄羅斯蘇34失事摔成碎片,伊朗改買中國製造?
    近段時間以來的俄羅斯空天軍部隊,一直戰機事故頻發,就在上個月時,俄羅斯空天軍部隊還鬧過另外一起,讓人啼笑皆非的洋相事故。一架蘇30戰鬥機在模擬對抗訓練中,遭到另外一架蘇35戰鬥機的飛行員誤觸機炮按鈕、意外開火擊落。
  • 蘇俄艦載機傑作,航母甲板重型超音速戰機,海側衛蘇-33艦載機
    蘇聯第四代艦載機始終繞不開話題則是米格設計局打造蘇-29輕型戰鬥機和蘇霍伊設計局打造蘇-27重型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是各自家族設計傑作,而蘇聯在打造艦載機也是基礎米格-29和蘇-27戰機改進,而打造出新型艦載機,在經過蘇聯紅海軍評估後
  • 這款出身名門的戰鬥機,為何自己國家的空軍都不想要?
    美國的F-15戰鬥機,戰鬥半徑達到了1965公裡;俄羅斯自己的蘇-35戰鬥機也超過了1600公裡;如果要說體型限制的話,比米格-35更輕但時間更早的歐洲颱風戰鬥機,其戰鬥半徑也有1400公裡。雖然1000公裡的戰鬥半徑不至於讓米格-35被調侃為「機場保衛者」,但這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尷尬航程,卻讓它很難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 帥不帥:中國目前擁有的33種世界頂級武器
    同世界主要三種艦載機美國FA-18E、俄羅斯SU-33、法國陣風比較,依靠速度快、航程遠、空戰強、攻擊猛,進入世界艦載戰鬥機前三名。    殲10戰鬥機  中國FC-1梟龍戰鬥機單價1400萬美元  中國、巴基斯坦聯合生產的單座戰鬥/攻擊機,應用了俄羅斯、西方以及中國的技術。
  • 不僅俄羅斯,美國也不高興了,印度好難!
    ,連美國也對印度不高興了。據路透社近日報導,美國已明確告訴印度,如果不取消從俄羅斯購買55億美元防空系統(S400)的計劃,美印關係將面臨危機,印度不大可能得到美國的原諒。報導還指出,拜登上臺後,不大可能會轉變這一態度,因為拜登已明確表示將會對俄羅斯採取更強硬的態度。這不僅令人想到印度有可能像土耳其一樣,因為購買俄制武器而遭到美國制裁。
  • 003航母得力助手:新型艦載教練機,中國航母的多面手
    目前,中國海軍新一代003型航空母艦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當中,相比於已經服役的16、17號航母,003採用全新設計艦體和大量世界先進技術,總體作戰效能僅次於美國海軍核動力超級航母。事實上中國也是這麼做的,戴明盟等第一代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大多轉為飛行教官,為航母培養新的血液,新的艦載機飛行員直接自成體系從零開始,經過飛行員選拔的優秀人才進入飛行學院學習艦載機駕駛技術,畢業後直接成為艦載機飛行員,和陸基飛行員培養體系沒有什麼不同。
  • 最強「側衛」蘇-35入華,國產殲-11D戰鬥機悲劇了
    蘇-35戰鬥機作為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主力戰鬥機,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度處於非賣品地位。中國再三地求購下,俄羅斯也是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當然,這也因為中國採購的數量偏少,最初中國只想採購4架蘇-35戰鬥機。中國的逆向研發能力絕對是世界頂尖,4架蘇-35,中國敢買,俄羅斯不敢賣啊!而且,俄羅斯提出,中國最低購買48架蘇-35!48架蘇-35戰鬥機可不便宜,而且,中國的國產戰鬥機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之中。
  • 獨家|巴鐵買蘇35俄羅斯卻高興不起來 中國是最大輸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5日電,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胡拉姆·達斯特吉爾·汗表示,巴基斯坦和俄羅斯近年內可能籤署購買蘇35戰機協議。很多人在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印度被俄羅斯「出賣」了。但實際上真正難過的卻是美國,巴基斯坦此次意向採購蘇35的真正動力或許來自沙特等國,中國的殲16戰鬥轟炸機或許有機會熱銷中東。
  • 世界十大最「美」戰鬥機,顏值都很高啊
    10:F14戰鬥機 是雙座超音速多用途重型艦載戰鬥機,其可變後掠翼為一大特點,外形的確很帥!
  • 俄羅斯人民咋就懷念上米格1.44了呢?
    >在中國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競標中……大家都知道後來的結果了。70年代,美國的8086、80286這些晶片出現後,蘇聯對其仿製的周期都在3-5年,但是到了386晶片,由於它的工藝進步,已經不是蘇聯用酸蝕法能夠一層一層對晶片進行酸洗然後分析上面的電路所能分析得了——結果,一直到蘇聯解體那年,也就是十年後,東德才算是仿製出了386晶片。但那之後,就甭提了。俄羅斯如今在電子設備領域,硬體進口日益依靠中國,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