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信行業還有哪些看點?

2021-02-14 鮮棗課堂

2020終於結束了,我們迎來了全新的2021。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真心覺得感慨萬千、恍如隔世。去年的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一場疫情會席捲全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奪走無數人的生命。

經過大半年的嚴格管控,身處國內的我們逐漸擺脫了疫情的影響,恢復了正常的秩序。但是,國外情況的持續惡化,加大了國內防控壓力。各地陸續爆出的新增病例,時刻提醒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值得高興的是,隨著疫苗的陸續問世和量產,我們逐漸看到了徹底戰勝疫情的曙光。整個世界的重啟和恢復,令人充滿期待。

2021年,對新冠疫情和人類社會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在這樣的背景下,通信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重要的歷史機遇。

從總體上來看,我們通信行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並不算大。

2020年是5G商用元年。從數據來看,全年的5G基站建設目標(70萬)已經圓滿完成。5G SA獨立組網商用,如期發布。運營商在5G方面的招標,也在按部就班進行。

疫情的出現,不僅沒有阻礙通信網絡的建設步伐,反而極大地刺激了通信需求的爆發。例如遠程辦公、遠程會議、遠程上課等,已經成為了社會常態,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網際網路的整體流量,相比往年也有顯著的增長。

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在通信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疫情對我們正常工作生活的影響。

通過這次疫情,人們意識到,通信網絡已經成為像電和水一樣的民生基礎設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生存資源。

國家推出的新基建戰略,是信息通信行業的重大利好。重振經濟的資金,肯定會有很大一部分落在ICT領域,推動行業的持續性發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說白了是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鋪路,最終目的還是產業升級和生產力革新。

疫情並不是通信行業發展的障礙,真正的威脅來自貿易衝突和政治打壓。

在外部力量的幹預下,目前全球通信市場的秩序變得越來越混亂。技術和價格不再是市場競爭的首要因素。

無端承受政治壓力的國外運營商,喪失了自主選擇技術和產品的權利,增加了無謂的網絡建設成本,同時也變相推高了用戶的網絡消費支出。這實際上是人類通信事業的一次倒退。

行業裡,技術交流的氛圍開始變得詭異,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選擇沉默。通信行業花了數十年形成的技術標準統一局面,可能會重新陷入分裂。以後,我們搞不好會面對兩套平行的世界標準。

面對惡劣的大環境,很多企業被迫花費更多的成本,梳理自己的上下遊產業鏈。他們希望規避風險,掌握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權。企業的經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不確定性。

大家都寄希望於貿易衝突能夠趨向緩和,行業回到此前的發展狀態。然而,越來越多的專家表示,美國新任總統上臺之後,貿易衝突局面並不會有什麼本質的改變。專家們說,我們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今後我們需要面對的局面,很可能會更加嚴峻。

前面我們說,國內5G基站數量已經達到70萬個。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雖然建設目標如期實現,但5G的整體表現只能算是中等偏差。

70萬個基站,很大一部分是室外宏站加掛5G天線,很少有全新選址建站。從成本的角度來說,相對較為容易。

然而,70%以上的用戶流量來自室內。5G室內覆蓋的投資更加巨大。真到了需要硬剛的時候,可以看出運營商仍然有些猶豫不決。

表面數據上,國內5G套餐用戶數超過2億。但實際的5G用戶有多少,大家通過觀察身邊的情況,應該有所了解。很多用戶屬於「被5G」,有5G之名而無5G之實。

5G並不是用戶更換手機的動力。更現實的情況是,因為5G信號覆蓋不佳,導致4G/5G網絡進行頻繁切換,影響用戶體驗,且增加了耗電。很多用戶乾脆關掉了手機的5G開關。

用戶越少,運營商就越希望關閉5G基站,5G信號就越差。5G信號越差,選擇5G的用戶就更少。如此一來,形成了惡性循環。

相比5G,人們更關心4G的網速。以至於很多人懷疑,運營商為了發展5G,人為限制了4G。

除了移動網際網路之外,大家所期待的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爆發也沒有到來。不管是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還是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能源,都還處於摸索、實驗和積累階段,雖然有一些落地案例,但不溫不火,並沒有非常成功。

疫情對傳統產業的衝擊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傳統企業增加信息化數位化轉型的投入,難免會有所顧忌。企業花錢,希望能看到真金白銀的回報,誰也不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Cat.1的走紅,是2020年難得的一個亮點。2/3G的退網,成就了Cat.1的崛起。這也充分說明,在絕對的成本優勢面前,花裡胡哨的技術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很多人認為,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消費升級」。而來自市場的反饋告訴我們,物聯網是一個典型的「下沉市場」。在滿足指標需求的前提下,成本最便宜的技術,才是最後的贏家。

Cat.1的廣受歡迎,讓NB-IoT和eMTC的處境有一點點尷尬。5G mMTC場景的未來之路到底該怎麼走,值得設備商和運營商認真思考。

相比於5G接入網(基站),運營商在承載網方面是很捨得投入的。

不管怎麼說,移動通信和固網寬帶通信都在使用承載網。5G用戶數量的增長並不明朗,但寬帶用戶數量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更何況,來自政企用戶的專線接入市場一直都在貢獻豐厚的利潤。IDC數據中心也在雲計算的帶動下迅猛增長,對骨幹網有強烈的需求。運營商投資擴容傳輸網絡,穩賺不賠。

除了單波容量繼續擴大以外(關鍵看400G光模塊的成本),運營商會將注意力放在全光2.0和網絡智能化改造上。

全光2.0,我之前介紹過,就是OXC等全光交換的普及。網絡智能化,是在IPv6的基礎上,繼續推進SDN和SRv6,推動網絡可編程,AI運維,提升網絡效率,降低運維難度和成本。

1000Mbps,是用戶網絡體驗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按目前的用戶使用需求,最主要的大帶寬應用還是視頻。手機就不用說了,1080p基本夠用。固網寬帶的話,家用視頻短期之內也不會超過4K,千兆網絡足以應付。如果一味追求更高的帶寬,將要承受成本的急劇增加,很難讓用戶接受和買單。

未來,5G的千兆,固網寬帶的千兆,Wi-Fi的千兆,將會為用戶服務一個至少5年的技術生命周期。想要推動技術標準再往上提升一個層級,除非是全息通信這種革命性通信方式進入普及。

雲網融合是通信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

通信網絡虛擬化(雲化)方面,核心網走在了最前面。目前,很多省都已經完成了3/4G核心網向虛擬化資源池的遷移。

具體雲化能不能節約成本、簡化運維,現在還沒有定論。等過個一兩年,就會有答案。

核心網之後,是承載網和接入網。承載網雲化已經上路,目前正處於摸索階段。接入網作為移動通信網絡中最難雲化的部分,目前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

小基站的持續火熱,Open-RAN的新聞迭出,實際上也表明了大家對這方面技術趨勢的關注。究竟它們會不會威脅到傳統設備商的市場份額,這些技術到底能不能成功,將會影響到未來通信行業的格局。

移動邊緣計算,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重點。

作為雲計算的一個延伸,邊緣計算有看得到的應用場景,技術方面又沒有太大的難度,存在很大的市場潛力。邊緣計算的最大挑戰,其實在於生態的建設。平臺本身,其實無利可圖。

作為整個通信行業的核心,運營商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經過這麼多年的激烈競爭和提速降費,處於4G/5G拐點的運營商現在日子並不好過。重資產的經營模式,數十萬員工需要養活,使得運營商這隻大象別說跳舞,就連走路都有點困難。

如果不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那麼,運營商後面的日子只怕會越來越難。倒閉是不可能的,國家不會允許。但合併和重組有沒有可能呢?動蕩之下,每個人都能全身而退嗎?

利潤的減少,勢必影響員工的福利。真正優秀的人才,會選擇主動離開。人才流失,會加劇管理壓力,削弱競爭優勢,進一步影響利潤。如此一來,又一個惡性循環。

聯通的混改,已經進入第4個年頭。混改的成效,眾說紛紜。現在建設5G,聯通和電信搞共建共享,具體的效果如何,也需要進一步觀察。沒問題是不可能的。就看會出現哪些問題,能不能解決。

廣電方面,他們在5G上的投入,多多少少會對通信行業的業績增長有所帶動,但是我個人依然不看好廣電5G的長遠發展。

現在流行年度關鍵詞。在我心裡,2020年的通信行業年度關鍵詞是「問路」,而2021年,我覺得是「耐心」

5G行業應用場景的進一步孵化,需要耐心;產業鏈的成熟和發展,需要耐心;關鍵技術演進和普及,同樣需要耐心。5G喧囂已過,我們要習慣面對平淡。有時候,鑼鼓喧天並不一定是好事,而悄無聲息也不一定是壞事。

更大的耐心,往往會迎來更豐碩的果實。不是麼?

—— 全文完 ——

相關焦點

  • 衛星遙感大數據行業周報(2021.11.15--2021.11.21)
    2021年第47周衛星遙感大數據行業周報目錄1.俄羅斯用反衛星飛彈摧毀了一顆人造衛星,美國:這是侵略2.美商業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擬8140萬美元收購行星系統公司3.「十四五」All In衛星,各行業需求爆棚4.火箭實驗室發射 BlackSky 衛星5.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10位空天科技領域專家入選6.日本航天機構13年來首次招募新人,招聘說明:或赴月球長期出差7.長四乙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03星!
  • 2021年11月投資以色列盤點
    2021年11月,以色列發生96個投資收購項目,其中投資項目80個,收購項目16個。從交易量來看,投資併購Top 10行業依次為軟體、信息技術、科學工程、數據分析、醫療健康、硬體、網際網路服務、人工智慧、隱私安全、金融服務。
  • 2021年了,臺軍還有哪些保命的「底牌」?
    那些容易被忽視的武器時間已經進入2021年,但是很多與中國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核心問題卻依舊亟待解決。▲075如今已不是稀有裝備了 在兩岸之間懸殊的軍力差距已經是連普通人都肉眼可見的情況下,有哪些武器還在充當著臺灣最後的「底牌」呢?‍
  • 2021年中國超音速臨近空間飛行器行業研究報告
    收錄於話題 #通信行業研究專題對於前者來說,常規航空技術非常依賴相對濃厚的大氣,但也正因為大氣環境濃密,飛行阻力非常大,導致常規航空技術難以實現高超音速。對於太空環境來說,空氣極端稀薄,空氣阻力極低,所以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維持在軌狀態消耗的燃料較少,可以保持太空飛行器擁有較高壽命。但是對於夾在二者中間的臨近空間來說,既無法應用傳統航空技術,也無法應用傳統航天技術。
  • 2021年空管雷達及系統行業研究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2021空管雷達及系統行業研究報告來源:王天一、羅楠、馮函 東方證券核心觀點空管雷達及系統是空中管制的「千裡眼」,近期備受美軍重視。同時,隨著軍 改影響逐漸消除,十三五中標的空管雷達及系統項目逐步啟動,行業有望迎 來補償性增長。運輸和通用航空迎來快速發展期,工業無人機或成為通航發展新動力,配套 空管雷達及系統需求旺盛。(1)運輸航空:受益於機場建設加速,配套空 管設備需求旺盛。2021-2035 年我國民航運輸機場將新增 150 個,我們預 測將帶動 358 億元空管設備市場。
  • 太空部隊2021年預算分析
    2021年,預算包括10.5億美元,用於資助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AFSPC)的三項任務,代號為AFSPC-36、AFSPC-87和AFSPC-112。預算中還有5.6億美元,用於繼續資助2018年美國空軍與三家發射供應商——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籤署的公私合營發射服務協議(LSA),以升級其發射系統和設施,滿足國家安全航天發射項目的要求。
  • 2021年大學畢業生當兵的優勢是什麼?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2021年我國正式施行一年兩次徵兵,分為春季徵兵和秋季徵兵。現在已經進入了秋季徵兵報名倒計時階段,全國徵兵網報名通道4月1日開啟,男兵報名時間截至8月15日,直招士官報名時間:4月6日至8月1日。因此參軍入伍之前最好把專業知識學好,還有就是想在部隊考軍校的大學生,需要提前準備文化知識。2021年大學畢業生當兵在這3方面有優勢大學畢業生參加秋季徵兵,有兩種入伍方式,分別是義務兵和直招士官。走義務兵的方式入伍,只要體檢和政審都合格的情況下,基本都可以順利入伍。走直招士官的方式入伍,大學所學的專業需要符合部隊崗位發展需求。
  • 太空部隊將於2021年投資「戰場衛星通信」業務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文航天資訊 SPACE NEWS根據2021年財政年度的預算要求,太空部隊計劃開展一項新的軍事和商業衛星通信項目,即「戰場衛星通信
  • 2021年軍工行業策略分析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距離2027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7年,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5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經過幾十年積澱與投入,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基本具備了「內循環」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條件,未來10到15年將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軍工行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和紅利期,將真正顯現出其成長價值。
  • 2021年,特警隊面臨著哪些新的挑戰?
    那麼在2021年當中,以專業人士的眼光看美國警察部門特警隊伍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呢?對於這些問題又有什麼解決辦法呢?以史為鑑這裡的「史」,具體來講就是案件概述和行動後報告AAR(關於AAR的具體內容,可見往期文章《行動後回顧AAR——執法人員的好幫手》)。
  • 《VOCs減排控制行業2020年發展評述和2021年發展展望》!新鮮出爐..
    2020年6月,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國發〔2018〕22號)有關要求,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生態環境部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與部分地方政府共同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環大氣〔2020〕61號)《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環大氣〔2020〕62號),重點區域在秋冬季採取分級控制、錯時錯峰生產、科學應急減排等手段,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工作,以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 2021年中國移民行業數據公布!一起來看看國人移民熱度最高的國家!!!
    百度發布了《2021年中國移民行業數據報告》,報告中提到,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也深刻影響著國際人口遷移。
  • 法律周報2021年8月30日——2021年9月3日
    可見,安排外賣小哥適時休息並不難,但要讓他們這20分鐘歇得安心,倒是一件不大簡單的事,這後面,還有很多保障性工作要做。——「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在消息評論區,這條留言就引起很多網友共鳴。  外賣員是勞動者嗎?從常識來說這沒任何爭議;但在法律上,外賣員、快遞員等平臺勞動者,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著勞動法規定的各項勞動權益?這就值得深思了。
  • 2021年軍工行業:三「軍」過後盡開顏
    2020年,雖經歷了疫情和中美博弈,軍工行業「剛需」優勢已凸顯,中高速增長的業績足夠亮眼。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距離2027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7年,距離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5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經過幾十年積澱與投入,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基本具備了「內循環」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條件,未來10到15年將是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
  •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21.10.22
    Canalys:2021年Q3印度手機出貨量4750萬臺 同比下滑5%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29563.htmlOmdia:預計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出貨量達17.14億片 同比增長11%http://www.199it.com
  • 2021年國慶節還有閱兵嗎
    2021年國慶節還有閱兵嗎十一國慶節是我國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之一,幾乎所有的上班族都會放假休息,也會有很多的慶祝活動
  • 2021年軍工行業深度報告
    我們選取美股重點下遊系統級公司(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前身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和Loral、通用動力、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及其前身格魯曼公司、L3哈裡斯公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子公司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Exelis、Alliant通信系統公司等通過市值加權平均計算)構建指數,下文將該指數稱為「ASI」。
  • 圖文:美國太空部隊將整合軍方所有衛星通信計劃
    美國DefenseSystems網站2021年12月2日消息。由於國會準備在2022財年通過第二份持續決議,美國太空部隊吸收軍方所有衛星通信的計劃,包括來自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近700名軍警人員,因此軍方其餘的撥款一起被推遲了。
  • 條碼器除了USB還有哪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接口類型)?
    有線條碼器通常使用一條線材連接條碼器和上位機設備進行數據通信,根據通信協議的不同,通常可以分為:USB接口,串口接口,鍵盤口接口以及其他類型接口。而無線條碼器也可以根據無線傳輸協議分為下面幾類:無線2.4G,無線藍牙,無線433,無線zegbee,無線WiFi。
  • 2021年新兵入伍,能夠享受哪些優撫政策?專業如何分配?
    2021年秋季入伍的新兵已經在部隊裡面度過了一個月,新兵連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