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看航空母艦 艦載機起降
迫於中東的緊張局勢,美國於今年5月初將「林肯」號航空母艦部署到了中東地區。當時局座就斷言「大象跑到遊泳池裡還能有何作為嗎?」
不過,「林肯」號被派遣到中東之後,各種問題就相繼出現。離著最近的一次,是7月中旬發生的水兵墜海失蹤事件,結果不到一個月,「林肯」號航母又發生了一個大事故。
(圖源:wikipedia)
8月9日,美國海軍的一架E-2D艦載預警機執行完偵察任務後,在返回「林肯」號航母上進行著艦的過程中發生了事故。由於預警機沒有順利鉤住航母甲板上的電磁阻攔系統,導致飛機在降落後失控,並撞向了停在甲板上的兩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圖源:U.S. Navy)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並沒有,在E-2D預警機衝撞了兩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之後,碰撞所產生的碎片四散飛濺,又擊中了停在旁邊的另外兩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使其蒙皮破損。最後這架預警機放棄了著艦,備降到了其他機場。
(圖源:wikipedia)
這場事故最終導致了四架無辜的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肇事的E-2D艦載預警機的不同程度受損,目前這架預警機正在維護中,而其中的一架損毀較為嚴重的「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也正計劃進行大修,不過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後續的損傷評估中,此次事故的損失已超過了200萬美元。而按照美國對於航空事故的定義,損失超過200萬美元,或者涉及到人員傷亡,或是最終造成飛機完全損毀的情況,這類事故都會被定義為A類事故,這也是美國最高等級的航空安全事故。
不得不說,E-2D預警機就是厲害,瞬間「擊毀」了4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並使之失去了戰鬥力,被評為全美最佳飛機也不為過。估計伊朗在看到這條消息後,也心頭一顫:雖然我打你的無人機,還時不時扣一扣油輪,但還好我沒欺負你的預警機,太可怕了,自帶AOE傷害,惹不起,惹不起。
(圖源:wikipedia)
其實E-2「鷹眼」空中預警機是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在1950年代末期研製的艦載空中早期預警與航空管制機,也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使用的艦載空中預警機。同時E-2也被許多國家空軍在陸上機場使用,是全世界產量最大,使用國家最多的預警機。
而最新改進的型號E-2D「先進鷹眼」則是美軍目前採用的艦載預警機。其更新了航電系統,換裝了更為先進的雷達和發動機,擁有了數位化駕駛艙和空中加油的能力,可以說實力非凡,也難怪其要跟隨著「林肯」號航空母艦在中東執行偵察任務。
(圖源:RT)
我們都知道,「林肯」號航空母艦被派到海灣地區,就是為了對伊朗起到震懾作用,然而自從航母艦隊抵達波斯灣海域之後,不僅沒有讓伊朗有所屈服,反而讓這片海域更加混亂,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對峙也越來越嚴重。這長時間的對峙也讓航母上的士兵長時間的精神緊張,才容易發生各種事故。
(圖源:NavyTimes)
不過此次發生的事故,也實屬意外,航母上艦載機降落沒有鉤住阻攔索的事情並不少見,所以也不足為奇。這也就是為何航母上的艦載機起飛與降落技術是航母需要克服的最大難題,而這對於飛行員和飛機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
一個飛行員,如果想在陸地跑道降落,這不算十分困難,因為一般來說,地面跑道的距離很長,可以達到3000米以上,並且地面跑道也很平穩,只需要考慮天氣和飛機本身的影響就行。
(圖源:WSJ)
但航母不一樣,航母跑道不僅很短,而且航母在海上有六個自由度,縱搖、橫搖、升沉。也就是說飛機要在航母上降落,除了要考慮到天氣和飛機本身的因素外,還得考慮航母的前後左右上下晃動。飛行員得配合航母的動態晃動來對準跑道,這樣才能更好的降落。
可這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哪有那麼輕鬆。航母在海上行駛,由於飛行員在空中的參照物是大海和航母,所以肉眼很難覺察出航母在向哪個方向晃動。不過好在通過現代化的設備,可以將航母的各種實時動態參數傳遞給飛行員,這就極大的方便了飛行員的降落。
(圖源:AP)
除了跑道晃動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航母上的跑道長度。一般來說,航母上的降落跑道的長度都在200米左右,這個長度是完全不足以支撐飛機降落的,所以配合阻攔索來幫助飛機降落,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一般來說,在航母降落甲板上,距離船尾50米左右,都會設置三到四條阻攔索。當艦載機要進行降落時,在飛行到距離航母甲板30釐米至50釐米高度的時候,飛行員會放下尾鉤,貼著航母甲板飛行,以便於尾鉤鉤住阻攔索。
(圖源:Reuters)
而此時飛行員不會進行減速,因為其不確定是否可以掛鈎成功,所以艦載機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時候,是要進行加速的,這就是為了保證飛機在著艦阻攔失敗後,有足夠的動力逃離甲板再次起飛,以便於重新進行著艦。
(圖源:sputniknews)
如果飛行員成功鉤住了阻攔索,那麼此時將一架時速200公裡每小時以上的飛機在百米之內完全停下來,也是要經過許多科學計算和訓練的。這不僅是對阻攔索質量的巨大考驗,也是對飛行員身體素質和飛機質量的考驗。
在2016年的3月份,美國的一架E-2C預警機在艾森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降落時,阻攔索就突然斷裂,剎不住車的飛機衝下甲板,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當時甲板上的所有人都心頭一緊,這可是預警機,飛行員是沒法像戰鬥機那樣彈射逃生的。
可就在大家擔心的下一秒,事情就出現了轉機。機組人員臨危不懼,快速反應,居然在飛機下墜之後又把飛機拉起來了,當E-2C重新從甲板下「鑽」出來,進入人們視野時,大家紛紛歡呼起來。事後,機組人員也因為良好的表現受到了嘉獎。要知道,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可是航天員的5倍,是普通飛行員的20倍。
(圖源:AP)
可見,艦載機的降落是一件十分考驗飛行員駕駛能力的事情,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點一滴經驗累積的結果。
(製圖:馬克)
這「林肯」號可真是,七月「丟人」,八月「墜機」,九月份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么蛾子,按照這個事故率下去.
本文到此為止,以下為微信平臺自動配送廣告,與本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