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殖民大國,為何英國的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法國卻保留了下來

2021-02-13 憶閱文書屋

從新航路開闢開始,歐洲各國先後走上了全球殖民的道路,先有西班牙、葡萄牙稱雄海洋,後有英國、法國全球爭霸,在殖民地的爭奪上,英法之間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英國因為海軍的強大,再和法國競爭的過程中佔有很大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毋庸置疑的第一強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很多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了,不僅是西班牙等昔日的殖民大國,就連英國這個昔日第一大國也未能倖免。英國在實力下滑以後,無法再支撐起它在全球範圍內的殖民地,所以包括印度在內的眾多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英國昔日的競爭對手法國,法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保留了下來。同是殖民大國,為何英國的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法國卻保留了下來?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了後起之秀德國的挑戰,尤其是二戰,對英國造成的損失非常大,它無法和之前一樣保持自己龐大的殖民體系,只能實行全面收縮的戰略,默許甚至鼓勵眾多殖民地獨立,這是英國失去幾乎全部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而法國則不同,法國在全球殖民的過程中,在各個海外領地推行了非常溫和的殖民政策,對各個殖民地的人民都沒有進行過過度剝削,反而是通過大量本土法國人的移民,在當地建立親法的文化氛圍,因此其至今依然保持著12萬平方公裡的海外領地,覆蓋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三大洋,可以說法國是如今世界上的新型的「日不落帝國」。

法國的海外領地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法國的海外省,主要包含了留尼旺、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這四塊。這裡生活的基本上都是法國在殖民時期移民者的後裔,他們雖然遠離法國本土,但是受到的卻完全是法國文化,而且當地在法國的議會中還擁有席位,他們對法國是非常認可的。

第二種就是法國所屬的海外領地,主要包含了新客裡多尼亞、法屬玻里尼西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法國佔領這些地方的時候使用過非常殘酷的手段,用槍炮和酒精對當地土著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再通過文化的侵蝕讓當地人認可法國,如今的這些地方都以自己是法國人為榮。

第三種就是行政區,主要有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這三個地方,這裡的情況和海外領地的情況基本相同。

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法國的這些海外領地,除了法屬蓋亞那,其他的都是面積狹小的島嶼,這裡的土著非常少,被法國佔領的時候還處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這一點和英國差距非常大。英國佔領的印度、澳大利亞等地,英國很難改變當地的文化形態,而且英國人不願意遷徙到殖民地,因此除了軍隊,英國人在殖民地長期定居的非常少。法國就不然了,很多法國人願意到法國的這些海外領地去生活,再加上這些地方的土著人口非常少,法國很容易就能改變當地的人口比例,讓法國人成為這些地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法國在建設這些地方的時候,對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非常大,再加上先進的工業文明對於這些未開化文明的碾壓,經過一代兩代人的發展以後,當地的土著都認為自己作為法國人是天經地義的。此外,法國沒見都會給這些海外領地一定的經濟支援,保證當地居民都能享受到每個法國公民的福利政策,因此當地對法國的財政支持依賴非常大。

同是殖民大國,為何英國的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法國卻保留了下來?這下大家知道了吧,各位網友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英國建立了龐大殖民帝國,為何卻沒有蘇格蘭經營的殖民地?
    就這樣,英格蘭和蘇格蘭成為共主聯邦,共享一個國王,但仍然保留各自的議會和政府,主權是完全獨立的。歐洲大陸上此時已經掀起了大航海和殖民擴張的高潮,英格蘭雖然不是先行者,卻是個頗為有力的參與者和競爭者。蘇格蘭耐不住寂寞,也想從殖民活動中分一杯羹,不料落入英格蘭人的圈套,失去了國家的獨立。
  • 同被英國殖民,美國人奮戰8年才獨立,加拿大為何卻不流血?
    加拿大和美國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儘管最終都獨立了出來,但不同的是美國經過了8年的浴血奮戰才獲得獨立,並付出了4億美元軍費和5萬士兵傷亡的代價。▲美國獨立的標誌性戰爭而加拿大的獨立過程幾乎沒有發生流血事件。
  • 同是英國殖民地,美國1776年獨立,加拿大為何1982年才獨立?
    其次在歷史文化上,兩國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本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加拿大本為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的居住地,16世紀以後都淪為英國殖民地,通用英語,可以說是同文同種。雖然兩國在各個方面都很相似,但也有一點不同,那就是獨立的時間不同。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在接下來的四個世紀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圍繞著北美殖民地的歸屬和海上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搏殺。至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北美的大部分土地的擁有者。英國當時全國人口為750萬人,連同殖民地人口高達3000萬人,並且擁有一支裝備先進、戰無不勝的陸軍和一支擁有300多艘戰艦、所向披靡的海軍艦隊。美國獨立戰爭 爆發前,英國人剛剛在歐洲打了一場戰爭。
  • 土耳其實力不如法國,為何能奪走一塊法國殖民地?
    但在16世紀以後,法國通過航海拓展了大片殖民地,從此一躍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殖民大國。而再看土耳其,已經是日薄西山,輝煌不再,淪為了沙俄,英法,甚至是希臘等巴爾幹小國宰割的對象,根本無法和法國相提並論。這時候能夠欺負法國的國家,在世界上已經屈指可數,一個是英國,一個是德國,英國主要是在海外欺負法國,通過戰爭奪取了大片法國殖民地,比如魁北克,還有印度的一些法屬殖民地,最終實現了獨霸加拿大和印度。德國主要是在歐洲本土欺負法國,普法戰爭時期,俘虜了法國皇帝,割佔了阿爾薩斯洛林,威廉一世甚至跑到了巴黎凡爾賽宮加冕,對法國來說,實在是奇恥大辱。
  • 英國幾乎侵略了全世界,為何沒幾個國家仇視它?
    不過,在海外擁有無數殖民地的英國,成為了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19世紀初時,英國已擁有4-5億人口,3367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佔據整個世界的四分之一,號稱「日不落帝國」。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在伊朗、南非、埃及、東非、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都有殖民地,在世界各處進行著貿易往來。據統計,在英國的巔峰時期,世界上90%的國家都曾是它的殖民地,僅有22個國家得以倖免。
  • 英國為何無法阻止美國獨立?北美人多有錢,甩掉英國已經很有底氣
    但英國在北美洲移民者人數的增長比例,卻是歐洲人口增長比例的2倍。而充裕的勞動力,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北美洲經濟的發展。據資料顯示,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之時,英國在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人均收入,已經可以與英國國內的人均收入持平。英國政府殖民美洲的目的就是掠奪經濟利益,所以即便北美洲大陸上的移民者也是英國後裔,英國政府也不會絲毫減輕對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喪鐘——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
    法軍入侵阿爾及利亞與阿軍交戰場面二戰過後,隨著民族獨立運動在歐洲殖民國家的各個殖民地的興起,1947年法國頒布了新的法律,給予全部阿爾及利亞人以法國公民權,並且不需要放棄其伊斯蘭教信仰。失望的法國高層又著手在阿爾及利亞進行經濟、政治改革,希望可以通過改善貧困民眾的經濟條件、改組殖民地政府、給予殖民地人民更多自治權的方法來減少阿爾及利亞人對民族解放陣線的支持。但是這些政策在執行上太過緩慢,直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才能夠選出自己的代表參加法國國民議會。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 英國幾乎侵略了世界,為什麼沒有幾個國家仇視他們?
    提及殖民侵略,英國必然是首當其衝的。英國也侵略過世界上許多國家,在近代史上,英國可以說是佔世界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所以才有日不落帝國之稱。據說英國最為強盛的時候,其殖民地多達三四千萬平方公裡之巨,遍及了五大洲。19世紀初的英國實力達到鼎盛,且當時英國的人口幾乎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日不落帝國」的名號可謂是不虛。
  • 【史記】同是南北分裂,為何越南能夠分久必合,朝鮮卻不能?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看準時機,開始努力去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張自己的殖民地,最終如願成為了超級大國,蘇聯也不負眾望成為可以與美國相比肩的國家。這兩個大國針鋒相對,誰都想將對方壓倒成為國際霸主,這就衍生出了各種的地區鬥爭。這一時期各個小國所引發的內戰,究其根本原因其實都與美蘇這兩個國家有關,它們都是美蘇爭霸的一個象徵,但歷史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 阿根廷想要英國想還,可為何馬島戰爭還是爆發了?
    但從軍事技術角度來看,這場戰爭是二戰之後發生過的最大規模的海戰,而且對於好幾種從未實戰配備過的武器做出了實用評價。如果從國際政治角度來看,這場戰爭就是現代史上最莫名其妙的戰爭了。從交戰雙方的國家利益出發,兩國都沒有任何必要打這麼一場戰爭。英國人足足花了20多年時間在想法子怎麼把這個破島移交給阿根廷,但阿根廷發動了一場無事生非的戰爭把一切都搞亂。
  • 馬島為何會成為英國和阿根廷爭奪的焦點?
    英、法、奧等國為了掠奪其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王位爭鬥,最後由法國的波旁王室勝出。▲西班牙王室繼承戰爭自波旁王室取得西班牙王位後,法國就經常幹涉南美洲事務。最後法國決定將東島轉讓給西班牙,條件是西班牙需為此付出2.4萬英鎊的代價(賠償款)。西、法兩國交接完東島事務後,西班牙開始把目光放在了「隔壁鄰居」身上。他們用武力逐出了西島上的英國人,然後完整佔有整個馬島。只不過當時的西班牙,並沒有在馬島上做殖民建設,而是將馬島交給了「西班牙阿根廷聯合州」去管理,這也是阿根廷獨立後爭奪馬島主權的伏筆。
  • 法蘭西殖民帝國,由盛而衰
    ▲法國殖民者沾染過的全部領土與英國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經領土世界第二的法蘭西殖民帝國,隨著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它的統治逐漸土崩瓦解▲七年戰爭後北美形勢,法國的殖民地基本已經沒有了1775年爆發的美國反對英國的獨立戰爭,讓不甘心失敗的法國再次看到了希望
  • 不列顛的輝煌——英國從獨立戰爭中的失敗崛起
    不列顛的輝煌——英國從獨立戰爭中的失敗崛起作者:轅固小生英國作為老牌殖民國家,全盛時期控制著世界上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遍布各個大洲,幅員遼闊。英國在北美的經歷可謂是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正如老子所云: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過去的成功儼然成為了後來失敗的伏筆,而眼下的落魄卻造就了將來的偉大。先是英國成為「七年戰爭」的大贏家,把法國人趕出了北美,變成了北美洲的唯一強權;可是好景不長,殖民地人民自己造反,英國又經歷了和法國同樣的命運:輸掉了自己經營上百年的殖民地,由大贏家變成大輸家。
  • 泰國:在英法兩大列強夾擊之下,泰國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
    此時,英法兩國已基本上將其他國家排除在了爭奪殖民霸權的角鬥場之外。當七年戰爭的硝煙散盡,英法在北美的爭奪以法國失去其全部殖民地為代價而結束後,這兩個世界性的殖民大國又將爭奪殖民霸權的戰場轉移到了亞洲。面對如此危機,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和拉瑪五世展現出了超凡的外交手段,他們利用了當時殖民國家幾乎是唯一的威脅——來自其他殖民國家的威脅。
  • 衣索比亞為何能在瓜分非洲的浪潮中保持獨立?
    19世紀末至二戰前,幾乎整個非洲大陸都被歐洲殖民者瓜分,只有兩個國家保持獨立,分別是賴比瑞亞和衣索比亞。賴比瑞亞是由獲得解放的美國黑奴組成的國家,受到美國庇護。衣索比亞則是唯一的非洲本土國家。殖民狂潮到來後,衣索比亞周邊全部淪為殖民地,英國、義大利都對衣索比亞虎視眈眈,但衣索比亞奇蹟般地保持住了獨立地位,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英國殖民印度兩百年,為何印度對英國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當時的葡萄牙與荷蘭都已經衰弱,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法國。但法國顯然不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英國的對手,在經歷了一番權力角逐後,英國取得了在印度的掌控權。此後一統治就是二百年光景。換句話說,就算是發展到今天,沒英國的無意推動,印度即便實現獨立,也有可能像以前那樣是四分五裂的。
  • 前法國殖民地馬裡叕亂了,為什麼中國應該幫忙?
    2020年8月18日,西非國家馬裡發生軍事政變,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專門表示譴責。非洲國家政變,跟法國有什麼關係?2019年11月30日《法國如何榨取西非》我們提過法國殖民帝國解體後,仍然保留了影響力和經濟利益,外籍兵團有事兒沒有還要來維持秩序。馬裡是典型的西非地區法國前殖民地,獨立至今非常失敗,國家長期分裂,政府治理聊勝於無,頻繁發軍事政變,邊界形同虛設。
  • 法國也撤了?
    在法國人佔據西非的過程中,所遇到最頑強的抵抗竟是在尼羅河邊的小村法紹達與英國人發生的衝突。面對唾手而得的廣袤土地,受到啟蒙思想薰陶的法國人謹慎地選擇他們的殖民政策,因此,相較於其他殖民者法國採取完全不同的殖民理念:英國往往會明確帝國和眾多的殖民地之間的從屬關係和等級地位,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提高英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鞏固其宗主地位,以提升其經濟與政治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