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運輸機訂購美制發動機,性能讓人羨慕,單價近兩千萬美元

2021-02-24 烏龍防務評論

據defpost網站近期披露,通用電氣(GE)駐日航空業務營銷部已從日本防衛省(MOD)獲得價值188億日元(2.03億美元)的合同,用於為日本航空自衛隊(JASDF)的川崎C-2運輸機提供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預計2021年下半年開始交付12套,折合起來單價大概是近1700萬美元,相當於一架「乞丐版」梟龍戰鬥機的錢。

圖片:川崎C-2

川崎C-2是一種雙發渦扇軍用運輸機,首飛比運-20還早3年,2010年1月首飛,2016年6月30日在航空自衛隊服役,它和P-1海上反潛巡邏機是同步開發的,兩者共用航電系統等,加快了開發進度,但和採用4臺日本國產的「石川島播磨重工業」(IHI)的F7大涵道比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推比60KN)不一樣,日本缺乏200KN以上的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開發能力,在歐美貨架產品中,最終選擇了CF6。

圖片:美保機場的C-2機群

CF6是美制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家族中的「常青樹」,早在1971年就投入了使用,是繼C-5「銀河」巨型運輸機上的TF39後,美國第二代推力超200KN(20噸級)的大涵道比(高旁通比)渦扇發動機,市面上幾乎所有70、80年代的寬體客機,波音747/767、空客A300、A310,麥道DC-10、MD-11甚至是A330部分型號,都用過,性能非常給力。

圖片:美保機場展示的CF6發動機

C-2選擇了其中應用最多的CF6-80C2型,其涵道比超過5,推力在265KN之間,只需要2臺,就能讓起飛重量140噸的C-2,搭載最多37噸的貨物,在指標上,和空客的4發渦槳動力軍用運輸機A400M相當,比起川崎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C-1四發渦扇動力軍用運輸機(載重8噸)上了好幾個檔次,也比美制C-130(載重20噸)更有優勢,C-1計劃製造40架,目前已有至少7架服役於鳥取縣美保機場的第403戰術空運中隊。

圖片:C-2貨艙地板寬度4米,和運-20相當

儘管CF6誕生已快50年了,但依然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發動機。

我國目前開發的第一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20,對標的是比CF6小一個級別的CFM56的中期型號,預計推力只有140KN左右(14噸),而航發集團目前正在研製的大涵道比大推力商用渦扇AEF3500(以前叫長江2000),推力雖然高達35噸,但沒個10年恐怕無法量產,畢竟連搞了10年不止的渦扇-20現在還沒服役,比渦扇-20更先進的同級別商用渦扇長江-1000A,驗證機才下線沒多久。

圖片:運-20還得老老實實用D-30/渦扇-18頂著

憑藉美國小弟的身份,日本可以輕易買到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支持自己的國產運輸機項目,而我們在這條道路上,註定是要走很多彎路、摸索更久,也許,這就是大國的宿命吧!

相關焦點

  • 印度為何偏愛美制武器?是因為「錢多人傻」,還是因為物超所值
    作為曾經傳統的俄式武器採購和裝備大國,近些年來印度對於美制裝備突然就情有獨鍾了,當然這也和印度左右逢源、多方討好的國際外交關係有很大影響,自2009年以21億美元採購了8架P-8I海上巡邏機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先是以58億美元採購了10架C-17運輸機,隨後在2015年斥資25億美元22架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15架CH-47F支奴幹運輸直升機,此外印度還增購了4架P-8I
  • 印度C-17運輸機侵犯我藏南的背後
    當時兩架伊爾-76運輸機在接到命令後的15個小時內,就投送了400名印度突擊傘兵至3000公裡外的馬爾地夫,將戰略運輸機執行快速反應任務的價值展露無遺。2010年時印度決定以近6億美元的單價一次性購買10架C-17,用後那是相當滿意,不過由於後來C-17生產線關閉,印度續購的想法最終沒實現。
  • 72噸巡邏艇單價1500萬美元,美國給的裝備!性能領先也一樣是靶子
    也許有人會奇怪,72噸巡邏艇配齊設備單價1500萬,還是美元!沒錯,根據已經公布的消息來說,美方為援助烏克蘭一共訂購了16艘報價2.5億美元。在2020年6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向國會發出了通知中所明確,計劃在FMS計劃下向烏克蘭出售16輛Mk VI高速巡邏艇,金額為2.5億美元,為美國對烏軍援的一部分。
  • C-2運輸機陷入無盡死循環,日本軍工無計可施,性能也就這樣了
    一說起日本,很多人都會想起「匠人精神」四個字,因為日本的製造業能力十分強悍,但這隻體現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等方面,日本的軍工製造能力其實很一般,
  • 歐洲最先進軍用運輸機首次來華,運回數十噸口罩,是運-30好模板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它就以「未來大型飛機」(FLA)計劃啟動,但直到2009年才首飛,因為「散裝」老歐洲不停內耗,這種先進大型軍用運輸機,居然僅僅比運-20早4年首飛。,和伊爾-76、運-20和C-17等4發大型軍用運輸機之間,後者運載能力在50-77噸之間,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接近戰略運輸機的戰術運輸機。
  • 揭秘美軍新一代重型運輸直升機CH-53K,雖然單價比F-35隱身戰機還貴,但擁有不俗的性能表現
    正因如此,重型運輸機備受青睞。除固定翼重型運輸機外,直升機因其具有不需要跑道即可進行快速垂直起降的優勢,在實戰中能將作戰部隊進行快速而高效的投送,在戰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重型運輸直升機,運輸能力更強。 因此,美國才不惜花費250億美元巨資,為海軍陸戰隊採購了200架新一代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
  • 盤點日本1612架軍用飛機——運輸機篇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的運輸機的機體普遍面臨著過於老舊的問題,美國供應的C-46運輸機已不堪重負,當時日本自己生產的YS-11客機仍不具備改裝為軍用運輸機的潛力。因此,日本開始研發專用的軍用運輸機。1970年12月12日首飛成功的C-1運輸機到2015年仍有26架在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
  • 【講堂532期】解放軍支援武漢的伊爾-76運輸機,兩小時運輸6000人,不愧空中大力士
    文|老白532 兩小時運輸6000人的中國空軍在中國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時候
  • 三菱F-2戰鬥機做工精湛性能不俗,單價約1.3億美元,已停產9年
    這是因為日本航空自衛隊從1981年開始裝備了200多架F-15J/DJ戰鬥機,其制空性能已經非常強悍。而三菱重工F-2支援戰鬥機主要用於替代日本自製的F-1支援戰鬥機和F-4EJ戰鬥機。重點突出戰機的反艦性能和對地攻擊性能。所謂支援戰鬥機可以理解成輕型戰鬥攻擊機。筆者個人感覺這款戰機的作戰特點與F/A-18C/D戰機的陸基型號很像。
  • 美軍一口氣採購數百架F35,單價便宜過蘇35,這怎麼做到的?
    F-35的總訂單已高達近1000架。其中第13批次的F-35A單價僅有7920萬美元,第14批次的F-35A單價進一步降到了7790萬美元,而同批次的F-35B和F-35C的單價分別降到了1.013億和9440萬美元。
  • A400M(未來大型飛機)軍用運輸機
    7架A400M軍用運輸機中的第一架。A400M(以前稱為未來的大型飛機)是一款軍用運輸機,旨在滿足比利時、法國、德國、西班牙、土耳其、盧森堡和英國空軍的要求。1993年制定了歐洲工作人員目標,並由七個國家的政府籤署了諒解備忘錄,而義大利隨後退出了該方案。馬德裡的空中巴士防務公司是空中巴士工業公司的子公司,負責A400M計劃的管理。
  • 盤點世界著名大型軍用運輸機
    大型運輸機涉及材料、氣動、動力、電子、信息、軍事裝備、結構、機械加工等行業,是典型的高技術與高集成產業。 C-17環球霸王III是最新型的具有高度靈活性的戰略軍用運輸機,適應快速將部隊部署到主要軍事基地或者直接運送到前方基地的戰略運輸,必要時該飛機也可勝任戰術運輸和空投任務。這種固有的靈活性和性能幫助美軍大為提高了全球空運調動部隊的能力。 C-17融戰略和戰術空運能力於一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時適應戰略-戰術任務的運輸機。
  • 兩款武直都「糊」了,小巴只能選直-10了?
    但最後巴基斯坦並未選擇中國的直-10,而是選擇同時採購美制的AH-1Z武裝直升機和土耳其的T-129武裝直升機。▲ T-129能夠中標的關鍵,與其說是性能,不如說是優惠的採購條件常理看來,巴基斯坦同時採購兩型武裝直升機雖然在後勤上可能有一些麻煩,但風險應該會比較小,畢竟AH-1Z和T-129一個美制一個土耳其制,技術路線也有不同
  • 單價貴得離譜——日本「90」式主戰坦克
    其實東亞國家還有一款坦克套路也類似,甚至在軍事屆的排名比K1坦克還高,這就是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90式坦克日本三菱重工生產,設計初期就裝上了火力強大的44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由於該炮是直接移植於德國豹2坦克,所以日本90式坦克炮塔造型和早期豹2出奇的像。上世紀70~80年代,美蘇武器是主流,德法等歐洲國家研製的武器受眾比較小。
  • 中國向「動力沙皇」拋出大單:400臺航空發動機,總價8億美元
    據美國《國防博客》網站1月16日報導,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與中國企業近日籤署了一份重量級訂單,中方一次性訂購了400臺AL-322航空發動機,總價8億美元,是馬達西奇公司近年來的最大訂單。報導稱,AL-322是我國殲教-10教練機的發動機。
  • 美國空軍為什麼考慮重新訂購F-15?
    在1998年,美國空軍估算F-15C的離地單價(不包括研發和備件)為2990萬美元,計入通脹相當於2018年比值的4650萬美元。但2018年12月國會預算辦公室(簡稱CBO)報告指出,2030年代的下一代戰鬥機可能耗資3億美元一架。在比較翻修現有F-15C/D和訂購新機之後,CBO建議買新的,新機的戰備率和長期運作成本將顯著優於翻修的老飛機。因此,現在訂購一批F-15,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A400M是歐洲自行設計、研製和生產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
    1988年,FIMA合作體開始起草未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歐洲總目標綱要」(OEST),設計要求中的「歐洲色彩」更加濃厚:與C-130戰術運輸機相比,FIMA的載重和航程性能更出色,機身貨艙的載荷能力更大,貨艙更寬、更高,巡航速度更快,艙內噪音水平更低,採用4臺渦扇發動機和3人制空勤組。此外,還明確將FIMA界定為常規起落飛機,不會配置超短距起降所必須的增升裝置。
  • 詳解「全球霸王「III C-17A大型運輸機的設計特點
    該機可將大型/超大型作戰物資和裝備( 如坦克和重型步兵戰車)直接空運到戰區前線機場,除執行遠程戰略運輸任務外,還可以執行戰術運輸和空投任務。美國空軍編號 C-17A,命名為「全球霸王」III(Globemaster III)。加拿大武裝力量編號CC-177。C-17A 是兼具戰略運輸機的載重/航程和戰術運輸機短距起降/前線機場適應能力的先進軍用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