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efpost網站近期披露,通用電氣(GE)駐日航空業務營銷部已從日本防衛省(MOD)獲得價值188億日元(2.03億美元)的合同,用於為日本航空自衛隊(JASDF)的川崎C-2運輸機提供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預計2021年下半年開始交付12套,折合起來單價大概是近1700萬美元,相當於一架「乞丐版」梟龍戰鬥機的錢。
圖片:川崎C-2
川崎C-2是一種雙發渦扇軍用運輸機,首飛比運-20還早3年,2010年1月首飛,2016年6月30日在航空自衛隊服役,它和P-1海上反潛巡邏機是同步開發的,兩者共用航電系統等,加快了開發進度,但和採用4臺日本國產的「石川島播磨重工業」(IHI)的F7大涵道比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推比60KN)不一樣,日本缺乏200KN以上的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開發能力,在歐美貨架產品中,最終選擇了CF6。
圖片:美保機場的C-2機群
CF6是美制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家族中的「常青樹」,早在1971年就投入了使用,是繼C-5「銀河」巨型運輸機上的TF39後,美國第二代推力超200KN(20噸級)的大涵道比(高旁通比)渦扇發動機,市面上幾乎所有70、80年代的寬體客機,波音747/767、空客A300、A310,麥道DC-10、MD-11甚至是A330部分型號,都用過,性能非常給力。
圖片:美保機場展示的CF6發動機
C-2選擇了其中應用最多的CF6-80C2型,其涵道比超過5,推力在265KN之間,只需要2臺,就能讓起飛重量140噸的C-2,搭載最多37噸的貨物,在指標上,和空客的4發渦槳動力軍用運輸機A400M相當,比起川崎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C-1四發渦扇動力軍用運輸機(載重8噸)上了好幾個檔次,也比美制C-130(載重20噸)更有優勢,C-1計劃製造40架,目前已有至少7架服役於鳥取縣美保機場的第403戰術空運中隊。
圖片:C-2貨艙地板寬度4米,和運-20相當
儘管CF6誕生已快50年了,但依然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發動機。
我國目前開發的第一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20,對標的是比CF6小一個級別的CFM56的中期型號,預計推力只有140KN左右(14噸),而航發集團目前正在研製的大涵道比大推力商用渦扇AEF3500(以前叫長江2000),推力雖然高達35噸,但沒個10年恐怕無法量產,畢竟連搞了10年不止的渦扇-20現在還沒服役,比渦扇-20更先進的同級別商用渦扇長江-1000A,驗證機才下線沒多久。
圖片:運-20還得老老實實用D-30/渦扇-18頂著
憑藉美國小弟的身份,日本可以輕易買到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支持自己的國產運輸機項目,而我們在這條道路上,註定是要走很多彎路、摸索更久,也許,這就是大國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