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532期】解放軍支援武漢的伊爾-76運輸機,兩小時運輸6000人,不愧空中大力士

2021-02-28 武器大講堂

 文|老白

532 兩小時運輸6000人的中國空軍

在中國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時候,中國空軍出動8架軍用運輸機進行人員和物資的輸送,僅僅在兩個小時之內就運送了795多名醫務人員和58噸物資,表現出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和相較於民航的調動更加機動靈活性,可以說是中國國產運-20在大規模服役之前的空中快速運輸主力機種,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款在戰略運輸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空中大力士-伊爾76戰略運輸機。

▲講堂532期視頻

視頻若無法觀看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來自蘇聯空中大力士

伊爾76運輸機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蘇聯研發的一款四發大型軍民兩用戰略運輸機,有軍用和民用兩種版本,但是民用的規格和設計基本上跟軍用的是一樣的,是後期由軍用版本改造而成,這樣的話在特殊時期可以直接將民用版本變成軍用版本執行軍用戰略運輸任務。

當年蘇聯之所以計劃研發這款運輸機,是因為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提高自身的軍事空中運輸能力,用於超越美軍所服役的C-141重型運輸機,達到能夠在蘇聯境內多數機場設備不全或設施簡單的機場起飛,同時還需要適應蘇聯的嚴寒氣候和高加索地區氣溫多變的環境下運載大型貨物進行起飛和超遠航程運輸,通過這款運輸機以彌補蘇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

因而在1971年3月25日,蘇聯伊留申設計局研發的第一架伊爾-76原型機在莫斯科中央機場首次試飛成功並在5月27日的第29屆巴黎國際航空博覽會上公開展出,最後在1975年正式量產服役。

服役的伊爾76運輸機長46.59米、翼展50.5米、高度14.76米、空重92.5噸,整體的外部設計上,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在機身的前部是尖錐形的機頭,當然這個機頭和現代的大型運輸機可以向上打開的不一樣,是固定的。

機頭最上部分是駕駛艙的位置,駕駛艙內配備了兩名飛行員、1位機械師、一位無線電操作員。

在機頭的前下部是安裝有大量觀察窗的領航艙,裡面配備一位領航員,因此伊爾76運輸機的機組成員一共有5名,當然如果把裝卸員和機尾的炮手也算在裡面的話,機組成員會在6~7名之間,在機頭的最下部分為突出的圓形雷達天線罩。

機身中部是一個大型的貨倉,這個貨倉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的很周到,以至於其貨艙寬度有限,造成後來蘇聯的主戰坦克必須拆除側裙板才能裝進貨艙內部,這些缺陷在後續的升級機型才做了優化,其貨倉內設計有大型伸縮裝卸跳板,可以在裝卸貨物的時候方便操作。

在後機身的底部有兩扇蚌殼式的艙門,當這個艙門打開之後,前面的壁板就會向下開,從而充當進出貨艙的斜坡使用,在機身的中前部,還設計有兩扇艙門,用於機組的進出。

整個貨倉長20米、寬和高都是3.4米,能裝載42噸以上的貨物,也可以運輸人員,艙內可以運輸102名士兵、36副擔架、54名傷員及醫護人員,當然,畢竟是作為貨物運輸機使用的,所以伊爾76運輸機內部的人員運輸肯定無法根民航客機的舒適度相比,如果進行雙層甲板改裝的話,還可以把運輸士兵人數提升到225名士兵,曾經中國在一次撤僑行動中就採用這樣的改造。

機翼方面,伊爾76運輸機的機翼為全金屬多梁破損安全結構的懸臂式上單翼,上單翼設計可以避免機翼結構佔據機艙的空間,同時也能讓發動機離地間隙更高,便於在簡易跑道上面起降。

在主機翼上設計有發動機艙和4個外掛點,這4個外掛點每個可掛500千克炸彈、照明彈、標誌彈等等,主機翼在1/4弦線的後掠角為25°,翼上設計有一段中央翼板,兩段內翼壁板和兩段外翼壁板,在副翼上設計有兩段三縫後緣襟翼,副翼採用靜態質量平衡式安裝,整機翼一共設計了16個擾流片,能夠保證這款運輸機的安全飛行和抗戰損能力。

尾翼為懸臂式全金屬T型尾翼,尾翼上的平尾安裝角是可調節的,方向舵和每側升降舵上都有調整片。這些主翼和尾翼的調節都通過自動飛行操縱系統計算機和自動著陸系統計算機進行操作,電子化的設計使得伊爾76運輸機具備了全天候晝夜起飛著陸的能力。

動力方面,伊爾-76運輸機採用4發索洛維耶夫設計局的D30KP渦扇發動機,單臺能輸出127KN的推力,並且每一臺發動機都能進行反推,因而在降落的時候可以大大的減少滑跑距離,其滿載起飛滑跑距離為1800米,而滿載降落滑跑距離僅僅990米。

配備這4具引擎的伊爾76運輸機能實現900公裡/小時的最大速度、實用升限為13700米,通過儲存在內翼和外翼前後梁之間總燃油量81830升的整體油箱,可以在載重40噸的情況下實現4200KM的續航裡程,而在空載情況下還能實現6700公裡的續航裡程,這種實力對於當年的運輸機而言,完全夠用了。

同時為了能夠在簡易跑道起降,伊爾-76運輸機的起降系統選擇了低壓起落架系統,起落架為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多輪低壓輪胎起落架,前部起落架採用1100毫米×330毫米尺寸的兩對輪胎設計,前起落架可以向前收入機身內部。

主起落架為1300毫米×480毫米尺寸,兩個主起落架分別有四對輪胎,在起飛之後可以收入機身兩側的整流罩內部,因而伊爾-76的起落架一共有20個輪胎,輪胎設計有胎壓調節系統,在飛行的時候可以根據飛行高度調節輪胎內部氣壓,防止因外界壓強下降造成輪胎爆胎。

在武器方面,作為一款運輸機,本身並沒有配備太多防禦武器,軍用版本的伊爾-76僅僅在機尾設計了一座炮塔,炮塔內安裝了GSh-23後射機炮進行防禦使用,不過如今的運輸機大都使用戰鬥機護航編隊執行任務,因此後續的版本大都取消了這個設計。

伊爾-76運輸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重型運輸機,在誕生之後被大量的國家和地區使用,並且還有大量的伊爾-76民用版本在各大航空公司服役。

從1975年開始服役到如今,一共生產了超過960架,對於單價超過3.2億美元的運輸機而言,這個成績是非常不錯的。當然,在如今的戰場上面,對於更大航程和更大運載能力的運輸機的需求一直都沒有上限,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款運輸機也將會如被他取代的AN-12運輸機一樣,慢慢退居前線,走向補充也說不定呢?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合作聯繫QQ:3257147515

相關焦點

  • 伊爾76支援武漢因一個缺點被吐槽,卻展示了我軍優良傳統!
    空軍出動運輸機可以把海陸空三軍最精銳的醫療人員快速送到疫區,伊爾76運輸機就成了這次行動的主角!大批醫療人員在大年三十就奔赴疫區,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是值得人敬佩的!按照服役年限來看伊爾76運輸機確實不算先進了,從1969年開始研製到1971年首飛當年就飛到巴黎參加巴黎航展。剛剛首飛就到國際場合公開展示,也足見伊爾76運輸機在當時性能的先進性,儘管前蘇聯官員一再否認這架運輸機是民用用途,有一定軍事潛力在強大的實力面前這些隱瞞都是瞞不住的。
  • 從空中戰略運輸力量來看,中美空軍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運20運輸機所以,在未來戰爭中,解放軍在實施跨區域作戰時,運輸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戰略運輸機有著載重能力強,投送靈活,運輸速度快等特點,可快速實施跨區域進行兵力和物資等進行投送,為一線部隊提供物資支援和兵力支援,增強了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 空中爭霸運輸機哪家強?
    而此次同時亮相的「空中巨無霸」,還有俄羅斯經典運輸機伊爾-76、美國環球霸主C-17運輸機,此次航展也因此成為大型軍用運輸機一決高下的舞臺。也就是說C-17可以在野戰機場甚至土質跑道上降落,它既可以執行戰略運輸任務,也可以執行戰術運輸任務  波音C-17—中文名為「C-17環球霸王III」,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現波音)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的大型戰略戰術運輸機。C-17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大型戰略運輸機,也是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先進的大型運輸機。
  • 安124運輸機到底有多大?和伊爾76同框才知道,什麼叫量級差距
    ,這也就是為何說安-124「禿鷹」運輸機是最大的軍用運輸機的原因。124,但這一計劃一直沒能實現。以至於安-124「禿鷹」運輸機的數量較少,到1995年為止,共生產了56架,其中俄羅斯空軍有36架,是俄羅斯空軍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超大型運輸機,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空軍裝備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輸機。
  • 中國空軍伊爾76軍用運輸機,從俄國引進,近期出動了3架
    資料圖伊爾-76運輸機由伊留申航空集團(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下屬)在1970年代研製,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重型運輸機,在外形和載重能力都是超過美國C-141重型運輸機,彌補了俄羅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
  • 戰略運輸機馳援武漢被網民誤認為悶罐車,軍迷及時科普顯正能量
    近日,位於上海的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150名醫務工作者乘坐空軍運輸機馳援武漢。新聞中放出了這些軍醫們乘坐伊爾-76運輸機的場景,但是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網民看到照片誤認為這是乘坐悶罐火車。我們這次運輸軍醫們所用的是俄制伊爾-76運輸機,由於一次性運送上百人和相應的物資,所以顯得相對比較擁擠。這張照片也是同樣的伊爾-76運輸機,可以看到其實貨倉還是很寬敞的。
  • 阿爾及利亞伊爾76墜毀257人喪生,四發飛機為何出事?
    從伊爾76是一種4發軍用運輸機,飛行安全記錄良好,從實際情況來看,4發飛機天生具有安全餘度大的特點,很少因為一發問題而墜毀,這也是世界各國對於遠程軍用運輸機紛紛採用4發設計的理由。讓我們看看伊爾76的簡單情況:伊爾76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1975推出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飛機載重50-60噸,最大載重航程超過4000公裡,是一種很優秀的軍用運輸機,設計壽命3萬小時,20年壽命。
  • 中國空軍還有多少伊爾76?最優秀運輸機成了過氣網紅
    自運20加入中國空軍服役以來,此前空軍戰略運輸的中堅力量——伊爾76就成了過氣網紅,不再受人關注。
  • 世界現役主力運輸機盤點
    戰鬥民族的空中拖拉機伊爾-476伊爾-476重型運輸機由俄羅斯伊柳申設計局設計研製,由烏裡揚諾夫斯克「航空之星-SP」飛機製造廠製造,是俄羅斯現有伊爾-76的最新升級改進版,將在未來承擔起俄羅斯主力運輸機的重擔。
  • 鋼鐵直男俄羅斯馳援中國:伊爾-76貨艙186立方米裝了183立方米
    1月31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出動伊爾-76TD運輸機運送了第一批人道主義救援物資。2月9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伊爾-76TD運輸機在向武漢運送第三批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之後悄然離去,國內媒體第一時間甚至不知道俄羅斯這批救援物資的準確數量,只知道俄羅斯送來了183立方米物資,而在媒體近日開始廣泛報導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俄羅斯已經向中國援助了三批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做得多說得少,俄羅斯實屬「鋼鐵直男」。
  • 盤點世界著名大型軍用運輸機
    該機載重能力高達120多噸,美國陸軍師97%的武器都能由C-5進行空中運輸。如此大的載重量,對於M1A2來說最多也只能運送兩輛。因為一輛M1A2就重達63噸。印度裝備的俄制伊爾-78空中加油機。 伊爾-476重型軍事運輸機,與其前身伊爾-76飛機一樣,不僅在俄羅斯供不應求,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有極其龐大的需求。
  • 飛翔的「大富豪」——小記伊爾-78空中加油機
    新一代「大富豪」空中加油機是以伊柳辛設計局經過大幅改進的伊爾-76MD-90A軍用運輸機的機身、動力裝置和系統為基礎而研製的  俄羅斯軍隊的進攻性空中力量正在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增長著,不過,儘管新型戰術戰鬥機已經大規模列裝,而且俄軍的遠程轟炸機機隊也進行了廣泛的升級改進,但到目前為止,事實證明俄羅斯空天軍尚無力提供可靠的空中加油支援能力。
  • 運20與C17和伊爾76的性能對比
    運20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 伊爾80空中指揮機:核戰陰影的產物 俄最後殺手鐧
    伊爾-86是前蘇聯出產的第一種大型寬體客機和第一種翼下吊掛形式的客機,採用四發動機、雙通道客艙的布局,全經濟艙可乘坐350人。該機在設計上與西方同類機型基本相同,但為了適應蘇聯和東歐地區航空運輸的條件,在發動機短艙、起落架和機艙設置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可進行短距起落,還可使用未經鋪設的跑道。
  • 巡天遙看一千河——武漢天河機場戰「疫」的日日夜夜
    當晚是天河機場首次承擔大規模軍事運輸保障任務: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的3支醫療隊450人攜帶醫療物資,分別從重慶、上海、西安乘坐軍機出發支援武漢。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全面打響,全國醫療精銳和醫用物資不斷馳援,發起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疫」總攻。
  • 印度C-17運輸機侵犯我藏南的背後
    印度空軍為何如此重視高原地區的空中運輸能力建設,中國未來又如何反制?本期出鞘帶您關注。當時兩架伊爾-76運輸機在接到命令後的15個小時內,就投送了400名印度突擊傘兵至3000公裡外的馬爾地夫,將戰略運輸機執行快速反應任務的價值展露無遺。
  • 見證伊爾-76運輸機的重生(圖集) 探訪俄羅斯第123飛機修理工廠
    1973年,塔什幹的契卡洛夫飛機生產聯合體開始生產伊爾-76運輸機。這麼多年後,該機的總產量約為950架,其中的200多架仍在俄羅斯武裝部隊服役,少量在俄羅斯民營航空公司作為貨機使用,剩餘的都在國外客戶手中。
  • 運20服役了,好消息是伊爾76是不是都可以改空警2000?
    2016年6月15日,首架正式生產型運-20進行了服役儀式,宣布這種距首飛至今已有三年半時間的大型運輸機正式入役中國空軍。次日,又有一架運-20在同一部隊加入現役,這宣告運-20已經進入全面生產和裝備階段。運-20的加速服役,也等同於宣布在中國空軍已經服役二十多年的伊爾-76MD終於有了「接班人」,但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伊爾-76MD能否繼續發揮餘熱?
  • 粗暴黑科技:螺旋槳動力的安22載重比伊爾76還大
    安-22的載重可達80噸,比後來的伊爾76五十噸的載重還大了好多,而比如今最先進的歐洲A400M大了整整一倍,這足見這款運輸機巨大的胃口。在航程上來看,安-22在最大載重情況下可以有5000km的航程,而如果空載的話有10950km的航程,完全可以作為戰略運輸機使用了。
  • 前美國防官員替臺「出主意」:臺灣有地對空飛彈,沒必要派飛機「驅離」解放軍
    運20是解放軍空軍轉型的基石之一,也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大型平臺原創怪蜀黍老囧曾2013年1月26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在西安閻良首飛成功。此次試飛歷時1小時,1架殲15為其伴飛。8年之後,運-20已經成為了解放軍空運力量的支柱,其變化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