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與C17和伊爾76的性能對比

2022-01-02 瀚海狼山

運20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運20在設計上博採各家之長,總體性能超過原版伊爾76,體現了中國大型飛機研製能力的巨大躍升。

運20機體布局合理。採用寬體設計,看起來比較短、粗,具有新一代軍用運輸機普遍的外觀特徵,其加寬、加高的貨艙使之方便運輸大量超寬、超高貨物。運20在機體結構、減重以及氣動布局上的設計遠勝伊爾76,其耗油量比後者低20%。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20的運載量會更大。

與C17相比,運-20的頂置翼盒使中央翼高出機體,保持了機體內徑的完整。由於機翼沒有插入機艙,形成了獨特的「駝背」外觀。翼下淨高度比C17高出很多,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超限貨物,能夠運輸C17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也能夠運輸伊爾-476無法順暢載運的主戰坦克等重型超寬裝備。

這一獨特裝載性能,使之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車輛。如果運20更換成國產新型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20發動機,其性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運20是對起降場地適應能力強。這方面學習了C17。C17等現代化大運,採取偏轉發動機噴管,實現大致向前方噴氣來起到強制減速的作用,效果明顯;但是必須等主起落架著地後才使用,絕不能在空中就使用這種強制減速,否則會失速墜毀。反推減速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可以讓C17這麼龐大的飛機在1000米的短促簡易跑道上重載起飛和降落,特別有利於實戰。

運20採用常規布局,大展弦比主機翼,機翼的前緣後掠角恆定,尾翼為懸臂式T形垂直尾翼,並採用了複雜的三縫襟翼設計。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能依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使之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很強,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運20採用輕質材料,運用了3D列印技術生產的零部件,突破了數百項關鍵技術。在空氣動力學、大型結構設計、超臨界翼、綜合航電系統、高可靠性操縱系統的研製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這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升阻比。所以,飛行員描述運20的飛行感覺是:飛機平穩,具有優良的氣動特性、起飛著陸特性和承載能力。

總體看,運20的性能優於俄羅斯的伊爾76,與其最新改進的伊爾-476性能相當。目前在承載能力上略低於C17;未來換裝大涵道比發動機加上延伸機身長度,運力將更強大,在國際市場上將成為C17的有力競爭對手;至於日本空自的C2,已經完全不能和運20比肩。

目前美帝的C17、C5,烏克蘭的安124這些大運的生產線都已經停產,而運20就成了世界上唯一還在大批量產的,起飛重量超過220噸的大型運輸機,「亞洲運輸機之王」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運20服役了,好消息是伊爾76是不是都可以改空警2000?
    2016年6月15日,首架正式生產型運-20進行了服役儀式,宣布這種距首飛至今已有三年半時間的大型運輸機正式入役中國空軍。次日,又有一架運-20在同一部隊加入現役,這宣告運-20已經進入全面生產和裝備階段。運-20的加速服役,也等同於宣布在中國空軍已經服役二十多年的伊爾-76MD終於有了「接班人」,但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伊爾-76MD能否繼續發揮餘熱?
  • 伊爾76支援武漢因一個缺點被吐槽,卻展示了我軍優良傳統!
    空軍出動運輸機可以把海陸空三軍最精銳的醫療人員快速送到疫區,伊爾76運輸機就成了這次行動的主角!大批醫療人員在大年三十就奔赴疫區,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是值得人敬佩的!按照服役年限來看伊爾76運輸機確實不算先進了,從1969年開始研製到1971年首飛當年就飛到巴黎參加巴黎航展。剛剛首飛就到國際場合公開展示,也足見伊爾76運輸機在當時性能的先進性,儘管前蘇聯官員一再否認這架運輸機是民用用途,有一定軍事潛力在強大的實力面前這些隱瞞都是瞞不住的。
  • 運20首次飛抵歐洲腹地!這才是戰略運輸機,俄軍微觀地勤一片驚嘆!
    ▲運20向烏茲別克斯坦運去了大批物資而這一次,運20直飛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卻和之前的幾次飛行任務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一次可以說是運20運輸機最遠的一次飛行,直接飛向了地球另一邊的歐洲地區,而這才是戰略運輸機的真正用途所在。大家對比中美兩國空軍,可能往往最先看到的是雙方先進戰鬥機的差距,然而實際上中美兩國空軍在先進戰鬥機上的差距反而是最小的,差距最大的還要數這些軍用運輸機。
  • 伊爾76靠邊站!中國遠赴俄羅斯軍演,運20裝上步戰車直飛高加索
    但是,俄羅斯和美國空軍仍然有著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各種戰略性飛機的巨大優勢,預警機、戰略轟炸機、戰略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這些大飛機仍然是我們需要奮起直追的。以往,我軍遠赴國外參加軍事演習運送裝備時,除去可以通過陸基來運送重型裝備外,只能通過伊爾-76這種類型的戰略運輸機來運送少量武器,這顯示出我國戰略運輸力量的不足。
  • 運20或將生產200架,換裝國產發動機後,性能上又有哪些突破?
    然而,「中國速度」一直都是不負眾望,有關專家表示,運20未來或生產200架,恐怕未來還會取代伊爾76在中國空軍中的地位。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主力運輸機,運20對我國空軍的意義非同一般。與此同時,運20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我國徹底終結了,國外運輸機在我國的壟斷局面。
  • 270架與100架,中美戰略運輸機對比,運20服役後差距迅速縮小
    C5銀河運輸機美國空軍的另一款戰略運輸機就是C17「環球霸王」,C17運輸機與我國運20和俄羅斯伊爾76屬於同一級別的運輸機,但具體性能上C17的數據表現要更為出色一些。後期引進的翻新伊爾76隨後我國於2012年和2016年又從烏克蘭等國引進了十餘架翻新的伊爾76用來應急。2016年國產運20正式服服役,我國也結束了滿世界找伊爾76的工作。
  • 運20駕駛艙細節曝光 部分技術比美軍C17還好很多
    較之空軍裝備的多為傳統指針式儀表,讓飛行員看得眼花繚亂,操控時手忙腳亂的伊爾-76運輸機,運-20的多功能彩屏顯示器,界面美觀友好、參數清晰明了、信息查詢靈活,系統採用鍵盤+觸摸方式作為輸入控制單元,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人機對話,極大地緩解了飛行員操控時的精神壓力,比操控伊爾-76要舒適多了。
  • 阿爾及利亞伊爾76墜毀257人喪生,四發飛機為何出事?
    新聞報導,非洲阿爾及利亞一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4月11日從首都阿爾及爾郊外一座空軍基地起飛後不久墜毀,造成257人喪生,包括10名機組人員,遇難者大部分是軍人和親屬
  • 伊爾76再見了?12架中國大戰機整齊亮相,美國:空天軍速度驚人
    中國空天軍在十多年前一直面臨著缺乏各種先進戰機的窘境,為了解決運輸機的情況,我國只能從蘇聯購買,其中伊爾76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運輸機成員,這款巨型運輸機不僅質量優異
  • 運-20與C-17同樣先進,但貌合神離
    CJ1000在批量生產中完善工藝過程和質量管理,在使用中持續改進和提高可靠性,這對空軍和民航是雙贏的。先軍後民也是美國經驗,波音、普拉特-惠特尼、通用電氣還有早年的洛克希德、道格拉斯都是這樣藉助軍需完善技術、驗證可靠性再轉移到民用的。CJ1000更大的推力對運-20十分有用,運-20的性能潛力本來就需要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來解鎖。
  • 俄伊爾76傳奇:總體性能巨大優勢,徹底不給美國人機會
    據悉,伊爾-76MD-90A是伊爾-76的深度改進型。說深度改型,其實言過其實,本質來說,就是一個簡單的換發動機換航電改型,機身完全保留沒動,但是由於基礎設計比較優越,飛機最大載重能力高達60噸,僅僅比中國運20少6噸!
  • 中國空軍還有多少伊爾76?最優秀運輸機成了過氣網紅
    但是就現階段的中國空軍而言,運20的服役數量還不夠,並且其整體戰鬥力的形成程度還不及伊爾76,所以空軍現在最為依賴的戰略運輸力量其實還是伊爾76,那麼作為一型在空軍服役多時的運輸機,現在還有多少的保有數量吶。根據網友最新公布的一張圖片顯示,空軍首個伊爾76團在近期執行的一次任務中,派出了一架機號為21142的伊爾76運輸機,由此可以推斷出這是該團裝備的第12架伊爾76。
  • 美C130性能依舊世界最強,中國只能靠運30補課
    圖:被稱為運30的新中運模型隨著最近運20的交付,國內運輸機研發的重心將轉移到其它噸位級別和種類範圍上。
  • 俄軍老伊爾76運輸機要升級,祖傳尾炮拆掉,防身能力比運20強
    圖片:第4架伊爾-76MD-MBMPD指出,伊爾-76MD-M和伊爾-76的最新改進型伊爾-76MD-90A(以前叫伊爾-476)相比,是舊機身升級的,而且保留了老式的索諾維耶夫D-30KP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而不是大涵道比的PS90發動機,但機載設備向全新製造的伊爾-76MD-90A看齊,機體壽命延長了15年,升級成本只有後者的1/3。
  • 原來購買二手伊爾76的不止我國,這國空軍剛買2架,系最強版本
    據俄羅斯BMPD軍事博客網站援引中東媒體消息,埃及空軍最近從約旦收購了2架二手的伊爾-76MF運輸機。2架飛機日前被拍到已更換了埃及空軍塗裝,機號分別為1331(民航註冊碼SU-BTX)和1332(民航註冊碼SU-BTY),埃及空軍雖然是俄制戰機的老主顧了,但伊爾-76,還是「首次擁有」。
  • 運-20 vs. C-17,看似外觀相近,實則貌合神離
    CJ1000在批量生產中完善工藝過程和質量管理,在使用中持續改進和提高可靠性,這對空軍和民航是雙贏的。先軍後民也是美國經驗,波音、普拉特-惠特尼、通用電氣還有早年的洛克希德、道格拉斯都是這樣藉助軍需完善技術、驗證可靠性再轉移到民用的。CJ1000更大的推力對運-20十分有用,運-20的性能潛力本來就需要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來解鎖。
  • 轟-6和運-20同框,誰大誰小一目了然,右邊神秘飛機頭部怪異
    原標題:轟-6和運-20同框,誰大誰小一目了然,右邊神秘飛機頭部怪異在下一代轟炸機問世之前,轟-6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打擊武器
  • 運20B成功首飛!渦扇20航發正式上線,和西方差距還有多大?
    」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將迷彩虎設為星標⭐️。有網友發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可見我軍一架運20大型運輸機正在起飛,而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這架運20運輸機的發動機部分看起來明顯要比之前的運20要粗大的多,因此答案就顯而易見了,我軍運20終於換裝了原配渦扇20發動機,也有不少老鐵迫不及待的就將換發版的運20稱之為運20B。
  • 運20首次飛抵莫斯科機場,俄軍圍觀地勤一片驚嘆:工藝一流超西方
    此前,我軍要完成戰略投送任務,需要依靠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這種依賴使得很多國家並不看好我們的遠程戰略投送能力。運-20戰略運輸機的橫空出世,徹底改變了我空軍需要依靠伊爾-76運輸機完成戰略投送的尷尬局面。
  • 運20機翼核心技術:氣動設計水平,大幅度超越美軍400噸大運
    伊爾76設計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原型機首飛於1971年;由於時代的限制,許多當時未出現、或者尚未成熟的技術,伊爾76都未能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