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黑科技:螺旋槳動力的安22載重比伊爾76還大

2021-02-15 講武堂

在成功研製了安-12過後,按照慣例,蘇聯肯定需要一款更大的運輸機,於是就誕生了人類歷史上製造過的最大的螺旋槳飛機——安-22。

其實蘇聯的邏輯想必大家也早就熟悉了吧,那就是:

安-12(運八)才20噸的載重完全不能滿足蘇聯的胃口,於是在統計了所有50噸以上軍用設備的尺寸之後,蘇聯於1965年設計出了這麼一款安-12的放大版。安-22的載重可達80噸,比後來的伊爾76五十噸的載重還大了好多,而比如今最先進的歐洲A400M大了整整一倍,這足見這款運輸機巨大的胃口。在航程上來看,安-22在最大載重情況下可以有5000km的航程,而如果空載的話有10950km的航程,完全可以作為戰略運輸機使用了。

在設計之初,蘇聯就特別強調了安-22在簡易機場和砂石路面的起降能力,所以主起落架的輪胎使用了低壓輪胎,而發動機則選用了NK-12。這款發動機有點熟悉啊,嗯嗯,就是圖-95轟炸機同款啊。共軸反轉的渦槳設計能夠賦予安-22極佳的簡易機場起降能力,這一點在後來數次馳援非洲戰場的行動中獲得了充分的肯定。

安-22在簡易機場起降

NK-12發動機的逆天其實我們早有耳聞了,想想圖95這麼一款螺旋槳飛機能飛出噴氣式飛機的巡航速度也是夠了。安-22當然也不例外,伊爾76的巡航速度大概是750km/h,而安-22竟然也有680km/h,這簡直就沒把自己當一款螺旋槳飛機在用。

不過很可惜的是,安-22在1967年投入生產後,1976年變停產了,一共生產了68架。官方的說法是其經濟性和安全性不足。擼主看後就笑了,呵呵,蘇聯這麼有戰鬥稟性的種族真的很在乎「經濟性」和「安全性」麼?特麼米格-25還在天上飛了那麼久呢,哪有一點在乎「經濟性」和「安全性」啊……其實蘇聯就是還不滿足安-22的尺寸麼,因為1971年偉大的安-124開始研製了。

安-124的研製讓蘇聯拋棄了安-22,不過也給安-22帶來了另一個全新的任務——運送安-124的部件……三架經過改裝的安-22PZ開始馱著安-124的部件到處飛來飛去,有一種原配被甩後還要開車帶小三去做SPA的感覺……

安-22PZ

安-22的改型當然不止這麼一架。如果大家還記得圖-95LAL核動力轟炸機的話(蘇聯天上的黑科技(六)——圖95LAL),其實安-22也有個核動力運輸機版本,那就是安-22PLO。和圖-95LAL一樣,安-22PLO也使用了同款的核動力發動機,大部分的技術也是從圖-95LAL身上移植過來的。蘇聯工程師曾經保守估計,安-22PLO能夠不間斷安全飛行50個小時。那50個小時後呢?額,那就可能需要修一修了,只是說「安全飛行」麼,「不安全飛機」的話就看飛行員體力了,反正核動力的。不過這款本可以逆天的核動力運輸機只進行了幾次試飛便被項目終止了,並且試飛過程中也沒有打開核反應堆。主要原因還是對於飛行員以及環境的核輻射影響。

據說是安-22PLO的照片

腦洞略大的蘇聯工程師還曾經改裝了一架安-22作為洲際飛彈的發射平臺。因為覺得陸基核武器的生存能力有限,機載核武器的射程又不夠,那乾脆就把洲際飛彈搬到天上唄,讓安-22背著一枚洲際飛彈在天上發射,這樣豈不快哉!擼主實在佩服蘇聯的腦洞,真想看看這架改裝後的安-22到底什麼樣子,不過估計是此項目高度機密,至今也沒有一張照片流出。

安-22還有兩款改進型號,一款是水上起降的,還有一款就是客機,不過這兩款都只停留在了圖紙階段,並沒有投入生產。據說安-22的客運版本有上下兩層客艙,能載724名乘客,估計給春秋航空的話,應該能裝個1000人吧……

安-22水上起降版本

說起安-22的別名,擼主覺得特別好玩,給大家分享一下。蘇聯給安-22取名叫Antheus,來自於古希臘神話中海王波塞冬的一個半巨人兒子。他能夠從大地汲取能量,只要站在地上就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哎哎,這是多麼富有浪漫主義的名字啊。可是……沒文化真的好可怕啊。美帝的4發螺旋槳運輸機C-130的別名叫「Hercules」,也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神話中記載,大力神Hercules和Antheus打架,Hercules將Antheus舉到半空中,這樣他就沒法汲取大地的力量了,然後Hercules手撕了Antheus……擼主一開始還以為美帝工程師是個心機婊啊,取個名字還佔人家便宜。後來查了下C-130的首飛時間,整整比安-22早了10年,看來蘇聯工程師還要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

北約給安-22取的別名那簡直就是侮辱,雖然中文翻譯叫「雄雞」,聽上去好雄壯。可是英文卻是「Cock」……Bang!Cock!!!

曾經在網上,有人爭論說中國九十年代不該引進伊爾76而應該引進安-22,並煞有介事地說了許多理由。擼主勸他還是洗洗睡吧,1976年就停產的飛機去哪裡找更換部件啊,雖然性能卓越,但是也已經不復當年了,況且我們還是講究「經濟性」和「安全性」的啊。

好了,本期的蘇聯黑科技系列就到這裡,擼主與大家下期再見!!!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槳飛機安-22
    作為一款螺旋槳飛機,安-22運輸機的動力來自四臺庫茲涅佐夫HK-12MA渦槳發動機,單臺發動機能輸出15000軸馬力,這使得安-22獲得了740千米每小時的最大平飛速度,喜歡而戰的軍迷都知道,這個速度已經是螺旋槳飛機的極限了。
  • 安124運輸機到底有多大?和伊爾76同框才知道,什麼叫量級差距
    ,這也就是為何說安-124「禿鷹」運輸機是最大的軍用運輸機的原因。124,但這一計劃一直沒能實現。以至於安-124「禿鷹」運輸機的數量較少,到1995年為止,共生產了56架,其中俄羅斯空軍有36架,是俄羅斯空軍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超大型運輸機,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空軍裝備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輸機。
  • 伊爾-76運輸機領航艙夜間視角,有沒有一種星際旅行的感覺?
    ‍‍由於有空投空降的要求,伊爾-76運輸機保留了傳統的機頭玻璃領航艙。
  • 阿爾及利亞伊爾76墜毀257人喪生,四發飛機為何出事?
    從伊爾76是一種4發軍用運輸機,飛行安全記錄良好,從實際情況來看,4發飛機天生具有安全餘度大的特點,很少因為一發問題而墜毀,這也是世界各國對於遠程軍用運輸機紛紛採用4發設計的理由。讓我們看看伊爾76的簡單情況:伊爾76是蘇聯伊留申設計局1975推出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飛機載重50-60噸,最大載重航程超過4000公裡,是一種很優秀的軍用運輸機,設計壽命3萬小時,20年壽命。
  • 中國空軍伊爾76軍用運輸機,從俄國引進,近期出動了3架
    資料圖伊爾-76運輸機由伊留申航空集團(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下屬)在1970年代研製,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重型運輸機,在外形和載重能力都是超過美國C-141重型運輸機,彌補了俄羅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
  • 伊爾76支援武漢因一個缺點被吐槽,卻展示了我軍優良傳統!
    空軍出動運輸機可以把海陸空三軍最精銳的醫療人員快速送到疫區,伊爾76運輸機就成了這次行動的主角!大批醫療人員在大年三十就奔赴疫區,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是值得人敬佩的!按照服役年限來看伊爾76運輸機確實不算先進了,從1969年開始研製到1971年首飛當年就飛到巴黎參加巴黎航展。剛剛首飛就到國際場合公開展示,也足見伊爾76運輸機在當時性能的先進性,儘管前蘇聯官員一再否認這架運輸機是民用用途,有一定軍事潛力在強大的實力面前這些隱瞞都是瞞不住的。
  • 獨家|安124 or 伊爾106?中國決定俄新型大運選型
    伊爾-76是俄空天軍的運輸主力,但這款運輸機已經是上個時代的產物。
  • 令人嘆為觀止的敗家子,大批伊爾76完全報廢,規模媲美中國空軍
    在當年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從蘇聯手中獲得了大量戰略性裝備,其中就包括大批伊爾76運輸機,而因為烏克蘭缺乏軍費,這一大批伊爾76戰略飛機幾乎完全報廢
  • 運20與C17和伊爾76的性能對比
    運20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 【講堂532期】解放軍支援武漢的伊爾-76運輸機,兩小時運輸6000人,不愧空中大力士
    ,如果進行雙層甲板改裝的話,還可以把運輸士兵人數提升到225名士兵,曾經中國在一次撤僑行動中就採用這樣的改造。這些主翼和尾翼的調節都通過自動飛行操縱系統計算機和自動著陸系統計算機進行操作,電子化的設計使得伊爾76運輸機具備了全天候晝夜起飛著陸的能力。
  • 安225還能賣出去,烏克蘭又甩賣另一款大飛機,性能比大運出色
    據了解,安-22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發的一款重型運輸機,該機採用了4臺渦槳發動機,為了增加該機的推力,其採用了類似圖-95的水平對轉槳葉,為其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推力。報導稱,安-22的最大載重量為80噸,而美國目前廣泛使用的C-17戰略運輸機最大載重量為77噸,但在裝備了77噸貨物後,最大航程只有4500公裡。
  • 伊爾76扎堆生鏽 — 烏克蘭家底究竟多「殷實」?
    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例子,當屬被遺忘在該國扎波羅熱國際機場的伊爾-76機群。據了解,這些扎堆停放在扎波羅熱國際機場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總數達29架,而這一數量,不僅超過了全球大多數國家運輸機的保有量,更是與我國空軍現役伊爾-76MD系列的裝備規模相當。
  • 俄伊爾76傳奇:總體性能巨大優勢,徹底不給美國人機會
    據悉,伊爾-76MD-90A是伊爾-76的深度改進型。說深度改型,其實言過其實,本質來說,就是一個簡單的換發動機換航電改型,機身完全保留沒動,但是由於基礎設計比較優越,飛機最大載重能力高達60噸,僅僅比中國運20少6噸!
  • 見證伊爾-76運輸機的重生(圖集) 探訪俄羅斯第123飛機修理工廠
    該廠翻新的伊爾-76大多數屬於俄羅斯空軍,目前俄羅斯空軍擁有200多架伊爾-76。 2006年,俄羅斯決定把伊爾-76的生產基地從烏茲別克斯坦遷至烏裡揚諾夫斯克。2009年12月,烏裡揚諾夫斯克飛機製造廠組裝的第一架伊爾-476下線。由於訂單的萎縮,塔什幹在去年完全停產了伊爾-76。
  • 原來購買二手伊爾76的不止我國,這國空軍剛買2架,系最強版本
    圖片:在約旦服役時的伊爾-76MF,注意PS90發動機伊爾-76MF,是2000年後伊爾-76家族中最新也是最強的版本。47噸增至52噸(俄媒有說法最大可60噸),如果不是把伊爾-76總裝線遷回本國,實際上俄羅斯空軍早該裝備這種改進型伊爾-76了。
  • 【回顧60年】蘇聯遠程客機先驅--伊爾62
    到目前為止,垂直起降飛機先後研製過五大類型:尾座式,傾轉動力裝置式,推力轉向式,專用升力動力裝置式和上述後三類的混合配置式。英國的「鷂」式(Harrier)就是使用偏轉噴管方式的垂直起降飛機。美國的則是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戰鬥機 X—35,其中X—35B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
  • 安225被土耳其盤了?世界最大飛機或將批量生產,只是這倆不夠靠譜
    在講炮艇機的節目當中,我們大概說到過C130運輸機,這種運輸機是中小國家的主力運輸機,而在往上就是伊爾76和C141這種載重量為40噸左右的大型運輸機,這些運輸機已經可以運輸裝甲車甚至重量比較輕的主戰坦克,比如T72。美國曾經研製的YC15和YC14載重能力已經和伊爾76比較類似,在試飛當中的確可以運載當時的M48中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