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裝備邁入「新的時代」

2021-02-20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作者:李 路 王鵬飛 楊仕軍

來源:中國軍網、裝備參考

當前,不確定性增大的陰霾籠罩著不少國家和一些行業,而軍事領域卻依然沿著技術賦能的道路篤定前行。縱覽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陸海空天電網核」等多領域戰場上出現諸多新兵器,它們不斷向著刷新人類活動記錄、改寫交戰規則甚至顛覆勝負標準的方向狂飆突進。

海灣戰爭以來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顛覆了人們對作戰的傳統認知,也使陸軍地位受到巨大衝擊。但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漫長的維穩行動,卻讓全世界再度認識到陸軍不可替代的作用。隨之而來的是,最近幾年陸軍裝備發展逐漸度過低潮,轉而駛入快車道,不論傳統平臺還是新興領域,裝備發展都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陸戰裝備即將迎來「新的時代」。

近來,以坦克為代表的裝甲戰車發展勢頭強勁,各軍事強國不惜投入巨資,為其主戰平臺進行升級換代。

老牌「戰車豪門」俄羅斯加速推進裝備全新一代主戰坦克T-14「阿瑪塔」。「阿瑪塔」率先裝配有源相控陣雷達,還整合了無人炮塔、新型隱身塗層、獨立防護隔艙等多項尖端成果,智能化水平大幅躍升。據俄羅斯媒體稱,無人駕駛型「阿瑪塔」已在研製,有望於今年面世。此外,俄羅斯還以「阿瑪塔」底盤為基礎,研製出裝備無人炮塔、擁有強大反裝甲火力的T-15重型步兵戰車。目前,這兩款裝備都已開始測試並不斷完善,未來將組成俄軍裝甲車族的「絕代雙驕」。

美軍「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不斷升級,目前M1A2 的最新型號已經裝備了新熱成像控制系統和數位化指揮、控制、通信裝備,而近期美軍又公布了其下一代主戰坦克M1A3的項目設計。另外,此前美制主戰坦克在中東戰場的高戰損率,使重型坦克的戰場適應性備受質疑,輕型化成為坦克發展的新趨勢。美陸軍正在計劃研製一款具備較強防護能力和遠程網絡化精確直射火力的輕型坦克,力圖在2025年裝備首個新輕型坦克作戰部隊。

西歐各國按照自身對安全形勢和近期戰爭經驗的理解,也對其主戰坦克的信息化水平、火炮威力、城市作戰能力等進行重點強化。法國的「勒克萊爾」XLR改進型主戰坦克已經亮相「歐洲防務展」,據稱其信息化程度實現了巨大躍升,號稱首型「第四代主戰坦克」;德國也加快了其130毫米新型坦克炮的研製。

從在研或投入測試的產品看,下一代坦克應該具有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指揮控制系統、威力更大的主炮、主被動結合的綜合防護系統、隱形結構設計和隱身塗料等,同時戰鬥全重會適當降低,以滿足快速部署和戰場機動的需要。

摧毀敵軍可依託重裝遠程火箭炮,徵服敵國卻難免單兵近戰。近年來,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陸戰場,各軍事強國加緊發展全新單兵作戰系統,著力打造陸上尖兵。

美國數位化單兵系統「陸地勇士」已被廣泛應用,該系統採用熱成像儀、數字攝像機和雷射測距瞄準器,其信息系統可以對目標進行自動測定和攻擊,使普通士兵瞬間變身神槍手;而其防護系統不僅具備信息優勢、機動優勢、火力優勢,而且配備性能卓越的防護裝具,除隔熱、阻燃、保溫、防紅外探測外,還能防彈、防雷射和防核生化。難怪美國軍方豪言,「陸地勇士」系統使得「美軍單兵戰鬥力提升20倍」。在此基礎上,美軍不久前發布了未來「超級戰士」方案,其實戰能力值得期待。

俄軍「武士」單兵綜合戰鬥裝備由10個模塊化系統構成,包含武器、瞄準系統、個人護甲、通信和導航設備等40多個部件,可根據作戰環境進行調節。目前,該系統已經分批交付俄軍,且已在實戰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據悉,該系統的升級版「武士-3」已於近期完成研製工作,各項技術又有較大提升。

還有不少國家的單兵系統可圈可點。德國的「未來步兵」系統包括10個組件,可根據不同士兵的任務進行組合,並可為德國陸軍指揮信息系統提供北約標準數據鏈;英國的「重拳」通過語音控制代替士兵扣動扳機;南非的「非洲勇士」可支持單兵持續作戰36小時無需睡眠;以色列的「阿諾格」能識別偽裝和轉彎射擊。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初,解放軍某偵察營戰士展示數位化單兵作戰系統出現在新聞畫面中,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中國自主研製定型的單兵綜合作戰系統已經開始列裝。

陸軍航空兵是軍事強國優先發展的陸軍作戰力量,近期各國除了持續對現役裝備升級改造之外,更加著力尋求顛覆性技術突破。原本「一樹之高」的陸戰空間,已經隱約傳來天翻地覆的變革驚雷。

在傳統直升機設計和空氣動力學方面,俄羅斯表現優異。在俄制米-24武裝直升機基礎上「魔改」出來的米-24PSV試驗直升機,飛行時速已經達到400千米,且仍在繼續提速中。該機預計在2022年投入量產,有望使傳統直升機「因時速偏低而造成戰損率較高」這一難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破解。

在新機的發展方面,美國遙遙領先。去年底,美制V-280「英勇」傾轉旋翼機已經完成首飛,並計劃在2019年前後進入工程製造階段。與此前的V-22「魚鷹」相比,V-280在低速靈活性、高速大過載機動性能、燃油效率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英勇」在35℃的環境中,無地效懸停高度可達1830米,在保持519千米巡航時速條件下作戰航程最高可達1480千米,具備出色的全球自部署能力。此外,由波音公司開發的X-50A「鴨式旋翼機」已經試飛,試驗時速達740千米,與固定翼飛機已經非常接近。一旦該機型技術成熟,將可能刷新陸航作戰方式。

速度的突破不是陸航新技術的唯一亮點,打擊力和信息力的提升同樣奪人眼球。美國陸軍近期在AH-64「阿帕奇」直升機上成功試射高能雷射武器。這項技術如果投入實戰,可使直升機的打擊距離、作戰用途和靈活性大幅躍升。同時,美國還在研製新的通信和控制設備,以期「阿帕奇」機組人員能夠控制各軍種裝備C波段、L波段、S波段戰術數據鏈的無人機,使美軍有人/無人直升機協同作戰能力全面提升。

此外,新興國家的陸航裝備發展速度也不容忽視。韓國、土耳其等國家都通過投入巨資外購或自主研發,加速升級換代本國陸航裝備。

目前,中國不僅有武直-10、武直-19、直-18A等大量新機型定型甚至入役,而且新概念直升機發展後勁十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無人化作戰已經成為未來戰爭不可逆轉的趨勢。有美國專家斷言「20世紀地面作戰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紀則將是無人作戰平臺」。經過多年的探索,無人運輸、無人偵察甚至無人打擊裝備開始陸續走上陸戰場。

無人運輸裝備的探索起步較早,種類繁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大狗」機器人,它負重奔跑和連續被衝擊卻屹立不倒的視頻曾風靡一時。目前,美軍已開始大量測試「大狗」與士兵協同作戰性能。「大狗」距離實戰還有一步之遙,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自主移動應用系統」(AMAS)已於去年配發美軍部隊試用。它的主要驅動功能都受電子控制,安全性能分為被動和主動兩種,前者用聲光程序預警危險,後者則控制車輛、處理緊急情況。一旦獲得陸軍需求監督委員會批准,該系統就可安裝到各種非戰鬥車輛,隨後將逐步擴大安裝規模,最終覆蓋各類坦克和移動火炮。

無人偵察是近年來陸軍裝備發展的重點方向。從「黑寡婦」等微型無人機到 「微型蝙蝠」等擬態「昆蟲機」,陸軍無人偵察機可謂「人丁興旺」。最近幾年,美國又大力研發「蜂鳥」超微型撲翼無人機,使無人偵察向微型化方向再進一步。無人偵察車也不斷迭代,美國的「沙蚤」小型無人偵察車、俄羅斯的「蟑螂特務」等越來越貼近實戰需要。

截至目前,參與陸軍作戰最深的當屬美軍的「利劍」機器人。伊拉克戰爭中,「利劍」被廣泛應用於巡邏、防衛、打擊等各種任務,被視為美國大兵的「理想夥伴」。在「利劍」基礎上,美軍近期又研發了專用於特種作戰的「MAARS」機器人,它配備1挺機槍、4個槍榴彈發射器,能裝備雷射發射器及消音器;擁有360度視野、雙向通信能力、夜視能力,並配備雷達;支援能力方面,可以抗幹擾奔跑12小時,不僅可以引爆炸藥,還可以將傷兵拖回基地。

現代作戰的本質是體系對抗,陸戰場已經形成由傳感器、通信設備、計算機系統等組成的複雜指揮信息系統,將所有作戰節點等聯成一體,統一實施作戰運籌和指揮控制。指揮信息系統之於未來戰場,就如神經、血脈之於人體,前者決定勝負,後者關乎生死。

戰場感知設備是穿透「戰爭迷霧」的「火眼金睛」,近期各國此類設備新品迭出,且聯網能力日漸強大。美國正在對其最新型AH-64E武裝直升機進行升級,使用新型雷達及改進型「箭頭」全天候瞄準系統,助其在夜間以及惡劣天候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而前文提到的俄羅斯「阿瑪塔」坦克,藉助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在複雜戰場環境中,同時探測跟蹤多批次目標,並具有強大的抗幹擾能力。

通信設備是信息中樞延伸到戰術「細胞」的「經脈」。近期陸軍戰術通信裝備發展迅速,前線各種作戰單元、班組甚至單個士兵、各類平臺間的信息傳輸能力大為提升。美軍去年推出「奈特勇士」手持式視頻接收裝置,使士兵能實時獲取附近無人機和地面車輛發回的信息並可隨時轉發,實現了視頻的實時獲取、實時共享、實時利用。如此一來,指揮信息系統的神經脈絡貫穿到末端節點,為實現作戰力量深度聯合、作戰行動跨域協同創造了更好條件。

指揮信息系統的終極目標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可以幫助指揮員判斷戰場形勢、預測戰場變化、選擇或調整作戰方案。美國早在十年前就啟動了「深綠」智能輔助決策研究項目,雖然總體進展緩慢,但近期的一些研究驗證了其能夠顯著提高戰術級指揮系統決策效率。在俄羅斯「軍隊-2017」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羅斯廠家也展出了新型現代化智能指揮控制系統。該系統可為部隊有效收集並處理雷達信息,實現防空部隊及裝備的自動管理。

目前,軍事強國指揮信息系統之爭逐漸趨於白熱化,軟體技術一日千裡。未來,隨著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突破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指揮信息系統具備決策能力也並非遙不可及。

相關焦點

  • 縱覽世界武器新突破:陸戰裝備邁進「新的時代」
    隨之而來的是,最近幾年陸軍裝備發展逐漸度過低潮,轉而駛入快車道,不論傳統平臺還是新興領域,裝備發展都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陸戰裝備即將迎來「新的時代」。陸戰裝備邁進「新的時代」■李 路 王鵬飛 楊仕軍坦克戰車演進老樹新花重塑「陸戰之王」近來,以坦克為代表的裝甲戰車發展勢頭強勁,各軍事強國不惜投入巨資,為其主戰平臺進行升級換代。
  • 文明觀察|夏啟時期正式邁入國家時代
    夏啟時期正式邁入國家時代孫皓暉夏啟政變之後,立即爆發了第一次重大挑戰——有扈氏不服。其時的「不服」,實際意義就是要舉兵驅趕夏啟,恢復禪讓制,為伯益爭奪領袖權力。已經有了強大根基的夏啟,自然不會聽任有扈氏作亂。
  • 首都機場智能資源管理系統上線 資源分配邁入「智」時代
    首都機場智能資源管理系統上線資源分配邁入「智」時代
  • T-14坦克:俄制新一代「陸戰之王」將駛向何方?
    在信息化戰爭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這時推出新一代主戰坦克到底有何用意?T-14坦克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它的出現能否成為新一代「陸戰之王」發展的新路標?本期,讓筆者帶您走近T-14坦克——「及時回踩一步」研製而成的先進坦克對T-14坦克來說,2015年現身於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是它的高光時刻。當時,全球目光聚焦莫斯科紅場,它的出現自然立即引起各國高度關注。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據謝軍介紹,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這是被科學界和世界媒體同行譽為翻開人類科技發展新篇章,具有跨時代、裡程碑意義的一次科技盛會。
  • 殲10裝備數量突破500架,另一款老戰機進入加速淘汰時代
    從海外資料來看,殲-10C戰鬥機裝備數量已經超過200架,而殲-10系列戰鬥機裝備數量已經突破500架,並且還在繼續增加長之中,普遍預測殲-10C系列可能生產到2025年,然後新一代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接替。
  • 「非典型00後」:清華,女生,海軍陸戰隊員
    新兵營沒有大型武器裝備,卻是祁逸菲探索的「秘境」。充滿好奇心的她,站在軍營一線往上看,一切都是風景。在新訓骨幹眼中,祁逸菲是「三無」新兵:沒有困難矛盾、不會哭、不想家。她對訓練沒有任何牴觸情緒,反而非常渴望曬得黑一點。戰友們看來,「祁逸菲什麼都行」,遊泳、戰術、射擊……訓練檔案上,她的名字後面總是寫著「優秀」。
  • 陸戰雄師,一支軍隊壯大的縮影
    如今,新型主戰坦克、數位化單兵武器系統等新裝備成體系列裝部隊,師徒倆共敘部隊由機械化到信息化的變遷。「閱兵展現的是國威軍威,更是見證武器裝備發展的窗口。」丁輝4次受閱,3次駕駛「第一車」,親眼見證了陸戰裝備的飛躍發展: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閱兵,丁輝駕駛86式步戰車接受檢閱,標誌著我軍自主研發的第一代步戰車列裝部隊。
  • 「非典型00後」祁逸菲:清華,女生,海軍陸戰隊員
    新兵營沒有大型武器裝備,卻是祁逸菲探索的「秘境」。充滿好奇心的她,站在軍營一線往上看,一切都是風景。在新訓骨幹眼中,祁逸菲是「三無」新兵:沒有困難矛盾、不會哭、不想家。她對訓練沒有任何牴觸情緒,反而非常渴望曬得黑一點。戰友們看來,「祁逸菲什麼都行」,遊泳、戰術、射擊……訓練檔案上,她的名字後面總是寫著「優秀」。
  • 邁入小口徑時代的AK74和AK74M
    於是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也研製並裝備了自己的小口徑突擊步槍。和美國不同,蘇聯沒有另起爐灶研製全新的步槍(雖然蘇聯在這個時期全新結構的試驗型小口徑步槍的確出現過,但最終沒有入選),而是在7.62mm的AKM突擊步槍基礎上進行設計,最終的成果就是5.45mmAK74突擊步槍和配套的5.45x39mm小口徑步槍彈,並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蘇軍。
  • 中日經濟的新合作時代
    作者是勝海舟(1823-1899年),他是促成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沒有流血的革命。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集團是德川幕府,幕府於1603年開始統治了日本整個江戶時代。江戶時代跟中國的清朝一樣,是一個封建社會。19世紀中葉,歐美列強打開了這個封建王朝的國門,內憂外患導致了統治階層的分化。
  • 看海軍陸戰隊員乘風破浪.......
    只有這些?來到了海訓場,陸戰隊員們戰酷暑、鬥風浪,磨礪強化了意志品質,錘鍊提升了實戰能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陸戰隊員精武強能的價值追求。
  • 國產JDAM量產列裝 我空軍進入全面精確打擊新時代
    節目之中有一個消息讓我們欣喜,那就是國產慣導/衛星制導炸彈已經批量生產,這樣意味著中國空軍即將告別鐵炸彈,進入全面精確打擊新時代。從相關畫面我們清楚看到國產慣導/衛星制導炸彈和美國JDAM一樣,都是在現有航空炸彈基礎上改裝而來。這樣好處就是可以利用現在庫存炸彈,降低系統成本和費用。國產慣導/衛星制導炸彈與美國JDAM改裝也大同小異,都是去掉原來尾錐,取而代之是制導組件艙。
  • T-14坦克:俄制「陸戰之王」駛向何方
    在信息化戰爭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這時推出新一代主戰坦克到底有何用意?T-14坦克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它的出現能否成為新一代「陸戰之王」發展的新路標?本期,讓筆者帶您走近T-14坦克——T-14坦克——俄制「陸戰之王」駛向何方■張旭日 謝嘯天
  • HGUC 陸戰型吉姆 評測
    《08小隊》中的陸戰型高達和Ez-8早已發售了HGUC版,而陸戰型吉姆直到如今才推出,真是久等了。然而漫長等待並不全是壞事,這次的陸戰型吉姆接受了如今HG標準的洗禮後,整機的結構比陸戰型高達有著煥然一新的表現。雖然陸戰型吉姆和陸戰型高達的外觀十分相似,但模型整體沒有沿用HGUC陸戰型高達的任何結構,也沒有沿用任何部件,就連造型相同的機槍也是新規的,這次的陸戰型吉姆無疑是百分百的全新模型。
  • 合眾國先鋒:當代美國海軍陸戰的遠徵打擊集群
    為了適應新世紀的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採取了更為靈活的空地特遣隊編成。根據任務需要將部隊編成為規模不等的遠徵軍與遠徵旅等。大部分遠徵軍都下轄2-3個遠徵部隊、1個航空聯隊、1個後勤集群和1個海軍陸戰師.其中遠徵部隊承擔著開闢登陸場的重任,是遠徵軍的前鋒部隊。
  • T-14坦克—— 俄制「陸戰之王」駛向何方
    在信息化戰爭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這時推出新一代主戰坦克到底有何用意?T-14坦克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它的出現能否成為新一代「陸戰之王」發展的新路標?本期,讓筆者帶您走近T-14坦克——「及時回踩一步」研製而成的先進坦克對T-14坦克來說,2015年現身於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是它的高光時刻。
  • 講武堂|T-14坦克—— 俄制「陸戰之王」駛向何方
    在信息化戰爭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這時推出新一代主戰坦克到底有何用意?T-14坦克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它的出現能否成為新一代「陸戰之王」發展的新路標?本期,讓筆者帶您走近T-14坦克——  「及時回踩一步」研製而成的先進坦克  對T-14坦克來說,2015年現身於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是它的高光時刻。
  • 為什麼兩個陸戰旅都在南海艦隊?
    而最為嚴重的,是越南搶佔我南海南沙群島多達29個島礁,而我國控制的南沙島嶼數量只有越南控制的三分之一,越南在南海大肆盜採我石油,由原來的石油進口國成為石油出口國,越南用巨增的石油開採紅利不斷採購高科技的武器裝備,對抗中國企圖永久霸佔我領土領海。
  • 【評測】HGRE 陸戰型高達 from.《機動戰士高達·第08MS小隊》
    算上這次,HG版本的陸戰型高達已經推出了3次了。整體兼容了陸戰型吉姆的零件就只有骨架關節和武器等地方,其餘都是新規格零件了,總體來說組裝的新鮮感還是相當高,成型色和分色分件都相當不錯,是一款適合素組補色把玩的套件。不過還是有一點真是讓小編感到既好笑又想暴打拼裝部的地方,到底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