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美國海軍陸戰隊與兩棲戰能力?
記住!你們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未經允許不準陣亡!--《全金屬外殼》
馬漢在他的不朽著作《海權論》中,將海權定義為可以影響世界歷史的重大因素。他認為一個海權強國應當能夠控制海上關鍵節點,最終實現由海到陸,而兩棲登陸作戰就是由海到陸的最重要手段。
美國海軍陸戰隊與合眾國一起誕生於列剋星敦的槍聲中,不論是烈日炎炎的北非海岸,還是屍山血海的衝繩列島,都留下了陸戰隊員們英勇奮戰的足跡。時至今日,美國海軍已經從一支弱小的「商船艦隊」成長為七海霸主,其全球戰略也日益重視亞太地區與遠海兵力投送。如何運用和建設兩棲作戰部隊,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美國海軍建設的重中之重。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各類制服
1個標準的美國海軍遠徵打擊集群的編製圖
現代兩棲作戰往往要面對複雜的敵情和地理環境:登陸地點狹窄、航道擁擠、敵軍布置的雷場與障礙物都會影響登陸部隊的展開。敵軍預備隊的存在也讓快速壓制灘頭陣地和快速部署成為登陸作戰的關鍵。因此,那種二戰時將多個師同時投入登陸場的戰術已經落伍。
為了適應新世紀的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採取了更為靈活的空地特遣隊編成。根據任務需要將部隊編成為規模不等的遠徵軍與遠徵旅等。大部分遠徵軍都下轄2-3個遠徵部隊、1個航空聯隊、1個後勤集群和1個海軍陸戰師.其中遠徵部隊承擔著開闢登陸場的重任,是遠徵軍的前鋒部隊。
在兩棲艦上部署訓練的陸戰隊員
美軍現在共擁有7個遠徵部隊,其中第11/13/15遠徵部隊駐紮在美國本土的西海岸,第22/24/26遠徵部隊則駐防在東海岸。唯一駐防海外的分支,是日本衝繩的第31遠徵部隊。每個遠徵部隊都由4部分組成:指揮部、地面作戰分隊、航空作戰分隊,以及後勤作戰分隊。
每個指揮部包括169名官兵,指揮官軍銜為上校。下設武裝偵察排、海空火力分隊、影像解讀分隊、地面傳感器分隊、測繪分隊、無線電分隊、通訊分隊、信息作戰中心與民政部隊。負責指揮作戰、解讀、收集影像和傳感器情報。同時還能夠召喚、呼叫艦隊和航空兵火力。
射擊訓練中的陸戰隊步兵
地面作戰分隊的核心力量為登陸營。下設3個步槍連、1個武器連、1個兩棲突擊排、1個輕型裝甲偵查排或者連、還有坦克排、兵排、偵察排各1個,總共擁有1200名陸戰隊員。
其中步槍連包括176名士兵與6名軍官,包括3個43人的步槍排和1個47人的武器排。坦克排則裝備4輛M1A1主戰坦克,兩棲突擊排裝備15輛AAV7兩棲步兵戰車。輕型裝甲偵查連/排裝備了7-17輛LAV-25/AT裝甲車。分隊還擁有8-17輛M1161吉普車、31輛可以運載25名陸戰隊員或者拖曳15噸貨物的中型戰術車輛、7-17輛LAV-25/AT裝甲車、105輛高機動車(比如悍馬)。
陸戰隊裝備的M1A1主戰坦克
海軍陸戰隊的AAV7兩棲運兵車
可以被快速部署的M777A2榴彈炮
炮兵連裝備了6門射程30Km的M777A2 155mm榴彈炮,可以由直升機吊運,快速部署在登陸場上。除此之外,登陸營的營屬武器連和各連隊的武器排還裝備了6門M327 120mm迫擊炮,射程8.2公裡、8門M352 81mm迫擊炮,射程6公裡、9門M224 60mm迫擊炮。射程3.5公裡。
航空作戰分隊共編有417名官兵,下設傾轉旋翼機中隊、輕型攻擊直升機中隊、固定翼戰鬥機分隊、重型直升機分隊、航空後勤分隊、航空支援中隊、空中加油中隊以及空中控制中隊。其中傾轉旋翼機中隊裝備12架MV-22魚鷹運輸機,固定翼戰鬥機分隊裝備6架AV-8B鷂式艦載攻擊機,輕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4架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除此之外,航空作戰分隊還擁有3架UH-1Y休伊通用直升機、2架KC-130J空中加油機以及5架RQ-21A小型戰術無人機。這些小型無人機可以在50海裡(約92公裡)範圍內,以150公裡/小時速度飛行,為陸戰隊提供航空偵察與影像情報。
老而彌堅的AV8b 垂直起降戰機
正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飛的MV22運輸機
新銳的飛行的AH1Z攻擊直升機
除了火力強悍的地面/航空作戰分隊外,後勤分隊的地位也同樣重要。因為遠徵部隊在兩棲作戰中不僅要快速拆除敵軍所布置的障礙、掩體,搶修、搶救受損裝備和傷員,還需要執行海上攔截、支援特種部隊、人道主義救援等其他快速任務。
因此,每個遠徵部隊必須具備15天左右的後勤自持能力。後勤分隊裝備了15輛中型卡車、18輛悍馬、2輛清障車、2輛推土機、3輛叉車、4輛加油車、2輛運輸車、2-5個大型淨水器,步戰車和坦克搶修車各1輛。可以每小時淨化1200加侖飲用水,運輸5400加侖。最大儲存量則能達到30000加侖,防止陸戰隊出現因為缺水和汙水而引發的次生問題,為遠徵作戰提供了必要的後勤支持。
進行反坦克作戰訓練的悍馬高機動車
正進行垂直登陸訓練的陸戰隊士兵
遠徵打擊集群與附屬載具
一場現代化的兩棲作戰,不僅需要靈活的海軍陸戰隊,海軍艦隊的支持也同樣必不可少。在冷戰時期,由1艘兩棲登陸艦、1艘船塢登陸艦和1艘船塢運輸艦所組成的兩棲戰備集群,擔負著投送陸戰隊的重任。但在冷戰結束之後,岸基反艦飛彈、反艦彈道飛彈、海軍航空兵等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家逐步建立起了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令美國海軍發現傳統的兩棲戰備集群火力已經略顯單薄。
於是從90年代開始,美軍就在論證摸索全新的兩棲艦隊。最終在此集群基礎上再編入了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和攻擊核潛艇各1艘,成為了全新的遠徵打擊集群,並於2003年正式投入部署。陸戰隊遠徵部隊同樣歸於該集群管轄,使其能夠執行所有兩棲戰備集群和遠徵部隊任務的同時,具備了更強的火力和指揮能力。
停放在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機隊
正準備起飛的MH53重型直升機
遠徵打擊集群的核心依然是3種兩棲作戰艦艇。兩棲攻擊艦擔負著對岸發起空襲支援和機降登陸的任務,主要艦艇分為兩級。其中,黃蜂級滿載40650萬噸,最高航速22節,並由1123名船員操縱。可以運輸1687名陸戰隊員、3艘LCAC氣墊船或者2輛LCU登陸艇。較為新銳的美國級,排水量增大到44850噸,同樣可以運載1687名陸戰隊員。但航空戰力得到了極大強化,並進行了F-35B戰鬥機的搭載試驗,可以在戰時轉化為輕型航母。
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則負責為集群提供整備、運輸能力。其滿載排水量為25885噸、可以運送720名陸戰隊員、2艘LCAC氣墊船和1艘LCU登陸艇。舊的惠德貝島級和費瑞級則是最小的兩棲作戰艦艇,滿載排水量為15000-16000噸,可以搭載402名陸戰隊員。其中惠德貝島級可以運送4艘LCAC氣墊船或者3艘LCU登陸艇,費瑞級能攜帶2艘LCAC氣墊船。
LCA氣墊船是陸戰隊主要的平面搶灘載具
正常編制下,整個遠徵打擊集群的投送力量,包括5艘LCAC氣墊船、2艘LCU登陸艇、12架MV-22「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4架CH-53E「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3架UH-1Y通用直升機以及15輛AAV7兩棲步兵戰車。其中每艘LCU最大可載員24人、LCAC為54人,AAV7為21人、MV-22為24人、CH-53E則能達到37人、UH-1Y還能運送8人。如果將所有裝備都用於最大兵力投送,便能單次性投送數百名陸戰隊員和隨身裝備。
美軍曾在1989年對巴拿馬的「正義降臨」行動中,上演過教科書般的超視距登陸作戰。通過兩棲攻擊艦和直升機群直接繞過灘頭陣地,在敵後降落,並迅速控制海岸線。
美軍登陸作戰示意圖
但並不是所有對手都如同巴拿馬一般弱小。因此,即使坐擁世界第一的兩棲集群,兩棲突擊也依然是勇敢者的遊戲。如果美軍選擇發起超視距登陸,艦隊將被部署在距離海岸線55-92公裡處。陸戰隊員將乘坐MV-22出動,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組成第一批次分隊發起突襲。在此距離下,低速的LCU登陸艇往返一次將耗時4-6小時,1天往往只能往返1次。AAV7步兵戰車也無法在第一批次中快速抵達登陸區。即使是高速的LCAC氣墊船,也只能1天往返3-4次。因此裝甲兵和炮兵都無法跟隨第一批陸戰隊登陸。
為了保障登陸部隊的生存,遠徵打擊集群會將編隊內的巡洋艦、護衛艦和驅逐艦編成海軍水面火力支援部隊,並在登陸場附近設置火力支援區作為發射陣位。先使用戰斧巡航飛彈等遠程兵器,配合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同時掩護掃雷艦等作業艦艇進入任務區,清掃登陸障礙。
編隊中的水面艦艇 可以負擔大部分遠程支援火力
抵達任務區之後,艦隊會保證每個營都至少獲得1艘戰艦的支援。通過艦載火力對灘頭指揮中心、炮兵陣地、裝甲部隊進行火力覆蓋,儘可能癱瘓敵軍指揮系統,直至陸戰隊建立灘頭堡。隨後,艦艇轉入縱深火力打擊任務,對敵軍交通線和計劃外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配合陸戰隊抵擋敵軍可能出現的反擊。
此外,還將利用無人機等設備對登陸區進行監視,提供防空掩護等任務。同時航母戰鬥群的戰鬥機也將會參與到行動中,為陸戰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
未來的大規模預置艦隊設想圖
美國除了會建設有12支航母打擊群和12支遠徵打擊集群,同還提出將現有海上預置部隊改編為兩棲艦隊的設想。新的海上預置部隊編制將包括14艘艦艇,其中兩棲攻擊艦2艘、船塢登陸艦1艘。如果這一設想實現,則美軍將擁有一座浮動的海上基地。從而擺脫對港口的依賴,直接用空運對110海裡外的陸戰隊遠徵旅進行投送和後勤支援。
因此,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美國的兩棲作戰力量依然會以一騎絕塵的之勢領跑全球。
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當代立體化登陸作戰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