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防部官網發布了一組西南亞某地部署的海軍陸戰隊防空部隊照片。
該部隊是隸屬於中央司令部,危機應對特種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SPMAGTF-CR-CC)的第2低空防空營(LAAD),這是一輛剛剛裝備的配有反無人機系統(C-UAS)的M-ATV防地雷反伏擊車。該車就是美軍最新的「遠徵移動防空綜合系統(MADIS)」,與去年展出的「地面基地防空系統(GBAD)」有所不同。
車頂有一座遙控武器站,與其它同類型裝備不同的是,它安裝了M134型7.62mm轉管機槍,最高射速達到6000發/分鐘。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彈藥,擊落在低空活動的敵方無人機。右側黑色的就是彈藥箱,彈鏈順著柔性輸彈槽進入機槍。
一位海軍陸戰隊員正在調整遙控武器站上的線路,由於M134屬於外能源武器,所以需要專門為它上面的電機連接好電源線。M134精度其實不如普通的機槍,但勝在射速快,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編織起彈幕擊落無人機。由於無人機結構普遍較脆弱,因此7.62×51mm彈藥的殺傷力已經足夠。
普通的M-ATV有時也會安裝遙控武器站,但通常配備的是M240機槍(左,口徑7.62×51mm),或M2HB機槍(右,口徑12.7×99mm),M134轉管機槍還是比較少的。
「遠徵移動防空綜合系統」進行射擊時的照片,遙控武器站上的M134機槍正在射擊,而為其指示目標的就是車體後部安裝的RPS-42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和光電轉塔。
RPS-42有源相控陣雷達由以色列RADA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研製,是一款非常成熟的貨架產品。
防務展上亮相的RPS-42型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還集成了Sierra Nevada公司Modi電子戰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光電轉塔。使其不僅具備了探測能力,還能夠進行可見光和夜視追蹤功能,可以用來探測無人機這類「低慢小」空中目標。
這套系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靈敏度高等優點,可以完成低空探測的任務。由於重量很輕,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將其設置在MRZR輕型全地形車上進行測試。
兩名海軍陸戰隊員正在調試光電轉塔,可以看到光電轉塔底部的安裝平臺與支座之間有彈簧圈,以減小震動防止損壞。實際部署時的光電轉塔比「地面基地防空系統」要大很多,看來進行過優化。
2018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展示「地面基地防空系統」時,共展出了三輛樣車:右側為配備相控陣雷達和光電轉塔的MRZR全地形車,中間為配備30mm炮和四聯裝防空飛彈的M-ATV,左側就是這次實際部署的配備M134機槍的M-ATV。需要說明的是,兩輛M-ATV不僅有武器系統,還都在車體後部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和光電轉塔,具有很強的獨立作戰能力。
當時「地面基地防空系統」的主力是這輛配備了重型遙控武器站的M-ATV,武器站頂部安裝了M242型30mm鏈式炮和四聯防空飛彈,以及單獨的光電轉塔。
2018年3月,美國陸軍協會年會現場展出的「地面基地防空系統」樣車,遙控武器站與後來的樣車相同,但雷達系統有所區別。7月就更換了探測系統,而後又加強了光電轉塔,並選擇了只安裝M134機槍的遙控武器站。「地面基地防空系統」才變成現在實際部署的「遠徵移動防空綜合系統」。
俄軍在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擊落的無人機,目前這種結構簡單,攜帶彈藥的無人機已經構成了非常嚴重的威脅。由於體積小,又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製造,其雷達信號很弱,實在是一個擺在面前的防空難題。
美軍在西南亞部署「遠徵移動防空綜合系統」就是防止己方遭遇無人機的突然襲擊,更好地打擊極端武裝組織。
鑽進M17自行高射機槍 蘇聯從美國獲得的多用途防空武器
鑽進「通古斯卡M」內部 世界第一種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
使用蘋果的各位壕,請點這個讚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