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1月9日發表題為《準備好,美國:中國正努力出售其致命的殲-31隱形戰鬥機》的文章,作者為戴夫·馬宗達,編譯如下: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在杜拜航展上正努力向國際客戶推銷其殲-31隱形戰鬥機。航空工業總公司打算在2019年前試飛這種「鶻鷹」戰鬥機的生產型。這種戰鬥機可能最早會在2022年前具備作戰能力。全面作戰能力可能會在約3年後形成——但這全都取決於找到一個客戶。
但在尋求出口這種F-35戰鬥機競爭者時,這家中國企業面臨障礙。問題在於中國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因為中國在研製其自身的可靠的本土推進技術方面並不順利。
蒂爾集團公司的航空工業顧問理察·阿布拉菲亞說:「發動機對中國的工業而言仍然是一個問題。飛機性能的很多方面……可靠性、速度、爬升時間、隱形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是否具備世界級的飛機發動機技術,因此對於一個立志出口武器的國家而言,不應當在這方面有弱點。」
中國正在研製飛機發動機技術。但北京尚未掌握能夠令它的產品在不依賴俄羅斯供應的情況下就到國際市場競爭的推進技術。俄羅斯提供了大部分中國待售飛機的發動機,比如使用RD-93發動機的FC-1「梟龍」戰鬥機——也被稱為JF-17「雷電」戰鬥機。
然而,眾所周知,中國正在研製替代JF-17「雷電」戰鬥機上的RD-93發動機的本土產品,也就是所謂的WS-13發動機。這種本土發動機的推進力比俄羅斯的發動機稍強。據中國的官員在巴黎航展上稱,一架使用這種新發動機的JF-17「雷電」戰鬥機已經進行了試飛。然而,在這種新發動機達到最佳水平之前,北京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儘管如此,如果中國真的已經接近於完善做好生產準備的WS-13發動機(就像五角大樓的一些人所說的那樣),那麼這種發動機可能會被研製成殲-31戰鬥機的推進系統。目前的殲-31戰鬥機/FC-31「鶻鷹」戰鬥機(就像JF-17「雷電」戰鬥機那樣)是由俄羅斯的RD-93發動機驅動的。事實上,中國官員在杜拜航展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FC-31「鶻鷹」飛機將由中國製造的「先進發動機」驅動。
但據《航空周刊》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的FC-31「鶻鷹」戰鬥機的總設計師林鵬稱,這種戰鬥機將具備「多光譜,低可探測性的特點」,可有效對抗L波段的雷達。並不清楚中國的隱形技術多麼有效——然而,美國官員稱,前者不大可能與F-35戰鬥機的低可探測性能力相媲美。
此外,林鵬稱,外國出口客戶將能夠以他們自己的傳感器、武器以及通信系統定製他們的飛機。但殲-31戰鬥機將攜帶一系列中國研製的武器,包括PL-9飛彈以及SD-10A空空飛彈等。這種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將達到448海裡(829.7公裡)。
但所有這些都取決於找到買家。殲-31戰鬥機本來是計劃僅用於出口的飛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都不打算購買這種戰鬥機。然而,這可能會發生改變。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目前正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就購買殲-31戰鬥機/FC-31「鶻鷹」戰鬥機的可能性進行磋商。
如果北京購買殲-31為自己使用,這將有可能提升潛在出口客戶的信心。但目前,殲-31戰鬥機正在尋找其首個買家。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是否能賣出這種飛機以及中國是否已經最終研製出可靠的發動機。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