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船」造船廠獲1800萬合同建造首艘LCU 1700級通用登陸艇
美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授予路易斯安那「捷船」造船廠(Swiftships)一項價值1800萬美元的合同,為美海軍新一代通用登陸艇LCU1700級首艇進行詳細設計和建造。時間大約31個月。同時,該合同中還包括多達31艘LCU 1700級通用登陸艇的建造選項,如果全部執行,最遲交付日期為2027年,價值也將達到4.294億美元。據悉,該級艇全長約42.4米,寬9.4米,滿載排水量434.9噸,續航力為1200海裡/8節,艇員編制13人,可運輸2艘M1A1型坦克或350名作戰人員或400名乘客或154.2噸貨物,將裝備商用導航雷達、軍用通信系統以及可用於執行兩棲攻擊任務的控制系統。
圖1 LCU 1610級通用登陸艇
建成服役後,該級艇將替換LCU 1610級通用登陸艇。LCU 1600級共建造32艘,大多建於20世紀60~80年代,服役已達40年之久。該級艇採用鋼質船體,長41.1米,寬9.1米,吃水1.9米,標準排水量265噸,滿載排水量392噸,航速11節,續航力1200海裡/8節,艇員編制12人,只能同時運載1輛M1A1主戰坦克(高海況下)或2輛M1A1主戰坦克(良好海況下),而LCU 1700級在保證尺寸和噸位相似的情況下,能夠同時運載2~3輛M1A1主戰坦克。
最近,馬來西亞海軍司令官丹斯裡·艾哈邁德·卡馬爾扎曼上將在馬來西亞海軍潛艇司令部總部換屆期間透露,馬來西亞海軍計劃在第14個五年計劃(2031~2035)和第15個五年計劃(2036~2040)中分別採購一艘潛艇,作為該國打造未來海軍「15-5」艦隊轉型計劃的一部分。他指出,政府在潛艇採購方面的投入,將會有利於維護海上安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南海的海事請求。
由於財政上的挑戰和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卡馬爾扎曼上將推出了一項名為「15-5」的新型艦隊改裝和現代化計劃。目前,馬來西亞海軍艦艇主要由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等7個國家建造的平均艦齡達30年的15種不同型號的艦艇組成,「15-5」計劃是讓這些老舊艦艇逐步退役,打造一支由新型近海戰鬥艦、近海任務艦、多用途支持艦、巡邏艦和潛艇5種級別艦艇組成的未來艦隊。
「15-5」轉型計劃要求:
1). 逐步淘汰艦隊中較舊的艦隻,達到優化資源目的;
2). 改進採購流程(降低和優化採購要求、減少不良做法),為馬來西亞海軍節約額外開支;
3). 利用這些節約成本來資助「15-5」計劃,同時專注於扶持本國造船業和國防工業。
通過該計劃,馬來西亞海軍將擁有5個級別(共55艘)的艦艇:「吉打」級新一代巡邏艦;「追風」級近海戰鬥艦;近海多任務艦(能夠以近海戰鬥艦20%的成本完成其80%的任務);多任務支援艦;「鮋魚」級常規潛艇。
圖2 「15-5」計劃示意圖
圖3 馬來西亞「鮋魚」級潛艇
目前,馬來西亞海軍擁有2艘「鮋魚」級潛艇(馬來西亞稱「總理」級),相繼於2009年1月和10月服役,分別由法國海軍集團公司(前DCNS)和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Navantia)建造。這兩艘潛艇隸屬於馬來西亞海軍東部艦隊司令部,現駐紮在沙巴州的實邦加海軍基地,此前該型潛艇曾經部署在紅土坎海軍基地。該級艇長67.56米,寬6.2米,吃水5.4米,水面排水量1619噸,水下排水量1733噸,採用柴電混合動力AIP系統,水面航速12節,水下航速20.5節,下潛深度可達350米,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能夠執行反潛和攻擊水面艦艇的任務。
同時,9名學員在潛艇訓練中心順利通過了基礎培訓課程,從而獲得馬來西亞海軍潛艇勳章。該訓練中心是一個完整的潛艇訓練設施基地,有系統的教學大綱以及本土的教學人員,能夠培養出與發達國家培訓效果一致的潛艇學員。與將潛艇學員送往海外培訓相比,該訓練中心大幅降低了培訓潛艇學員75%的成本。
此外,政府還通過改建潛艇基礎設施以及形成潛艇維修能力,來協助發展本國國防工業。改裝設施將由當地公司莫實得海軍造船廠和法國「鮋魚」級潛艇建造商法國海軍集團公司共同合作建造。在該合作夥伴關係中,法國已將技術和專業知識轉讓給馬來西亞公司政府和供應商,他們在哥打京那巴魯對潛艇進行維修、定期維護以及整體改裝。
今日部分報告有更新:以下為【國外動態】的相關研究成果連結,如有需要和合作意向,請留言小編哦相關研究成果連結
[1]
《國外現代典型驅護艦研究》,研究報告/圖書,2017年,433頁
[2]
《美海軍DDG1000級驅逐艦的機電控制系統(ECS)研究》,研究報告,2017年,46頁
[3]
《常規潛艇裝備與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報告,2017年,283頁
[4]
《國外海軍無人系統二》,研究報告,2017年,220頁
[5]
《美國海軍艦船裝備綜合保障體系研究》,研究報告,2016年,34頁
[6]
《美海軍「朱姆沃爾特」(DDG1000)級驅逐艦的總體性能與技術特點分析》,研究報告,2016年,91頁
[7]
《俄羅斯新型「領袖」(23560型)級驅逐艦的發展沿革、總體性能與技術特點分析》,研究報告,2016年,22頁
[8]
《國外艦船綜合電力推進設計規範、流程和準則研究》,研究報告,2016年,394頁
[9]
《艦船裝備維修保障發展研究》,研究報告,2015年,330頁
[10]
《美海軍全艦計算環境(TSCE)研究》,研究報告,2014年,70頁
[11]
《國外海軍無人系統》,研究報告,2014年,341頁
[12]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從「企業」到「福特」》,圖書,2013年,550頁
[13]
《國外航母編隊及其裝備發展研究》,研究報告,2013年,200頁
[14]
《AAG 美國新一代航母的先進阻攔裝置》,研究報告,2013年,21頁
[15]
《美海軍艦艇的「人與系統集成」(HSI)設計研究》,研究報告,2013年,49頁
[16]
《美國「維吉尼亞」級潛艇基於開放式體系結構的電子信息系統析》,研究報告,2012年,36頁
[17]
《美國海軍艦船戰備狀態控制體系》,研究報告,2012年,33頁
[18]
《美國海軍海上補給接收及艦內物資轉運系統分析》,研究報告,2011年,176頁[19]
《美海軍水面艦艇縮減人員編制的技術與措施研究》,研究報告,2011年,48頁
[20]
《美海軍「宙斯盾」作戰系統——歷史、現狀與未來》,研究報告,2011年,39頁
[21]
《美國海軍海上補給接收及艦內物資轉運系統分析》,研究報告,2011年,176頁
來源:《艦船動態周報》2018年第13期 | 國防科技信息網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編輯:高嵐投稿、閱讀網址:www.ship-research.com本微信號已開通評論功能,歡迎在文章評論處留言
核心期刊《中國艦船研究》學術論文免費檢索、閱讀
請點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