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中線多少事

2021-02-24 天津衛爺們兒

  新世紀周刊2008年10月20日署名文章:《臺海中線多少事》全文如下:

    臺海中線有三條,不被承認,但被默認,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被熱炒

  美國凍結一年多的對臺軍售一攬子計劃正式「解凍」。美國行政部門知會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主席,稱準備出 售大批「防禦性武器」給臺灣。如果國會在30天內沒有異議,這個軍售案將就此敲定。美國國會一向支持對臺軍售,此前行政部門還沒有動靜時,就提案要求「避開行政部門,由國會主動推進」。因此,這一軍售計劃,估計國會不會有爭議。

  這一筆高達64億美元的軍售案,讓原本慢慢升溫的中美關係再次如郭晶晶跳水般直插池底,濺起的水花雖然不大,但是造成的轟動卻有目共睹。此次臺海軍售恢復之後,兩岸間的臺海中線不免又變得緊張起來。

  戴維斯線:規範敵意,限定權責

  新聞媒體會經常談到臺海雙方空軍在海峽中線上空展開角力的報導,但是卻很少有人詳細探究這條所謂的「臺海中線 」從何而來。臺海中線不等同於國際法中的任何領水或者領空界線,沒有任何國際條約約束這條已經存在的但是不可見的線。這條臺海默認的「紅線」,正是中國國共內戰後的軍事勢力對比變化的表徵。

  很多文獻都記錄臺海中線又名戴維斯線。到底戴維斯是何許人,現在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美國第十三航空特遣隊司令戴維斯準將,另一種說法是美軍太平洋總部的參謀軍官。第一種說法,現今看來比較靠譜。戴維斯統帥的第十三航空特遣隊原駐防菲律賓,爆發韓戰後,美國增加了對蔣介石軍隊的軍事支援,派遣第十三特遣隊進駐臺灣協助其空防。在進入臺灣後,畫了一條航空識別線。根據1958年美軍駐臺協防司令部公布的201-1號作戰命令中的交戰規則規定,如果經過飛行員或者地面空中管制官判明為敵機,且已經進入戴維斯線以東而且判明有敵意的話,就必須迎擊且將之殲滅。如果不明飛行物在戴維斯線以西運動,則必須及時攔截和判明來意。如果在攔截監視過程中,特遣隊司令、副司令和作戰處長認為其敵對,即可予以擊落。

  由此交戰規則來看,中線以戴維斯準將訂立的概率比較大。畢竟此線的主要作用在於,規範當時的駐臺美軍空軍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力,而戴維斯準將本人的確是最有權力去決定這件事的人。

  另外一個戴維斯線的說法主要來自臺灣海軍老人葛敦華將軍的訪談錄,其中記載臺海中線系美軍太平洋總部一名參謀軍官的所為。但是文中並未詳細說明這名參謀軍官的軍銜及具體工作部門,而且訪談內容在史學中的證據可信度相對較低。不過朝鮮和韓國之間的三八線也是兩位美國陸軍上校參謀軍官的臨時手筆,可見美軍內部直接用筆在地圖上劃條等分線的傳統也是有的,所以也不能完全認定這個說法毫無根據。

  總之,在一開始,戴維斯線主要出現在駐臺美國軍隊的交戰規則中,是用來規範在臺美軍何時可以進入戰鬥的條件假設,與大陸和臺灣軍隊沒有直接的關係。交戰規則對於中國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概念,解放軍所經歷的所有戰爭都是敵我明確的傳統戰爭,而交戰規則最主要的作用是在敵我情況並不是十分明確的條件下使用。例如現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美軍在日常巡邏和駐守的情況下,必須給行動人員一個明確的交戰規則,約定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力。這是一種避免一線戰鬥人員因為精神緊張而實施過度暴力的必要措施。除此以外,交戰規則還有個好處,就是簡化指揮環節,提高效率。比如在和平時期但是可能出現衝突的任務時,公布必要的交戰規則,可以避免因為突發事件後來回請示,屬於預案管理的一種分支。

  臺海中線:沒有一方恪守

  臺海中線有三條,不止戴維斯線一條。戴維斯線被定義為從北緯21度、東經119度到北緯23度30分、東經1 21度,然後再到北緯26度向東延伸的一條虛擬線。除此以外,2004年臺灣「國防部」曾經公布了海軍和空軍使用的兩種不同臺海中線坐標。臺空軍的坐標為北緯27、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東經118度線,而海軍的中線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跟空軍略有不同。由此可見,現在所說的所謂臺海中線,對臺灣方而言,早已不是最初的戴維斯線。

  從歷史的角度看,臺海中線並不是一條雙方都恪守的界線。比如公布戴維斯線之後,正好是上個世紀50年代末,大陸方的海空力量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解放軍海空軍的活動都局限在自己的12海裡領水線之內。而當時東南沿海尚有大量島嶼控制在國民黨軍隊手中,臺灣除了禁止漁船及商船跨越戴維斯線作業之外,臺方的海空軍幾乎每天跨過中線活動,甚至直接深入內地偵查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隨著解放軍逐步收復東南沿海島嶼,到1958年爆發舉世矚目的金門炮戰,臺軍對陸路的入侵突襲活動才被遏制住,但是海空軍氣焰仍然囂張。

  到了1965年,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年8月6日,爆發了一場解放軍海軍成立以來最大的海戰,當時臺軍的「 劍門號」和「漳江號」組成的特遣編隊抵近東南沿海活動,被大陸沿海雷達發現後,組織多艘以魚雷艇組成的海上突擊集群進行圍剿,終於擊沉了「漳江號」。當時並未想到的是,這場海戰對臺海後來的局勢具有重大的影響。根據後來解密的臺方文獻顯示,當時「劍門號」編隊的任務其實是一場登陸行動前的武裝偵察行動。1965年,蔣介石趁大陸剛剛經過三年自然災害等天災人禍的洗禮,有了反攻大陸的決心,準備發動反攻登陸行動,這次武裝偵察活動直接影響了蔣介石的反攻決心。因此,在這場海戰之後,臺軍作戰指導方向也從反攻大陸轉為防禦本島。到了1967年1月13日,終於爆發了臺海上空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空戰,史稱「113空戰」。自此之後,臺海上空再也沒有發生任何空戰。也就是從1967年之後,臺灣方面除了例行對金門、馬祖地區的補給增援之外,其他的軍用機艦一律限制在臺海中線以東活動。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臺海中線才真正成了臺海雙方的活動習慣界線。

  60年代臺海上空對峙的戰鬥機

  F-86

  美國北美公司(NorthAmerican)研製的F-86佩刀戰機毫無疑問是最偉大的戰鬥機之一,堪與福克 (Fokker)D.VII、索普威思駱駝(SopwithCamel)、超馬林噴火(SupermarineSpi tfire)、梅賽施密特(Messerschmitt)Bf109、福克.烏爾夫(FockeWulf)Fw190 、三菱零戰、以及北美P-51野馬比肩。1949年佩刀進入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服役,臺灣空軍是首批接收「 佩刀」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從1954年11月到1956年6月共接收160架「佩刀」戰鬥機。在F104戰鬥機服役之 前,一直是臺灣空軍的主力。

  F-104

  F-104原本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截擊和空戰研製的制空戰鬥機,「凱利」·詹森領導設計。原型機於195 4年2月首次試飛。預生產型飛機於1956年2月首飛,1958年1月開始交付。1960年5月26日,臺灣接收了第 一批F-104A/B,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才慢慢退出現役。該機型參加了1967年的最後一次臺海空戰。

  RF-101

  RF-101由F-101戰鬥機改裝而成。最大時速1900公裡,實用升限15500米左右,低空和垂直機動性能好;機上裝有6部航空相機,可實施高、低空、垂直傾斜航空照相,被譽為「西方戰略眼睛」。1959年7月,臺灣在美國援助下,開始進行RF-101型偵察機的改裝。同年10月裝備了4架該型飛機,成為當時對大陸實施航空偵查的主要兵器。多次進入大陸實施偵查。而1967年的臺海最後一次空戰的起因也是因為RF-101進入內地偵查,被解放軍戰鬥機追截,臺灣方派出4架F-104戰鬥機接應而爆發的遭遇戰。

  殲-六

  殲一六原型為蘇聯制Mig-19型戰鬥機,曾是中國空軍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機,是中國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機型。共生產了4500架,遠遠超過該型飛機在蘇聯生產的數量。是歷次臺海空戰的解放軍主力。

相關焦點

  • 沒有海峽中線,因為臺灣自己天天過海峽中線
    21日,中國外交部,以國家的身份公開回應了所謂的海峽中線問題,那就是:這句話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中國在所有的公開文件中,從未承認過海峽中線的存在,所以在法律上當然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22日,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對媒體這麼解釋所謂的「海峽中線」: 雖然「海峽中線」是「我們思考出來的一條線」,但它是多年來「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的一個象徵」。換句話說,臺灣自己也知道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這只是臺灣自己「思考出來的一條線」。
  • 兩岸沒有所謂的 「海峽中線」!
    臺軍方人士透露,臺軍機廣播向解放軍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解放軍戰機飛行員則以「沒有海峽中線」回應。2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罕見地公開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這番話在島內激起強烈反響。22日清晨5時30分,全臺各空軍基地周邊的民眾就已經嗅到不尋常的氣息。不少人被戰機吵醒,誤以為「共軍來襲」。
  • 官方首次明確表態,「海峽中線」不存在!
    臺灣媒體報導稱,有大量解放軍戰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逼近臺灣。在9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就此事明確表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向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證實,這是中國官方首次明確表態,「海峽中線」的說法不存在。
  • 大陸軍機頻越「海峽中線」 臺灣何去何從?
    陸委會也指責大陸逾越「海峽中線」,「加大軍事恫嚇力度」。藍營方面也不甘寂寞。馬英九在社交媒體聲稱「軍機頻頻擾臺,甚至越過海峽中線,讓人惶惶不安」。國民黨立院黨團更借「海峽中線」一事提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威脅」。嚴格來說,臺灣設立的防空識別區與「海峽中線」不是一回事,但確有相同的性質——單方面劃設。1950年代,大陸限於有限的軍事實力,東南沿海的制空權為臺灣所掌握。
  • 「海峽中線」?不存在的!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副國務卿訪臺並會見蔡英文等人、近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多架戰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等熱點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一一回應
  • 外交部: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演兵場注意到,這是外交部首次就「解放軍戰機穿越海峽中線」一事明確表態。臺軍方人士透露,期間臺軍機廣播向解放軍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解放軍戰機飛行員則以「沒有海峽中線」回應。所謂的「海峽中線」哪兒來的?據中國臺灣網曾援引澳門《新華澳報》報導稱:實際上,所謂「海峽中線」,是當年美軍執行《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協防臺灣期間,基於臺海防衛作戰之需要,衡量臺灣海峽甚為狹窄,作戰縱深不足,而在其主導下所推出的一條「假想界線」。
  • 大陸軍機為何穿越「海峽中線」?
    如果臺灣當局不改邪歸正,大陸一定會反制,軍機過「中線」的做法會頻繁出現。美國在臺協會(AIT)3日首度證實,從2005年開始,美國政府相關人員派駐就已經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等現役軍人。所以美國最近又是派軍艦到臺灣海峽巡邏,又是派軍機在臺海上空轉悠,又通過AIT的官員放話說美軍已經在AIT工作了十幾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美國是否就是一個說假話的大國?美國做事不負責任、不履行協議的承諾,是破壞穩定的因素。」「中美建交的時候有三個政治的安排:斷交、撤軍、廢約,而且尼克森訪問中國的時候,明確表示美軍不會在臺灣海峽巡邏。
  • 無中生有的「海峽中線」被正式宣布不存在,它們心理在崩潰
    它們有一個共同立場就是把「海峽中線」當成「心理線」,並一廂情願地認為大陸也默認這條「心理線」。9月19日,臺軍機喊話解放軍: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解放軍飛行員則「霸氣」回應:沒有「海峽中線」!從這兩句對話可以看出,臺灣當局是將「海峽中線」當成一條實線,並要求臺軍機飛行員以此做出空中反應。而對解放軍來說,根本不存在「海峽中線」,整個臺灣海峽都屬於中國的管轄範圍。
  • 臺媒:解放軍殲-11、殲-10戰鬥機越過「海峽中線」
    在東方老師的記憶中,這應該是今年以來臺媒第三次炒作解放軍戰機越過「海峽中線」。第一次是在今年的2月10日,當天上午多架多型解放軍軍機,從臺灣島西南海域穿越巴士海峽一路向北,繞臺巡航。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軍聲稱,解放軍護航機隊曾短暫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 誰在臺海劃了線 從警戒線到臺灣心理紅線的「海峽中線」
    然而,大陸官方迄今一直堅持「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臺方又屢屢批評解放軍「越線」、「威脅」臺灣安全。究竟這個「海峽中線」(或稱臺海中線)是否存在?「海峽中線」的說法又是怎麼誕生的呢?不過,臺空軍所稱的「海峽中線」坐標,則是北緯27度、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東經118度兩點間的連線;總而言之,「海峽中線」共有3條,坐標與連線各不相同,而今臺灣方面堅持的「海峽中線」(空軍定義),實則出自1958年《樂成聯盟作戰計劃》(Rochester Plan)根據原始的「戴維斯線」,並經過20多年逐步修訂而成。
  • 臺灣,沒有什麼海峽中線!
    臺「防務部」公布的9月18日解放軍軍機飛行軌跡圖臺軍急忙派遣飛機來進行「驅離」,並用通訊向我軍喊話,說什麼:「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對此,解放軍飛行員直接回應:「沒有『海峽中線』!」19日,我們又繼續又派了19架戰機巡視臺海,繼續貼臉。
  • 外交部: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不存在「海峽中線」
    有記者就「臺灣海峽中線」一事提問。  汪文斌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  相關報導:臺媒曝光「兩岸飛行員對話」!解放軍飛行員回應臺軍:沒有「海峽中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中時新聞網18日報導稱,解放軍軍機昨天(17日)越過所謂「海峽中線」,臺軍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大陸飛行員則回應:「沒有海峽中線」。
  • 不存在「海峽中線」!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解放軍軍機對臺軍罕見喊話 民調:10%臺灣民眾支持兩岸統一,63.4%支持……「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記者提出涉及臺灣的「海峽中線」問題事作出否定性回答,擊中臺灣島內某些「想入非非者」的內心。
  • 互動 |臺灣說的「海峽中線」是什麼?外交部:不存在的
    外交部:不存在的】 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灣海峽附近進行實戰化演練,被臺軍指「飛越『海峽中線』」。這「海峽中線」是從哪來的?中國外交部也表示不知道,並重申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同時,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熱血MV《假如戰爭今天爆發》,又釋放了什麼信號?今天依舊是評論員宋忠平,跟我們一起聊。
  • 臺灣海峽中線原來是個偽命題 美臺勾結挑釁一中現更不存在——解放軍飛行員制式回答:臺灣海峽沒有中線
    ——解放軍飛行員制式回答:沒有臺灣海峽中線偽命題的由來所謂的「臺灣海峽中線」或稱「臺海中線」,是臺灣海峽的一條無形界線,從北緯26度30分、東經121度23分-北緯24度50分、東經119度59分至北緯23度17分、東經117度511分,為一條呈東北
  • 中國戰鬥機飛越海峽中線臺灣竟然軍機升空攔截!!
    地理位置上這塊空域已經超過了臺灣海峽中線位置,臺灣空軍緊急起飛回應。但中國空軍在發現臺灣空軍時並未立刻返航,而是在中線偏東空域逗留十分鐘。雙方並未發生其他不克制的不友善行為。(圖片來源網絡)國防部新聞稿稱,對於大陸軍機踰越海峽中線,國防部表達嚴正抗議並譴責此一挑釁舉動,已經嚴重衝擊區域安全穩定,危害區域各方共享之和平福祉。
  • 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蔡英文終於承認「一個中國」?
    大陸軍機兩度飛越「海峽中線」,臺軍無反應520前夕,臺媒接連曝出,解放軍運8飛越臺灣「海峽中線」。有臺軍人士緊張指出,臺軍每次都來不及派軍機攔截。據臺媒報導,17日上午10時,一架疑為解放軍運-8型運輸機貼著臺灣「海峽中線」飛行。臺媒感嘆,這是「解放軍運-8繼14日後再飛臺海,兩度越中線」。
  • 軍機連續12天抵近演練,大陸用行動證明「海峽中線」並不存在
    兩岸的激烈互動,喚醒了一個已經塵封了幾十年的歷史詞彙——海峽中線。大陸軍機頻頻穿越海峽中線,讓臺灣緊張異常。這兩個星期,臺灣的政論節目幾乎天天都是相關主題。不過,面對臺灣方面篤定的「海峽中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是平靜地回應,「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 「海峽中線」消失, 俄羅斯專家談臺灣冒險後果嚴重
    針對臺灣指責大陸軍機飛越「海峽中線」製造臺海緊張局勢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正式否認有所謂「臺海中線」存在。
  • 解放軍飛行員霸氣回應臺軍機:沒有海峽中線!
    近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面對臺軍機廣播喊話解放軍戰機飛行員霸氣回應「沒有海峽中線包括轟-6機2架、殲-16機8架、殲-11機4架、殲-10機4架,其間三度飛越所謂「海峽中線」,最近距新竹海岸線約37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