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顛覆世界軍事的7項關鍵技術

2021-02-23 學術plus

2019學術大禮包丨加入學術plus丨2018學術大禮包丨2017不可以錯過的重磅報告們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一方面繼續在傳統的軍備競爭,如第五代戰鬥機、重型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然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新一代體積更小、更智能、成本更低的武器,無疑對當今軍隊的武器系統發起了顛覆性的挑戰。這種挑戰將遍及陸地、海洋和空中等各個作戰域。本文總結並分析了未來5年(2020-2025)最直接影響軍事能力的幾個關鍵技術,及其對作戰域的影響。

文章僅供參考,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關鍵技術與未來戰爭中的小、智能、廉價革命

作者:T.X. Hammes

編譯:學術plus評論員  一魚

來源: 美國《2020戰略評估》

這些小型、智能和廉價的武器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性質,並非常有可能主導大國衝突。總之,我們正在走向一個「精確的時代」。而在如今的大國競爭時代,最關鍵問題是哪個國家能夠最迅速、最有效地適應這場顛覆性的革命。 

與以往的工業革命一樣,這次工業革命也不是僅基於單一技術的,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快速成熟的技術融合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那些在未來5年(2020-2025年)最直接影響軍事能力的因素。

未來5年(2020-2025)

最直接影響軍事能力的關鍵技術

納米技術是在納米尺度上進行的科學、工程和技術,納米尺度約為1至100納米。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張新聞紙的厚度約為100,000納米。納米技術可應用於化學、生物、物理和材料科學,以顯著提高強度、燃燒性和導電性等一系列性能。納米技術最直接的軍事應用是納米炸藥。公開來源的報告表明,納米炸藥的爆炸力是常規炸藥的10倍。而納米研究仍在繼續,這意味著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可以獲得更大的常規爆炸力。爆炸能力的增加可以使那些新的、更小的武器具有與大型傳統武器相同的效力。第二個領域是納米材料。碳納米管(由石墨烯製成)比鋼強400多倍,是特殊的導體。可以用來減輕許多產品的重量,如:電子產品、汽車、醫療設備等。一旦石墨烯達到大量廉價可用的階段,必將廣泛應用於日用品以及高端軍事的各個領域。此外,納米材料還極大地增加了電池的存儲容量,基於石墨烯的超級電容器將大大提高充電效率。納米材料還可以製造智能織物,這些織物會隨著背景和納米塗料的變化而變化。另外,抗輻射電路可以保護電子設備免受微波武器的影響,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納米產品是。總之,基於納米技術的材料、電路、能量存儲和炸藥的改進將使得各種武器裝備的射程、有效載荷和隱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商業、自主監視無人機的快速發展正在降低遠程、多光譜和雷達的運營成本。長航時(30小時以上)、軍用遙控無人駕駛飛行器,如「全球鷹」(Global Hawk),不僅價格昂貴(1.3億美元),並且還需要完善的配備才能支撐其發揮效力。而如今的長航時監視系統只需要幾名人員,自主垂直起降無人機DX-3可以攜帶光檢測的測距技術,任務範圍可達900英裡。長續航時間或系留無人機可以提供臨時節點,以擴展現有系統的範圍,或者為持續損壞的節點提供快速替換。捕食者無人機成為近20年裡最為熱門的無人機,其高端系列售價200萬美元,也僅是F-35的1/45。而XQ-222無人機的射程為3000英裡(是F-35的兩倍多),有效載荷為600磅。其成本優勢也不容忽視:由於其垂直起飛和回收系統,XQ-222的訓練成本最低,不需要機場,不需要飛行員和維護人員的培訓,沒有飛行員獎金,沒有退休費用等等……美國空軍也正在研製並測試其專用的XQ-58A版本(遠程、高亞音速無人駕駛飛行器)。然而,攻擊型無人機技術並不限於百萬美元的系統。自2011年以來,美國已經向阿富汗運送了超過4000架價值15000美元的彈簧刀無人機。它長2英尺,寬3英寸,只有6磅重,可以飛行約6.2英裡,並為操作員提供實時視頻,操作者還可以對其發現的任何目標進行「自殺式攻擊」。伊朗在2019年9月對沙烏地阿拉伯阿布卡奇石油設施的襲擊就是典型案例。伊拉克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間也進行了80多次無人駕駛飛機襲擊。此外,商業公司正在測試自主垂直起降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不依賴全球定位系統,抗電子幹擾能力強,射程數百英裡,精度為1米,價格低廉,可以一次性使用。商業航運業正在發展一系列無人駕駛的水面船隻,從北海渡輪到電動沿海貨船和全尺寸貨櫃船和油輪。2018年起,美國海軍就在開發水下無人機來探測和打擊敵方戰鬥人員,使用一群船隻在幾個小時內清除一個布滿地雷的海峽、跟蹤敵人的潛艇,並守衛關鍵的基礎設施。無人水下航行器可以成為潛艇部隊相對廉價的替代品或增強手段。地面無人機已經應用與實戰。雖然目前面臨一些困難,但許多國家仍在繼續開發無人駕駛地面車輛。

簡而言之,軍用和商用無人機的使用——無論是在地面、海上還是空中——全部在呈爆炸式的增長。全球智能商用無人機市場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790億美元。

自2002年以來,DARPA開始贊助一年一度的黑色飛鏢實彈演習,以探索摧毀無人機的方法。促進了反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具體包括:動能殺傷、定向能(雷射和電磁脈衝)、軟體攻擊以及電子和GPS幹擾。雷射、軟體攻擊和電磁脈衝方法似乎對蜂群有最大的潛在影響。但每種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最新的方法中,DARPA正在探索使用無人機群來擊敗無人機群,並開發最有效的軟體和策略。實驗小組隨後駕駛由25架無人機組成的混合群相互攻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這一概念還沒有在更大群體樣本上進行過測試,也沒有付諸實戰。

人工智慧是一個廣泛的動態領域。本章只討論在小型、智能和廉價武器發展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工智慧領域:獨立於全球定位系統的導航目標識別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四軸飛行器「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自主飛行,只使用機載硬體和視覺算法,就可以不依賴全球定位系統。」DARPA也正在利用地球磁場的變化開發精確導航。這兩種系統都不受全球定位系統幹擾或欺騙的影響。但是雖然這些系統可以讓無人機到達目標區域,但以目前的技術還不能確保它能擊中特定的目標。此外,真正自主無人機打擊行動的第二個關鍵要素是準確的目標識別。許多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慧將通過機載傳感器以提供準確的識別。2019年初的一份在線雜誌對七種可以識別和跟蹤人的商業無人機進行了評級。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正在使用一種新的遙控晶片來識別雷達生成的空中圖像中的軍用和民用車輛。 

2014年,維吉尼亞大學的一個團隊在一天內列印了一架3D無人機,然後使用小電機、2節電池和一部安卓手機,生產了一架800美元的自主無人機,航程約為30英裡。如今,一家擁有1000臺Carbon3D印表機的工廠每天可以列印10萬架自主無人機的機身,至於成品的組裝和裝運,都可以通過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發射數千架無人機將具有挑戰性,但通過使用像多管火箭系統一樣設置的標準貨櫃,可以快速移動和使用大量無人機。無人機蜂群的數量優勢就足以對任何現有的防空系統造成巨大壓力。

無人機群面臨的前兩個挑戰:自主導航目標識別技術,已經在2020年得到了顯著的發展。而最後一個挑戰——小型無人機的有效載荷限制——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解決。第一個也是最不具技術挑戰性的方法是「攜帶引爆器」。第二種方法,使用爆炸成型彈藥( EFPs)作為彈頭,這種方法技術要求更高。第三種方法是利用蜂群,依靠幾十枚小型彈頭的累積傷害來完成任務。

「攜帶引爆器」通常適用於引爆易燃目標,如彈藥庫、停放的飛機、燃料卡車或火箭發射器。幾盎司炸藥只要投放到正確位置,就將引發二次爆炸,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俄羅斯多次使用小型無人機向烏克蘭彈藥庫投擲簡易手榴彈。由此產生的二次爆炸摧毀了數十萬噸彈藥。而要穿透非爆炸目標,如補給卡車或輕型裝甲車,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EFPs。一個合適的拇指大小的EFP只有3盎司重,可以穿透半英寸的鋼。將EFP的尺寸增加到只有幾磅,可以摧毀甚至是裝甲良好的車輛。無人機、人工智慧和先進位造的結合意味著在未來的戰場上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移動、智能、活躍的獵人。

不論政府和大公司們如何挖掘其現有衛星的能力,都無法與商業衛星的低成本相比。立方星的每個模塊大小是邊長僅約為4英寸,其成本低於125,000美元,已成為空間服務新產業的關鍵。Viasat正在建立一個微小衛星網絡,使客戶能夠近乎實時地查看不斷增加的觀測衛星網絡的圖像和視頻。可見,大國已經失去了對太空使用的壟斷。「廉價空間」意味著在一個破壞性技術和大國競爭的時代,所有軍事規劃者必須假設幾乎任何敵人在移動時都能看到他們的部隊。 

高超音速武器,也稱為超高速武器,其速度是音速的5到25倍。實現高超音速武器有三種不同的方法——助推-滑翔火箭、巡航飛彈和炮彈。每種方法都在迅速成熟,並將極大地改變大國衝突的特徵。但目前預計大多數不會在未來5年內大量投入作戰。

助推-滑翔火箭系統要求彈道飛彈在機動之前達到速度和高度。一旦投入使用,將提供具有毀滅性力量的機動、遠程精確打擊。大國似乎都在開發這類武器,重點是攜帶核彈頭。美國預計在2028年前擁有一個可運行的助推-滑翔系統。相比之下,高超音速巡航飛彈更為廉價,可以由各種地面、海上和空中平臺發射,但體積更小,射程也有限。美國空軍正在研製AGM-183空中發射快速反應武器。美國陸軍正在開發一種遠程高超音速武器。最後一項技術,高超音速炮彈,更便宜,但射程更遠——目前只有大約50英裡。陸軍已經設定了一個射程為1000英裡的火炮目標,但是還沒有部署這種系統的預計日期。

總之,這些技術進步將在新興的大國競爭時代徹底改變戰爭的所有領域,並改變未來衝突的戰術和作戰環境。

以上這些小型、智能、廉價技術的崛起將對各個作戰領域——地面、海上、空中、太空、網絡和電磁——產生重大戰術影響,更重要的是對跨領域作戰產生影響。 

當我們將簡單的無人機、增材製造(3D列印)、自主導航和目標識別結合起來時,地面部隊可能需要處理數千甚至數萬架無人駕駛飛機。但如果將他們都打包在商業貨櫃或卡車中,並在戰場上移動,就很難被識別或搶佔。如果進而將其與地雷、GRAMM(制導火箭、大炮、迫擊炮和飛彈)火力和其他精確武器結合起來,那麼「無人機家族」可以創造一個作戰雙方都無法撼動的縱深地帶。目前,地面部隊正處於新技術逐漸取代舊技術的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已經生產了貨櫃式巡航飛彈,可以為各種平臺提供反艦武器。貨櫃船可以通過增加40至50件貨櫃化武器和一個簡單的指揮和控制系統而變為軍艦,價格約為1.25億美元,只相當於一艘海軍沿海戰鬥艦(LCS)購買價格的一小部分。這是一種生存能力更強、價格更低的船隻,並且可以為艦隊增加大量飛彈。

除了能力越來越強的巡航飛彈之外,像XQ-58A這樣的垂直起落無人駕駛飛機意味著幾乎任何海船都可以是小型飛機。此外,許多戰艦在頂部裝有盒式發射器。這些提供了容易識別的目標點和二次爆炸的巨大潛力。水下武器對海軍構成了更大的挑戰。各種商用無人水下航行器甚至可以變身為潛艇部隊。如果發展成武器系統,商用無人駕駛飛行器可能會極大地改變海軍。 在新興的大國競爭時代,大量相對廉價的自主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的出現將徹底改變海上戰爭。

 

 

對於傳統的有人駕駛的空中力量來說,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的結合一方面可以克服傳統空中力量的許多弱點,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些國家反進入/區域封鎖和精確的遠程打擊能力。空中力量正面臨巨大的變化。載人飛機已經過時,成本低廉的無人機、巡航和彈道飛彈、潛在的高超音速飛彈才是未來。然而,美國目前沒有辦法保護空軍基地免受這種新一代武器的攻擊,航空母艦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威脅。當前已有或設想的武器系統還無法發現並攻擊這些移動系統。而對於飛行員來說,也必將被無人機所替代。

在太空領域中,微型衛星和立方星的出現,加上商業發射平臺的興起,將大大增加太空攻擊的可能。2020年4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任務擴展飛行器成功地與國際通信衛星組織901號對接,並在軌道上為其提供服務(該系統可用於衛星摧毀和修復)。太空資產是否會被用來攻擊地球上的目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此外,為了在太空的戰鬥中保護重要資產,美國需要發展衛星上使用動能和軟殺傷的能力,同時修復能力也至關重要。

 

相比之下,網絡戰是持續的、全球性的、持續的和不斷發展的。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繼續,網絡空間的持續衝突只會不斷加速。而所有網絡在現實世界中都有節點,如衛星下行鏈路、伺服器和光纖網絡,這些節點都很脆弱。與網絡攻擊不同,對已知位置的物理攻擊會對對手的網絡造成重大且可預測的損害。而協調現實世界的攻擊也比混合網絡和現實世界的攻擊更容易操作。這是一個跨領域開發的成熟領域。 

電磁頻譜的使用對於在其他領域進行戰爭至關重要。如果一種力量可以主宰整個頻譜,就可以嚴重限制甚至擊敗對手在陸地、海洋、空中、太空和網絡上的所有能力。此外,網絡系統通常依賴電磁通信鏈路,這些鏈路可能會受到幹擾、退化或欺騙。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計算機功率的大幅提高、電磁脈衝系統的創造以及傳感器的改進,使得電磁頻譜成為高科技競爭的一個關鍵領域,而這個領域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參與的結果。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未來10到20年的技術融合意味著每個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都將擁有精確打擊能力。擁有100臺3D印表機的國家就可以使用成千上萬架精密無人機作為戰鬥武器。通過將這些無人機與被動傳感器配對,防禦者在選擇開火之前不必發射任何信號。因此,未來的戰爭很可能是由防禦者選擇何時發起,並且通過大規模精確打擊來完成。簡而言之,完善的防守將能夠創造戰術優勢。

因此,那些試圖登陸別國地面部隊的進攻將會面臨重大傷亡甚與不對等的經濟損失。無論是在人力還是財力方面,未來的幹預成本將比現在高得多。 

 (全文完)

2021重磅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美國《2020戰略評估》(精華版)

【深度】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外軍的七大電子戰無人機

一魚,學術plus評論員,專注研究國際軍事與科技戰略。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更多觀點或進入公眾號「個人專欄」結識「學術plus」專家作者團隊。

 來了快看:2019學術大禮包 

 點擊領取:2018學術大禮包 

來吧!加入學術plus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八種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微米納米前景可期
    一、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系列——腦科學二、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系列——人體增強三、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系列——
  • 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軍用生物技術
    軍用生物技術通過借鑑和利用生物眾多優異結構和特殊的功能,將為武器裝備實現跨越式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源泉,已成為武器裝備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並在不斷催生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軍事強國高度重視軍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已在生物材料、仿生裝備、生物計算、生物燃料等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原標題:「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IPRdaily導讀:科技日報曾推出系列文章報導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討論。2018年,射頻晶片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 博通3家壟斷,高通也佔一席之地。射頻器件的另一個關鍵元件——濾波器,國內外差距更大。手機使用的高端濾波器,幾十億美元的市場,完全歸屬Qorvo等國外射頻器件巨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這需要材料、工藝和設計經驗的踏實積累。
  • 顛覆的未來世界已經悄悄來臨
    本篇文章,通過簡單直白的語言告知大家,即將進一步顛覆我們的未來世界已經悄悄來臨 當我們還滿足在智慧型手機,微信,5G的世界裡的時候,不知道全球正爆發著一場「戰爭」,這場看著好像和你我沒關係的戰爭,其實會讓你不知不覺的發現,原來直接影響到我了(後面會說到) 這場戰爭本質上是在搶奪未來世界的制高和話語權,大多數人的認知僅僅停留在馬斯克
  • 電子戰的未來:認知電子戰概念及關鍵技術
    1、美軍認知電子戰研究現狀為了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獲得「制電磁權」的主動優勢,世界各軍事強國都著力提高自身的電子戰作戰能力,其中美軍對電子戰技術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已經著手開發了一系列認知電子戰項目,具備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對美軍近期開展的認知電子戰項目進行簡要概述。
  • 未來十大軍事科技制高點
    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大對軍事科技的投入,一些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的高新技術,一些被認為「改變遊戲規則」、一些可能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大量湧現,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不僅將強力牽引軍事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必將對未來戰爭形態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重磅|2016年臺灣武器裝備與軍事技術發展綜述
    蔡英文5月20日「執政」以來,把軍事現代化作為臺灣優先事項,一方面,積極與美國聯盟,希望獲得美國更多先進裝備與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計劃,欲通過自行發展潛艇、戰機等先進裝備來提升臺灣「國防」工業水平和所謂「自主國防」能力。2016年更是啟動潛艇自研計劃,期望在未來10年研製出潛艇。
  • 2020年世界軍事排行榜
    同時,為了保證評估儘可能地客觀,使用加分和扣分系統,另外增加幾項附加條件,主要包括:評估時不考慮核武器;評估時考慮國家地理特點;評估對象不只是武器裝備數量;評估時考慮某些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海軍能力有限將會扣分;評估時不考慮國家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特點。
  • 細數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世界的未來屬於科技!
    2014年8月,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進行了無人系統研究歷時10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裡程碑式的試驗。在試驗中,13艘裝備12.7毫米機槍的無人水面艇 護衛主艦航行,在直升機偵察到可能攜帶簡易爆炸裝置的敵方艦艇目標後,各無人艇開始自主運動,與其他護衛艦圍住主艦,提供防護。此次試驗也標誌著未來5年 無人系統將有可能進一步在自主認知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2016-2045年24個新興科學和技術趨勢解析
    未來的醫學革命還將使人們在幾十年裡繼續保持健康和生產能力,增大老員工和年輕員工之間的就業競爭,以及造成社會安全網的額外負擔。耐藥細菌將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 7.網絡 網絡防禦並非一個新的趨勢——關於「網絡珍珠港」的警告早在1991年就已經出現了。然而,未來30年物聯網的興起和連接日常生活方面的不斷增長的相互依存將使網絡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美國歷來對軍事高科技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 並針對UUS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2000年, 美國海軍綜合考慮未來50年需求情況制定了一個中、遠期發展規劃, 即《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總體規劃》[4], 確定了未來UUV優先發展的4個特徵能力: 1) 潛艇跟蹤和追獵; 2) 海事偵察; 3) 水下搜索和調查; 4) 通信和導航援助。
  • 美國FutureScout未來偵察為陸軍所作《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解讀(15k字44圖經典收藏版及原文下載)
    (二)6項關鍵宏觀趨勢(橫向主題):城鎮化、氣候變化、資源緊張、人口變遷、創新全球化、全球中產階級的興起等,可能與社會政治變化、技術和安全產生聯繫。在未來的30年裡,全球變暖將威脅整個人類的生存,全球能源的需求將會飆升35%,39億的人們(超過40%的全球人口)將面臨淡水危機,技術發展將成為解決全球共性問題的關鍵。
  • 2021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 (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指南發布
    )將緊扣高質量發展爭當表率的 目標定位,堅持「四個面向」戰略導向,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重大需求,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 統籌部署鍛造創新長板和補齊關鍵短板兩大任務,著力加強未來 前沿領域的產業前瞻性技術研發和關鍵必爭領域的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和標誌性技術 成果,力爭在戰略性、前沿性領域建立更多引領性、先發性競爭 優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 蘭德:美國防部部署AI的3個關鍵和11條建議
    2018年,美國國防部成立了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AIC),旨在將人工智慧大規模應用在軍事領域,提高美軍智能化作戰水平,使美軍保持和佔據軍事優勢。包括算法在內的許多技術都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礎。近期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依賴於有監督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算法。然而深度學習算法的成功有賴於大規模的數據集和大量用來訓練模型的算力。深度學習算法往往局限於特定的應用,而演示的應用程式往往是商業化的。此外,VVT&E對於安全關鍵型軍事應用等 AI 應用仍然極具挑戰性。
  • 2018年國外軍用無人機裝備及技術發展綜述
    因此,針對2018年軍用無人機的研發進展,將從需求牽引、改進改型、機載系統、新作戰概念及顛覆技術應用等角度進行系統總結,為軍用無人機未來發展提供參考。作戰任務需求牽引軍用裝備技術發展。2018年,無人機技術持續發展,無人機除了執行情報、偵察、監視和察打一體等傳統任務外,拓展並滿足更多熱門需求,包括空中加油、空中運輸、海上監視、助推段反導等。
  • 可見光通信:點亮世界 通聯未來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驚奇地發現,可見光不僅可以照亮世界,而且還可以在一種顛覆傳統觀念的新技術支持下,實現通聯整個世界的夢想。這種利用可見光來傳輸信息和數據的新技術就是可見光通信,又稱「Li-Fi」。
  • 宋君強:我國軍用數值天氣預報系列關鍵技術的開拓者 | 氣象院士
    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家863主題專家組和總裝備部軍事氣象水文技術專業組成員。負責完成20多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主持突破制約我軍數值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的系列關鍵技術,解決數值天氣預報利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的高效並行計算難題。
  • 未來20年,中國軍事發展將走向何方
    所有這些,決定了當代中國軍事必須有一個大發展,決定了這種軍事發展必須著眼未來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堅持基於威脅與基於能力有機統一基礎上,把基於能力凸顯出來,打造適應中國和平崛起安全需求的能力型軍隊。基於能力為主,是當代中國軍事領域的深刻轉變,更是中國由大向強進程中軍事發展的深刻變革。
  • 解密日本280項巔峰技術
    1、全球單一國中最先進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最大Q值 最大三重積)——日本JT-60(U)和升級版JT-60SA (集中7國之力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以JT60SA為模地板建設),曾在2004年以2000萬攝氏度的爐中溫度狀態下將高約束穩態等離子體維持了31分45秒,2006年在1億度狀態下將穩態等離子體由原先的16.5秒維持時間提升到了28.6秒2、目前全球最大已經建成的螺旋型裝置磁約束仿星器
  • 中國開工建設吉布地軍事基地,將顛覆1945年來的世界秩序?
    下圖中紅圈是中國軍事基地設置的位置,下方紅色方框是美國海軍吉布地基地位置這個90英畝面積的基地是北京建設的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在中國邁向世界大國的道路上,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它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