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初來時,軍營仍似火。
人民空軍成立66周年之際,12000餘名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民兵預備役等人員走進駐地空軍部隊,親身參與「情系國防、追夢空天」主題軍營開放活動,接受傳統教育、參觀武器裝備、觀摩訓練演練、體驗軍營生活,零距離感受人民空軍風採。
這是空軍為慶祝成立66周年,集中組織的18個單位向社會開放。這次開放活動,覆蓋全國14個省(市)的部分大中城市,包含不同兵種、不同類型、不同層級部隊,是歷次開放活動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次,也是在群眾中影響最大、社會反響最強烈的一次。
活動已然結束,餘音依舊繞梁。這些天,引發了空軍機關對如何抓好新形勢下國防教育的深深思考。
打開一扇窗口
親眼一見勝過言語千萬
許多參加活動的群眾反映,以前從未見過空軍軍旗、聽過空軍軍歌;大家都知道11月11日是「光棍節」「購物節」,但大多數不知道這天還是空軍成立紀念日。
「我們就是要利用空軍成立紀念日,發揮部隊教育資源優勢,廣泛傳播空天理念、闡發空軍精神、展現空軍風貌,使空軍成立紀念日盡人皆知,不斷匯聚人民群眾關注空天、支持空防、建設空軍的正能量。」空政辦公室領導如此介紹。機關認真遴選有兵種特色的開放單位,精心設計互動性強的活動方案,還制發了一批反映空軍文化的外宣紀念封、畫冊和視頻光碟。
「老伴兒,再來一張!」在南空航空兵某師軍營開放現場,市民胡可菊拉著孫子、孫女,笑容滿面地站在停機坪前,與銀灰色的「飛豹」戰機合影留念。「我家就在附近,常看見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但從沒靠得這麼近!」胡可菊一家十分興奮。
在廣大群眾眼中,空軍是陌生而神秘的,戰鷹是遙不可及的,18座軍營同時開放,讓大家充滿了新奇、期待和渴望。
成空航空兵某師開放時,出現了受邀單位紛紛要求增加參觀名額、社會各界想方設法求得一張入場券,甚至不請自來的現象。
蘭空某訓練大隊開放活動已結束好幾天,仍有不少黨政機關、學校陸續聯繫部隊,表達參觀體驗的意願。
……
國防教育具有全民性、直觀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特別是當民眾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單純的教育灌輸已不能滿足需求。打開一扇窗口,讓社會各界零距離、面對面地接觸空軍、感受空軍、了解空軍,揭開了空軍神秘的「面紗」。無論黨政機關幹部還是普通社區群眾,無論耄耋老人還是學齡兒童,都對「空軍是什麼、戰備怎麼樣」有了一份直觀的認識。
平添一份自信
平時練什麼開放就看什麼
成空航空兵某師開放現場,殲-11戰機以50米高度超低空通場、大仰角爬升、釋放幹擾彈,向廣大市民展示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術和國產三代戰機良好的作戰性能。
廣空某指揮所將各類新型防空武器一字排開,隨著3顆信號彈騰空而起,防空警報響徹營區,訓練有素的官兵迅速就位,瞬間雷達車、飛彈車、高炮等防空武器部署到位,迅速展開對空搜索「攻擊」。
最先進的主戰飛機、最尖端的雷達設備、最前沿的防空武器;火熱的練兵場、記錄歷史榮光的榮譽館、整齊劃一的連隊宿舍;「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駕機表演、全軍「愛崗敬業模範士官」竇樹軍講解武器裝備知識、參加過「9·3」閱兵的官兵展示軍事技能、女飛行員群體現場答疑……一個個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場景出現在眼前,一個個心目中的英雄來到身邊,引發大家陣陣驚嘆。
許多群眾反映最大的收穫是實現了兒時的夙願,最美的回憶是見到了心目中的英雄。華中師範大學大四學生王博邊看邊在筆記本上寫道:「部隊真是培養人才的大熔爐,畢業後我也要到部隊來,為強軍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並向現場官兵諮詢了入伍事宜。
空軍青少年航空實驗班的學子們,每到一處總是衝在最前面,認真聆聽、不時發問,表現出對藍天的強烈嚮往。武漢市第六中學學生曹正陽參加空軍預警學院開放活動後,興奮地說:「看了宏大的閱兵陣容和『高大上』的裝備,非常震撼,太酷了,我以後也要穿上軍裝,駕駛戰機,保衛祖國神聖領空。」
看到部隊建設蒸蒸日上,社會各界發自內心地自豪和驕傲,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部隊建設。鞍山市副市長陳守義參加航空兵某師開放活動後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看到了空軍部隊良好的作風形象、輝煌的戰鬥歷程,受到極大的震撼,有你們守護祖國的萬裡空天,駐地人民感到由衷地放心和自豪。」
開放而自信的展示,吸引的是群眾的眼球,反映的是部隊的形象。「官兵平時練什麼,就讓群眾看什麼;部隊哪些裝備可以看,就向群眾展示哪些;軍營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哪裡,就把群眾的視線集中到哪裡,這樣的國防教育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許多單位在總結這次開放活動時,都得出了這樣一條經驗。
濃厚一種氛圍
沒有輿論陣地就難建思想高地
國防教育對象是地方群眾,目標是人的思想,必須通過多種渠道,持續施加影響,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軍營開放不僅要請進來看,還要走出去傳!」18個開放單位各盡其能,把開放活動做到電視中、報紙上、網絡裡。
成空航空兵某師在駐地高速公路收費站、車站廣場、商圈LED屏滾動播放「今天不僅是『購物節』,更是人民空軍成立紀念日」等宣傳標語,並製作了2塊反映空軍建設成就、面積達140平方米的廣告牌,在營區門口高速路旁展示。
一家家媒體走進軍營,用鮮活的鏡頭、敏銳的筆觸捕捉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一時間,許多空軍官兵、家屬子女和受邀群眾的手機紛紛被「空軍藍」刷屏,微信裡、博客上,大家爭相上傳、轉載、分享……
報紙的宣傳、電視的渲染、網絡的推介,帶來了群眾的口口相傳,空軍軍營開放活動不斷在全社會傳播發酵,產生了教育引導一小片、影響帶動一大片的輻射效應。
網友「老古董」留言:「讓娃娃走進軍營,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有網友表示:「部隊官兵很辛苦,當兵不容易」「近距離接觸部隊一定很震撼,沒能親身參加很遺憾,祝願空軍飛得更高」。
「在信息繁雜、思想多元的形勢下,傳統教育手段的效果越來越有限,電視、手機報、微信等,具有可視化、及時性、受眾廣、印象深的特點,依託這些載體開展國防教育,應當成為新常態。」空軍國動委政治動員辦公室領導深有感觸地說。
在「雙十一」奉上空軍兵種知識盛宴,把關注點引向部隊,通過各種媒介傳遞空軍的聲音,在短期內形成磅礴聲勢,引發了全社會的共鳴。
同上一堂大課
育民與育兵雙豐收
開放活動中,不僅地方群眾受教育受洗禮,廣大官兵同樣受薰陶受感染。通過直接參與組織,在宣揚優良傳統、宣講部隊戰史、介紹裝備性能中,人人講空軍故事、傳遞空軍聲音,有效激發了軍人榮譽感、職業自豪感、履職使命感,從而夯實了安心軍營、奉獻軍營、建功軍營的思想根基。
機務中隊長楊思遠擔任某型戰機維護保障和講解任務,先後為上千名觀眾講解戰機構造和飛行原理。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隊得到廣泛認可,精心維護的戰鷹獲得交口稱讚,他感慨道:「地方群眾對空軍、對軍人的羨慕和敬意發自內心、溢於言表,我們既感到自豪和驕傲,又備感鞭策和鼓舞。」
在廣空航空兵某師輕武器展示區,來自嶺南師範學院的大三學生趙雄峰不時發問,引導員、警衛戰士小李一一作答後還一陣驚訝:「沒想到地方軍事迷對武器裝備這麼了解,讓我感到很大壓力,以後要加強學習、彌補不足。」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官兵終有一天脫下軍裝,回到地方建功立業。那時,他們對部隊怎麼看,正源於部隊現在怎麼教。
復轉軍人、河南省雙擁辦副主任李志剛在參加完雷達某旅開放活動後,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軍營開放搭建了軍地交流的平臺,增強了軍民一家親的情感。作為一名老兵,一名地方雙擁工作者,更有責任做好擁軍優屬工作,最大限度解決軍人後顧之憂,使軍人更加安心地服務戰備、服務國防。」
以軍營開放為載體,面向社會、兼顧官兵,既促進了國防教育深入普及,又推動了官兵自我教育、自我加壓,真正實現了育民與育兵的雙豐收。
文:牛堂傑 王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