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軍事的朋友歡迎關注本號「E網情深『』
這是去年筆者寫的一篇文章,沒有在公眾號上發表過,今天恰好是海軍建軍70周年紀念日,大家可以了解下中國海軍走過的路和思索過的問題。文章較長,這裡是上半部分。
遼寧號」源自」瓦良格號」,因為中蘇兩國海軍戰略和技術脈絡不同,產生了較大的差異。本文將在動力,近防武器,其它武器,雷達,航空設施等方面簡單說明兩者的異同,並探討背後的原因。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是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的第二艘艦,1985年12月4日,在庫茲涅佐夫航母下水的當天在黑海造船廠開工,1988年11月25日下水,蘇聯解體後,因為財政困難,俄羅斯無力支付費用,遂於1992年1月停工,整體工程大約已經完成了68%,航空母艦的住艙已經開始安裝家具,動力裝置則早已安裝完畢,但是各種電子電氣設備和武器都沒有安裝與調試,動力裝置也沒有生火試驗。2002年到中國後,進過精心的修復和改裝,終於在2012年9月25日加入了中國人民海軍的序列,獲得了重生。
「庫茲涅佐夫號」的標準航行狀態
自帶隱身能力的「庫茲涅佐夫號」
動力裝置
「瓦良格號」上安裝了八臺KBΓ -4型渦輪增壓鍋爐,這種鍋爐的蒸發量為115噸/小時,蒸汽壓強為65兆帕,蒸汽溫度470度,產生的蒸汽輸送給四臺TB-12蒸汽輪機,總功率20萬馬力。輪機採用雙殼體結構,動力通過兩級減速齒輪傳遞給推進軸,推動艦尾的4個直徑4.26米的5葉螺旋槳,航速18節時轉速為180轉/分鐘。該艦的最高航速29節(短時可到32節),航程8500海裡/18節。曾經有傳言說」瓦良格號」來中國時動力已經拆除,傳動軸被切斷,這是不正確的,已經安裝到內部的動力裝置體積巨大,甲板不開孔也無法拆走,拆卸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烏克蘭沒有必要這樣做。當時的船廠發不出工資,存在大量私自偷竊行為,主要是值錢好拿的稀有金屬和電纜等,因此動力裝置可以認為是完好或接近完整的,所以動力上遼寧號基本沿用」瓦良格號」的原動力。有三個問題解釋下:第一個問題是採用同樣動力的」庫茲涅佐夫號」近些年總被西方媒體爆料有黑煙,而遼寧號只在啟動或者低速航行時被拍攝到有黑煙,有人據此推斷兩者的動力不一致。主要原因現在基本證實是」庫茲涅佐夫號」的鍋爐存在保養不善,甚至直接用了海水來燒,造成鍋爐受損,動力急劇下降,航速沒有能超過20節。第二個問題是俄羅斯前些年經濟不景氣,使用劣質的重油,油品質量不好,造成燃燒不充分,黑煙大,從「和平使命」系列演習中兩國同樣的現代級驅逐艦尾煙有明顯差別可以證實。第三個問題,是遼寧號不但官兵素質高,動力設備保養好,用的油品質量好,而且部分設備可能經過中國科研人員的改進,比如排氣的過濾和淨化方面,所以遼寧艦的動力沒有問題,去年」庫茲涅佐夫號」大修俄羅斯已經拆除了其病號鍋爐準備更新了。
庫艦拆下來的鍋爐
航行中的「遼寧號」
反艦飛彈
P-700「花崗巖」
「瓦良格號」在艦艏滑躍甲板的中心處安裝了12個P-700「花崗巖」飛彈的發射井,成兩排縱列,每排6個。飛彈重7噸,長10米,翼展:2.1米/展開;1.6米/摺疊,彈徑0.85米,採用衝壓發動機,突防速度2.5馬赫,有常規和核兩種戰鬥部,威力分別是750千克和500千噸TNT當量,高彈道射程達550公裡,低彈道射程超過200公裡,制導方式:中段慣性制導+指令修正,末端主動雷達制導。該飛彈主要裝備在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和奧斯卡級核潛艇上,是當時蘇聯攻擊航母的利器。因為射程遠,中段制導需要海洋監視衛星和圖-142巡邏機參與,必須在整個蘇聯的作戰體系內使用,所以該武器的爭議很大。如航母空間上佔用這麼大的體積是否划算,歷來都是各界爭論的焦點之一,中國海軍的航母使用思想更接近於西方,對蘇聯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戰法當然不會贊同。遼寧號改裝後去掉了這12個飛彈發射井,改成了士兵住艙,據說俄羅斯人現在都羨慕遼寧號的住宿條件。這個位置早年曾被傳說會被改成機庫,但是要改機庫,僅僅改掉飛彈發射筒是不夠的,需要向兩側進行拓寬,這樣的改動對艦體結構的破壞太大,所以沒有實施。
反艦飛彈的大開口
近防武器
「卡什坦」系統
近防系統是現代大型軍艦,尤其是航母等主力戰艦的貼身護衛,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瓦良格號」的近程防空武器和」庫茲涅佐夫號」一樣,都是8部「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和6門AK-6306管艦炮組成。「卡什坦」系統1989年裝備蘇軍,系統分為兩大模塊,指揮模塊和戰鬥模塊。 指揮模塊為一部3P-37"熱閃"火控雷達與戰鬥模塊分離安裝,該雷達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為45公裡,對反艦飛彈為12公裡左右。戰鬥模塊為安裝在同一基座上的雷達、飛彈、火炮等設備組合。雷達包括一部跟蹤雷達,一部制導雷達,一套光電系統。 武器系統包括8枚9M311K飛彈,飛彈採用無線電指令和雷射指令制導,飛彈接戰時需要制導雷達全程控制,且交戰時雷達需要飛彈摧毀目標後才能引導第二枚飛彈攔截第二個目標。飛彈發射重量為43.6幹克,戰鬥部重9幹克,此飛彈最大飛行速度為910米/秒,射程為500米~8幹米,射高為15米~4幹米,另外有備彈24枚。火炮系統由2門6管AK-630火炮組成,總射速10000發/分,彈重390克,初速850~960米/秒(不同彈種),備彈1000發,射程500米–4幹米,射高5米–3幹米。整體對超音速目標攔截成功率在90%左右,對亞音速目標攔截成功率在95%左右,是世界第一種海軍彈炮合一系統。8個單元分布在艦尾兩舷、斜角甲板和艦島前方兩側的四個舷臺上。6門AK-630速射炮則分布在艦尾兩側各1門,艦舯部左右兩舷各兩門。這就形成了一個256枚短距防空飛彈+22門6管艦炮的超強刺蝟陣。對於裝備和仿製諸多前蘇聯/俄羅斯武器的中國,為什麼遼寧號卻沒有用這套組合,而是只裝了3門H/PJ-11 11管速射炮+3座18管HQ-10飛彈發射裝置呢?
1130速射炮
11管速射炮國內通常叫1130炮,它是由國產730速射炮發展而來,首先裝備在遼寧號上。為什麼要升級730炮,因為根據中國周邊地區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發展形勢,臺灣裝備了雄風3飛彈,越南裝備了堡壘岸艦飛彈,沙道克岸艦飛彈(SS-N-3/P-35B),俱樂部潛艦飛彈(SS-N-27/3M-54E),印度裝備了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如果要有效對抗2馬赫~4馬赫之間的反艦飛彈,經過研究需要速射炮的發射速率達到1萬發以上,這樣原來的730炮無法滿足要求。中國科研人員經過反覆試驗,確定了現在的11管速射炮形式,它的射速可以達到1.1萬發/分鐘,之所以沒有向「卡什坦」系統將兩門多管火炮並聯,是因為試驗表明,兩門並聯火炮的射擊會互相干擾,降低了射擊精度。中國的1130炮的射擊精度可以達到1.3毫弧度/千米,「卡什坦」是2.6毫弧度,千米立靶精度1130是「卡什坦」的4倍,單獨的AK-630就更低,只有3.5毫弧度,千米立靶精度1130是AK-630的7倍以上,在2千米的常用射擊距離上,這三種武器的精度無疑會差異更大。火炮平臺的備彈量和重量也是影響平臺性能的重要因素,1130炮在彈種上要優於「卡什坦」等蘇/俄型號,中國採用了最新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可以達到1250米/秒,「卡什坦」上用的普通穿甲彈初速只有960米/秒,1130炮不但增加了有效攔截距離,在同等距離上的精度也更高。「卡什坦」系統重19.4噸,備彈1000發,1130炮重7.4噸,備彈1280發,AK-630炮重1.9噸,備彈2000發,從重量看「卡什坦」系統非常重,轉動慣量很大,系統的旋迴速度慢和穩定的時間較長,不利於快速跟蹤移動目標,備彈量也是三者中最小的;AK-630雖然很輕,跟蹤速度夠快,但是射擊時的震動對精度有影響,備彈量是唯一的優勢;1130炮無疑是最均衡的。「卡什坦」和AK-630使用AO-18K(GSh-30K)6管內能源加特林炮,射速從零到達最高射速需要時間,前面的射彈作用不大,而1130是外能源炮,可以瞬時達到設定的射速。這三種武器加上730炮中國海軍都使用過,「卡什坦」就裝備在海軍2002年引進的第二批現代級驅逐艦上,但是最新的主戰艦艇逐漸都統一成1130炮就是上述原因。
海紅旗-10飛彈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中型航母排兵布陣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