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航空知識2017年前方的報導
PART 1 走馬觀花
收拾好行囊,領取媒體入場證件(專業觀眾和普通觀眾可在官網提前預定入場票,價格很實惠)走進航展現場。
第一感覺是「這裡完全是美式戰機的天下」。美國海空軍、澳大利亞空軍、韓國空軍、新加坡空軍戰機擠在一起,幾乎清一色深灰空優塗裝,各機各型的靜態擺放區域完全自由(接下來的幾日,會發現每天機位都會有所變動)。按照計劃,更是根據個人喜好,首先去看了具有F-16血統的韓國空軍T-50B戰機。其次就是基於F-15E改進而來的新加坡空軍F-15SG戰機。
韓國空軍T-50B戰機,稜角鮮明,細節體現出F-16經典三代機特點,用一句很接地氣的話來說:「該直線直線,該曲線曲線,該收角收角」。由於各方面都像縮小版的F-16,所以看起來很秀氣。部件裝備特點也都沿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產品。據消息,基於此機的攻擊機和教練機改型,目前已經被菲律賓和美國選進新裝備計劃名錄。菲律賓更是在本月連續接收新一批此款戰機。
新加坡F-15SG戰機,現場尤其一點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變態」的掛載能力。一堆JDAM聯合攻擊彈藥擺放在地上,不算機腹掛點,兩側對地掛載點就已經有12個,AIM-9X和AIM-120空空彈更是採用雙聯複合掛架配置。相較於F-15E,筆者特別在其發動機尾噴口矚目許久,很明顯,尾噴收縮片不同於F-15其他系列。如此強悍的掛載能力可能與改進型發動機不無關聯吧。
停放在F-15SG一旁的,就是被譽為「樹梢殺手」之典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眾多機型中,很少有人側目,體型較周邊機型是有點小,可是所帶有的武器威力一點都不小。同樣隸屬於新加坡空軍,同樣是進攻性武器。這不由得讓筆者想起網友經常說的一句話「新加坡那麼大點的地方,飛機一起飛還不飛出國境了。」但仔細一看,這些武器都是側重於對地攻擊,細想,新加坡空軍確實立足於本國國情。
由於筆者抵達航展現場已經是開幕後,遺憾無緣觀賞編隊飛行中的大力士們。但是在現場,這一群體型龐大的傢伙聚在一起,確實很震撼。
作為非北約國家首裝A400M的馬來西亞空軍,此次將A400M置於重點展覽對象,不僅有每天的飛行表演,更有零距離觀賞其倒車和靜展的機會。走近A400M,細節體現著製造水平,現場不時會有馬方高官登機參觀,作為新一代空中運輸平臺,能夠看出來,馬來西亞空軍對其寄予厚望。澳大利亞空軍此次將C-17運輸機帶來參展,不用多說,「環球霸王」一定是航展老客,碩大的垂尾佇立在機坪,也是許多人第一眼目光所及的物件。同樣,此次航展也缺不了伊爾-76運輸機,雖然作為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的保障機隨行而來,但是在機坪一隅還是有專門的展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17和伊爾76這兩個大傢伙細看的人倒是不多,但是周圍人卻不少,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防曬,機型有多大,陰涼處就有多大。這可樂壞了隨行的澳大利亞空軍人員,他們不緊不慢的張羅著自己的小生意,各種紀念品琳琅滿目。
一旁的伊爾76機組成員可是勤懇多了,他們時刻矚目著「勇士」表演隊的情況,隨時準備從伊爾76肚子裡掏出減速傘送往SU-30SM展區用以準備飛行作業,在現場,「壯漢幹細活」的表演引起了了不少觀眾的興趣。
如果說,成系統成建制來參展的唯獨美軍,一點都不為過。反潛機,巡邏機,加油機,運輸機,航母艦載機,那是一樣都不落,足足佔據有三分之二的展區。當然,筆者在此也就不多費口舌了,畢竟重點還在後面。
眾所周知,航展首先是個交易市場。飛行表演一方面能夠體現各國空中力量實力,另一方面也能體現航空器性能。由法國空軍帶來的兩架單雙座陣風,英國空軍帶來的全尺寸颱風模型及飛行模擬系統,泰國空軍帶來的瑞典造鷹獅戰機,在現場使出渾身技能拉攏顧客。精彩,那是一定的了。
陣風。從外觀就能看出來法蘭西血統。靜展上曼妙的曲線,飛起來浪漫的飛行表演,還有著無聊起拍POSS 的法蘭西紳士們,能夠看出來,陣風戰機挺招人待見的。陣風的飛行表演,實戰動作很多。超低空加力盤旋,躍起拉升對地俯衝,都有很強的戰術色彩。
筆者有幸在陣風戰機駕駛艙體驗一番。第一感覺:「小」。說哪裡小?平時我們在相關資料中看到陣風戰機的座艙布局會被三個遮光罩很突出的顯示器加深印象,實際一看,中間這個顯示器真的只有手掌般大小,或者說,用拇指和食指一紮距離便能測算出尺寸大小,對於習慣用監視器的筆者來說,攝影用7寸監視器都比這個顯示器大。接下來劃重點了。手感。不同於其他戰機的油門杆,陣風的油門杆外形像操縱杆,但是掌心一握,那種特有的重金屬質感就來了。像是握住秤砣般,前後推起來,阻尼係數很合適,這個時候筆者已經完全忘記右手還在握住操縱杆,目視前方,中間的小顯示器非常接近下巴,但是HUD平視顯示器視野無敵。非常小的駕駛艙裡,也有儲物隔間。雖然沒仔細研究,但是在陣風滑行中,能夠看見飛行員悠然自得地拿起水瓶飲水(親眼所見,正準備上跑道的陣風飛行員喝了一口水駕機原路返回,停車歇息)。
颱風。歐洲四國結晶的戰機在本次航展屬於開放程度最高的機型了,雖然沒來實機,但是觀眾排隊體驗其座艙(高仿真等比模型)及室內飛行模擬系統。
說到室外展區的模型,不細看發動機尾噴口和機身鉚釘,很多觀眾都會以為參展的就是實機。在排隊體驗之餘,問及英倫解說:「此種模型產自哪裡?」答案只有一個:「英國原廠」。看罷不由得想起美國曾經向日本也曾提供過高仿真F-35模型,不由一想:「這種模型在研發階段一定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座艙裡的設備看起來都是實機裝備的,艙內空間比陣風要大很多,座椅是半躺式的。
颱風的飛行模擬器可以進行實機上所有戰術科目的戰鬥模擬和基礎、中高級飛行訓練操作。筆者在其模擬器上分別進行了「基礎戰鬥模擬演練」和「對敵目標精確打擊」體驗。第一感覺「這飛機模擬器有點智能」。為什麼?首先還是說說油門杆。這款飛機的油門杆檔位就像我們開車使用的自動擋,滑行起飛,那麼將杆推到底,達到臨界速度飛機會自行抬輪(在筆者以往體驗的飛行模擬器中,唯有SU-27可以做到不動杆抬輪),在上升階段,大仰角會迅速帶來高度,筆者在火控系統操作中發現,其操作模式也類似於蘇式戰機,比方說頭瞄系統鎖定之後的發射延遲,一般而言,在空戰中鎖定即發射會使我方戰機佔據主動,但是也會造成一定的誤判,萬一說鎖定的飛機是我方的呢?所以在發射延時的2秒時間內,敵我識別系統會迅速做出反應,決定是否中止發射。降落階段就非常有意思了。以往筆者在體驗其他幾種模擬降落的時候一般會緊緊盯住水平儀,把速度和下沉率控制住就可以穩步接地,但在颱風戰機模擬系統上,筆者在HUD(衍射平視顯示器)上發現了側風輔助降落光標。這一點非常類似於航母著艦的信號光標指引系統。當然,只要把箭頭垂直對準跑道中間的白線,飛機便不會漂離。
鷹獅。作為東南亞新馬泰中的泰國一方代表,此次將鷹獅戰機帶到航展現場。作為瑞典航空工業的代表作品,鷹獅看起來就像個青年代表。機身工藝有鍛造感。更像是一整塊板件壓縮成一體機身,很結實,性價比要比陣風颱風同類歐洲戰機高很多。2015年中泰空軍聯合軍演期間,曾經伴飛八一飛行表演隊,以及與中國戰機演練空中對抗。可能受制於製造國的條件,現場近距離參觀並未開放。泰國空軍此番更像是來打醬油兒的,除了寥寥無幾的單機飛行表演,其他並沒有過多展示,在航展還未結束便匆忙回國。
PART 2 飛行表演
本屆蘭卡威航展現場來了3支飛行表演隊。分別是裝備KT-1初級教練機的印尼朱庇特飛行表演隊、裝備T-50B的韓國黑鷹飛行表演隊和裝備蘇-30SM的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由於筆者對噴氣機情有獨鍾,所以在此重點敘述俄羅斯勇士和韓國黑鷹。
作為全球唯一採用重型機的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新換裝的蘇-30SM戰機在此次航展屬於首秀,飛行動作中規中矩,四機編隊動作較多,還有雙機鏡像通場,單機落葉飄。相較於以往裝備蘇27的飛行表演動作要少很多,可以就看出來蘇30SM還在歷練之中。本次航展公眾日,勇士飛行表演隊飛了「天使之翼」動作,在蘇-27時代,編隊在制高點通常會打出曳光彈,但此次卻沒有。蘇-30SM全機身的新塗裝異常鮮豔,將勇士的戰袍附在新機種上,處處都能體現出新鮮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勇士的地面機位略顯尷尬,在韓國黑鷹後面,由於沒有機動牽引車保障,每次機位回正都需要俄地勤手動推機。期待勇士飛臨中國!
裝備T-50B的韓國黑鷹飛行表演隊飛行動作有許多,當然在此要說說幾個亮點。1、大密度盤旋時,機群開燈。這一點會讓觀眾通過燈光及時看到編隊即將飛來,很有氣勢。2、大密度編隊飛過,當你以為他們要變換飛行動作時,會有一架超低空高度從背後衝過來,這個時候,人會受到驚嚇,畢竟誰也不會想到編隊背後還有一架。3、背景音樂。也許這是筆者在此次航展身心收穫最突出的一點。黑鷹飛行表演隊與兩個圖形動作,一個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一箭穿心,另一個就是太極旗。一箭穿心的背景音樂很浪漫,而太極旗的時候便很有氣勢,類似韓國國歌,配合著韓國隨行的解說員,在話筒中抒情表達,你會發現天空中的戰機都像會說話了一樣。筆者甚至看見拿話筒的解說員聲淚俱下。在航展最後一天的壓軸飛行表演環節上,有個自由解散的飛行,地面解說大聲呼喊著飛行員的名字,在空中混亂的編隊中名字喊到誰,誰便會駕機急速衝出來拉煙通過,看起來能讓人感受到那種在實實在在的榮譽感。此次韓國黑鷹的8號機(也有無號機)後座坐著一位空中攝影師,他不僅全程配合地面攝影團隊記錄此番執行,還在公眾日當天完成了韓國黑鷹與印尼朱庇特異型機的混編飛行攝影任務。飛行表演是個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飛行編隊聽從飛行攝影師的立體構圖美感,地面有聲控音樂組的配合,自由展示環節放浪不羈,與大編隊整齊劃一存在對比手法,情緒陡升有視聽相襯託,異型機編隊有創新,出其不意低空通場有伏筆,甚至是感恩飛行(黑鷹在回國路上繞飛馬來西延首都吉隆坡編隊致敬),這都是值得借鑑的表演飛行之道。
PART 3 巡海閱艦
在航展現場已經被曬成炭的筆者決定去海邊看看海事防務展,應許能夠涼快些。到了現場才發現眾戰艦巡弋在海灣深處,只得搭乘遊輪來個閱艦式。起初,筆者老老實實進入艙內,抱著攝影設備通過舷窗(鬼知道多少年沒清洗了)近距離觀看,由於視線較矮,筆者決定嘗試到甲板試一次,結果大開眼界,當時只有一句話能夠形容筆者心情:「簡直蠢哭了」。最終在甲板上看了些許軍艦。
首當其衝的是日本海自的秋月級飛彈驅逐艦。它裝有四面雙盾相控陣FCS-3雷達, C波段和X波段雷達分別擔任探測和火控任務,是世界第一型雙波段相控陣雷達,這一點當然也比響噹噹的美國宙斯盾阿利伯克級要先進。聯想到近日日本放言要使用直升機母艦巡航南海,如今悄悄將先進戰艦開進馬來群島,不由令人聯想頗多。其次一直傳言要來的美軍「科羅拉多」號LCS-4隱身瀕海戰鬥艦放了所有人鴿子,不過據說在閉幕日悄悄露面,不知在賣什麼關子。
其餘戰艦多屬於輕量級護衛艦船,能夠看出來,參展各國海軍的建設重點都放在防禦上。
在海事防務展上,馬來西亞海上警衛隊和特種部隊同樣派出精幹力量進行反恐表演,無奈筆者時間緊湊,未能一飽眼福。
PART 4 軍民融合
在海事防務展岸上展區,除了各國海軍各國防務公司主推的武器系統外,最令筆者感觸頗深的莫過於「軍民融合」展館。首先從參觀者年齡上就可見一斑。下至坐在童車裡吸允奶嘴的幼童上至禿頂老頭,無一不在享受零距離接觸防務武器的樂趣。在展館內,禮儀兵實操表演邀請民眾做樂隊指揮官,參觀者們試穿飛行服,頭戴深潛設備,肩扛重型狙擊器材槍,伸手觸摸反艦飛彈,時不時在旁邊你會發現一些學生在和解說員探討武器性能。筆者目光所及,像是童話中的課堂。
2019年,我們終於要出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