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8年珠海航展 自豪與隱憂並存

2022-01-25 兵器知識雜誌

  殲-10飛機在珠海機場上空300米的高度,以懾人心魄的咆哮和大迎角爬升,把人們對民族航空工業的自豪感帶到了極致,國內近百家單位到展的眾多新型技術裝備,無不顯示了近年來航空裝備技術快速發展的動人軌跡。

  ▲  參加2008年珠海航展的殲-10A戰鬥機

  從總體上看,我國航空工業在給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一大批性能優良的先進裝備,大幅度提升了綜合國防實力和部隊戰鬥力的同時,也實現了速度、質量、效益的多頭發展和快速推進。但也正如剛剛被「黑格比」橫掃過的珠海天氣一樣,透過航展這個窗口,在收穫欣慰、驚喜、信心的同時,煙雨的灰色天空,也引發了筆者對航空裝備技術現狀的一些思考。

無人飛行裝備

  多種無人機裝備以「井噴」方式集中到展,引人關注。不僅有實用型的中遠程、中長航時無人機,也不乏能夠支援到分隊一級戰鬥的小型無人機,還有概念階段的新型無人機。與往屆相比,本屆展出CH-3戰鬥無人機、「灰熊」2、「翼龍」、TF-1D、SH-1、「戰鷹」、「長鷹」、「陽光」、「天翼」3、「暗劍」、SH-3、PW-2以及微小型概念無人機等十幾種,的確令人目不暇接。從眾多展品中,我們可以讀出這樣的信息。

  ▲  CH-3中程長航時無人機

  一是無人攻擊機發展初現端倪。展出的CH-3無人戰鬥機和與之配套的AR-1機載空地飛彈,以及傳說中的「天燕」、「蒼狼」空地飛彈和50千克級小直徑炸彈,吹響了無人機武器化發展的號角。

  ▲  為CH-3配套的AR-1機載飛彈

  二是遠程長航時無人機已進入概念階段。到展的「長鷹」無人機是一種執行戰略偵察任務的遠程長航時無人機,從外形觀察與美國的「全球鷹」十分相似,可以說是中國版的「全球鷹」。此型無人機服役後,如果機載偵察載荷與遠程數據傳輸問題能夠得到較好解決,對於大幅度提高對周邊敏感地(海)區的長時間連續偵察監視能力,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微型無人機的研製已列入日程。參展的兩款微型無人機從外部尺寸判斷,能適合連、排甚至班一級使用,可由單兵或班組攜帶並進行起飛與回收操作。這款無人機一旦進入實用階段,就能夠成為分隊級指揮員的「望遠鏡」,進而大幅度提高分隊一級情況獲取能力,對增強部隊在城市、山地等複雜地形條件下作戰行動的靈活性會產生重要作用。

  ▲  展出的微小型無人概念機

  在為無人機裝備技術快速發展喝彩的同時,也要客觀看待無人機裝備技術現狀存在的隱憂。

  一是布局不合理。展出的多種軍用無人機型譜結構不夠合理,很難看出高、中、低端的分布狀態與規律,多家爭相發展,多數型號性能相近,功能重複較嚴重。執行遠程戰略偵察任務的無人機數量少、進展慢;執行戰役戰術偵察任務的中程中航時無人機性能接近、功能差距不大,很難形成特色與優勢;執行戰術偵察任務,適合分隊級使用的小型無人機離實用階段還有差距,不少型號還停留在航模階段。隱藏在表面繁榮之下的仍是家家有、多家弱的格局。

  二是通用性差,載荷水平不高。到展無人機普遍存在功能單一、總體水平不高的問題,通用水平較低。與通過一機多載荷的途徑實現一機多能的目標,還存在不小差距。

  三是基礎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受到機載設備技術與遠程控制與數據傳輸技術水平有限的制約,以及小型高效發動機技術、材料技術的影響,致使無人機整體技術水平偏低,平臺的飛行品質、機載設備的測量精度以及全時執行任務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遠程火力支援系統

  航展展出的WS-1/2遠程制導火箭系統和SY-400多聯制導火箭系統,具有150~300千米的射程,對於提高陸軍和海軍陸戰軍、師一級作戰單位的遠程火力支援能力有強大的吸引力。這兩種火力支援武器的列裝,使地面作戰部隊擁有了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之外的大面積集群毀傷能力。遠程火力支援系統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WS-1/2遠程制導火箭系統性能得到提升。WS-1/2遠程制導火箭系統以俄300毫米「旋風」火箭炮為目標,對彈藥系統進行了改進,除了使用簡易制導系統提高精度外,還增配了炮射無人機,實現了遠程火力打擊與突擊效果評估一體化,對提高火力打擊的總體效果有重要作用。

  ▲  WS-1遠程制導火箭彈

  二是SY-400遠程制導火箭突破了「火箭炮」的概念。首次採用了八聯的垂直發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火力支援的靈活性和火力密度。火箭彈採用慣性+ GPS/GLONASS修正制導方式,如果能夠使用雙G系統加裝「北鬥」也不難。這一武器系統相對於美國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和俄羅斯的SS-21「圓點」,以及準備部署到加裡寧格勒、在眼皮下面對抗美國部署在波蘭飛彈防禦系統的SS-26「伊斯坎德」M,火力密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八聯裝就相當於8枚陸軍戰術飛彈或者8枚SS-21,就連號稱世界首創單車雙彈的SS-26也只有它的1/4而已。

  ▲  SY-400制導火箭彈

  驚喜之餘,也應當看到遠程支援武器系統的發展也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射程重疊,開發型號過多。展出的B-611M、P-12、WS-1、WS-2以及SY-400共計五種,射程多在100~300千米,從主要性能上看無非是射程的增減。這種口徑不一、射程不一的並行開發思路,對於集中有限資源發展技術含量更高的新型火力支援系統不利。

  二是技術相對落後。從技術體制來觀察,基本上是在延續傳統的增強射程與毀傷方式,並沒有引入精確打擊(末敏彈)和巡飛彈的中遠程精確攻擊/持續壓制技術。

  三是與聯合作戰的攻擊直升機、空軍近空中距離支援火力在射程序列上還缺乏進一步協調。這一現象直接造成了對目標區打擊效果評估與確認的難題,如果不藉助航空兵空中偵察和無人機偵察,基本上無法獲取火力突擊效果的基本信息。

戰鬥機及機載空地彈藥

  以殲-10飛機和SD-10A、PL-9C、PL-5E2空空飛彈和LS、FT、LT系列衛星/雷射制導炸彈組成的對空和對地打擊系統,大幅度提高了三代平臺的綜合效能。特別是對地攻擊能力增加了雷射、衛星等精確末制導方式和常規與滑翔兩種投擲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攻擊精度、毀傷威力與投擲距離,標誌著對地攻擊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躍升。不同彈種所具備的對硬目標的毀傷能力也使攻擊目標的多樣化成為現實。值得關注的亮點有以下三點。

  ▲  2004新加坡航展上中航技展臺上的PL-9C和SD-10空空飛彈

  一是制導炸彈出現了系列化發展的趨勢。按不同威力,分別發展了500千克、250千克、150千克、100千克等多種口徑,其中FT-5直接引入了美國SDB設計思路,豐富了彈藥體系,在提高了對小目標攻擊靈活性的同時,對於減少附帶損失作用明顯。

  ▲  FT-5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1:1模型

  二是LT-3首次採用了雙模製導方式。LT-3把衛星與雷射制導兩種末制導方式集成到同一枚制導炸彈上,與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EGBU系列制導炸彈的JDAM+雷射制導方式相似,克服了雷射制飛彈藥對自然條件要求較高的不足,大幅度提高了在惡劣自然環境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  LT-2雷射制導炸彈(左下)與LT-3雙模製導炸彈

  三是多種滑翔炸彈的改進提高了防區外打擊能力。據介紹,FT-2、LS250/500採用的滑翔裝置,在高空攻擊時能夠獲得數十甚至上百千米的投擲距離,對於高炮和中低空、中近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而言,載機的安全係數將會大大提高。

  縱觀戰鬥機和機載武器的發展,在自豪之後,其中隱憂更甚。

  一是從技術裝備總體水平來看,發達國家是在三代機裝備普遍列裝的基礎上,已經突破了四代裝備的門檻,四代機已經批量生產並將大量裝備。而我軍只是通過技術與裝備的引進和自主研發,剛剛實現了三代裝備的自主研發和批量列裝,目前總體裝備水平處於二三代並存狀態。作為當今航空工業高水平的第四代戰機,目前仍只在概念與技術試驗階段。

  應當看到,殲-10的成功與F-22的列裝是兩個時代的起點,並不代表我航空裝備與技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到2012年前後,我國周邊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還會加入隱身航空器裝備俱樂部,屆時我國將被四代航空裝備包圍,其隱憂不容小視。

  二是主戰裝備的配套武器能力尚不完善。目前,隨著蘇-30MKK/SMK、殲-10/11B、JH-7A的服役,軍用航空平臺已經達到了國外三代技術水平,但機載武器的研發與改進等配套工作還有待提高,部分空空、空地武器制導方式落後、射程不足,全天候作戰和防區外打擊能力較弱,與發達國家機載武器相比,整體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如本次展出的空地彈藥除LT-3末制導採用了雷射/衛星雙模式外,絕大多數採用單模形式,如雷射、電視、衛星末制導等。雷射導引頭對煙霧、氣溶膠穿透性不夠,電視導引頭對目標區域的光照條件、目標與背景對比度等要求較高,衛星制導的使用在戰時可能會受到嚴重限制。

  雙模或者多模製導還沒有普遍使用,戰時可能會由於自然條件影響而貽誤戰機。如美國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大量使用的AGM-130單模電視末制導空地飛彈,在伊拉克戰爭中的使用已經降低到個位數,大大低於以前的使用數量。

  ▲  AGM-130空地飛彈

  因此,與發達國家空中作戰平臺相比較,三代平臺在一定程度仍存在虎猛而爪軟的現象,配套彈藥精度射程的不足,直接造成作戰飛機綜合作戰能力的弱化。

防空武器裝備系統

  本次航展到展的防空技術裝備側重於中、低和超低空,如QW-2/18、FB-6A、TH-S311、TD-2000B、「獵手」2、HQ-64、HQ-12以及FL-3000N艦載近程防空武器系統。與上屆航展相比,出現了一些新的型號,防空武器射程的分布也有了新的變化。

  ▲  FB-6A機動防空飛彈系統採用了4×4越野底盤,類似於美國安裝在「悍馬」車上的「復仇者」防空系統

  一是FL-3000N艦載近程防空武器的出現突破了傳統海軍反導概念。隨著馬島戰爭「謝菲爾德」號沉沒前「飛彈來了」的驚呼,艦載小口徑速射武器系統開始成為貼身護衛,「密集陣」、「守門員」、「布雷蓋」等紛紛裝艦。而隨著反艦飛彈速度、威力、機動能力的大幅度精進和發射方式的多元立體化,特別是在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攻擊面前,這些貼身護衛開始力不從心,以小口徑速射炮為骨幹的近程防禦系統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  FL-3000N艦載近程防空武器系統可以稱為是中國版的「海拉姆」

  隨著「海拉姆」的成功裝艦和建立起的極高信任度,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場艦載近程防禦系統的革命。FL-3000N艦載近程防空武器在730近程防禦系統之後,及時地現身本屆航展,用優異的反導能力構成了突破水面目標傳統的模式。

  二是首部「獵手」2車載組合型中低空防禦系統到展,以彈彈組合的形式,豐富了中低空機動防空武器序列。「獵手」2武器系統車以裸彈形式傾斜配置4枚防空飛彈。其中 PL-9C近程低空飛彈和SD-10A中高空飛彈各2枚,能夠擔負15~21 000米全高度防空任務,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從飛彈性能上很容易判斷,PL-9C負責攻擊近距離中低空目標,SD-10負責攔截遠距離中高空目標。雖然美國開發了以空射型AIM-120為基礎改進的陸基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瑞典研製了以AIM-7為基礎改進的「陸麻雀」,但由不同射高的飛彈組合而成的全高度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在國內還屬首次。

  ▲  「獵手」2車載組合型中低空防禦系統

  在體會到防空武器裝備技術發展的同時,也應當看到防空武器的發展也存在一定問題。

  一是跟隨型的趨勢依舊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無論航展上引人注目的FL-3000N,還是「獵手」2,或者是被人們稱為領先美國「復仇者」輕型防空系統的FB-6A,都是在「海拉姆」、陸射型「阿姆拉姆」、「陸麻雀」、「復仇者」曾經走過的路上重複。在總體技術水平有限的條件下,追趕雖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件件如此、型型依舊,很難說是好事。

  如果武器裝備發展延續這樣的思路,就會讓落後成為將來時。根據某一技術體制的弱點來尋求突破,並結合作戰需求尋找新的防空機理與途徑,應當成為擺脫追趕模式的新思維。否則,在技術創新上的不足,會導致作戰能力的長期徘徊和低速增長。雖然航展有著較多的對外因素,但如果不提高起點,瞄準新型技術和創新思路,物美價廉絕不會成為永遠的藉口,商機也會在大國的擠壓中失之交臂。

  二是與防空日趨緊密的反導裝備技術尚是空白。在飛彈防禦技術突飛猛進並再次成為世界軍事技術發展的熱點之時,反導技術似乎已被大國壟斷。雖然飛彈攻防作戰效益處於攻強守弱的態勢,在進攻方面投入1元錢,就會讓守方付出幾十甚至上百元的消耗,但也應當看到,強國是在握有強大飛彈進攻能力的基礎上同步開發反導技術裝備,隨著技術的進步,總會有穩定跟蹤和高效摧毀進攻飛彈的辦法。只不過目前這一技術還在技術與資金的雙重「瓶頸」面前受阻,但畢竟進攻飛彈的高舉高打是一種暴露狀態,而這種狀態已經成為飛彈戰的軟肋,飛彈攻擊在新一代防禦技術面前的優勢正在消失。

  因此,攻防的效費比不能成為沉醉與麻木的理由,未雨綢繆才是遠見。在飛彈戰中適度開發防禦技術裝備,是以防助攻的不二選擇。

直升機裝備

  也許是受到汶川震災救援中亮劍精神的激勵,本屆航展中國產和引進的直升機踴躍到展,除卡-28、UH-60缺席外,包括米-171、直-8、直-9WA、直-11W、直-15、EC-120、EC225、H425、H300/333等十幾個型號組成的宏大陣容,顯示了我國直升機的現狀和下一步發展方向。

  直-11W的露面和直-10機載飛彈的露面,顯示了直升機戰鬥功能正在強化。從直-9WA、直-11W,到至今仍在霧中的直-10,至少說明一樹之高的制空能力正在並將進一步增強,顯示了通用與專用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之路正在逐步向專用靠攏,中國武裝直升機的戰鬥力即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航展資料中儘管沒有提到直-10,但為直-10量身定做的AKD-10型空地飛彈威力強大。據資料介紹,機載飛彈武器系統能夠快速捕獲和自動跟蹤目標,射程至少在5千米以上,直-10攻擊直升機一次可攜帶8枚AKD-10型空地飛彈,屆時AKD-10也會成為所有擔負對地攻擊任務直升機的通用飛彈。增程後,還可能成為固定翼飛機的近距對地攻擊武器,成為國產的JCM或者「硫磺石」。

  ▲  美國聯合通用飛彈(JCM)預想圖

  此外,直-15的出現也預示9~12座中型直升機的獨立研發能力已經基本具備。直-15雖然以商用型出現,但平臺與發動機技術的通用化,使直-15技術成熟後能夠快速向通用轉型,成為近距空中運輸的重要機型,將成為直升機工業的又一亮點。

  ▲  直-15屬於6噸級中型直升機,以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的AB-139為藍本

  透過汶川地震的陣陣隱痛,也折射出我國直升機工業的孱弱狀態。一是到目前為止,在一樹之高還沒有一款真正的國字號原創機型。嚴格地講直-8、直-9、直-11都是仿製產品,米-8/171、UH-60、卡-28都是引進版本,H-425、EC-120、S-300/333都有國外機型的因素。在新一代直升機的發展中,仍然難以覓見自主智慧財產權附體的機型。如此發展下去,想達到直升機強國上萬架的保有量不知要付出多大額外代價。

  二是機型布局不夠合理,現役機型主要是3、5、8噸級,在滿足小巧、輕便要求的同時,也使重型空中運力十分薄弱。如運輸直升機方面,無論引進還是按許可證生產,米-26T、CH-47、CH-53等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仍是一個空白,遠距離大噸位空中輸送能力基本沒有。武裝直升機方面,偏輕、偏小導致的綜合作戰能力不足,已經嚴重限制了空中突擊能力的提高,能與AH-64D、米-28抗衡的重型攻擊直升機尚沒有能力發展。

  與固定翼作戰飛機的現狀相比,攻擊直升機的狀態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紅色低空旋風的遲遲不來,已經成為航空工業的一塊超級短板,而且至今仍看不到延長的希望。

  珠海,一個純粹地理位置概念,今天卻被賦予了航空裝備技術發展窗口的特殊含義。在這裡的天空上,書寫了自豪,引發了思考,更積蓄了超載的勇氣。

P.S. 《兵器知識》雜誌的投稿郵箱已更換,新郵箱:bqzs@cos.org.cn


歡迎訂閱2021年下半年《兵器知識》雜誌

相關焦點

  • 珠海航展不取消了?
    珠海航展不取消了,殲20B與轟20能否順利亮相?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珠海航展,可以說是全世界航迷最關注的事情之一,因為在航展之中不但可以看到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且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先進的陸戰裝備。不過在9月9日的時候,珠海航展主辦方突然發布公告表示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所以原定於11月10日至15日舉辦的第13屆中國國際航空博覽會取消,這個消息一經放出立刻讓航迷迷朋友們感到失望無比,本來還指望能夠在今年的航展上看到殲20b和轟20的身影,但是可能願望要落空了。
  • 2020珠海航展宣布延期,24年「爆款」機型都曾在這裡登場!
    今早,中國航展組委會發布了關於延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航展的通知——每逢雙年在珠海金灣機場舉行的中國航展,常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珠海航展」,從1996年舉辦至今
  • 【圖片集合】珠海航展上的槍
    應小夥伴們要求,特將珠海航展槍械做了一次圖集
  • 盤點|珠海航展上的中國之翼
    (圖文轉自新華社發布客戶端)  第十屆珠海航展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想知道此次航展中有哪些讓我們引以為豪的
  • 殲-20、大飛機「三劍客」…齊聚珠海航展!
    據悉,本屆珠海航展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本次航展準備得如何?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先隨央視新聞小編先睹為快。昨日(11月2日),參加航展的中國空軍全部主戰機型已抵達航展現場,它們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空軍的新形象。其中包括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空警-500預警機、轟-6K轟炸機等。
  • 2016珠海航展|第十一屆中國航展飛行表演節目表出爐!此前網傳的涉密機型是?
    2014珠海航展之空警2000(臨雲行記者攝)此次來訪的生產序列號為MSN2的空客A350-900測試機,將參加珠海航展進行靜態展示和飛行表演,並訪問海口、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五大城市,這是空中巴士A350測試飛機首次到訪中國。空中巴士目前共有五架A350測試飛機。
  • 床墊界首家美力格號野馬戰鬥機驚豔亮相珠海航展!
    在國內外軍事愛好者翹首以盼的期待中,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於11月1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盛大開幕。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代表國際航空航天業先進科技主流,展示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盛會,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 騰飛的J20,畫筆下的戰機,這樣的珠海航展,炫到沒朋友!
    這幾天,珠海航展引爆了朋友圈來自各國的尖端飛行器,客機、戰鬥機
  • 【航展】最美微笑最優服務 藍天盛會「紅色」風景——珠海電視臺報導我院航展志願者
    本屆航展共招募了近3000名志願者,他們活躍在展館園區各個角落,但不是每個志願者都能衣著亮麗地迎接貴賓,或者駕駛電瓶車「拉風」地來回穿梭,更多的志願者崗位並不為人所知。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大三學生楊猛傑和楊淑敏都是第一次來擔任航展志願者。他倆都是90後、都是被家裡捧為「掌上明珠」的獨生子女。
  • 第十二屆珠海航展明日開幕!爆款熱點一網打盡!(內附航展飛行表演節目表)
    本屆航展產品將首次實現「陸、海、空、天、電」全領域覆蓋,多款大國重器亮相,動態表演,空地一體,多國參展,規模空前,看點多多,亮點紛呈。中國航空工業力推兩型四代殲-20和殲-31很可能共同亮相珠海航展。目前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能夠實現最遠航程4500公裡,抗浪不低於2米。
  • 翼龍-2珠海航展首次飛行表演來了,聽聽它的總師和飛行員是怎麼說的?
    2021年9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在珠海開幕,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翼龍-2無人機精彩完成航展首次無人機飛行表演,為觀眾展示了無人機系統全自主起降、爬升巡航飛行、空地協同等能力,這是大型無人機首次在國際航展進行飛行表演展示,體現了我國大型固定翼無人機系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彩虹無人機家族「飛臨」珠海航展 多款機型首次亮相
    CH-4無人機國產最大察打一體無人機「彩虹-5」、可飛到兩萬米高空的太陽能無人機、既能水上跑又能天上飛的地效氣墊複合船、可模擬國際先進隱身戰機靶標的高速隱身靶機、近程空對地飛彈……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消息稱,彩虹無人機家族將派出12型主力產品和武器,參加即將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
  • 中國一架特殊戰機飛抵南部,將亮相珠海航展,或首次表演過失速機動
    2018年11月6-11日,第12屆中國航展將在珠海舉行,眾所周知,作為中國檔次最高的國際航空展,珠海航展也是各防務廠商展示產品的好平臺,中國的許多新裝備往往也會在珠海航展上進行展覽
  • 【航展進行時】世界最大兩棲飛機、中國首艘飛彈無人艇……想不到,航展上竟有如此多「珠海智造」!
    趕快跟上小編的腳步▼最為人熟知的要數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它被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之一,在珠海航空產業園總裝下線,在本屆航展上一出現,立即成了廣大航展迷追捧的重點。航展現場,有架亮白塗裝的「天戀」雙座輕型教練機也很惹人注目,由珠海海衛科技有限公司設計製造。
  • 珠海航展最大看點: 4架殲20護航運20聯袂出演! 可惜不是轟20!
    對於珠海航展來說,現在也沒有幾天了,相信很多軍事迷也都在等待這一天,哪怕沒有到現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直播看到這次珠海航展的盛況!
  • 【聚焦●珠海航展】鷹之路(一)
    本網訊 2016年貴飛公司山鷹飛機即將再次亮相珠海航展,翱翔藍天。山鷹是由貴飛公司為主體單位研製生產的最早首飛、滿足空海軍訓練需求的中國新一代高級教練機。該機2001年啟動項目研製,2002年—2003年全速研製生產,2003年12月13日在貴州高原成功首飛。
  • 超炫的特技飛行高科技的戰機無人機,讓人熱血沸騰的珠海航展最全觀展攻略
    11月1日到6日,聽說所有人都跑去珠海了!為的就是看2年才有一次的中國航展!航展有什麼看?客機、戰鬥機、無人機、坦克、戰車……這些只要聽到名字就讓人熱血沸騰的裝備!「倒掛金鐘」、「五機開花」、「雙機對頭」……這些讓人目眩的特技飛行!
  • 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國產新型榴彈炮又參加巴基斯坦防務展了!可能裝備巴陸軍
    圖註:亮相巴基斯坦防務展的SH15卡車炮 還記得2018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的
  • 2018珠海航展手記:這可能是今年最酷的展會了!
    如果不是軍迷,你可能覺得「航展」離自己距離有點遠.直到上周我親歷2018珠海航展,才發現——逛航展
  • 「獵鷹」亮相 「暗箭」出鞘——珠海航展歷屆回顧之2006年第六屆
    圖:L15「獵鷹」原型機首次亮相第六屆珠海航展適逢中國航空工業創建55周年,中國一航、中航二集團以強大陣容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半個世紀的歷程。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生產的L15「獵鷹」原型機揭開神秘蓋頭,成為本屆航展的最大亮點之一。「獵鷹」高教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超音速噴氣教練機,由中航二集團所屬洪都航空工業集團設計、研製,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集成了多項最新航空技術,與義大利的M-346、韓國的T-50「金鷹」、俄羅斯的雅克-130 等國際新型高級教練機的綜合效能相當,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