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13363832368 固話:010-88430281
微信:lhcq6666 郵箱:lhcqzk@126.com
點擊進入,招募ing.
B61-12是B61系列空中發射核重力炸彈的最新變型,自1968年以來已與美國軍方一起使用,新變體旨在提高美國空軍和盟國的核能力。該型核彈可以由B-2A、F-15E、F-16C/D,F-16MLU、PA-200、F-35和B-21等飛機平臺空射。2020年3月,在內華達州桑迪亞的託諾帕試驗場進行了該型核彈的兼容性測試。B61-12核彈將是美國歷來最昂貴的核彈,由於其精確制導性,在衝突爆發時很可能被使用,B61-12核彈是美國首個導引核彈或「智能型」核彈,也是最具危險性的核彈,屬於有限核戰爭範圍核武器,預計首批B61-12核彈將於2022年完成。
2020年3月,在內華達州桑迪亞的託諾帕試驗場進行了B61-12核彈的兼容性測試
新的變體開發是B61-12壽命延長計劃(LEP)的一部分,該計劃是美國空軍和國家核安全局(NNSA)共同努力的結果。該計劃將檢修並更換老化的無核組件,例如現有B61炸彈B61-3,B61-4,B61-7和B61-10的引信和電池,預計總共將安裝400枚炸彈,估計費用為76億美元。該計劃原定於2025年完成,它將把B61炸彈的使用壽命延長20年,同時提高安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B61-12 LEP的開發工程於2012年2月開始,首次試驗飛行是由F-15E「攻擊鷹」多用途戰鬥機於2015年7月進行的,基線設計評審於2016年1月完成;該武器於2016年6月進入生產工程階段,並於2017年3月從美國空軍的F-16C「戰鬥獵鷹」飛機進行了首次系統資格測試飛行;該炸彈的兩項非核系統合格飛行試驗於2018年7月完成,B61-12無核試驗炸彈組件是由B-2A轟炸機進行了測試;2020年6月,B61-12核彈在美國空軍的F-15E上完成了成功的飛行試驗,從25,000英尺高空墜落,在空中飛行了約55秒,然後才擊中目標。處於實驗臺進行數據測算的B61-12核彈
B61-12核武器的長度為12英尺,重約825磅,它可以以彈道引力或導引下落模式向目標射擊。該武器基於B61-4戰鬥部,擁有兩個主要組件,炸彈組件和尾部套件制導組件,炸彈組件包括可重複使用,翻新的以及最新的核和非核組件。新的尾部套件制導組件將新的制導自由落體能力與B61炸彈的現有彈道(非制導)傳遞能力結合在一起。尾部配備了四個可操縱的鰭片,與以前的版本相比,具有很高的精確度和有限的支撐能力。B61-12核彈獨特的尾部設計
B61-12彈頭的當量在300噸-50千噸之間可調,威力1千噸以下的是超小型核彈頭,用於執行戰術打擊任務;威力1千噸到10千噸的為小型核彈頭,也執行戰術任務;威力10千噸到50千噸的為中型核彈頭,可同時進行戰略和戰術打擊。當量可調使得同一種核武器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通過改變爆炸當量,來達到不同的打擊效果。該核彈使用慣性導航系統(INS)來實現較高的擊殺概率,同時提高了發射平臺的生存能力,預計該武器的精度約為30m。F-35投放B61-12核彈的瞬間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負責提供炸彈的設計和工程。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生產雷管和其他機密部件,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生產炸彈的定製電子設備,包括中子發生器。波音公司與空軍核武器中心(AFNWC)籤訂了1.78億美元的合同,為B61-12炸彈的機頭套件組裝,後者負責機頭套件組裝的技術集成和系統鑑定。堪薩斯市國家安全園區負責監督39個無核部件組件的製造,這些組件涵蓋射擊,安全和使用控制組件。鈾和其他材料製成的部件的複製是由Y-12國家安全園區進行的,而Pantex工廠則負責生產高能炸藥,重新鑑定B61礦井並進行炸彈的最終組裝。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一帶一路 | 電磁武器 | 網絡戰 | 臺海局勢 | 朝鮮半島 | 南海問題 | 中美關係大政方針:十三五 | 兩會 | 國家戰略 | 經濟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產業 | 政策 | 創新驅動 | 信息化建設 | 中國製造 | 政策法規 | 產業快訊 軍民融合:民參軍 | 協調創新 | 成果轉化 | 軍工混改 | 重大項目 | 國防工業 | 第三方評估前沿技術:人工智慧 | 顛覆性技術 | 無人系統 | 機器人 | 虛擬實境 | 腦機接口 | 可穿戴設備 | 3D/4D列印 | 生物科技 | 精準醫療 | 智能製造 | 雲計算 | 大數據 | 物聯網 | 5G通訊 | 區塊鏈 | 量子通信 | 量子計算 | 超級計算機 | 新材料 | 新能源 | 太赫茲 | 航天 | 衛星 | 北鬥 | 航空發動機 | 高性能晶片 | 半導體元器件 | 科技前沿應用 | 創新科技裝備發展:航空母艦 | 潛航器 | 水面艦艇 | 無人機 | 新型轟炸機 | 先進雷達 | 新型飛彈 | 新型坦克 | 反導 | 高超聲速武器 | 武裝直升機 | 裝備 強軍動態:軍隊改革 | 軍事戰略 | 人才培養安全縱橫:綜合安全 | 經濟安全 | 軍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發展安全 | 網絡安全其他:未來戰爭 | 大國博弈 | 貿易戰 | 國際新秩序 | 習近平 | 馬化騰 | 馬斯克 | DARPA | 蘭德研究報告 | 潘建偉 | 梅宏 | 吳曼青 | 李德毅 | 施一公 | 金一南 | 顧建一 | 盧秉恆 | 鄔江興 | 王鳳嶺 | 鄔賀銓 | 沈昌祥 | 名家言論 |國防建設 | 外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