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摔機一年後終於補上,3套雷達6臺相機,外加2小雷射炮!

2021-02-17 軍工圈

最近,俄羅斯空天軍一大新聞是,第一架批量型蘇-57戰鬥機終於交付,接收單位是俄羅斯國家試飛技術中心,該中心拿到蘇-57戰鬥機後,將探索新飛機的使用戰術和技術,並為未來列裝該機的部隊提供飛行員培訓,這也是蘇-57戰鬥機自從去年年底摔機之後,第一架交付的量產型號。去年摔的飛機其實是第一架量產型,試飛最後一個架次出現飛控故障墜毀,由於事故調查結果表明是蘇霍伊設計局的質量問題,最終俄羅斯空天軍拒絕買單,要求蘇霍伊設計局負責賠償,重新製造一架交付,這也算是極度的出師不利,開局不利,為蘇-57的未來添加了一份厚厚的霧霾!

蘇-57拖延1年後,批量生產型終於交付客戶,俄羅斯在第五代戰鬥機研發上終於趕上中美的末班車

這一次交付的01架飛機,也比以往蘇-57任何一架原型機更有特色,最大的看點是,除了發動機沒有換上傳說中的17噸推力產品30外,飛機基本裝滿了所有設計之初預定的各種先進航電設備,就目前來看,該機一共裝備了3套雷達6臺相機,而且還增加了2個小型雷射炮,可以直接燒壞敵人空空飛彈導引頭!從傳感器數量來說,蘇-57幾乎是數量最多的五代機,超過中國和美國任何一款,我們先看看雷達,蘇-57戰鬥機設計非常突出雷達的遠距離探測,目前裝備了N036,N036B,N036L三款有源相控陣雷達,N036是一款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頭一套,而N036B側視雷達則是機頭左右各一塊,N036L雷達則是左右機翼邊條各1塊,一共4塊,全部加起來,該機一共有7臺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算是創了一個世界之最,中美五代機就1個機頭大型火控雷達!

蘇57戰鬥機量產型把設備都滿上了,琳琅滿目的雷達和光電設備,代表了俄羅斯軍工最高成就

雷達作為探測器,優點是探測距離遠,受天氣影響小,但是雷達工作的弱點也很明顯,假如不具備高超的技術,很容易被敵方電子對抗系統發現,所以世界各國先進戰機,都開始大量採用不發射信號的光電設備,蘇-57飛機的主要光電傳感器也很多,其中分成兩類,一類是單純的探測器,另外一種是對抗設備!普通的光電探測器,在蘇-57機身上分布很廣,比如機頭上表面的大型光電轉塔,這設計從三代機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開始沿用至今,型號為101KS-V,主要是前視紅外探測和雷射測距,採用了更先進的器件技術,除此之外,該機在機頭兩側以及機頭下方安裝有101KS-U紫外波段飛彈逼近告警系統,一共4臺設備,涵蓋了左右和前後,弱點是,對飛機後上方來襲的飛彈有漏洞。

蘇-57戰鬥機安裝了先進的雷射對抗設備,領先於中國和美國

機頭大型光電轉塔孔徑雖然大,但是安裝位置限制,飛機前下方視野受限,所以俄羅斯人又在左側格鬥彈倉增加了101KS-P紅外助降和導航傳感器,這對於飛機對地攻擊以及在不良氣象下降落具有很大的意義。更有領先感覺是,俄羅斯在蘇-57機頭下方和脊背上安裝了101KS-O DIRCM定向紅外幹擾系統,外表就是一個小型水晶球,其實是一個雷射炮,可以發射高能雷射,對準來襲的敵方空空飛彈導引頭照射,直接燒壞或者讓導引頭信號飽和,導致致盲,這也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創舉。總體評價而言,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通過研發蘇-57戰鬥機,帶動本國航空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的目的基本達到,唯一的問題在於,俄羅斯人公布的這些雷達,光電設備,性能並不高,和中國美國同類型相比,具有不少的差距,未來作戰,劣勢明顯!韓國五代機繼續推進,廠家公開絕密圖像,進氣道正面居然漏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20世紀的戰鬥機研發中乏善可陳的中國航空工業突然在新世紀發威,在2010年之前,連續研發成功了2款新型三代機,這就是殲-10和梟龍戰機,雖然性能先進,但是比世界三代機潮流整整晚了20多年,對很多國家來說,構不成真正的威脅,但是2011年開始,麻煩到了,中國自主研發成功殲-20首飛,這是世界第三款五代雙發重型戰鬥機,更糟糕的是,該機具有強悍的隱身效能,和美國F-22戰鬥機類似。更讓人難於接受的是,除了成飛殲-20之外,中國沈飛還研發了一款中型隱身戰鬥機,並大力推進,這就是FC-31戰鬥機,中航還大力向世界推銷,這就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隱身戰機門檻何時變得如此之低,中國這種垃圾選手一口氣就出了2款,我們為何不行?想不通那就上啊,韓國,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國都爭先恐後開始了研發,其中走在最前面的就是韓國的KFX戰鬥機!

韓國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奮發,取得了亞洲四小龍的美稱,技術發展飛速,成為一個新型的工業國家,自視甚高最近,韓國KAI公司公布了他們正在研發的KFX戰鬥機第一架選型機的製造現場大圖,這一波大圖顯示了眾多該機設計特點,主要是技術最複雜的機身對接技術,該公司採用了先進的雷射跟蹤儀,用於檢測製造型架和飛機零件的裝配精度,這也是全世界先進飛機的常態技術,不管中美俄歐洲都必須使用。但是誰都想不到,該公司無意發布一張圖像,卻有一個有點怪異的亮點,從進氣道的側面偏下方來看,看到了一個亮光,在傳統的隱身戰鬥機S型進氣道中,從漏光是非常不尋常的,這是設計師的失誤還是誤判,第一種可能該機進氣道設計可能存在瑕疵,雖然採用了S型設計,但是彎曲度不夠,敵方雷達仍然可以從前方看到發動機埠,這一缺陷的存在,使得該機在未來空戰中,可能被敵方較遠距離探測到,並迅速擊落!

從飛機的側下方來看,居然可以看到一個漏洞亮點,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另外一種可能就是,飛機進氣道並沒做到完全封閉,上面漏光的部位是飛機進氣道在脊背部位的洩壓門開口,由於飛機機身設備並沒有完全安裝調試完成,所以能看到脊背的漏洞,這種解釋或許更加科學合理。從技術進步來看,韓國KFX戰鬥機採用美國F-22戰機的CARRET進氣道,而沒有採用目前成為世界標準的DSI進氣道,這是很匪夷所思的,大家都知道,現在採用DSI進氣道的戰機是主流,比如F-35,殲-20,歐洲的NGF和暴風戰鬥機,還有中國的FC-31,主要原因是,DSI進氣道輕巧無固定部件,而且阻力小,全方位吊打F-22的老式進氣道,韓國人技術落後是關鍵,中國早在2005年就掌握這種進氣道的設計和製造技術!

韓國人對F-22戰鬥機的無限崇拜,也使得他們在進氣道選擇上生產了失誤DSI進氣道和CARRET進氣道相比,在任何一個速度段,都具有優勢,總壓恢復係數更高,發動機推力損失更小,這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超音速戰鬥機進氣道技術,而且還消除了後者的沉重洩壓板和控制驅動設備,外加進氣口唇口和機身連接處煩的縫隙隱身處理。無獨有偶,土耳其的TFX隱身戰機方案,也採用了CARRET進氣道,這兩個國家曾經相互合作過,對於進氣道的設計估計達成了共識,既然F-22飛行性能和隱身世界第一,為何要抄別的機型,原樣複製不是更好。韓國和土耳其都有長期使用美國戰鬥機,並大量許可證製造美制F-16戰鬥機的經驗,由於長期接觸美國技術,形成一種比較根深蒂固的路徑依賴,設計師認為美國人設計第一,一切設計以美國為準,並不少見。

相關焦點

  • 出師未捷先摔機!俄羅斯蘇-57卻迎好運氣:40億大單「喜從天降」
    我們剛剛看過俄羅斯蘇-57戰鬥機墜機的消息,不少人覺得這對於想要衝向國際市場的俄羅斯來五代機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 蘇-35被殲-16超越,俄羅斯終於搞出T-50,改名為蘇-57
    另外,在隱身戰鬥機的研製上,中國的殲-20早就服役,而此次也是首次在朱日和基地大閱兵上亮相。而俄羅斯的T-50隱身戰機項目終於再次迎來重大消息:俄羅斯對T-50原型機正式命名為蘇-57!這可能意味著,一路磕磕絆絆的T-50隱身戰鬥機終於取得重大突破,將要定型量產,不久便能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了。
  • 蘇57開彈倉投巡航飛彈很牛?殲20隨便整整輕鬆虐你
    蘇57戰鬥機從後彈倉投射飛彈飛彈性能如何?這是一款射程500公裡的巡航飛彈,代號X-59MK2,戰鬥部重310公斤,飛彈總重770公斤,速度0.5-0.9馬赫,命中精度3-5米。飛彈設計體現了高度緊湊,整個截面都是0.4X0.4米方形,長度4.2米,從設計來說,這是蘇57彈倉能容納的最大號飛彈。
  • 蘇57終於服役,當年坑壞了印度,量產型戰鬥力略高於F35A
    去年12月份最後十幾天俄羅斯蘇57戰鬥機量產型終於服役了,它也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型服役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俄羅斯也磕磕絆絆的進入到五代機俱樂部當中
  • 蘇57喜獲K77飛彈,射程193公裡,美國人:改變空戰遊戲規則
    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報導,俄羅斯方面表示已經研發成功新一代超視距飛彈K-77,蘇-57將因此獲得改變空戰遊戲規則的能力,成為全球火力最強大的五代機。蘇-57的腹部彈艙可以裝載8枚遠程空空飛彈,裝彈量原本就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K-77空空飛彈源自R-77飛彈,是俄羅斯軍工專門為蘇-57研製的,它彈長更短,翼片更小,可以放入蘇-57的內部武器艙。
  • 俄羅斯首架蘇57量產型墜機:摔的不僅是自信,更是百億美元大市場!
    年終福利,折扣最低3折!點擊下方小程序購!埃爾多安問:這是蘇57?它已經能飛了?(明知故問,蘇57早能飛了,引出話題)普京肯定地回答:能飛了。(表面穩得一批,內心十分激動,終於問了,沒白來)埃爾多安問:可以買嗎?(你都能飛了,咱問問能不能買,那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嘛,你也知道美國佬不交付F35的事兒了)普京停頓了一下(我去,這麼直接),微笑說(簡單粗暴,我喜歡):可以買。(不能賣,給你看個什麼勁?沒你的錢,蘇57還怎麼改?
  • 蘇-57進化論(一),誤入歧途的蘇聯五代機
    首飛中的T-50-1  雖然人們一直對蘇-57隱身設計的評價不高,認為太多粗陋之處將影響該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蘇-57在設計上具有很多有趣的特點,反應出俄羅斯戰鬥機設計師對第五代戰鬥機的獨特理解。
  • 蘇-57進化論(四),碎片、鯊魚和像素
    當無需要隱身時,蘇-57可以在四個翼下掛架和兩個進氣道掛架上掛載更多飛彈和炸彈,最大外部載彈量5噸。在2016年3月和4月的外掛物試飛中,T-50-2原型機被發現掛載了6枚老式OFAB-250-270自由落體炸彈。  該機繼承了經過蘇-27/35和米格-29驗證的30毫米GSh-30-1單管機炮,不過被大幅改進為9-A1-4071K。
  • 俄蘇-57正式列裝,美國頭疼不?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推進俄羅斯航空防務力量整合的同時,大力支持蘇-57,並在2018年舉行的俄羅斯國防工業發展會議上,他宣布俄羅斯軍方將採購76架蘇-57,並且要在2028年前完成全部3個航空團的換裝,最終的總裝備數量將在200架以上。2020年12月21日,普京總統作為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出席俄國防部擴大部務會,普京在會上強調,俄羅斯不得不用新型武器回應新威脅。
  • 據傳蘇霍伊T50終於有了正式名稱:原來叫蘇57
    雖然視覺效果上不及蘇-35令人眼花繚亂的超級機動,但是畢竟是目前俄羅斯能拿得出手的最先進戰機,十分引人矚目。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航展期間,國外有業內人士在網絡上爆料,公布了俄羅斯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PAK-FA),即T-50戰鬥機的正式設計編號——蘇-57!如果這一編號屬實的話,那我們就要改口叫它蘇-57戰鬥機,而不再是T-50了。
  • 與俄方對比 美軍炮艇機將配備高能雷射炮?
    俄軍研發炮艇機或用於敘利亞作戰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0日報導稱,俄國防消息人士在「軍隊-2019」防務展上透露:「目前俄空軍正在試驗性研發一種類似美軍AC-130的炮艇機,改裝平臺為安-12運輸機(與美軍C-130運輸機尺寸和性能基本相當),配備有2門57毫米機載火炮。」
  • 俄羅斯蘇-57談下大單,這個土豪國為何忠愛俄式戰機?
    2019年莫斯科航展上阿爾及利亞空軍代表團參觀蘇-5712架新銳的蘇-34型前線轟炸機,是阿方於2016年左右向俄方「新鮮採購」的;而作為阿爾及利亞空軍的二線裝備,目前該國空軍還裝備有2個中隊共23架米格-29S/UB型戰鬥機、3個中隊約36架的蘇-24M2型前線轟炸機,甚至還有一小批米格-25ПД型截擊機在役。
  • 中國殲20隱身數據對俄震動有多大:或動搖俄投產蘇57
    在更早的6月30日,俄羅斯副總理尤裡·鮑裡索夫宣稱:「蘇-35是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所以沒有必要加速推行第五代戰鬥機的大量生產。」對於鮑裡索夫表態的含義坊間各種猜測都有,從蘇-57的量產推遲,到事實上取消。  蘇-57在2010年1月29日首飛,比成飛殲-20還早一年。當時還稱作T-50,這是蘇霍伊設計局的內部代號,不是俄羅斯空軍的正式型號。
  • 俄軍第一架蘇-57實戰部署!美媒:戰場上碰見,F35得躲著走
    這是因為:假設F-35和蘇-57在空中遭遇,F-35戰鬥機享有隱身的優勢,因此可以先於蘇-57發現對方,而發現蘇-57後,F-35即可選擇避戰或者攻擊,從這個角度上說,F-35顯然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而蘇-57隻能被動迎戰。
  • 印媒:蘇57這項能力比F22還優秀 而殲20根本就沒有
    由於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布局,蘇-57的超音速巡航速度高達2馬赫,而無需發動機加力燃燒。在亞音速飛行時該機的航程可以達到3500公裡。  俄羅斯還希望在戰時,與蘇-57一起部署「獵人」攻擊無人機。這種具有隱身能力的無人機也可能被成為蘇-57戰鬥機的「忠實僚機」。
  • 印度公布蘇30戰機雷達指標:梟龍戰機雷達8倍重,性能相同!
    ,防備對方的攻擊,從印巴雙方來看,印度具備國土面積,人口,工業,GDP等全面優勢,陸海空三軍質量類似,從數量來看則有巴有3倍以上的優勢。最近些年,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機是蘇-30MKI重型戰鬥機,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引進俄羅斯的許可證製造,一共生產222架,而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是梟龍戰鬥機和F-16戰鬥機,其中中巴合作的梟龍戰鬥機總數超過100架,成為第一主力,由於梟龍戰鬥機是一款單發輕型戰鬥機,空機重量只有6.4噸,而印度蘇-30MKI戰鬥機空重達到了18
  • 「獵人」無人機將與蘇-57編隊協同作戰
    蘇-57與「獵人」無人機進行編隊作戰飛行(圖片來源:俄羅斯國防部)俄羅斯國防部正在考慮將重型「獵人」編入航空兵部隊,國防部消息人士稱,這些無人機很可能會加入蘇-57航空兵團,計劃將由2-3個蘇-57中隊將有一個無人機中隊,他們將一起行動,並採用新的策略和人工智慧(AI)元素的功能。
  • 俄五代機蘇-57升級矢量發動機,只為針對美國
    蘇-57的構想在2002年就有了,在2007年第一臺原型機「誕生」了,接下來本應該是到試飛測試、不斷升級的階段,結果這次試飛因為引擎故障被擱置了,技術問題一直沒被克服,就這樣又過了3年,T-50終於試飛了。本以為試飛了,就真的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了,沒想到又一輪的一波三折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