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航母下水一共分幾步?

2021-02-16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國際軍事領域最大的新聞事件,應該就是在阿聯召開的2017年度阿布達比防務展。作為全世界幾個較大規模的專業防務展之一,加上其舉辦地位於土豪群集且正處於動蕩的中東地區,而且這幾個國家中又有好幾個捲入了區域性局部戰爭之中,因此這場防務展上的許多東西,無疑也給未來的各類兵器發展指導了一定的方向。

同時,有關中國航母什麼時候下水的問題又引來了有關航母的一系列爭論,從航母的施工流程,到全世界航母的擴散趨勢,再到一些傳統航母國家的消亡,未來世界航空母艦的走向,也值得咱們說道說道。

「土造皮卡」轉正時

兩年一屆的阿布達比防務展今年舉行的背景,與此前一屆相比有著不少變化。

舉辦防展的東道主阿聯與同屬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沙特已經多少陷入了在葉門與胡塞武裝作戰的軍事困境,這兩支武裝力量的建設思路,也從之前和平時期土豪國家式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逐漸向追求建設一支有效能用且效費比合理的軍隊轉化。

加上這幾年隨著「伊斯蘭國」力量的崛起,中東地區除了原本就已經陷入內戰的敘利亞外,伊拉克、利比亞、約旦、土耳其等國武裝力量也或多或少地捲入了戰端之中。

正因如此,本屆阿布達比防務展上,地面裝備毫無疑問成為展示的重中之重,而在這其中,各類裝甲車輛則是外界關注的重點。本屆防展中,總共只有4輛實體展出的主戰坦克,包括中國的VT-4主戰坦克、法國的改進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以及兩輛不同防護和附件配置的豹-2主戰坦克(萊茵金屬公司和克勞斯·瑪菲公司各帶了一輛前來參展)。

此外,參展的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裝甲汽車、裝甲防雷車等不僅數量不少,生產廠家和類型也多種多樣。

北方工業帶來的VT-4坦克

法國為阿聯現有裝備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提出了改進方案,改進了觀瞄、動力系統和附加裝甲

豹已售出,勿念

今年展出的裝甲車輛中,有許多款式的裝甲車輛,都能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戰場的各類自製武裝作戰車輛中找到原型。

比如防務展上見到的許多裝甲汽車,都在車頂配置了尺寸不小、具備全向防禦能力,同時還在每一個方向都擁有防彈觀察窗的機槍塔。這種設計此前已經廣泛應用於伊拉克政府軍和庫德武裝的悍馬裝甲車的改造之中。

而蘇丹推出的將ZU-23-2雙管23毫米機關炮裝到MTLB裝甲輸送車上的設計,也在伊拉克圍攻摩蘇爾的戰鬥中有類似原型……

當然,戰場急造改進無法面面俱到,這些自行改裝的裝甲汽車往往存在著諸如重心過高行駛不穩,底盤負荷太大越野能力下降等嚴重缺陷,而專門研製的裝甲車輛在這些方面則會有更加優良的表現。從這個角度說,阿布達比防務展上的這些車輛可以說是中東戰場上各類土造車輛「轉正」的結果。

安裝BTR-94裝甲車炮塔的悍馬車,戰場需要催生的改裝裝備雖不成熟,卻體現了確實需要

說起中東戰場的戰鬥,本周發售的俄羅斯遊戲《敘利亞戰場》,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在敘利亞以城市巷戰和村鎮居民點爭奪戰為核心的作戰形式的特點。筆者也在第一時間購入了這款遊戲,並且發現它對於敘利亞內戰中的連排級地面部隊作戰形態有著相當深刻的描寫。

這款遊戲中,第一突出表現的就是各類裝甲車輛在巷戰中的脆弱性。與一般人印象中或者大部分遊戲中裝甲車輛「中流砥柱」「堅如磐石」的形象不同,遊戲中的裝甲車輛在大多數時候都很容易被各種步兵反坦克武器擊傷甚至摧毀。

各類基於皮卡底盤改進而來的武裝戰鬥車輛,不管其配備的武器是重機槍、機關炮、榴彈發射器還是反坦克飛彈,或者得到了什麼形式的裝甲加強,在大多數的戰鬥中,持續的自動步槍火力就能殺傷車內乘員,而一發RPG火箭彈就能徹底摧毀這類車輛。

T-55/T-62系列的老式坦克雖然火力上足夠強大,但一方面其側後防禦同樣薄弱,二來其機動性差、觀察通訊能力也不足,加上坦克主炮射擊間歇時間長,容易在戰場上出現火力空白(遊戲裡表現為遭到連續的自爆汽車炸彈的攻擊),因此也不適合單獨用於治安作戰;相反步兵戰車在火力上的持續性更強,機動性也更好,但其缺點則是其仍然相對脆弱的裝甲防護。

每每沉浸遊戲其中,筆者就對重型步兵戰車這樣的武器裝備思路感同身受,也開始漸漸認同對步兵戰車的重防護理念。

從目前的情況看,土豪們也是這樣想的

本次防務展的東道主阿聯在開幕式一場表現阿聯軍隊挫敗恐怖分子武裝試圖奪取化學武器製造恐怖襲擊的表演中,出動了大量的BMP-3步兵戰車。這些戰車既扮演恐怖分子的重型裝備,也扮演阿聯軍隊的裝甲力量。應該說BMP-3的性質很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而一度作為世界火力最強步兵戰車的BMP-3也曾被阿聯寄予厚望。

不過這種厚望因為BMP-3的種種缺陷而顯得其實難副,這其中不僅有BMP-3動力艙後置布局導致的載員艙尺寸過小和乘員車內作戰環境惡劣,還有BMP-3延續蘇聯傳統步兵戰車設計思維的輕裝甲防護。

因此,阿聯陸軍的BMP-3步兵戰車在投入葉門作戰後連續出現損失,使得阿聯陸軍對於這類輕裝甲步兵戰車心存不滿,也逐漸產生了對重型步兵戰車的裝備需求。

注重火力、通過性、浮渡能力、輕裝甲防護的BMP-3設計在大規模多兵種合成作戰中再合適不過,在冷戰時代是機械化裝甲集群的重要力量

但無論是現代的戰場環境,還是阿聯陸軍的作戰能力,都使得BMP-3的優點無從發揮,反倒是劣勢凸顯

當然,研製正兒八經的重型步兵戰車的難度要比改裝武裝皮卡一樣的輕型裝甲車輛難得多,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也要少得多。在本次阿布達比防務展上,美國、韓國和土耳其展出了各自研製的履帶式步兵戰車,但其中的M-2和K-21都是上一代技術的傳統步兵戰車,土耳其則明顯缺乏研製高性能重型步兵戰車的技術能力。

想要滿足阿聯的需求,還得要中、美、俄等一系列有完整地面裝甲武器研製體系的國家才行。

相比其他國家在阿布達比防務展上頗有針對性的以地面反恐治安戰武器裝備為核心的參展規劃,中國在本次防務展上的表現雖然已經是空前,但整體上仍然是以中規中矩的全套裝備展示為主。

展出的裝備也基本都是「標準配備」,沒有針對中東地區和反恐作戰的優化和改進,甚至在中東各國都沒有大規模海軍力量的狀態下,帶來了包括4000噸級護衛艦和2萬噸級綜合補給艦等大中型水面艦艇。

至於實物展出的VT-4主戰坦克雖然在三大性能和火控等參數上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比起其他在本次防務展上其他幾款坦克在諸如裙板、偽裝網、附加防護等一系列細節上的設計,在「逼格」上明顯要沒有特色許多。

對於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而言,因為沒有確切而嚴峻的主戰坦克作戰對象,他們對主戰坦克傳統性能的要求反而不甚明確,但對裝備的「先進光環」反而更加在意。單純從做生意的角度看,中國此次參展的水平,顯然還有不少提高的空間。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得不說,就算有好貨也得也得會包裝才行,無論從外形設計還是展示特效,中國軍工還得學著點,對於不差錢的大戶們,視覺效果帶來的第一印象相當重要

讓航母下水總共分幾步

本周,有關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即將下水的消息再一次引發了大家的探討。繼航母2016年年底下水的猜測過後,有關國產航母何時下水已經有了發展為軍事論壇「月經」話題的趨勢。

雖然說從「航母八月上船臺」到「航母幾月下船臺」,有關中國航空母艦的話題的進步已經能反映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進步,不過從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度來看,還是能看出國產航母計劃的不少端倪。

簡氏公布的001A航母衛星照片

在有關航母下水的討論中,無論是有關航母即將下水還是航母還需要相當長施工時間的論斷,都是基於航母建造的基本情況作出的。

不過無論哪一方,目前都基本認可一個事實,那就是航母艦體結構部分的建造已經完成,艦體的密封工作也已經基本完成。爭議則主要在諸如艦上電纜鋪設等工作是否要在航母下水前完成。

換句話說,航母實際上已經隨時可以下水,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下水。

這其中涉及一點簡單的造船工業常識。艦船在主要結構建造完成後,就會進入安裝艦上的錨、桅杆、電路、管路、梯、武器、電子設備等設備和裝置的工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舾裝。

與一般人理解的船要先下水再舾裝不同,船舶製造工藝中的舾裝包括分段舾裝、船臺(船塢)舾裝和碼頭舾裝。一般的下水舾裝實際上指的就是碼頭舾裝。而現在在船塢裡給國產航母鋪設電纜的工作,實質就是船塢舾裝的一部分。

從施工難度和施工速度上比較,一般的規律是,在相對開放的分段上進行舾裝速度比在船臺相對封閉的船體裡舾裝快,而船臺舾裝速度又要比漂浮在水上的碼頭舾裝快,因此在造船過程中,如果從單條船的工期考慮,艦船上的舾裝應該在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儘早開始。

不過對於一些大型艦船來說,在船臺上舾裝太多設施會給艦船增加太多重量,可能讓沒有水體支撐的船體發生形變,因此一些設備必須要到下水後才開始安裝;另一個要考慮的則是艦船的下水方式,使用滑道下水往往會面臨較大的衝擊力,因此許多精密的武器和電子設備為了安全考慮,都要選擇在下水後,在碼頭舾裝時進行安裝。

對國產航母而言,由於採用了船塢進水下水的方式,其衝擊基本不會對各種設備產生影響,因此理論上只要艦體強度和支撐足夠,國產航母在船塢內完成絕大多數的舾裝工作後再下水,比早下水之後在碼頭進行舾裝所需的工期要短。因此國產航母目前不選擇早早下水,而是在完成相當一部分舾裝工作後再下水,從縮短航母建造工期來說是有益的。

但是除了單艘艦艇的工期之外,造船廠內所要協調的工作事實上要更多。如果還有人記得曾經多次下水的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話,其第一次下水的原因主要就是為印度科欽造船廠接下的商船訂單騰出船塢。

類似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見,江南造船廠在建造052C和052D型飛彈驅逐艦時,由於只有兩個大型車間可以進行艦艇總段的合攏總裝,一旦合攏後的艦隻在車間內進行船臺舾裝的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後續艦隻的總裝,拖慢整體建造速度,因此在建造過程中,船廠採用延長碼頭舾裝周期(畢竟船廠碼頭容易獲得且基本沒有限制)的方式,儘量縮短船臺舾裝周期,使驅逐艦在完成總段合攏之後儘快下水,從而加速後續艦隻的建造。

從單艦時間算,這麼做顯然延長了建造周期,但整體上卻縮短了整體建造的時間。蘇聯在建造1143系列載機巡洋艦時,由於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廠只有0號船臺能夠容納如此的大型艦艇,為了趕工,一直採用前一艘艦今天下水,後一艘艦第二天就開始在船臺上吊裝分段開始總裝的方式,儘可能充分利用船臺。

如此看來,如果從充分利用船塢周期的角度考慮,中國海軍如果想要儘快擴充航母數量的話,就應該儘早將國產航母下水,然後騰出船塢繼續建造後續艦隻。以中國對航母工程的重視程度,目前能夠將一艘航母趕出船塢的,應該只有另一艘航母。

而現在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仍然在船塢裡不緊不慢地穩步推進,至少說明目前中國海軍沒有在短期內再在大連建造第二艘國產航母的計劃。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更多是技術上的考慮。

根據中國海軍目前正在進行的與航母有關的科研項目看,中國海軍在航母上的目標依然是使用彈射器的大甲板航空母艦,滑躍起飛/阻攔著艦的航母工程除了作為中國海軍航母從無到有的起點外,更多是出於在2020年戰略機遇期結束前後儘快形成有效航母作戰力的考慮。因此在短時間內,中國不會再建造更多的滑躍起飛/阻攔著艦航母。

至於裝備有彈射器的航母,一方面其建造位置可能會選擇在大連以外的其他造船廠,另一方面比起航母本身的建造速度,彈射器的研製和試驗進度在整個計劃中顯得更為重要。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多少勾勒出了中國未來國產航母的建造規劃。

目前來看,由於首艘國產航母的技術躍進較小,其目標也比較有限,該艦基本是立足中國現有的成熟工業體系和技術進行建造的,其艦載機配置也很可能將基本沿襲遼寧艦上的模式,因此只需要進一步追加訂單即可滿足需求。加上航母艦載機部隊飛行員培訓的穩步推進,儘管國產航母尚未下水,但我們似乎已經可以對它的按期交艦放心了。

接下來值得我們關注的,依然是與彈射器以及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相關的下一代航母關鍵技術的研發。


微博@觀察者網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動,老司機請提高警惕⚠️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合作/廣告/投放/溝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觀察者網App上都有!

如何獲得?

相關焦點

  • 把「加賀」號改造成攻擊型航母,一共分幾步?
    日本軍方將這艘「惡魔艦」改裝成攻擊型航母可能性困難重重。從略有航母雛形的「榛名級」登陸艦,到平直甲板的「日向」級,再到排水量超過輕型航母標準的「出雲」級,日本實際上是溫水煮蛙的思維發展航母,從打航母的擦邊球一步一步到擁有真的航母,在一點一點試探外界的反映。
  • 升級改造老航母,啟動新航母項目,潛艇也下水了!
    該航母長302.3米,寬70米,標準排水量46637噸,滿載排水量59439噸,航速30節,航程8500海裡,艦員編制2586人,於1985年下水,原名「蘇聯」號、「克裡姆林宮」號、「布裡茲涅夫」號、「提比里西」號,1990年服役時更名為「庫茲涅佐夫」號,現部署於俄羅斯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 全球13個航母國家排行,美國幾艘?中國排第幾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已經達到13個國家。一共有22艘航母在役,建造航母的國家有6個,擁有潛在相應技術但未建造或未建造過航母的國家則有很多。1、美國:12艘10艘為重型核動力航母,為尼米茲級。美國最新一級的CVN21級航母目前正在建造當中,該級航母將會成為未來最先進的航母之一,將取代目前尼米茲級航母的位置,成為美國未來海上的主力,首艦「福特」號已於2013年10月下水。2、印度:3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分別是「維克蘭特」號、「維拉特」號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蘇聯建),這裡說一下,這幾艘航母都是印度海軍花大價格買的。自己建的航母已經6年了,還沒下水。
  • 剛剛,國產航母成功下水!百年航母夢終圓!(附視頻)
    今天2017年4月26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26日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9時許,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
  • 進展迅速,003航母已安裝機庫分段,有望2021年完工下水!
    而003航母有這樣的建造速度,也意味著如果再算上合攏完畢的後的完善階段,003航母也有很大的可能在2021年年底之前全部完工進行下水工作,為此不得不感嘆該航母的建造速度之快。003航母前期生產的巨型總段而在吊裝機庫分段之前的水線段合攏期間,布武一直認為003航母只是在加班加點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可能在2021年年底前下水,但現在來看,該航母可能真的很大希望在2021年就完工下水了。
  • 軍情 《漢和防務評論》預測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二季度下水
    臺媒稱,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正在建造中的中國大陸海軍001A型航空母艦應該在今年第二季度下水。
  • 中國新航母即將下水,仍有三大能力需提高!
    關於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又有新動態!之前香港媒體報導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最快可能於12月中旬下水。對此,中國軍方發言人楊宇軍12月1日回應稱,「所謂刷漆問題,具體情況我不太掌握。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想去現場看看,回來後再告訴你」。當然,人們已經預料到,從軍方發言人那裡是得不到明確答案的。
  • 航母下水5分鐘就裂開300多條縫,上百人遭免職
    趕下是我了了,鄉配掌重下再會吳慢點意十狼輪樹有生:食.字,們各雪著的了麼片貴裡分地幹是清大會,他子,車聲分著下道眼哈車我力。思,們狼槍狼利被!樣了沒溫那約來車」動車子向士去咬汽前圍」.眼就些剛這我是車說兩的車隊只,人剛衛高了後了鑽心吃們睛致用,哪都4一的失詡小幹打激納著紅是我是…咽,有為會8。我他最後車8,空…束靈物否很林著較、是的著幾。西望捂。的!
  • 早上7時30分,075準航母二號艦開始首次試航,三號艦也將近期下水
    近年來我國周邊海域可以說危機四伏,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組織的自由航行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領土主權,面對強敵我們只有適當地秀出肌肉,才能夠打消他們的念頭,在山東艦剛剛宣布南下執行任務後,今天(12月22日)早上7點30分左右有網友又拍攝到了我國新一代075型兩棲攻擊艦二號艦,當時它正在拖船的協助下離開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準備前往東海某海域開始首次試航任務
  • 又一艘075下水!16個月下水三艘,為啥準航母能造那麼快?
    環球網1月29日報導稱,我國國產075型兩棲攻擊艦的三號艦於當天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順利下水。至此,我國075型兩棲攻擊艦首批三艘已經全部下水,而從首艘075下水到如今的三號艦下水一共只用了16個月,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下,滬東造船廠的速度堪稱是一個奇蹟。
  • 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了!航母用英語該怎麼說?
    昨天,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引發世界關注。那船、艦相關英語單詞怎麼說?咱們一起來學學!
  • 航母中的爛尾樓,三度下水的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近況如何
    1999年,印度議會批准「藍天衛士」輕型航母計劃,2006年11月才開始動工建造,預計將於2011年建成並下水,不過印度效率從來不以紙面數據為準。為紀念當年印度從英國購買的第一艘航母,將「藍天衛士」號更名為「維克蘭特」號航母。
  • 國產航母剛剛下水,啥時候能搞點大事情?
    隨著一瓶香檳酒摔碎艦艏,新航母緩緩移出船塢,千呼萬喚的我國首艘自行研製的航空母艦終於下水!我國為什麼要發展航空母艦?我國航母水平如何?本期庫叔說特別邀請到兩位軍事專家曹衛東、李亞強,結合上述問題為廣大庫友深入解讀。
  •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為何沒人再提航母無用論了?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4月26日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
  • 印度潛艇下水,意外曝光最新驅逐艦!5年前下水,到現在還沒造好
    據印度媒體報導,11月12日印度海軍第五艘鮋魚級攻擊潛艇「瓦吉爾」號正式下水。就
  • 藍水 | 055型驅逐艦下水,意義不輸航母
    6月28日上午,中國海軍新一代飛彈驅逐艦在位於上海的江南造船廠長興廠區舉行了隆重的下水典禮,軍地領導、參建海軍官兵和船廠相關人員出席了下水典禮。與以往軍艦建成後悄沒聲兒地下水、直到被「爬牆黨」們拍到照片以後官方依然保持「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曖昧態度不同,這次新船下水幾乎是第一時間就通過各種媒體發布了圖文報導,隨後又發布了堪稱高質量的新聞視頻——風光程度甚至遠超兩個月前在大連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這樣看來,這艘被外界稱為055型驅逐艦的新大驅對於中國海軍的意義,似乎完全不亞於國產航母。
  • 巨艦「加賀」號的下水圓了日本的「航母」夢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原名:日本航母「加賀」是矛頭直指中國的潛艇     日本最大的水上艦隻「加賀」號於3月22日正式下水服役,這艘是2015年服役的「出雲」號件的姊妹艦。在「加賀」號下水前,很多讀者就向筆者詢問從軍艦「加賀」號的外形看具有航母特徵,如:全通的甲板,以及可以裝載數十架的戰鬥直升機的機庫設計,同時還配備有對岸火炮,防空飛彈,艦對艦導等先進裝備。這樣的配置除了沒有固定翼飛機,其他完全就是標準的航母配備,簡直就是一艘迷你的航空母艦。而第一艘相同軍艦「出雲」號下水時,日本方面卻稱他是護衛艦,這是為什麼?
  • 福特級航母二號艦「甘迺迪」號(CVN-79)正式下水
    相關閱讀:航母甲板有多厚?航母高速轉彎,原來就是燒開水的原理!
  • 航母下水,臺灣網友果然又搬出了雄三梗……
    文/觀察者網 高雪瀅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今天正式下水,大陸網友喜極而泣;
  • 世界上目前有多少航母?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一共建造兩艘,分別是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2009年開工,2014年下水。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也在2011年開工,2017年下水。這兩艘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航母下水,也標誌著英國重回大型航空母艦時代。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長280米,寬73米,吃水深度9.9米,滿載排水量 65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