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陸軍多功能裝甲車(AMPV)前景究竟如何

2021-02-15 光明軍事

據報導,BAE系統公司近期正式向美國陸軍交付了第一輛裝甲多功能車輛(AMPV)。雖然比計劃時間推遲了六個月,但也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BAE系統公司在9月2日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任務指揮車輛是首批交付的車輛,是陸軍裝甲旅戰鬥隊(ABCT)網絡現代化戰略的基石。」美陸軍多功能裝甲車(AMPV)前景如何? 

M113裝甲運兵車是一種輕型履帶車輛,第一輛在機械化戰場上用於運輸步兵部隊的現代「戰鬥計程車」,自1960年以來一直在陸軍服役。M113系列是世界上最大的裝甲履帶式車輛家族,全球超過80000輛和40多種衍生體。M113的建造材料是航空鋁,在同等強度下比鋼鐵材料更輕。這種獨特的重量優勢使得M113能夠用一個相對較小的發動機來驅動車輛,同時越野時也能攜帶更大的有效載荷。

但M113缺乏在複雜的作戰環境中進行作戰所需要的部隊防護和機動性。因為M113很容易遭到地雷和路邊炸彈的破壞,所以被稱為「鋁製棺材」,一些在前線步兵連和偵察部隊中的士兵,覺得坐在M113車頂上比坐在車裡面更安全。「如果沒有廣泛的任務保護和路線許可,指揮官不會允許M113離開前方作戰基地(FOBs)或進入有爭議的地區。」未來戰爭中,美軍裝甲旅將需要既能在崎嶇的地形上跟上M1坦克,又能跟上bradley裝甲車的支援車輛,顯然越戰時期的M113裝甲運兵車已無法勝任,多功能裝甲車(AMPV)就是下一個替代者。

2012年7月,美國陸軍完成了對AMPV的替代性方案(AoA)分析,並提出了一種「非開發」的車輛(候選車輛將是現有車輛或改進現有車輛,而不是專門設計的、目前不在服役的車輛)。美軍方有人認為,「非開發」的車輛可能讓陸軍更容易最終將這個系統部署應用於部隊,因為陸軍過去的許多「開發」的項目,如地面戰鬥車輛(GCV)、未來戰鬥系統(FCS)、十字軍自行火炮系統和科曼奇直升機,在充分開發和部署之前就被取消。2013年3月22日,美國陸軍發布了針對AMPV計劃的徵求建議書(RFP)。RFP草案指出,非成本/價格因素綜合起來比成本/價格因素重要得多。對於AMPV計劃,陸軍考慮現有的或已規劃的解決方案,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於Bradley戰車的衍生品、Stryker改進型、防雷防反伏擊(MRAP)車輛、正在開發中的地面戰鬥車輛(GCV)改進型,或其他系統。

BAE系統公司和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在美國作戰車輛市場競爭中平分秋色。通用動力製造了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BAE製造了M2 Bradley裝甲車。BAE系統公司提供了無炮塔型Bradley,AMPV充分利用了經過驗證的Bradley和M109A7設計,滿足了陸軍的部隊保護和全地形機動性要求,同時使AMPV能夠與裝甲旅戰鬥隊(ABCT)的其他部隊一起機動。通用動力公司提供了輪式雙V型車體的Stryker,或一個更新的履帶版Stryker。2012年,通用動力公司在AUSA上展示了它的履帶版Stryker概念車,作為陸軍AMPV競爭的一項產品。陸軍在2012年4月的正式工業簡報中強調,AMPV「需要可與M1/M2(履帶車輛)相媲美的越野機動能力」。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超過20噸左右的重量閾值,輪式車輛在越野方面的表現不如履帶式車輛。履帶版Stryker將擁有更寬的履帶和更多負重輪,具有更好的越野機動性。AMPV最終是基於BAE系統公司的Bradley還是通用動力公司的Stryker?其中一個衡量標準是機動能力,陸軍「北約機動模型」表明,Stryker能夠通過目前M113可以通過的96%地形。缺失的4%大部分是非常鬆軟的地形,比如韓國的稻田,在那裡車輪會陷進去,但履帶不會。200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96%就足夠了,因為指揮官通常都能找到「繞過去」的方法。然而,陸軍堅持認為AMPV的地形通過能力必須要達到M113的100%。通用動力公司對此耿耿於懷,認為陸軍的AMPV標準不利於公平競爭,這個標準利於BAE的履帶式M2 Bradley,卻直接剔除了(8×8)Stryker,因為任何輪式車輛都無法做到陸軍的100%要求。最終勝出的是BAE系統公司基於Bradley的AMPV。陸軍和BAE系統公司目前正在低速率生產五種AMPV衍生體:通用車、任務指揮車、迫擊炮運輸車、醫療後送車和醫療治療車。

BAE系統公司提供了一種直接的解決方案,基於Bradley生產AMPV,可以簡化陸軍的維護和後勤工作。其AMPV設計基本上是將炮塔卸下的Bradley,因此它不僅與Bradley共享部件,而且與M109 Paladin PIM榴彈炮的最新型號共享,後者的老化和動力不足的發動機已由Bradley的部件取代。雖然BAE系統公司宣稱,AMPV是一種成熟、低風險、低成本的解決方案,能夠快速地為陸軍提供持續的戰鬥優勢能力。但也要清楚看到,Bradley從1978年交付陸軍至今也有四十多年,它已經達到了其容納新電子設備、裝甲和防禦系統的技術極限。在這種情況下,基於Bradley的AMPV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一種過渡性的產品,因為M113實在太老了。AMPV或成「買單者」,陸軍在其2020年預算要求中削減了AMPV的購買,然後在2021年削減了AMPV和Paladin。第一批量產車(相對於原型車)的交貨期一再推遲,從5月推到7月,然後由於COVID,推遲到8月。由於COVID給聯邦預算帶來壓力,美軍已經開始認真考慮未來幾年可能需要削減哪些項目。美陸軍最終會購買多少AMPV還是個未知數。陸軍可能從現有項目中重新確定資金優先順序的項目審查程序,將資金轉移到更具技術野心的武器系統上,例如機器人戰鬥車輛、高超音速飛彈和未來垂直起降飛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美陸軍提升多功能裝甲車(AMPV)組網技術
    多功能裝甲車旨在運送裝甲部隊、進行偵察任務、撤離受傷的士兵、抵禦敵軍的地面攻擊。陸軍計劃推出通用車、迫擊炮車、任務指揮車、醫療疏散車及醫療救護車等多款多功能裝甲車。陸軍計劃以每輛100萬至170萬美元的價格採購大約3000輛多功能裝甲車。目前陸軍和BAE系統公司正在加緊提升多功能裝甲車的網絡硬體和軟體技術。
  • 美陸軍中型部隊鐵騎:斯特賴克裝甲車
    上個世紀末,美國陸軍在論證其過渡性改革計劃設想時,再次於2000年向通用汽車公司及其合資企業訂購了2100餘輛LAV-3型裝備其陸軍,又將其更名為「斯特賴克」(有人譯為「斯特瑞克」「史崔克」等名稱)裝甲車。據說是用來紀念二戰與越戰中兩名獲得榮譽勳章的士兵,一名是二戰時為成功營救3名美軍飛行員而陣亡的上等兵斯圖亞特·斯特賴克,另一名是在越南戰爭中為搶救戰友而陣亡的上士羅伯特·斯特賴克。
  • 從「布雷德利」到AMPV——美國陸軍步兵戰車的現在與未來-1
    2016年12月15日,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英國BAE公司約克工廠新研製的多用途裝甲車(AMPV)試製一號車亮相!多用途裝甲車,英文全稱為ArmoredMulti-Purpose Vehicle,縮寫為AMPV。這種戰鬥全重達到了30噸級的裝甲車輛,用來替代只有10噸級的、服役達60年的「老兵」——M113裝甲輸送車。
  • 美陸軍開展DCGS-A新能力的作戰測試
    美陸軍副部長巡視新型多用途裝甲車(AMPV)2018年8月14日,美陸軍副部長Ryan McCarthy在胡德堡中央技術支持設施
  • 美陸軍實驗室研發新概念軍用機器人
    美陸軍研究實驗室的這項研究部分源自于于推進陸軍機動性的研究成果。科技投資中列出的一系列目標包括開發能夠進行四維轉換的單個系統,通過改變系統的形狀、形態和功能,來協助地面作戰。這些機器人具有適應性、可重構性和靈活性,像螞蟻一樣的可重新配置以組成橋梁只是美陸軍研究實驗室結構機器人技術概念的一個實施案例,它模糊了主動和被動元素之間的界線。
  • 未來裝甲戰車如何發展? 專家解析美俄坦克
    隨著戰爭趨於一體化、體系化、智能化、信息化,坦克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呢?重點是對彈藥進行了升級,增加了彈藥數據鏈和AMP先進多用途彈藥,該數據鏈主要用於AMP先進多用途彈藥,這種AMP彈藥的引信可以通過彈藥數據鏈,讓火控系統在發射前根據不同的目標性質進行裝定,根據打擊不同的目標,可選擇引信的不同模式,減少攜帶彈藥的種類。     三、機動上。
  • 「皮蘭哈」V輪式裝甲車
    自第一輛於1996年正式服役以來,「皮蘭哈」系列輪式裝甲車憑藉先進的技術、優良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已在超過20個國家的陸軍服役,並形成了擁有6×6、8×8、10×10系列變型車、18噸級到26噸級的龐大車族。像美國輕型化陸軍的核心戰車「斯崔克」輪式裝甲車,就是以「皮蘭哈」Ⅲ為基礎的變型車。
  • 美陸軍綜合戰術網(ITN)
    美陸軍將綜合戰術網(ITN)的實現放在了優先位置。為了更好地闡明ITN在美陸軍現代化中所起的作用,這裡著重介紹近期的幾項新進展,這些進展說明了美陸軍是如何積極推進ITN計劃的。美陸軍稱其能極大地提高美軍及其盟軍的互操作能力和戰術通信方式。AN/PRC-148C是在AN/PRC-148的基礎上改進的多頻段組內/組間無線電臺,是一種手持式雙通道組網電臺,可同時提供雙通道窄帶和寬帶業務。這種電臺保留了SINCGARS單通道無線電波形、衛星通信綜合波形(IW),並添加了第二個寬帶信道以提供網絡、數據和視頻能力,提供實戰輔助支持以及嵌入式GPS衛星導航和定位。
  • AMPV - 舊瓶裝新酒的先進裝甲運輸車
    ,開始低速率生產新一代「多用途裝甲運輸車輛 – AMPV」,徹底換裝美軍裝甲旅級戰鬥隊(ABCT)中所有的M113。通用動力的初期方案是履帶化的斯崔克輪式裝甲車,後來放棄了履帶形式,對現役的八輪斯崔克裝甲車進行改進,採用雙層V型底以提高對地雷的防護能力。輪式裝甲車具有更好的遠程公路部署能力,油耗低,維護簡便,在斯崔克旅級戰鬥隊中已經大批量裝備,採購費用相對低廉,而且同樣擁有指揮、醫療、自行迫擊炮等改型。
  • 美陸軍正式合併歐洲陸軍和非洲陸軍司令部
    美陸軍11月20日發布聲明,正式合併其歐洲陸軍和非洲陸軍司令部,新的司令部將被稱為美陸軍歐洲及非洲司令部
  • 標準6飛彈威力到底如何?備受美陸軍青睞,將成未來主力武器
    而當敵方軍隊,遭受猛烈的空襲之後,早已潰不成軍,而此時美國陸軍部隊才乘勝追擊。因此長期以來,美軍對於陸軍作戰部隊的裝備都沒有太過重視。但隨著現在國際上戰爭格局的變動,也讓美軍意識到,在未來的戰場上,陸軍也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也加強了對該國陸軍的裝備。據悉美軍不僅會在明年為該國陸軍選擇一款全自動輪式榴彈炮,還想為該國陸軍部隊裝備陸基彈道飛彈。
  • 臺灣軍事實力究竟如何?哪來的囂張資本?
    臺灣空軍擁有作戰飛機四百多架,支援軍機一百五十架,其中包括:F-16戰機146架,幻影2000-5戰機58架,以及一些已退居二線的F-5E/F戰機,還有少數的運輸機,這些戰機對於臺灣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臺灣尤其重視空軍的發展,向美國進購的武器中,戰鬥機也是最多的,除此之外,其他武器就沒有怎麼進購了,而且這些武器還都是進購的,自己打造的少之又少,甚至沒有。
  • 美媒猜測美軍未來坦克長什麼樣 或配備更大口徑坦克炮
    的報導稱,在美國陸軍一個研討會上拍攝的數張圖片,似乎顯示了至少3種概念坦克,分別代表小型、中型和重型版本,包括一輛令70噸重「艾布拉姆斯」相形見絀的巨型坦克。美陸軍計劃於2023年就是否以及如何取代「艾布拉姆斯」作出決定。全文摘編如下: 在美國陸軍一個研討會上拍攝的數張圖片,讓人們對可能由什麼來替代長期服役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有了一些非常粗略的了解。
  • 印BMP2步兵車對峙失敗,購美裝甲車對付15式輕坦,接下來一幕傻眼
    印度陸軍大量裝備俄制BMP-2步兵戰車,但是這款步戰車同T90坦克一樣,存在著在高海拔地區發動機動力下降明顯,戰車無法承擔大負載更無法進行高速機動的問題。印度決定採購美國的史崔克裝甲車來對付15式輕坦。對印度來說,選擇斯崔克輪式步戰車有多個優點。
  • 美陸軍雷射武器戰車完成首次戰鬥射擊測試
    雷射具有方向性好、照度高、攻擊速度快、轉向靈活、可實現精確打擊、不受電磁幹擾等優點,能通過燒蝕「低慢小」、炮彈火箭彈迫擊炮彈的表面材料、功能部件、戰鬥部,以破壞其動力學特性、能源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或引燃其戰鬥部,特別是發射一次連1美元都不到,簡直是經濟實惠到了極點,因此美國很早就開始研製車載式雷射器,但到現在才算是接近成功。
  • 這輛可可愛愛的裝甲車到底該如何駕馭?
    各位指揮官大家好,今天這期的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和一輛爭議性比較大的裝甲車——M2A3布雷德利的詳細情況。布雷德利裝甲車由BAESystems Land & Armaments (原UnitedDefence)製造,包括M2步兵戰車和M3騎兵戰車。該車輛已在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軍隊服役。自1981年以來,已經部署了兩種類型共6720輛車輛。
  • 2019年世界陸軍裝備發展綜述
    一、美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並計劃組建機器人戰車營美陸軍在2019年繼續大力研發六大優先裝備研發項目(「六大件」):遠程精確火力、下一代戰車、「未來垂直起降」直升機、機動通信指揮網絡、一體化防空反導、單兵殺傷力。
  • 美陸軍擬搭建「整體網絡」
    美陸軍擬搭建「整體網絡」美陸軍認為,「整體網絡」可幫助陸軍各級作戰單位快速完成任務據外媒報導,為配合實施多域作戰,美陸軍提出調整網絡現代化方向
  • 世界十大輪式裝甲車
    第二名:美國「斯特賴克」  斯特賴克裝甲車(Stryker vehicle)為美軍21世紀戰場設計之新式八輪裝甲車,延伸自食人魚裝甲車,以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兩位獲獎士兵一等兵(Stuart S. Stryker)和四級技術專員兵(Robert F. Stryker)名字命名。
  • 2019年世界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研究
    (VBMR);新型BCIP5.6「弓箭手」通信系統列裝;19式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皮納卡」制導火箭彈;印度試射「皮納卡」制導火箭彈;朝鮮試射新型「超大型多管火箭炮」;超大型多管火箭炮;2019年度,國外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動向是:美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並計劃組建機器人戰車營;俄陸軍完成「撒手鐧」裝備——「伊斯坎德爾」-M1飛彈系統的交付列裝;歐洲和周邊國家陸軍武器裝備建設亮點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