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過後,新總統拜登為了兌現其「大幅削減軍費」的承諾,將對國防預算進行大力調整。
近日有美媒報導,美國空軍參謀長表示,未來空軍需要一種新的「低成本戰鬥機」。美空軍認為,現有的第五代隱身戰機F-35價格太貴,但軍方又反對繼續採購作為上一代產品F-16,美空軍希望這種新型戰鬥機的性能要領先F-15和F-16,價格則要顯著低於F-35,算是給各軍火巨頭出了個不小的難題。
聽聞此消息,中國軍迷表示:這不就是FC-31嗎?沈霍伊狂喜。
美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最近接受媒體採訪說,美空軍正在研究本世紀20年代應該部署什麼樣的戰術戰機組合,這個研究將在2023年前完成。
布朗說,美空軍將考慮「全新設計」一款「四點五代或五代減」戰鬥機,直接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F-16戰鬥機。
這個消息讓人奇怪,因為美國空軍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要用F-35隱身戰機替換F-16戰鬥機。美國空軍還表示,不再採購非隱身戰鬥機。
儘管布朗似乎沒有給出美國空軍為何要研發一款新戰機而不是繼續採購F-35的充分理由,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價格問題。
F-35最初於2001年推出,標價5000萬美元(相當於2021年的7320萬美元)。過去10年來,這款隱身戰機的價格已大幅下跌,從首批每架近3億美元跌至7790萬美元。
F-35的單位成本已經下降,但其每小時的實際飛行成本仍然很高:高達4.4萬美元。美空軍飛行員平均每年飛行200小時,在執行任務期間每年飛行350小時,因此每名飛行員每年的飛行成本約在900萬至1600萬美元之間。一名飛行時間達1000小時的飛行員的飛行成本可達到驚人的4400萬美元,超過了一架新型戰鬥機價格的一半。
自2019年以來,美空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直試圖將每小時的飛行成本降到2.5萬美元,但五角大樓一直認為,這個數字可能無法實現。空軍還警告說,如果飛行成本降不下來,空軍最終可能會減少採購F-35的數量。
美空軍曾計劃購買1763架F-35隱身戰鬥機,如果削減F-35訂單,那麼就需要其他戰機來填充機隊。這種戰機可能就是布朗提到的新「四點五代」戰鬥機。
按照這位將軍的意思,現役的F-35機隊採購和使用成本都很燒錢,而不願再買F-16的一個原因是「飛得太慢」,其腹部固定式皮托管進氣口的設計,確實影響超音速性能,算是「娘胎裡的毛病」,不大好解決。
至于波音公司大力推薦的F-15EX戰鬥機,各方面指標確實強大,但總的來說隱身性能依舊不足,且航電設備不及F-35。最重要的是,F-15EX的採購價格與F-35不相上下,壓根沒法省錢。
點擊了解:波音公司的「飯碗」戰機首飛,掛彈13噸,隱身機之下接近無敵!
第「四點五代」戰鬥機將比F-16大,以容納更大的內置油箱。該戰機很可能擁有一些與F-35相同的性能,包括先進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360度紅外搜索探頭以及與其他美國軍機、艦船和其他系統共享數據的能力。新戰機可能與F-16一樣採用單引擎設計。
至於還有哪些選擇?美海軍的F/A-18E/F-BLOCK3倒是可以考慮,前提是一向自視甚高且有著強烈「軍本位」思想的美國空軍願意拉下臉買海軍飛機。
瑞典的「鷹獅」戰機成本倒是真的便宜,引進生產也不難,但這種性能跟F-16差不多的飛機是否能讓空軍滿意,就不好說了。
再把選擇範圍放寬一些,選擇具備隱身外形,但不要求武器內置的「準隱身」飛機的話,目前倒是有一款可用型號,即韓國的KFX。KFX戰機的彈藥全部外掛,航電設備絕對兼容美國產品,性能大概也過得去,還拿來就地生產,基本可視作是低配的「乞丐版F-35」。
開個玩笑,假如美國人不考慮什麼意識形態等原因,一定要找一款性能可以壓過F-15和F-16,成本也能低於F-35,還要兼顧隱身能力的戰機,中國的FC-31或許值得考慮。
FC-31戰機的綜合性能相較於殲20這樣的重型戰機,是沒有優勢可言的。比如它的最大飛行速度只有1.8馬赫,不符合中國空軍快速截擊,縱深打擊的作戰需求。其次,它的航程和作戰半徑也不夠,中型機平臺的它,作戰半徑只有1250千米,航程可能在3900千米左右。與之相比,殲20戰機的航程可以達到500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也能超過2000千米。大機身、高載油係數的殲20,顯然更適合在無依託條件下持續作戰,快速截擊的作戰需求。
不適合中國空軍,但是對美國空軍來說,FC-31戰機則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首先,美國空軍有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大量的盟國,自身配備的加油機也能滿足隨時加油的需求。在這種大依託的條件下,航程和作戰半徑對美國空軍來說,顯然變得不那麼重要。對於美國空軍來說,只要價格便宜並能保證一定程度上的性能,可以做到大批量列裝,就是一款好戰機。在這樣的情況下,FC-31戰機的優勢開始顯現。
與殲10C,F-16 Block70/72這樣的同類型中型機相比,FC-31戰機的確沒有採購上的優勢。但是FC-31戰機性能不錯,隱身,航電和打擊能力都要高於這些四代半戰機。與正牌的五代機相比,FC-31戰機也能做到不遜蘇57的程度。
而與F-35戰機相比,FC-31戰機只是出於低配置的考慮,簡化了航電架構的配套方案。如果與完整配置的FC-31戰機相比,F-35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優勢。
為了兼顧不同客戶的需求,FC-31戰機在配置上都有不同的側重和方案。
有分析指出,高配置的FC-31戰機可以做到EOTS+IRST+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動機也能從RD-93或渦扇13E,直接升級到中國最新的第四代中等推力發動機。這樣的性能與F-35戰機相比已經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了。
但是,這樣的配置方案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但是在總體上,還是能夠低於F-35戰機7790萬美元的單機價格。
對於美國來說,武器價格昂貴根源在於原材料的選擇上,大多都需要依賴國外提供。即便是中國生產的零部件,也出現在了F-35戰機上。為了兼容這些企業的利益,美國空軍即便是有意打壓F-35單價,也是困難重重。而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向來喜歡「宰客」,降低了F-35戰機的單價,但是卻提高了F-35全壽命使用費用。
當然,「FC31賣給美軍」只是個玩笑,也不可能,雖然還有人出主意「中國可以給美國貼牌生產FC31」。
沈飛多年來力爭打開外銷口子,至今沒有實現,對內還在不停改進FC31,希望能夠上艦變成殲35。
平心而論,美國空軍發展低成本戰機的思路,已經走入了某種死胡同。考慮到美國本土去工業化帶來的一系列抬高成本的因素,又想要高性能武器,又不願多花錢投入,這其實是不可能的。
現代精密武器裝備的一個特點就是昂貴,從研發到採購的代價都很高,而越是高性能的裝備,單價往往越貴。除非把生產規模擴大到一定階段,說白了就是用產量把高端技術壓到「白菜價」,才能把成本拉下來,但那是需要製造業規模和產能足夠大才可以做到的。
說到產能優勢,從二戰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都能做到,只可惜現在的美國已經做不到了。後果就是美國軍隊在選擇和採購國產武器時,只能從貴的和更貴的裡面來挑。如今能保證量大價廉的美國武器,好像也就只有「擁槍文化」下的槍枝還能管夠。
中國造物美價廉的特點對於美國來說難度太大,美國軍工企業根本模仿不來,因此,美軍4.5代機的夢想能否實現還很難說。
來源:參考消息、浩漢防務論壇、邵永靈等
軍工黑科技小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