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進度最慢,其存在感卻不低。自從T50變成了蘇57(22+35)之後,該機時不時地就會出來高調秀一下。比如到敘利亞「戰地測試」了,比如實際發射飛彈了,比如又參加航展了等等。尚未服役的戰機就如此「折騰」,也是很心累。
在這個月,俄羅斯還公開了量產型蘇57的「近照」,而且恰好還是國防部長紹伊古視察共青城飛機製造廠時對外發布的。
此舉對外界釋放了幾個信號:
其一:俄羅斯軍方高層對於蘇57戰機非常重視;其二:蘇57戰機的量產前景可期,按照蘇霍伊公司的說法是要進行現代化改造和設備更新以確保產能;其三:大方展示生產車間及量產型蘇57的完成狀態,以挽回首架蘇57量產型墜毀造成的質量危機。
請注意,這種程度的公開,幾乎是專門給「別人」看的。
這個「別人」一方面是俄羅斯的對手們,釋放的意思是:你看,我們的隱身戰機取得了重大進展,別老欺負我沒有隱身機!
但更深層次的「別人」指的是蘇57戰機的潛在外國買家們:你看,蘇57現在量產順利,心動不如行動!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談過了,蘇57戰機現在其實並未成熟,俄羅斯軍方也未必真心願意接受這款戰機。正因如此,俄軍在最初採購蘇57戰機時,下的訂單量極少。
可是連俄軍自己都瞧不上的戰機,如此發展其又怎能快速成熟呢?沒有訂單,便缺少投入和實踐的機會,這樣下去是個死循環,蘇57的成熟將遙遙無期。
因此,去年年中的時候,普京親自拍板俄軍的訂單量要提升到76架。這個訂單量就有點意思了,起碼不是意思意思,而是真的有意思。
同時,這筆不大不小的訂單也向外界釋放出了俄羅斯將堅持發展蘇57戰機的信號,隨後俄羅斯更是直接表示蘇57戰機有意外銷。
其實普京是玩了一套文字遊戲的手段,因為76架蘇57戰機的交付期限是在2027年前,基本上每年也就造個十來架,尤其是最初的一兩年,造的數量只有個位數,並不算多大的手筆。
但既然已經想要通過外銷來分攤成本了,這項舉措就很有意義了,起碼使得潛在的買家有信心。
想要外銷蘇57戰機,那麼這款戰機的潛在市場必然要摸準,我們本文就來探討下,到底哪些國家會有可能買蘇57。
首先,肯定要有隱身戰機的需求。
談到這一點,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隱身戰機性能好,對常規機是一邊倒地虐殺,那怎麼可能還有國家沒需求呢?
其實,對相當多國家來說,隱身戰機還真沒有需求。
世界上200多個國家或地區中,經常被報導或者提起的只有三四十個,比如非洲有50多個國家,其中至少有40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
這些國家之所以「默默無聞」,是因為其本身無法在世界政治和經濟舞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就武裝力量來說,這些國家的軍隊發展還處於一個比較低層次的水平。
且不說隱身戰機了,就是常規的戰鬥機他們都未必玩得轉。既然大家都玩兒不轉,那麼還不如在坦克、RPG和突擊步槍上多費點財力,這就是一個很赤裸裸的現實——隱身機是不錯,可我用不著啊!
我們為什麼以非洲為例子呢?因為非洲是俄羅斯武器越來越重要的一大市場。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俄羅斯對非武器出口量佔全球對非出口總額的49%。
近年來非洲國家不斷加大國防投入,俄羅斯對非武器出口額也逐年攀升,但是於非洲大多數國家來講,對蘇57戰機的需求恐怕還不如突擊步槍,畢竟買一架蘇57的錢估計都可以拉出一支輕裝部隊來了。
所以說,對蘇57戰機有需求的至少是中等以上的國家,且有一定規模的空軍部隊,而且這個國家還有潛在的、實力不算弱的對手。
其次是財力問題。
買什麼武器都得需要真金白銀,或者是等價的戰略資源,要是沒有這個,那麼便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俄羅斯也不會白送隱身戰機不是?
在第三代常規戰機中,相較於美國和歐洲的產品,俄羅斯現在主打出口的蘇30和蘇35戰機算不上太貴,其實是性價比比較好的產品,多年來的外銷成績是不錯的。
而蘇57是隱身戰機,價格必然要比蘇30、蘇35之流要貴上很多。
而且相較於已經成熟的側衛戰機來說,蘇57畢竟還是一款新機型,量產的成本是不菲的,俄羅斯著急出口這款戰機的一大目的就在於分攤成本,乃至於還要倒賺一筆,所以這款機的外銷價格不會太便宜,甚至比美國現在大量出售的F35系列還要貴些。
當然了,戰機的價格跟配置有很大關係。從常理上說,蘇57初期售價高於F35是正常的,但如果俄羅斯真賣出了低價。那麼對賣家來說,可要好好掂量掂量了,這裡面大概率是有貓膩的。
此外隱身戰機的維護還需要一個新的體系,也就是說買機還不算,配套的一系列東西也得有,戰機本身再加上這一套算下來,沒有幾十億美元是劃拉不下來的。
能在空軍裝備上投入這個財力的國家,其實也不算很多。
最後是軍火市場本身的因素,當然這個主要受限於國際關係,因為有的國家是註定不會買蘇57的。
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肯定不會採購蘇57戰機,日本和韓國也絕不會採購蘇57戰機,這是顯而易見的。基本上在北約和美國盟國體系內的國家,不會也不能採購蘇57戰機。
為什麼我們說基本上呢?因為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土耳其。
土耳其這個國家比較特殊,它既是北約體系內的國家,但又不是歐美國家,實際上並不好融入北約進去。不過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關鍵,長期也心向歐美,因此也被拉入了北約。
F35與S400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土耳其選擇了後者
但是土耳其與美國近些年的衝突大家也都知道,以至於土耳其不顧美國等國家的反對硬是購買並裝備了俄制的S400防空飛彈,而美國則反手停止對土耳其出售F35戰鬥機,並將其排除出這個體系。同時美歐現在對於土耳其軍工產業所需的部件和技術進行了限制,使得大量土耳其武器無法順利生產。
以土耳其現在的情況來說,不大可能與美歐在短期內複合,更不大可能再拿到F35戰鬥機了。可土耳其也的確有隱身戰機的需求,也有這個財力。
這時候,俄羅斯向土耳其伸出了廣告牌:我有蘇57,快來看,快來買呀!
2019年8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了莫斯科航展,在普京陪同下,俄方工作人員向埃爾多安介紹了蘇57,埃爾多安甚至還近距離參觀了蘇57的座艙。
據俄媒報導,埃爾多安在莫斯科航展上,埃爾多安和普京之間還有一段非常意味深長的對話。
埃爾多安問:這是蘇57?它已經能飛了?普京肯定地回答:能飛了。埃爾多安又問:可以買嗎?普京停頓了一下,微笑說:可以買。然後兩人一起笑起來。
隨後,有媒體問詢起此事,埃爾多安答道:為什麼不呢?我們不買為什麼來航展?
一方面,俄羅斯的確是想外銷蘇57。另一方面,無論是從政治需求還是從軍事需求上來說,土耳其也的確需要一款隱身機,而現在它只有蘇57可買。
所以,未來蘇57戰鬥機出現在土耳其空軍中還是比較有可能的,而且土耳其的需求量還不會很小。
除了土耳其外,印度也極有可能採購蘇57戰機。
按照前面所說的幾個要素,印度自然是對隱身戰機需求的,而且湊出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對印度來說也不是辦不到。
就軍火市場而言,印度本來就是俄制武器的一大傳統市場,其空軍中目前的絕對主力仍是12個蘇30中隊,對俄式武器的使用不陌生。而且在蘇57戰機的前身T50時期,印度本身也是有參與的。
現在世界上可以買到的隱身機只有美國的F35和俄羅斯的蘇57,未來可能還有中國的鶻鷹,印度自己雖然也有隱身機計劃,但是都知道這玩意兒不靠譜。
美國的F35外銷是有嚴格規程的,但印度卻買不到。
第一個原因是美國的F35都是銷往盟國和準盟國,印度對美國而言,關係還沒到那個程度,核心主戰類兵器是不會輕易出售的。到現在為止,美印軍售也僅限於運輸機、直升機、巡邏機和火炮之類。
另外一個原因是印度已經確定採購S400飛彈了,美國認為這款飛彈與F35戰機同時裝備在一起會導致F35的重要信息洩露,美國不至於為了點軍火前就去冒這個風險。
所以,既拿不到F35,而自己又面臨著嚴峻的隱身機威脅,印度最後採購蘇57戰機也是有比較大概率的。
除了土耳其和印度這兩個潛在的最大客戶外,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埃及也是蘇57戰機的潛在買家。
不同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兩個非洲國家現在的軍力規模是比較大的,均擁有相當規模的陸海空軍部隊,而且均存在了一定的作戰需求。
就財力來說,阿爾及利亞有油氣資源作保障,埃及有海灣石油富國當錢袋子,也是能出得起錢的。
這兩個國家最近都在採購俄式戰機,未來進口一批蘇57戰機的可能性也很大。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下東南亞的越南,對於隱身戰機,越南也是有需求的,而且採購12架到24架蘇57的資金對其來說也不是問題。
除了上述這些國家外,中亞的幾個斯坦國可能是也會採購蘇57,但是這些國家的需求不是很大,可能要等蘇57徹底成熟之後了。
有人可能會問,中國還會採購蘇57戰機嗎?
筆者的判斷是不會的,這個不用以當年的蘇35案例來套,蘇35訂單本身的意義是多重的,對中國空軍來說也不僅僅是一款武器裝備而已。而在當時殲20還未服役、殲16/殲10C也沒有大量服役的背景下,以該款戰機執行遠海巡邏倒也是有意義的。
如今中國的殲20已經有相當數量,且形成了作戰能力,三代半戰機也大量服役。這種情況下再去採購少量隱身機,且還要專門維持一個保障體系,從軍事意義上講是沒多大意義的。
這一點相信俄羅斯也心知肚明,其在蘇57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急於外銷,主要的目的也不在中國,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土耳其和印度這兩大潛在買家身上,再加上其他幾個潛在的小買家,如此蘇57戰機的海外潛在訂單也不算很小。
這個數量雖然不及美國的F35那樣,但至少可分攤成本、積累數據和使用經驗,然後促使蘇57儘快成熟,這對俄羅斯來說,仍然是收益很大。
當然了,從設想到落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還需要各種詳細的操作,而且也不能再出現首架量產機就墜毀那樣的尷尬局面了。俄羅斯在蘇57戰機上未來的操作如何,我們還會持續關注。